2015-10-07

生命的重量

◆ 新北沿海9區同淨灘 清26.5噸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27294

聯合報 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 2015-10-04

新北市沿海9區昨天同步大淨灘,主會場新金山海水浴場沙灘聚集上千人,各區總計清出26.5噸垃圾,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表示,淨灘同時環保局將垃圾分成不同類型,教導民眾如何改變生活習慣,保護海洋生態,是最好的機會教育。

環保局長劉和然說,新北市每兩年舉辦一次擴大淨灘,結合ICC國際淨灘行動,同時將海洋廢棄物分為生活垃圾、漁業釣魚、醫療衛生用品、抽菸與檳榔、其他廢棄物,日後發表統計,呈現民眾生活習慣對海洋的影響,還有趣味競賽鼓勵民眾參與。

昨天9區擴大淨灘結合企業、學校、民間團體、環保義志工逾2500人,主場新金山海水浴場就聚集超過千人,眾人彎腰揮汗撿拾垃圾。環保署長魏國彥、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梅健華也共襄盛舉,他們都表示,很開心為環境盡一分力。

中和蘇小姐拉著男友一起來淨灘,希望給下一代乾淨的環境,金陵女中也有80名師生參加,高一學生簡芷葳說,第一次參加淨灘,才知道沙灘上有這麼多漂流木、輪胎皮、和麻繩,回家後會提醒親友不要亂丟垃圾,汙染環境。

陳伸賢說,新北市海岸線120多公里,目前有19個單位認養,還有很多民間團體默默服務,但要根本解決海洋廢棄物,必須養成民眾對環境的尊重,淨灘是很棒的環境機會教育,讓民眾瞭解生活習慣對環境的影響,也希望所有參與的民眾都成為最佳環境守護員。



◆ 東洞庭湖現3毫米「絕戶網」 小魚被趕盡殺絕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27797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4日電 2015-10-04

湖南的東洞庭湖出現一種捕魚用的「絕戶網」,又稱「斷子絕孫網」,其網目僅3至4毫米,網面密如麻布,網高近10米,長約1000米,一次可圍上百畝水面,密網連小拇指長的小魚都會被趕盡殺絕。不過,當地政府對此生態災難,卻視而不見。

湖南日報報導,連日來,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陸續接到相關舉報。前日,東洞庭湖八角包水域又發現觸目驚心的「絕戶網」,保護協會義工胡伏林感嘆:「對這種斷子絕孫的捕魚方式,漁政不能視而不見。」

當日下午1時,在岳陽縣漁政局紅旗湖站管轄水域內,八角包水域即有鐵駁漁船拖著一張「絕戶網」在捕魚,四名華容縣注滋口鎮麻河村農民在船上,正在轉動一個巨型軸承收網。

有義工用手指試了試「絕戶網」的網目,連小手指都穿不過,「只有3毫米」。

據報導,船上漁獲物大小通吃:青、草、鰱、桂花、鯉、武昌魚、青蝦等共有10多種。船上的農民聲稱不知道省政府關於漁具的禁令,義工說,「一是明知故犯,二是漁政執法不嚴」,「長此以往,洞庭湖漁業資源早晚要大大減少」。

義工致電岳陽縣漁政局紅旗湖站站長楊湘波,請他前來執法,但他過了40多分鐘才到。

岳陽市漁政站黨支部書記盧益衛表示:「《湖南省農業委員會關於實施洞庭湖拖網最小網目尺寸制度的通告》已於今年初實施,明確規定,洞庭湖拖網捕撈囊網最小網目(內徑)尺寸為20毫米,對攜帶小於最小網目尺寸拖網的捕撈漁船,按使用小於最小網目尺寸漁具處理、處罰。」

※ 相關報導:

* 「還我狩獵權」 太魯閣族人怒吼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5724

太魯閣族感恩祭將至,秀林鄉太魯閣族昨天號召百名族人徒步走進太魯閣國家公園抗議,要求正視原住民族基本法,歸還太魯閣族人狩獵權及落實共管;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楊模麟回應,須經立法院通過《國家公園法》、《狩獵法》等修正案,才能辦理狩獵,會把族人訴求轉達中央。

* 谷歌拯救非洲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4000189-260209

犯罪集團利用高科技設備盜獵非洲象已屢見不鮮,現在致力拯救瀕絕野生象群的保育人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求助高科技保護非洲草原的龐然大物免於滅絕命運,谷歌地圖成了非洲象的救命利器。

全球網搜龍頭谷歌(Google)與保育組織「拯救大象」 (Save the Elephants)攜手打擊盜獵,利用Google 3D地圖的先進技術,追蹤肯亞薩布魯(Samburu)國家公園保護區的非洲象。短期而論,可藉由掌握象群的行蹤提供安全保護;長期來看,有助保護象群的棲息地。

谷歌在薩布魯保護區數十頭非洲象身上裝有頸圈追蹤器,Google 3D地圖透過頸圈傳送給衛星的訊號進行定位。「拯救大象」成員達巴倫(David Daballen)指出:「如果大象的GPS頸圈發出訊號警告象群停止不動,我們便會即刻反應,派遣巡守員與追蹤犬組成的巡邏隊前去調查。」

* 沙氏變色蜥 入侵嘉市公園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27190

強勢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入侵台灣15年來,突破八掌溪防線,從水上三界埔往中埔和嘉義市擴散,學者監測在嘉義公園有其蹤跡,林務局嘉義林管處邀請社區民眾昨天參與移除大作戰,共觀察到50隻、抓到28隻沙蜥。



◆ 她當初花5天終於找到「血狗」 已救不回愛犬
http://udn.com/news/story/8736/1226022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楊德宜/台北報導 2015-10-03

「如果有血庫,或許狗狗就能陪我走得更長遠」,桃園粉領族侯力文當初為了救愛犬,花了五天才找到血狗,但愛犬撐不到動手術就驟逝。

侯力文說,飼養的十一歲黃金獵犬「喵喵」罹患脾臟腫瘤,又有貧血問題,由於是大型犬,動手術至少要輸血六百至八百西西。有飼養血狗的動物醫院開價二百五十西西一萬五千元;後來靠網友幫忙,但配對七隻狗只有一隻成功,「喵喵」在輸血當晚就病逝了。

寵物捐血資料庫志工廖亦芳說,前年她飼養的雪納瑞「萌萌」罹患猛爆性肝炎,急需輸血,但必須自己找血狗,所幸透過臉書、平台,找到適合的血狗,終於助萌萌度過難關。

長期救流浪動物的李孟寶說,一年多前愛犬長腫瘤,要輸血才能動手術,卻有人喊價一西西七十元,「狗有生命危險,卻還開高價」,趁人之危讓她感受很深;後來狗沒能救回,她將照顧的狗中挑選出十多隻「壯丁」當血狗,定期送去健康檢查,當發現有網友求援,她就帶狗免費捐血。

李孟寶說,她希望政府能訂出規則,尤其很多動物醫院的血狗長期被關在籠子裡、刻意養得肥胖,應重視血犬的生活條件。飼主陳偉彥說,每次捐助要配對、檢測,盼能建置資料庫,「資料跟著飼主或掃晶片就好」。

※ 相關報導:

* 學者觀點/動物輸血技術非問題 現在缺管理
http://udn.com/news/story/8736/1226024

消基會保護動物委員會召集人、台大獸醫學院教授費昌勇指出,台灣目前家犬約一五○萬隻,動物的醫療問題卻鮮少受關注,「輸血」是政府需要關注的新興動物福利議題,輸血技術已非問題,現在需要的是「管理」。

寵物友善協會理事長路易斯,五年前心愛的雪納瑞「嘟嘟」罹患肝病開刀,急需輸血,才知找血困難,因此決定創立寵物捐血資料庫,建立平台,讓飼主「互助」;下一步將朝建立血庫目標邁進。

* 喵喵素顏!貓咪「妝前妝後」包你嘴角一秒失守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17400

有不少人認為,女性卸妝前和卸妝後完全判若兩人,但你知道貓咪們的洗澡前和洗澡後,也有超大的反差嗎?快來看看這爆笑又驚人的貓咪洗澡秀吧!

保育與利用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8歲頑皮「播種」 芒果樹伴他68年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28867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土城報導 2015-10-05

土城員林停車場內有一棵土芒果樹「占位」,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棵老樹今年5月成功登記為新北市珍貴老樹;種下它的老夥伴是住在對街龍文禪寺的洪老先生,人樹情逾1甲子。

這棵土芒果樹樹齡約68年,直徑80公分,樹圍240公分,約2名成人可環抱。今年5月經土城護樹者聯盟與里長蔡黃地奔走,登記為新北市珍貴老樹。

老里長張昭烘說,老樹所在地以前曾是百年古廟三界公廟,主人就是洪老先生,20多年前,土城市公所向洪家徵收土地闢建停車場,他們只好搬到對街,現址龍文禪寺。

76歲的洪老先生說,老芒果樹是他8歲時親手種下,當時他跟朋友窩在牆邊吃土芒果,一時好玩把籽塞進土裡,沒想到3個月後樹苗抽芽,一路伴他長大。他回憶,以前沿圍牆種了不少果樹,柑橘、桃李、枇杷都有,都長不好,芒果樹卻結實纍纍,引來鄰居爬梯摘回家。

洪老先生說,土地被徵收後,不捨老樹一一被砍伐,堅持要留下芒果樹,眾人撿果的場景不再,「至少留下鄉親的回憶」。

當地住戶呂姓婦人表示,芒果樹今年樹況不好,可能是大雨造成,這2個月挺過蘇迪勒和杜鵑颱風,老樹逐漸「禿頭」不像以往茂盛,且樹穴只有20公分,還混著柏油,希望有個合適棲地。

新北市景觀處規劃設計課表示,許多老樹因都市發展,使生長棲地縮小受限,市府將設法改善。這棵芒果樹位在委外停車場,將透過交通局幫忙,10月中旬整頓好棲地。



◆ 冬候鳥來了 鰲鼓濕地賞鳥熱了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25648

聯合報 記者卜敏正/東石報導 2015-10-05

假日賞鳥去!秋意漸濃,第一批冬候鳥近日趁著東北季風到鰲鼓濕地報到,掀起一片賞鳥熱潮,嘉義林管處也將陸續推出賞鳥活動。賞鳥人士表示,目前已有白眉鴨、琵嘴鴨飛至濕地,而鳥友引頸期盼的黑面琵鷺,可能要等到10月中旬後才看得到。

隨著氣溫降低,冬季候鳥逐一飛到嘉義沿海濕地過冬,尤其是東石鰲鼓濕地,昨天上午已可看到琵嘴鴨、鸕鶿、花嘴鴨、蒼鷺等候鳥,加上長期棲息濕地的大量鷺科鳥類,讓濕地鳥況更有看頭,也吸引各地鳥友帶著大砲相機,駐足觀賞、捕捉候鳥倩影。

鰲鼓濕地的生態解說員黃月英說,可能因為颱風影響,目前觀察到候鳥數量沒有想像中多,但鰲鼓濕地生態資源豐富,還有許多鷺科及高蹺鴴等留鳥,評估再過1個月,大量冬季候鳥將陸續到達,將是賞鳥高峰期。

「黑面琵鷺可能也有報馬仔!」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笑著說,台南沿海最近已有黑面琵鷺進駐消息,每年10月中後期,也有約500隻黑面琵鷺會到嘉義沿海、鰲鼓濕地報到,但目前嘉義濕地水位過高,環境不利黑琵覓食,他猜想黑面琵鷺可能已有觀測兵、報馬仔,先到嘉義觀察,確認環境後才會整批進駐。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鰲鼓濕地」粉絲團正進行「猜猜黑琵何時來?」活動,成功預測者可獲得小禮物1份,11月還有鰲鼓濕地導覽活動,詳細資訊及報名可至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網站,或電話(05)2787006轉155、156洽詢。



◆ 河馬「阿河」跳車摔死 業主免罰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229055

聯合報 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2015-10-05

阿河是台中天馬牧場明星動物,去年十二月廿六日牧場雇用呂姓司機,開貨車到苗栗載阿河回牧場途中,因運送過程未提供適當防護,造成阿河摔落地面重傷死亡。阿河生前流淚畫面,讓許多人看了很不捨。

市府根據司機敘述,認定阿河「受驚嚇從貨櫃氣窗跳車」,業者未做適當防護才生意外,依動保法裁罰最高的五十萬元。

業者表示,飼養阿河十三年,已形同家人,當天貨櫃開氣窗加設鐵窗防護,載阿河的空間足夠,不會讓阿河有壓迫感,且牧場以此方式載運阿河多次,運送前還特別交代司機,要低速行駛避開顛簸路段。

途中阿河不明原因摔傷,業者立刻聯絡獸醫到現場治療,積極尋求各界協助,治療過程都依專家建議進行,並無故意讓阿河死亡或放任不予治療。

fsj 提到...

勞碌20年 敦煌駱駝死後上餐桌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30200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上海5日電 2015-10-06

旺季時一天載人行走近12小時,一生要在景區行走20年,最終走向餐桌——很多到過敦煌鳴沙山景區的遊客並不知道,這就是他們在這裡所騎駱駝的一生。

澎湃新聞報導,十一假期第三天,鳴沙山景區,一隊隊的駱駝行走在沙山上,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邊。牽了十幾年駱駝的閻師傅表示現在高峰期景區裡的1000多峰駱駝,每天早上6時開始載人,一直到晚上9時多才能結束,只在中午過後有三到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一個號有兩峰駱駝,循環著走,一來一回有五公里需要50分鐘左右」。

據報導,為了讓遊客少等待,客流量大的時候駱駝回來一趟休息的時間不到10分鐘,一天下來一峰駱駝要走十幾趟。

2012年十一黃金周,有媒體報導該景區曾有駱駝因勞累過度死亡。報導稱,對此,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管理處辦公室主任曹文斌日前解釋說當時報導不準確,駱駝不是累死而是飲食過量或者誤食塑料脹死的。景區裡的駱駝每年4月到10月,在景區載客時間以外放養或者圈養。月牙泉鳴沙山景區的旅遊最旺季在每年的7、8月份,進景區的遊客中有六到七成會騎乘駱駝。

報導指出,閻師傅從2001年開始養駱駝,跟景區實行戶企結合的方式進行經營,每次100元的騎乘費中,景區要拿走三、四十元的管理費,剩餘的歸養殖戶。他目前在景區有兩個號四峰駱駝,一年能收入3萬多元(約逾4800美元)。

閻師傅說,駱駝一般從三到五歲開始可以供遊客騎乘,開始工作之前要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馴服,一峰駱駝的壽命大概有30年,可以在景區工作20年。年邁不能繼續工作的駱駝會放到草原育肥,最終走向餐桌,「駝峰、駝掌都是很名貴的菜,在當地各大酒店都可以吃到。」



◆ 排灣婆婆的手文密碼 台博館展出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1055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10-06

高齡八十二歲的排灣族vuvu(婆婆)李直英說,她十多歲時在手背上刺手文時,痛到咒罵為她刺青的親戚,甚至怪罪媽媽。但手背上的刺痛,卻也造就排灣族女性特有的階級榮耀。

排灣族有手文的老人家所剩無幾,耆老李直英昨在台灣博物館現身說法。她說,當時兩位親戚前後花了三、四天時間,分別為她的左右手刺上手文,「再痛也不能哭、不能動」,因為一動手背上的紋路就會花掉。

台博館研究組長李子寧說,刺手文是排灣族女性的階級象徵,須由頭目授權才能依據出身的貴族階級,刺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手文。平民若想文手,得用財物換取頭目的授權。

刺手文禁忌多,相傳孕婦若是在旁觀看或接近,易使刺文傷口腐爛而失敗。八十六歲的李碧玉在刺手文時,並不知道自己已懷孕,竟讓手文圖案有一半無法上色。幸好她的傷口並未發炎。

湯瑞花回憶,刺文時還不覺得那麼痛,等抹上鐵炭灰上色後,才有刺痛的感覺;結痂掉了得再使用辣椒葉擦拭,讓手文的圖案更明顯。

根據兩年前的統計,排灣族大本營的屏東縣尚有卅四位擁有手文的耆老,光是來義鄉就有廿一位手文vuvu,屏東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駐館員陳文山兩、三年前開始組織志工,遍訪來義鄉手文婆婆,記錄手文圖案及婆婆們的生命故事,已有五人凋零。

排灣族手文遭日人禁止多年,瀕臨失傳。六、七十年前,政權轉移時期族人恢復文手。如今,當年文手的女子皆逾八十歲,此一傳統再度瀕臨危機。

年輕族群則意識到「傳承」的重要性,排灣族志工林曉娟說,目前已知有三、四位青年婦女取得頭目同意後刺上手文。

排灣族女性刺手文,男性刺文在胸、背及手臂上。不管文手或文身,排灣族都叫它ivecie(發音如:依福吉)。台博館今起登場的「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手文展」,展至十二月六日。

階級愈高 手文愈繁複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排灣族女性特有的手文遺產,在被人遺忘了一個甲子後,成為排灣族青年陳文山的尋根祖紋。

陳文山任職於屏東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他組織有心族人,以一年時間發掘出來義鄉排灣族的手文密碼。

陳文山說,來義鄉排灣族手文可分五種階級,階級愈高,手文愈繁複。

第一階級是頭目階級的長女專屬,靠近手腕處有掛鉤文,這象徵狩獵所得須獻給頭目、頭目可以徵收賦稅。手背上主要刺傳統領域(家族所擁有的山林、河川、道路等)、靠近手腕之處刺上象徵祖先的百步蛇菱形文樣。

第二、第三為貴族階級,手背上同樣有傳統領域及百步蛇文。頭目及貴族的女兒,手指上另刺了代表貴族所統治百姓的人形文,以及象徵排灣族是太陽子孫的太陽文。

第四、第五階級,則刺上杵臼文以及十字形的土地文、方形文等。還有只會文在手指第二個指節上的杵形文(8字形文)以及蠍蛉形文等。

排灣族女子手文及男子身上的刺文,與服飾上的文飾及木雕圖案一致,都是身分符號及階級的象徵,反映出排灣族的社會階序。

※ 相關報導:

* 南極科研基地問題多 上班喝酒打架還裸體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31839

美國去年在南極科學研究站進行健康和安全檢查,調查報告指出,在南極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喝太多酒,導致打架、不當裸露甚至帶著酒意工作情況。

....在偏遠、寒冷的南極大陸停留幾個月,難免需要酒精舒壓,美國的南極研究站設有小商店,裡面賣啤酒和烈酒,但相關人員禁止工作時喝酒。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正評估在南極設置酒測儀,但面臨技術挑戰。首先,南極研究站海拔超過三千公尺,酒測儀難以校正。其次,美國雖然擁有研究站,並未擁有南極主權,由誰主持酒測、能否強制人員受測、有爭議時如何處理都有疑問。

在南極若因酒醉發生嚴重意外,送醫將有很大問題;以飛機送到紐西蘭醫院,至少要好幾個小時。



◆ 美史上最大環境災害 英石油公司賠208億美元和解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31811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法新社芝加哥5日電 2015-10-06

美國司法部長林奇5日表示,英國石油公司(BP)將支付空前的208億美元(約台幣6843億元),和解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政府索賠官司。

英國石油公司位於路易易安納海岸外的「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2010年4月發生爆炸,造成11人死亡,1.34億加侖的原油流入墨西哥灣,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害。

相關單位花了87天才封住位於水下1500公尺深的油井,但油汙已蔓延2000公里的海岸線,涵蓋面積相當於一個維吉尼亞州那麼大,全美有五個州的海灘被染黑,當地觀光和漁業為之癱瘓。

司法部長林區在記者會上說:「這項歷史性和解案是對美國史上最惡劣環境災難的適當回應,英國石油公司已接受應得的懲罰,並對墨西哥灣地區的經濟和環境傷害提供巨額賠償。」

這項災難也促成美國徹底檢討對石油和天然氣業的規範,林區表示,她希望這項和解案能夠警惕相關公司務必「儘可能安全」地運作。

政府官員表示,災區的觀光和漁業大致已經回復,但環境的災害需要更多時間修補。政府必須撥出數十億美元恢復脆弱的海岸溼地,讓慘遭有毒石油荼害的魚類、鳥類、海龜、海豚及其它海洋生物,能夠獲得充分保護。

這是美國司法部歷來和單一機構達成的最大和解案,雙方在聯邦法院協議的和解費用包括下列數項:

—依據「清潔水域法」,處以55億美元的罰金。

—81億美元的自然資源賠償,如果還有其它新發現的自然資源破壞,還可再追加7億美元的罰金。

—包括自然資源災害和其它相關評估的6億美元費用。

—賠償德克薩斯、路易斯安納、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和佛羅里達等五個受害州49億美元,再以總額10億美元和解數百個地方政府機構的經濟索賠。

和解案7月宣布時,英國石油初步估計的全球和解費用是187億美元。BP發言人說,額外增加的21億美元並不代表新增的費用,而是計入BP業已攤銷的費用的結果。

閱讀秘書/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位於路易斯安納州海岸外的「深水地平線」鑽油平臺故障爆炸,造成11名工作人員死亡及17人受傷。

位於水下1500公尺深的漏油油井終於被封住的87天內,估計每天平均有1.2萬到10萬桶原油溢入墨西哥灣,總量達1.34億加侖,導致至少250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石油覆蓋,五個州的海灘為之染黑,當地漁業和觀光業全面癱瘓。

2012年11月,英國石油公司與美國達成初步和解,接受12.56億美元刑事罰款,另外提供23.94億美元支付給野生動物基金會,用於環境補救行動,3.5億美元給美國國家科學院。此外在未來三年向美國證交會支付5.25億美元。

※ 相關報導:

* 杜鵑逞凶 棲蘭神木王昭君、韓愈倒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1162

宜蘭棲蘭神木園區樹齡排行第五、樹齡二○六九歲的國寶紅檜「王昭君」,及一二四七歲的紅檜「韓愈」,不敵杜鵑十七級強風被吹倒,退輔會確定兩株神木難救活,決定留在原地作為環境教育之用。

棲蘭神木園區位於大同鄉,園區內有六十二棵樹齡超過四百年的原生紅檜和台灣扁柏,文化大學森林系教授胡大維依照樹齡與同時期歷史人物對照命名,樹齡最老的是二五○○歲的「孔子」神木,最年輕的是四○○歲的「鄭成功」。

fsj 提到...

斬龍山遺址文物 淪落倉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700047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7日 謝幸恩/新北報導

土城醫院預定地原為土城第一公墓,遷葬、整地時意外發現距今3000年的斬龍山遺址,1年多前搶救挖掘完畢,欲交由十三行博物館修復、典藏,但文化局礙於經費短缺1000萬元,文物只能轉存放中研院倉庫;地方擔憂,脆弱的出土文物,多次移動恐折損文化遺產。

台大考古系團隊1955年於土城醫院預定地斜對面發現首批斬龍山遺址文物;前身為土城第一公墓的土城醫院預定地,3年前遷葬、動土時,竟意外發現更多文物,直到2013年底才全數挖掘完畢。

由於早期盛行疊葬風俗,越往下挖、時代越久遠,挖掘面積廣達2320平方公尺,一共探挖580處探坑,每處探坑至少有10件文物,現出土超過5000件文物,可細分為陶器、石質品、貝殼、近代墓葬遺留4大類。

文化局表示,據底下文化層出土文物形狀、用途來判斷,距今約2800年到18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植物園、圓山文化,足證土城早有聚落人跡,上層文化層則有清代中期到日治近期錢幣、玉環陪葬品,遺址規模在北部算是相當大。

然而,搶救挖掘工程於1年多前結束之後,原定交由十三行博物館修復、典藏,至今卻遲未移交。

文化局指出,修復經費短缺1000萬餘元,原本先就近暫放一旁的臨時倉庫,目前存放於挖掘計畫發起人郭素秋位於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的研究室中。

市議員黃永昌表示,出土文物難以保存,一個碰撞或者移動,恐會提高文物折損率,加上一般研究室少有專業典藏庫房、設備,陳列他處也非長久之計,除了盡快交由考古專家修復,也應於原址興建遺址公園。(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搶救珍貴古物 只做半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7000493-260107

史前遺址出土文物是全民共有的珍貴文化遺產,象徵地區、國家的文化特色。土城斬龍山遺址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市府第一時間雖不敢大意,依《文資法》搶救出土文物,如今卻存放在倉庫內不見天日,恐失去其文化傳承、教育意義,搶救考古文物只做了「半套」。



◆ 誰下的「毒」手? 萬丹路旁躺400鳥屍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33608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報導 2015-10-07

屏東縣萬丹鄉昨發現近四百隻鳥屍陳屍農路,其中多數是麻雀,附近民眾告誡前去察看的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學生,「這些鳥都是被毒死的,千萬不要靠近」,懷疑又是一起毒鳥事件。

萬丹盛產紅豆,農民為防鳥啄食剛長出的紅豆苗,常用農藥浸泡稻穀毒鳥。這段期間正好是黑鳶的活躍期,造成黑鳶因誤食中毒的鳥屍間接死亡。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魏姓學生昨天上午田野調查時,陸續發現五十八隻麻雀及一隻斑鳩屍體;到下午鳥屍愈收愈多,死亡麻雀達三五七隻、紅鳩十一隻、珠頸鳩十一隻、紅冠水雞兩隻。

魏姓學生說,這些鳥屍周遭都是穀粒,研判是浸泡農藥的毒穀粒毒殺這些鳥兒。路過的農婦告誡她「不要撿,這些可能都是被毒死的鳥」,當地人似已熟悉這場景。

臉書社團「寂靜的秋天」統計,一年來全台網友回報的死亡鳥數達兩千多隻,愛鳥人士呼籲農民還給鳥兒、老鷹安全友善的農村。

※ 相關報導:

* 十一亂象…表演狂加場 公雞「裝死」
http://udn.com/news/story/8737/1233581

大陸「十一假期」即將收假,各地昨天已開始出現返回工作地的人潮。這次長假為廣東景區帶來大批遊客,清遠田野綠世界每天接待遊客數量更接近萬人,園區為滿足遊客需求,增加氣氛,景區內的動物表演都增加場次,園區內工作人員前天便發現其中一隻負責鬥雞表演的公雞,竟在準備出場前裝死,想瞞天過海罷演休息。



◆ 亮公文獵山羌 仍觸動物保育法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233283

聯合報 記者邱立雅/花蓮報導 2015-10-07

有民眾到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山區捕獵保育類動物,被警方查獲涉嫌自製獵槍與獵捕山羌等動物,雖持有縣府核發的太魯閣文化祭系列活動公文,但警方表示,依現行法令,不得捕獵保育類動物。

警方表示,前天發現1輛貨車從前一晚夜間進入銅門山區,次日早上才出來,警方在貨車要離去時,在檢查哨攔截,聞到車後方「很重的味道」。

警方檢查車斗,起出5支未經申請的自製獵槍、1批底火鋼珠;並發現3個竹簍中,有1個裝有飛鼠,掀開麻布袋,赫然發現多隻動物屍體橫躺;縣府農業處確認是3隻山羌、3隻台灣野山羊和1隻水鹿,全是保育類動物。

4名涉嫌盜獵的男子向警方出示「花蓮縣秀林鄉2015年Mgay Bari太魯閣族文化祭系列活動」,由縣府核准的公文。但警方表示,原住民人民團體依法提出申請傳統文化及祭儀後,必須依主管機關核定的時間、範圍、獵物種類及數量等限制事項,且不得獵捕保育類動物;訊後依涉嫌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法辦。

※ 相關報導:

* 從獵殺到救援 他的石虎保育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3609

苗栗縣苑裡鎮六十六歲的陳敏達,曾是「石虎獵人」,在石虎列為保育類動物前,石虎常是他的獵物,直到保育觀念興起才停手。這些年,瀕絕的石虎成了苗栗淺山地區的生態奇景,不捨的心情讓他轉身扮演保育者,積極救援路傷石虎,也協助農民對石虎「網開一面」,希望找回和這群嬌客的親密關係。

陳敏達表示,早年抓到石虎都會高興好幾天,那個年代獵野兔、麝香貓、石虎等都不設限;由於石虎聰明不易捕捉,能抓到總讓獵友們欽佩。

....陳敏達除利用社區大學課程不斷向民眾呼籲保育石虎,也協助農民和石虎和平共處。他說,石虎最大的生存危機是農藥,農民用藥阻斷牠們的食物來源,其次是淺山地區開發剝奪棲地。他常為農民判斷農田、雞舍是否有石虎造訪痕跡,提出加裝圍籬等不用藥、不捕捉的建議,讓石虎知難而退。

* 滿地富開發案危及珊瑚 環團籲緩審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1457

去年曾在環保署闖關、位在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地區基翬部落的「滿地富遊樂區開發計畫」,今在環保署再次進行變更對照表審查。地球公民基金會認為應比照同樣位在東海岸保護區的「杉原棕櫚濱海度假村」,於海岸管理法、原住民族基本法施行細則公告前,暫緩審查。

滿地富遊樂區總面積原本十.五一公頃,預計興建兩百間房間,民國九十一年通過環評,但除了整地及水保計畫外,長達十三年未有實質工程。一○三年時,東管處向滿地富借用小面積土地進行「芝田路拓寬工程」,土地包含國土保安用地及水利用地,但尚未變更成道路用地,遊樂區總面積也因道路拓寬縮小成十.四公頃,滿地富因此向環保署提出「開發內容變更對照表」。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斐悅質疑,道路都已開發完成,此刻再向環保署徵詢是否同意變更,完全沒有意義。



◆ 最完整長毛象遺骸 美國密西根州出土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31828

世界日報 記者黃惠玲/芝加哥報導 2015-10-07

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西南部挖掘出較完整的長毛象(又稱猛獁象)遺骸,專家表示,這將可能為此區域的早期人類活動,提供巨大線索。

密西根大學考古學家在安娜堡西南部10哩的利馬鎮,挖掘出20%的長毛象遺骨,包括頭骨、兩個象牙,多個椎骨與肋骨、骨盤和肩胛骨。

密西根大學古生物博物館館長與教授費雪(Daniel Fisher)表示,這些骨頭來自一頭成年雄性長毛象,這頭象大約生活在距今1萬1700年到1萬5000年前。雖然遺骸尚未能確認年份,不過已為早期人類活動提供了極佳線索。費雪說,「我們認為人類曾經在這裡出沒,他們可能殺宰了這隻長毛象,並將它的肉儲存起來,以備將來需要」。曾經出沒在北美地區的長毛象與乳齒象,約在距今1萬1700年前絕種。近幾年,約300頭長毛象及30頭乳齒象的骸骨在密西根州出土。費雪提到,密大考古團隊之前就挖掘到一兩頭乳齒象遺骸。此次發現的長毛象,是密大團隊至今發現最完整的一次。

直到現在,有關人類什麼時期到達美洲仍是個謎,這也是考古學家一直鑽研的熱門話題。根據這次從利馬鎮出土的長毛象遺駭,可確認當時人類捕獵殺戮行為,因此也可推估人類居住在美洲的時間。

當時發現這具長毛象遺駭者,為利馬鎮的農夫布里斯托(James Bristle),他是在大豆田安裝排水管時,挖掘出大約3英尺的骨頭,後來被證實為長毛象的盤骨。

他隨即聯繫了密西根大學的考古專家。布里斯托說,此次挖掘既令他感到興奮,也為田地受到破壞有點介意,不過他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當我的五歲孫子看到盤骨的時候,既驚訝又敬畏,讓我確定考古學家的挖掘,是個正確的決定」。

fsj 提到...

一顆種子改寫歷史 南島祖先台灣出發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2083

自由 2015-10-09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是南島語族原鄉再度找到一有力支持!台灣大學森林環資系與智利共組團隊,分析西太平洋島弧的超過六百個構樹樣本,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更因太平洋構樹必須經由人類移植,這六百個構樹樣本會在各地出現,就成為南島語系的祖先是從台灣跨出,移動到世界各地的佐證。

太平洋構樹擴展 南島祖先從台跨出散布

近年考古、語言及人類遺傳學等研究支持下,認為台灣是太平洋島嶼上那群南島語族的原鄉,但此「出台灣說」卻未有物種基因的有力證據,這群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人口近四億、使用一千二百種語言的民族,究竟是如何遠渡重洋,遍「島」開花的拓殖,始終是個謎。

但台灣團隊首度以民族植物學角度切入,台大森林環資系副教授鍾國芳、東華大學博士生張至善、台大森林環資系碩士生劉筱蕾與智利Dr. Seelenfreund團隊合作,分析了台灣、中國、中南半島、日本、菲律賓、印尼蘇拉威西、新幾內亞及大洋洲島嶼合計超過六百個構樹樣本,發現各地的構樹,都有與南台灣構樹相同的葉綠體基因單型(haplotype),從而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

鍾國芳解釋,因太平洋構樹沒有雄雌異株,無法自然產出種子,排除了動物傳播的可能,必須由人類以根部無性生殖「種」出來,且構樹的樹皮被南島語族的人類拿來使用,其「樹皮布」是慶典重要象徵,更加證明構樹與南島語族人的遷移緊密結合。

鍾國芳表示,在考古學、語言學乃至人類遺傳學等領域中,都有著台灣是南島語系祖先的相關假說,但這次研究是首次從「共生物種」切入,研究與南島族群息息相關的構樹,分析其基因,證實了台灣構樹和太平洋那麼多島嶼上的構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間接支持了「出台灣說」。

所謂的「出台灣說」,是學界認為,從亞洲大陸移居到台灣的族群在台灣形成南島語系,之後沿著島嶼,逐步擴展到太平洋各地。學說最早由語言學者提出,後來遺傳人類學從DNA研究提供更多證據,如今台大的構樹研究,更增添了一個民族植物學上的有力支持證據。該研究也獲選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警收留負傷鴿 牠天天「站崗」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35726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彰化報導 2015-10-08

警徽以「金黃色鴿子」為象徵,彰化縣警察局有一隻真正的鴿子,員警都叫它為「咕咕」。

彰化縣警察局表示,2個月前蘇迪勒颱風來襲,一隻受傷鴿子飛到警局頂樓,鴿子奄奄一息;員警輪番照顧,讓鴿子「咕咕」重獲活力。

彰化縣警察局員警表示,「咕咕」飛到警局頂樓時,身負重傷,不僅翅膀受傷,連尾巴都疑似被人剪過。在員警輪流照料下,2個月康復,「咕咕」不但沒有飛走,還每天都在頂樓幫忙「站崗」。

員警說,在頂樓處,他們放置飼料盤,且24小時無限量供應。「咕咕」身體康復後,呼朋引伴,找來其他的鴿子、斑鳩等鳥類,一起在頂樓休息,相當有趣;現在不少員警趁著午休上頂樓,一探這隻「警鴿」。

「咕咕不怕人。」員警說,「咕咕」看到有人上樓看牠,一點都不會緊張,還會主動靠近員警發出咕咕聲,或繞著員警前後走動,相當有人性。

員警說,警徽以「金黃色鴿子」為象徵,「咕咕」的羽毛則以綠色、紫色相襯,有種貴氣神秘感。他笑說,「咕咕」早成為縣警局的成員之一,是警察局的吉祥物。

※ 相關報導:

* 人類食物吃太久 小山羊不愛葉子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35698

「這隻山羊會瀉肚子,拜託獸醫師照料。」南投縣信義鄉一名農民二周前透過友人轉交特生中心8個月大保育類的小長鬃山羊,身體不適每吃就瀉肚子,獸醫師發現牠被飼主餵食人類食物,不愛山羊食物,慢慢調養中。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毛祈昀表示,2周前有名黃姓鄉民找他,說有位友人撿到小山羊,養了近8個月,最近胃口不佳,吃東西就瀉肚子,不忍見牠日漸消瘦,希望轉交特生照顧,未來可以回歸山林。

* 街貓絕育計畫 人手不足進度緩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1871

台中市府試辦友善街貓計畫,補助動保團體進行街貓耳號註記、絕育、狂犬病預防注射、除蚤點藥等,龍井區東海里為計畫的示範區,里內有約一百多隻街貓,從七月推行至今卻僅絕育十多隻,TNvR志工表示,人手不足是主要原因,居民較理解的是捕捉、撲殺,而非絕育後原地放回。

TNvR即捕捉、結紮、接種疫苗、原地回置,是近年來動保團體推廣的概念,希望能讓原來住在街頭巷尾的街貓、街狗,在不製造更多麻煩的情況下,和人共同生活。市府動保防疫處從七月中開始試辦友善街貓計畫,由動保志工以人道方式誘捕街貓後,帶至動物醫院進行結紮等動作,期間暫緩街貓捕捉收容。



◆ 走私14年 中國「象牙皇后」非洲落網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38943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9日電 2015-10-09

據英國《每日郵報》8日報導,號稱「象牙皇后」的中國楊姓女子(Yang Feng Glan)因涉嫌走私象牙,在非洲坦尚尼亞被捕。

中國日報網引述報導稱,針對Glan的調查工作持續了一年多,橫跨多個大陸。檢方認為,現年66歲的Glan在2000年至2014年5月間,向東亞地區走私了大約760個象牙,價值約為200萬英鎊(約1950萬人民幣、306萬美元)。和她一同被捕的還有兩名坦尚尼亞籍的男性同犯。

如果罪名成立,Glan可能面臨20到30年的牢獄之災。動物保護組織「大象行動聯盟」表示,Glan已經承認在幕後主導了這些犯罪行為。Glan自1975年起就住在坦尚尼亞。她最初是一名翻譯,幫助中國在坦修築鐵路。

事發之前,Glan在坦尚尼亞首都經營自己的生意。她最近意外搬走,去了烏干達,卻又在上個星期返回,被坦尚尼亞當局逮捕。



◆ 稀有狗花椒遭吹倒 志工搶救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38120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2015-10-09

全台不到千株的「狗花椒」,珍貴稀少,是台中重要的生態資源;中颱蘇迪勒侵襲,吹倒大肚山上1棵30多年的狗花椒,大肚山學社與台中市文山社大昨動員上山,以保護根系方式助狗花椒重生。

文山社區大學老師蔡志忠指出,「狗花椒」耐乾旱,全台僅生長在中部的大肚山、鐵砧山、八卦山等面海淺山鵝卵石台地,其中九成以上分布在大肚山。大肚山是全台降雨量最少、水蒸發量最大及無法保水的乾旱環境,「狗花椒」的生長有助水土保持。

蘇迪勒重創台灣,在台中都會公園西側的狗花椒禁不起強風吹襲,整棵樹應聲倒下,都會公園志工發現通報,大肚山學社與文山社大多次調查,會同專家學者討論,認為傾倒的狗花椒位於北風風口,扶正反傷害根系,並可能再被吹倒,決以保護根系為主。

昨早細雨微飄,但不減志工熱情,20多人分工合作在大樹旁挖洞,架上竹木流通空氣,讓樹根可呼吸,再覆蓋大量土壤,保護狗花椒新根系,避免再遭強風襲害。

現場也發現大肚山森林遭大量外來種植物「陰香」入侵,影響狗花椒及大肚山自然生態,志工們挽起衣袖一併清除外來入侵種,維護大肚山自然生態。

大肚山學社社長吳金樹說,狗花椒是全台乾旱環境有刺樹種的代表,台灣十分稀有,生長區域代表著台灣獨一無二的乾旱生態系統,值得保存給後代子孫認識。

小檔案/狗花椒

「狗花椒」是蝴蝶重要的蜜源植物及食草,樹幹有雞爪狀的皮刺,形狀似鼓釘;因樹幹帶有皮刺不受喜愛,多數遭砍伐,且狗花椒為淺根植物,颱風侵襲時常先受害,目前全台剩不到千株,珍貴稀少。

※ 相關報導:

* 超大紅木杉樹瘤 重6800公斤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8110

苗栗縣三義鄉原木批發業者林維光,最近在美國加州發現一顆超大的紅木杉樹瘤,他從事原木批發近30年,還不曾見過如此巨大的樹瘤,他搶購到手運回台灣,還一度想爭取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與鄉親分享喜悅。

三義鄉除了木雕聞名全台,原木、樹瘤桌椅及藝品銷售也是重鎮,林維光將這顆超大樹瘤以貨櫃運回三義,不少人見了嘖嘖稱奇。

fsj 提到...

進貓纜躲颱風 流浪「咪咪」變站長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40116

聯合報 記者陳靖宜、邱瓊玉/台北報導 2015-10-10

台北貓空纜車有隻貓站長;牠原本是隻流浪貓,六年前出沒在貓纜動物園站附近,一次颱風期間進站躲風雨,從此被貓纜員工取名「咪咪」;員工擔心咪咪走失或被抓走,上月為牠別上「識別證」,讓咪咪正式成為「貓站長」。

在貓纜三年多的工讀生張曉萍與王玲安,還幫咪咪做了「貓站長的生活札記」的臉書粉絲團;張曉萍說,在這裡久了,漸漸被牠征服,工讀生們主動購買貓食、逗貓棒等物「侍奉」咪咪。

貓纜中心主任趙宗威說,貓纜附近貓咪不多,當初咪咪來了之後,工讀生與貓纜職員常逗著牠玩,久而久之咪咪的活動範圍就在貓纜一樓出入口附近,且咪咪出現很準時,也只吃貓纜準備的貓食,下午四、五點吃飯時間一到,就會看到牠現身要東西吃。

趙宗威笑說,可能因為咪咪是公貓,對女遊客特別友好,讓咪咪主動「示好」的男性,只有貓纜保全員黃國良;黃國良任職五年多,當初看到咪咪沒多加驅趕,長久下來培養出好感情,如今「上班沒看到咪咪還真不習慣」。

趙宗威說,咪咪親人不怕生,許多遊客主動抱牠都不拒絕,牠夏天常「翻肚」睡覺,睡姿逗趣,未來計畫將咪咪變成貓纜招牌,讓牠「出道」當站長。

趙宗威表示,歡迎貓纜乘客與咪咪玩耍,但旅客攜帶寵物進站仍要依規定裝籠才得以運送;咪咪進貓纜室內時也一視同仁,須「裝籠」處理。

※ 相關報導:

* 小貓熊寶寶 萌樣見客好害羞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39728

市立動物園首度成功繁殖4隻小貓熊寶寶,其中「美可」生下的寶寶「可忻」、「可玥」昨正式亮相,吸引不少遊客在細雨中迎接,即使早已做過「脫敏訓練」,但小朋友的熱情,仍讓可忻一度害羞地躲在籠內不敢出來。

* 生物教育? 丹麥動物園擬公開剖獅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41896

丹麥中部歐登斯動物園九個月前為了避免園方飼養的獅子近親繁殖而撲殺一頭一歲大的母獅,現在打算公開解剖。

管理員索倫森10日說,園方因為獅子太多而撲殺這頭健康的獅子,計畫15日公開解剖,以配合學校的秋季休假。該動物園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以西170公里處。

他說,歐登斯動物園公開解剖動物已經20年,這不是娛樂,而是著眼於教育。他說:「我們不是為了取樂而解剖動物。我們希望分享知識。」他又說,公開解剖旨在讓民眾獲得「更接近動物」的經驗,「關鍵是,不要賦予動物本來就不具備的人類特性。」

在丹麥,這項計畫引起幾次抗議,不過大致獲得諒解及肯定,不同於哥本哈根動物園去年2月的另一項類似做法。哥本哈根動物園當時同樣為了避免近親繁殖而撲殺一頭兩歲大的長頸鹿,事後公開解剖,再餵食獅群。園方此舉引起國際抗議。



◆ 活吃「殭屍魚」上桌還在動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40490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0日電 2015-10-10

曾遭外媒抨擊的中國傳統名菜「糖醋活魚」,最近出現了改良版,且揚名海外,命名「殭屍魚」。其驚嚇度比糖醋活魚更甚。殭屍魚出自廣州一家餐館,上菜時魚身已經蒸熟,但魚頭仍然活著。當食客夾魚肉品嚐時,魚頭仍不斷抽搐、拍打著魚鰭。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條深灰色的魚的頭被切下,放在盤子邊緣處。身體部分已經被分解燉熟,但似乎依然能動。當饑餓的食客用筷子小心翼翼揀起粉白色魚肉時,這條魚還不斷地抽搐,拍打它的魚鰭。

每當肉被夾走時,都能看到這條魚在抽搐和伸縮,好像在盤子邊緣處蠕動。而當食客繼續吃掉魚肉時,這條魚的灰色魚鰭似乎都在因痛苦而拍動。但即使這條魚在盤子中蠕動,食客似乎也沒有分散注意力,而是專心享受美食,包括魚身上的湯汁。

有關報導引起網友熱議:「太殘忍了吧!」、「不知道這些食客是甚麼心態。」

至於早年已引起外媒抨擊、虐待動物的「糖醋活魚」,是中國的宮廷名菜。中烹協的負責人則說,糖醋活魚一菜在清代時,是個別廚師為了迎合達官顯貴奢侈浮靡,在飲食中獵奇鬥富的心理研製的。它的做法是廚師以毛巾包著魚頭,再用最快的速度將魚身放到滾油炸,再淋上糖醋汁。由於魚的神經還未斷裂,所以牠上了餐桌以後,嘴、眼睛還會動。

※ 魚有痛覺。



◆ 珊瑚礁產值=4倍英國GDP!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40450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5-10-10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紀實頻道BBC Earth擬定的「地球指數」,全球珊瑚礁每年為人類提供的服務總值高達6兆2000億英鎊(約308兆4298億台幣),相當於英國經濟規模的四倍。

根據「地球指數」,蜜蜂為作物授粉,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大約5兆2962億台幣。魚類價值約8兆5363億台幣,海洋浮游生物貯存碳的價值也高達6兆9163億元。

據估計,全球淡水的價值每年大約2289兆台幣,與全球經濟規模相當。淡水是經濟存在的必要條件。

珊瑚礁可以減緩暴風雨的破壞力,為人類提供魚類與觀光,還可以貯存人類排放的碳,總值約308兆4298億台幣,將近英國經濟規模的四倍。

※ 相關報導:

* 海五沉船周年 海大校長:海研史最沉痛1天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9822

台灣最大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沉船悲劇今天屆滿1周年,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至今回想起仍舊傷心地難以言喻,「那是中華民國海洋研究史上最沉痛的一天。」

* 功成身退vs.沉沒…2國造研究船 命運大不同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9821

時隔近40年的兩艘船,先後奠定了台灣海洋研究的發展里程!海功號曾遠赴南極7趟戰功彪炳,功成身退後屹立在碧砂漁港展示;海研五號卻在第50次任務中意外沉沒,只留海科館內的展示模型供人憑弔,兩船同樣乘載著無限期待,命運卻大不相同。

....國研院副院長王作臺指海研五號出事後,後方任務計畫全被打亂,併到海研一、二、三號或租用其他船隻執行,希望將損害減到最小。

「我們只能將危機化為轉機。」王作臺說,2年內新購2000噸研究船、5年內新建3000噸研究船,分別專注於不同研究目標,前者主攻海床與地質研究,後者朝大型地球物理和海洋資源探勘邁進,補齊沉船造成的缺口。

「或許因為海研五號涵蓋太多目標,我們現在將研究分流,一步一腳印,一切重新開始。」王作臺說。



◆ 「國慶花」金花石蒜 太魯閣禁止摘採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0000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10-10

曾經瀕臨滅絕的稀有植物金花石蒜,因外型酷似煙火綻放,加上於國慶日前後開花,又名「國慶花」。太魯閣國家公園在布洛灣台地復育多年,金花石蒜入秋後逐漸開放,之前曾有遊客採摘,太管處呼籲別任意摘採以免受罰。

「金花石蒜」屬於台灣原生種石蒜科植物,花莖大約30到60公分,開花時「見花不見葉」,過去從北海岸的金山、萬里、野柳、宜蘭的雙連埤、南橫的新武呂附近的崖壁上、墾丁公園的高位珊瑚礁等,都可看到蹤跡, 但因常被摘採導致數量越來越少。

依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植物保育等級,金花石蒜被列為嚴重瀕臨滅絕植物。專家推論在10年內,族群數量可能會減少超過80%。

太魯閣生態解說員林茂耀指出,金花石蒜通常喜歡生長岩壁中,除了布洛灣台地,遊客仔細觀察太魯閣峽谷岩壁,也可能幸運發現它的蹤跡,可說是太魯閣的「峽谷之花」。

太管處提醒,金花石蒜雖然乍看之下有點類似金針花,但因含有毒性不可食用,加上任意在國家公園內攀折花木,可依違反國家公園法,處以新台幣3000元罰款。



◆ 陸盜伐木、挖蛤蜊全球生態臨浩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0000817-260309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0日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大陸境內「生態浩劫」嚴重,對全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成各國頭痛問題。今年,4名陸人在紐西蘭挖了1萬多枚蛤蜊,遠超過限制捕撈量的70倍;在龐大木材需求下,大陸「伐木大軍」將目光轉向東南亞,使緬甸、柬埔寨等國家面臨森林浩劫。

基督城地方法院8月20日宣判,4名大陸人在紐西蘭入海口,3小時內挖了10548枚「鳥蛤」。法令規定每人每天捕撈的上限是150枚。4人被依當地法律重罰約17萬3千元台幣。

當地法院表示,限制貝類挖採量可維護當地生物種群,並可幫助淨化水質。對其他海產如鮑魚、龍蝦的捕撈,也有限量和尺寸規定。這起華人濫挖蛤蜊案,也成為當地非法捕撈最嚴重的案件。

當地華人屢屢觸法,今年5月,紐西蘭奧克蘭區法院判處一名陸籍女子約3萬2000元台幣罰款,因在一天內挖了1162枚鳥蛤、183枚海螺、960顆生蠔。

類似的生態黃禍也在東南亞國家上演。今年7月22日,緬甸判處153名中國伐木工無期徒刑,這群工人今年初被發現盜採上千棵木材。盜伐林木在緬甸屬於重罪,2名17歲少年被判10年徒刑,其餘全判終身監禁。不過,緬甸官方7月30日即在官網上宣布赦免這155名工人。

國際非政府組織報告曾指,中國大陸是國際非法林木貿易的最大消費進口國,導致發展中國家的森林被大面積破壞,緬甸、柬埔寨是受盜伐影響最嚴重國家之一。大陸的木材需求,一部分來自市場對紅木家具的高需求。(旺報)

fsj 提到...

「一片下巴」他追到紐西蘭找藍鯨祖先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3082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10-12

廿七年前在紐西蘭出土的鯨魚化石,經台灣博士蔡政修重新清理,發現牠是前所未見的物種。牠的體型只有藍鯨的三分之一,卻跟藍鯨擁有相同的下顎骨,不僅是目前出土的藍鯨家族化石中最古老的發現,很可能是藍鯨在兩千五百萬年前的老祖先。

蔡政修將牠命名為「烏瑪鯨」,今年發表在哺乳動物演化學期刊。

藍鯨是目前世上最龐大的動物,正式紀錄中最大的藍鯨身長卅公尺、相當於十層樓。但藍鯨的起源一直是個謎。

一九八八年,紐西蘭奧塔科大學地質系團隊在紐西蘭南島採礦場挖掘到一具鯨魚化石,但苦無經費、人力及時間研究。直到四年前,東海大學研究所畢業的蔡政修赴紐念博士班,接手完成清修研究。

這隻鯨魚化石約六到七公尺,只有藍鯨的三分之一。蔡政修經過一整年的清理及研究發現,牠跟藍鯨有著類似的下顎骨,有相似的「鯨吞」方式。

「藍鯨家族有獨特的攝食方式,讓人有機會一窺牠的源起。」蔡政修說,藍鯨家族的鯨吞方式,是將嘴巴張很大,一口吃進很多的海水、小魚和小蝦,鯨魚「下顎骨」(就是人類的下巴)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蔡政修說,從目前化石來看,兩千五百萬至兩千七百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附近的烏瑪鯨,非常可能是藍鯨家族老祖先。

蔡政修本月將赴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他說,鯨讓他著迷的是既是全世界最龐大的動物,又有許多的未知,讓他有如身處格列佛遊記裡的「大人國」世界,想不斷挖掘鯨的奧秘,到底是什麼樣的魔力,讓牠們變得如此巨大。

蔡政修說,發現烏瑪鯨只能說在藍鯨演化史中新增了一塊拼圖,究竟如何從六公尺長的烏瑪鯨,變成三倍大的藍鯨?在烏瑪鯨之前,又是以何種型體存在,仍有待繼續追尋。

※ 相關報導:

* 炫麗「藍眼淚」 未來能在家觀賞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3716

電影「少年PI」大海裡藍色炫麗景象,其實真有其事,發光的就是海中的「夜光藻」(藍眼淚),國內觀賞魚業者花了兩年時間,突破技術,首度人工繁殖藍眼淚,今年觀賞魚博覽會上首度亮相。

台灣是觀賞魚王國,觀賞魚博覽會10月16至19日,首度移師高雄,展現台灣研發、養殖的實力。



◆ 外木山淨灘 日本青商會熱情參與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42742

聯合報 記者盧禮賓/基隆報導 2015-10-12

來台交流的日本四日市青商會會員近30人,昨天到基隆外木山大涼亭參與淨灘,感謝台灣在331大地震對日本的慷慨捐輸,他們也想為台灣這片土地做些事,會長小川晃範更高呼「永遠的朋友」,謝謝台灣。

雨港國際青年商會國際主委張焱博表示,與四日市青年會議所締結姊妹會已經30年,9日近30名會員和眷屬來台交流,在得知「動手愛台灣」臉書社團舉辦外木山淨攤活動,日方友人也熱情響應,他們要用淨灘謝謝台灣。

昨天一早,雨港青商會會長王俊琳、日方會長小川晃範以及雙方會員穿著「永遠的朋友」T恤參加淨灘,加上民眾50多人,迎著海風撿拾各種垃圾和漂流木,經1個小時清出45袋重508公斤垃圾。

小川晃範表示,他把生平第一次淨灘獻給台灣,他會把台灣的環保意識和精神紀錄下來,帶回日本傳承宣揚,希望下次來可以再參加淨灘,他致詞結束,高喊「永遠的朋友」,轉身秀出T恤背後的文字,在場民眾感動的報以熱烈掌聲。

「動手愛台灣」臉書社團發起人陳信助說,社團已發起8次淨灘、淨溪活動,該社團上月20日起認養外木山大涼亭海岸,當天來自各地近二百名熱心民眾響應淨灘,清了2公噸垃圾。

昨天是第3次外木山淨灘,也是社團最重要的日子,希望日本朋友回去後也能大力推動環保愛地球。他並致贈小川晃範一瓶海岸收集的小石子,小川晃範歡喜收下,帶回日本留念。

※ 相關報導:

* 農牧民「戰士」 捍衛西藏生態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243108

西藏阿里地區的官員說,為了規範保護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藏將建七十六個羌塘保護區管護站,組建一支七百六十人的專業隊伍,讓農牧民真正成為生態保護的「戰士」。

* 台大實驗林殼斗科園區 大錐果吸睛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42846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竹山鎮下坪教育園區今年成立殼斗科植物園區,蒐集國內44種殼斗科植物,包括冰原歷險記中松鼠追逐那顆錐果─後大埔石櫟都有,是研究與課外教學的絕佳場地。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竹山鎮下坪教育園區的殼斗科植物園,3年前規劃開始執行,在國內已知44種穀斗科中,蒐集43種的樹苗栽種,存活生長40種,最早栽種的今年已開花結果。

* 北大武山太熱門 登山客擬總量管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3336

秋高氣爽,北大武山進入登山旺季,山屋檜谷山莊及周邊露營區經常人滿為患,亂象及意外頻傳,假日登山人潮更加重聖山負荷,基於維護生態環境的考量,屏東林管處近期將邀請南部各登山社團座談,希望達成申請入山總量管制的共識,永保北大武青山綠水。

fsj 提到...

台30線「山羌車禍」 2個月1樁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47554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卓溪報導 2015-10-14

通往玉山國家公園道路的台30線野生動物多,近年常有遊客發現路邊有受傷的保育類山羌,主要是被車子撞傷或盜獵者打傷。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南安遊客中心技工謝國忠表示,平均每2個月就有1件山羌倒臥路旁的案例,顯示台30線一帶生態愈來愈好,野生動物出沒頻率激增。

住在南安遊客中心宿舍的主任蘇志峰說,山羌夜夜來報到,中心後方及對面的山區都可聽到山羌鳴叫。

謝國忠指出,他與同事赴深山巡看時,曾聽過台灣黑熊的叫聲。已退休的巡山員林淵源先前多次帶領有「黑熊媽媽」雅稱的學者黃美秀入山研究,調查黑熊的族群、生態。

此外,水鹿大量繁衍。深秋天氣轉冷時,登山步道的「山風2號」吊橋附近會有水鹿出沒。

假日裡,經台30線到玉山登山,或到瓦拉米步道健行的民眾不斷。南安遊客中心呼籲民眾,開車經台30線務必減速,以免撞到山羌等野生動物。至於有人盜獵,警方將不定期埋守,並在重要路段加強攔查,遏阻歪風。

※ 相關報導:

* 美牙醫獵獅引全球公憤 辛巴威:合法不起訴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46486

因獵殺辛巴威獅王「塞西爾」(Cecil),而引起全球公憤的美國明尼蘇達州牙醫巴默(Walter James Palmer),將不會遭到辛巴威起訴。因為他得到相關許可證件,所以是合法狩獵。

紐約郵報報導,辛巴威官員表示,巴默是在取得當局狩獵許可後,誘殺塞西爾得逞,所以辛巴威不打算起訴此次合法捕獵行為。

* 中國客瘋遊美 打獵、釣魚砸重金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46179

隨著中國訪美旅客人數激增,中國旅客來美國大手筆購物已經不稀奇,包下私人飛機兜風、搭乘直升機打獵的超刺激豪華行程,正逐漸成為中國豪客團最夯的遊美行程,其中更有中國客乾脆砸下近500萬美元(美元,下同),買下最新型高級直升機「代步」。

....推出各項極限挑戰行程的Yoger說,除了單次出遊費用較高的「搭機打獵」或「私人包機」外,其他包括「實彈射擊」、「高空跳傘」、「海上遊艇派對」等項目,也頗受華人客戶歡迎。



◆ 珍貴樹種被盜 陸中科院罵「腦子進屎」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45742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上海13日電 2015-10-14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一棵51年樹齡的降香黃檀10日被盜伐,另一棵直徑更大的降香黃檀被「鋸傷」,植物園官方微博發布被盜黃檀截面圖怒罵:「植物園的植物是用來展示教育用的,這些人是腦子是進屎了吧。」

澎湃新聞網報導,植物園副主任胡華斌說,針對該案件,當地派出所及森林公安已聯合辦案介入調查。植物園百香園專類園管理組負責人楊婷婷說,對於「受傷」黃檀,「可能會考慮在旁邊種一小株,成活後靠近劈接的方法進行補救。」但她也表示,由於樹齡較大,效果還有待觀察。

降香黃檀又名黃花梨木,被譽為「植物黃金」,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目前中國已成材的降香黃檀幾近絕跡。據周壽青教授介紹,目前紅木市場上的降香黃檀每噸的價格高達300萬元。被盜黃檀主幹樹圍113厘米,截面直徑為24厘米,芯材價值極高,估價在百萬元以上。

安全保衛組主管分析,「三面環水的植物園平時只有通過三座橋才能夠出入,這三座橋頭都有保安人員晝夜值班,想要從橋上偷運木料絕無可能。」

他稱盜賊可能是利用凌晨2時以後的時間,在大雨的掩護下,將這棵降香黃檀鋸倒,然後用小船渡江偷運出去,他推測:「作案人員對植物園的環境熟悉。」




◆ 劉克襄/小白鶴的美麗傳奇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247763

聯合報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2015-10-14

什麼都低迷時,若要票選今年最溫暖的故事,無疑該是這一則了。

一隻原本要去鄱陽湖過冬的小白鶴,意外地現身於金山海岸的清水濕地。這種白鶴,全世界不到四千隻,台灣從未記錄。如今現身,若只是迷鳥便也罷了,怎知一待竟然到現在,眼看都快從亞成鳥變成鳥。

更精彩的是,近乎一年的日子裡,牠的出現和習性,帶來許多保育和農耕思維的撞擊。一來牠毫不懼人,沒多久,便跟當地老農成為好朋友。呼喚時,還會靠近,或者應答。老農身形不高,小白鶴一百二,一人荷鋤耕耘,一鶴仰頸展翅,構成和樂的鄉村畫面。兩者之間已是家人關係,田間的工作夥伴。

這一美麗的錯誤,帶來的驚喜更是不斷。初時,牠在茭白筍田,大啖福壽螺,解決大半蟲害。只是沒過一陣,福壽螺吃光了,小白鶴轉移到隔壁的蓮花田,啄食蓮子。老農亦可愛,看到大家關切,更不在乎蓮田受損。凡小白鶴棲息之地,絕不噴灑農藥,好讓牠安心過冬。後來連水稻田亦趕快注水,引進魚蝦,提供小白鶴更為豐厚的食物。

過往,我們總是無法成熟地對待罕見鳥類的意外到來,尤其是大鳥,命運特別乖舛。還記得八年前,有支丹頂鶴家族意外抵臨,同樣造成轟動。許多鳥友蜂擁拍攝,驚得此一族群到處飛竄。農民也不當喜事,反而抱怨連連。清水濕地的存留,更引發保育和開發的爭論。

小白鶴彷彿是來檢驗,我們到底是否準備好了。從最初在澎佳嶼現身,鳥友密切注意牠的接近。沒過幾日,我們隨即發現,牠抵達清水濕地。顯見民間生態保育團體,早已透過網路,自發性形成一個龐大的自然觀察組織。

小白鶴不怕人,同樣吸引許多觀賞的遊客。物以稀為貴,初時確實引發許多不當的觀察行為,譬如遊客太多,貿然下田,帶來過度驚擾,抑或者利用小白鶴的親人,進行一些不當的觀光噱頭。所幸小白鶴並未受到太大干擾,大家也漸漸學得,尊重一隻大鳥的生活領域。

為了讓小白鶴有一安心的家園,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更為積極,主動保價收購老農在濕地栽種的作物,以當地食材提供周遭學校午餐。還把老農栽種的稻米,包裝為金山小鶴米出售。一邊還出版繪本,透過這個難得的題材,讓更多孩童學習這堂生態課。

這樣嘗試小而美的環境改變,展現農事的多元教育,更成熟的與家園對話。最近在各地也都有實踐的案例,很值得給予肯定。但小白鶴的奇幻旅程還沒結束,我們的驚喜也才開始。

過去,丹頂鶴家族到來,似乎是一種預示,白鶴的居留則像宣示,此地是重要的候鳥驛站。一如人們長途旅行,總需要良好的驛站,獲得充分的休息,其他動物在遷徙的過程裡,同樣需要類似的地點。從候鳥眼光,清水濕地或許只是一星級的旅館,迄今還岌岌可危。但從半甲子前,我就常聽聞大鳥到訪,牠們的賞光,一再提醒我們,這塊濕地的非凡。未來如何周延的保護,勢必考驗相關單位。

小白鶴的新聞迅速傳開後,連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都以頭條報導,感謝我們的照顧。善待小白鶴,讓我們成為友善的生態大國。我們的關懷不只是針對人,也包括了各種動物。謝謝小白鶴給我們這個機會,學習更高度的視野。

明年春天,長大的牠,會飛回西伯利亞嗎?如果繼續留下,恐怕又是一番考驗。但也或許,那時又是另一堂生態課的驚喜。(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 相關報導:

* 師生種稻草進沙地 護七股沙洲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47492

佳里區子龍國小與北門社區大學合作舉辦護沙活動,師生與志工昨天到台南七股濱海頂頭額汕沙洲,將一束束稻草「種」進不斷流失的沙地,希望減緩沙粒被強風吹走;參與的學生說:「雖然壓稻草稈要很用力,能幫忙把沙子留在海岸,真的很高興。」

* 歐賣尬…3歲登嘉明湖 惹爭議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47490

一對夫妻在國慶連假帶著3歲、7歲小孩攀登嘉明湖,經山友拍下照片上傳,結果引發網友議論,驚呼「歐賣尬」,台東林管處表示,登山沒有年齡限制,見人見智,但避免危險,未來入山年紀可納入規則制定考量。

....台東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溫卓謀表示,平地、高山溫度落差大,除各種隨身設備外,高山症反應是登山最需要注意的事項,尤其小朋友不太會表達,家長若未多加注意會以為只是單純的不舒服,後續引發肺水腫或腦水腫,搶救就困難了。

fsj 提到...

湖南出土化石 東亞現代人比歐早3萬年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53593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6日電 2015-10-17

中國科學家近年在湖南省道縣先後發現47枚具完全現代人特徵的人類牙齒化石,證明8萬至12萬年前東亞大陸已出現現代人,比歐洲和西亞至少早了3.5萬至7.5萬年。研究員表示,不排除中國發現的現代人可能是從本地古人類演化來的。

新華社報導,此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吳秀杰,及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蔡演軍等人完成。研究結果發表在15日出版的國際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

報導指出,現代人在東亞地區的起源與演化,一直是古人類學研究與爭議的熱點。目前學術界對現代人類的起源尚未達成一致意見,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非洲起源說」,現代人類最先在非洲出現,然後遷徙到世界各地;二是「多地起源說」,現代人類世界各地多個地方分別被演化出來;三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中間學說」。

2010年以來,研究人員在湖南道縣福岩洞調查和發掘,先後發現47枚人類牙齒化石及大量動物化石。

研究顯示,道縣人類牙齒尺寸較小,明顯小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更新世中、晚期人類,位於現代人變異範圍。牙齒齒冠和齒根呈現典型現代智人特徵,如簡單的咬合面、短而纖細的齒根等。

蔡演軍指出,鈾定年結果表明,出土人類化石埋藏年代在8萬至12萬年前。據此可確定,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至少8萬年前就已在華南局部地區出現。

吳秀杰說,道縣人類化石的發現和研究,提供迄今最早的現代類型人類在華南地區出現的化石證據。

他表示,最早的現代類型人類在西亞和歐洲出現的時間在4.5萬至5萬年前。道縣人類化石年代和形態研究顯示,具完全現代形態特徵的人類在東亞大陸出現時間,比歐洲和西亞早至少3.5萬至7.5萬年。

不過,劉武謹慎表示無法僅以本次研究否定「非洲起源說」,能確定的是「已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年代非常靠前的現代人生活區」。專家稱,現代人祖先在東亞、歐洲和西亞究竟如何演化,還需提取這些人齒化石的DNA做進一步研究,還需發現更多的化石樣本才能進一步推演。

※ 相關報導:

* 最早現代人化石 在湖南出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6000479-260108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昨日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宣布,在湖南省道縣福岩洞發現的47枚古人類牙齒化石,說明距今8萬至12萬年前,人類祖先已在大陸華南地區出現,而且是目前已知最早具有完全現代形態(fully modern morphology)的人類,這對研究東亞現代人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台東史前人類會捕鯊 方法成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54614

考古專家同時在台東發現兩處史前遺址,距今各有兩千及四千年之久。諸多跡象證明,史前人類已有捕捉鯊的能力,但用什麼方法,還有待考證釐清。

....徐華遜表示,這處遺址的標本以魚骨居多,從魚牙可辨視出包括丫髻鮫、灰鯖鮫、鋸峰齒鮫等鯊種類,其中一個魚牙是一條長三公尺、可能重達三百公斤的大型灰鯖鮫。

徐華遜說,這些鯊現今多以延繩釣的方式捕獲,史前人類駕簡單竹筏,使用繩索及魚鉤,應該有機會捕到這類鯊,但要大量捕捉有難度。



◆ 民眾搶摘「鴨腱藤」莢果 公家保種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54286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南投報導 2015-10-17

鴨腱藤長出的果實碩大,烏黑亮麗,有人專門採摘銷售,南投縣魚池鄉葉姓婦人憂心無窮盡的蒐羅採摘,影響繁殖,遲早會滅絕,呼籲農政單位繁殖保種。

葉姓婦人指出,鴨腱藤種子碩大,種殼堅韌,以前用來磨平手編帽、席的工具,也可作吊飾或觀賞用,一顆莢果售價50元,每到10月莢果成熟甚至還未成熟,就有人上山採摘,無止盡採摘終有一天會絕種。

魚池鄉大雁村長謝棟漢說,鴨腱藤果實大者像一個品茗小杯子的杯口,農業社會鄉下小孩沒玩具,就拿鴨腱藤圓扁的果實磨亮來做玩具。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助理蕭惠文說,鴨腱藤屬豆科,別名烏鴨腱藤、鴨腱藤、榼藤子、山芙蓉等。果實為莢果,扁平,長30至120公分,寬7.5至12公分。無鴨腱藤原產在熱帶地區,台灣見於中北部低地或中南部闊葉林。

他說,民眾保種觀念很好,但因鴨腱藤非保育植物,加上它一株動輒占數分土地還會損害農作,站在保種立場可以考慮先採優良品種在保護區試種幾棵,該中心已有保育員在蒐集種籽育苗。

※ 相關報導:

* 數量失控 麻州藍山百年來首開放獵鹿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52912

由於鹿數量暴增失控,麻州100多年來首次開放藍山保護區(Blue Hills Reservation)獵鹿。在11月30日,12月1日、7日和8日將開放這片保護區3000畝的土地,給隨機抽取的近200位持執照打獵者。

據波士頓環球報報導,藍山地區的鹿數量每平方英哩已經超過85隻,遠超過每平方英哩6至18隻鹿的正常數量。鹿的數量失控從而造成草被破壞,藍山森林生態平衡受威脅,還有造成山火危險,並且還會傳播萊姆病等傳播疾病等。早前已經採取各項措施,如藥物控制繁殖,誘捕和殺菌等都無效,因而藍山管理部門決定開放給公眾進行獵鹿。



◆ 中興大學生 講了一堂土壤課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54305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竹北報導 2015-10-17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建置「土壤巡迴車」昨天下午開到竹北世興空氣品質淨化區,學生向民眾解說土壤、地質與農作,讓民眾更能感受愛護腳踩的土地。

學生以透明容器裝置,解說土層、土壤結構和植物關係,也說明那些分解後的物質可供利用,那些會造成植物和土地受傷害。

學生也分享到全台各地做土壤調查的經驗,指水稻喜歡水多的環境,田地長期種水稻,底層土壤會細緻化,加上耕耘機等農機輾壓,底層會積水,這時,如果要改變種植,就要先整地。

中興大學響應聯合國2015國際土壤年,以小貨車做「土壤巡迴車」到全台各地巡迴,車上有展板、植物生長箱,供說明土壤結構和土質,也帶來顯微鏡,讓民眾觀看土中微生物,並展示用具,讓民眾了解「如何為土壤做健檢」。

世興空氣品質淨化區在高鐵新竹站旁,今年初,縣府與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在此推出「食物森林」,提出人與土地、社區與綠地共生觀念,投入植樹及種果蔬,利用螺旋式堆疊卵石集水。

昨天興大土壤巡迴車,提供豐富的土壤知識,社區民眾表示,透過專業解說,他們更重視腳下的土壤,勤勞動、多保護,以友善土地和生態的方式,與大自然互動。

※ 相關報導:

* 遊小琉球 別帶走貝殼砂、珊瑚!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52056

有些遊客到小琉球旅遊,會隨手帶走貝殼、貝殼沙、珊瑚,經過當地居民反映,現在鵬管處已在各下水處立牌勸導,海巡及碼頭人員也會隨船檢查,希望遊客揮發公德心,透過公私部門一起來做生態保育。

小琉球白沙觀光港交通客船每天載運大量遊客往返,近來出現有海巡人員及船公司人員對拿寶特瓶裝貝殼沙和貝殼準備登船離開遊客進行善意勸說,成功將環境生態資源留下的情景,讓當地人看了紛紛讚賞「太棒了」。

* 風飛沙 海拔1100公尺利稻村蒙塵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54307

「太誇張了,高海拔村莊竟然也吹風飛沙。」南橫地區海端鄉利稻村下方一處山區坍方,最近東北風起夾帶坍方沙塵往高海拔處吹,造成村民飽受風飛沙之苦,不但屋內、外家具染沙,植物、農作物表皮都堆積一層沙土,部分兒童支氣管不適應猛咳,村民叫苦。

fsj 提到...

讓寄居蟹有家!台灣妹自日本扛18公斤螺殼送台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4529

自由 2015-10-18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雖遠嫁日本,但心繫台灣,更關懷台灣的寄居蟹!因台東縣綠島鄉持續推動「寄居蟹安家計畫」,嫁到日本的台灣媳婦李葦儀千里迢迢帶了十八公斤重的日本螺殼,昨天送抵台東,希望幫助寄居蟹住進溫暖的家。

東海岸寄居蟹因找不到適當的殼,常出現背寶特瓶蓋、水龍頭、空瓶罐的情況,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三年前推動「寄居蟹安家計畫」,不少民眾、餐廳及水產養殖業者響應,住在日本神奈川縣海邊的李葦儀三年前就開始捐蠑螺殼。

卅三歲的李葦儀此次趁回台灣之便,又帶了十八公斤重螺殼、大約兩、三百顆,其中有數十顆大尺寸的螺殼。

義守大學研究助理戴文櫻說,目前最缺的就是大尺寸螺殼,因為短腕寄居蟹可以長到成年女性拳頭大小,卻很難找到適合的「家」。

在基隆出生的李葦儀在海邊長大,八年前到日本讀書、之後結婚。她說,夫家在日本海邊開設「冬季限定」的牡蠣小屋,方便收集,在網路上發現綠島募集螺殼的消息,看到寄居蟹只能住在水龍頭裡很可憐,因此在觀察日本當地「不缺殼」後,開始收集螺殼,並仔細清洗、曬乾。前三次都是寄回台灣,這次原訂直接前進綠島,但因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交通,昨天臨時取消行程。

李葦儀說,因為愛台灣,也熱愛海洋生態,會持續讓日本的蠑螺殼到台灣「交流」。

「寄居蟹安家計畫」的基地是台東市綏遠路二段四十三號,聯絡電話:(089)310001。

※ 相關報導:

* 黃螺切開 驚現「大龍珠」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54997

一年前,在福建泉州石獅經營海鮮火鍋店的王勇海的妻子無意間從一個黃螺體中切出一顆珠子,隨後便漸漸忘了這件事。最近,有親戚告訴王,網上也有一顆與他收藏的「龍珠」很像,價值不菲,他這才如夢初醒,將原本隨意存放的「寶珠」藏進了保險櫃。

....上周一,王聯絡到北京一名珠寶收藏家,並發送圖片過去請求幫忙鑑定。這名收藏家告訴他,香港有一場拍賣會即將開始,建議他可以將珠子帶過去。而香港佳士得拍賣市場2007年秋拍一顆91.2卡的美樂珠,落錘價曾高達12.5萬美元。

* 水電站護珍稀魚類 世界最高魚道營運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56233

西藏最大水電站華能藏木水電站魚道近日正式營運,這條魚道位在海拔三千三百公尺處,全長三點六公里,落差六十七公尺,耗資二億人民幣(十億台幣),是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也是大陸國內為數較少、建設難度大的大型水電站專設魚道,將為保護電站所處流域珍稀魚類起到有益作用。



◆ 大洋洲》紐西蘭投入海洋保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8000196-260210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18日 陳穎芃

紐西蘭政府為了防止漁業濫捕破壞海洋生態,決心建立面積相當於美國德州的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Overfishing is a growing concern world-wide, with around 30% of marine stocks overfished,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華爾街日報報導,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北方的克馬德克群島(Kermadec Islands)匯集許多天然奇景,不僅擁有全世界最長的海底火山群,還有全世界第二深的海溝,更不用說在該地區棲息的數百種生物。

然而,近年隨著太平洋漁業濫捕情形加劇,上述海域也出現越來越多非法拖網漁船。紐西蘭政府在環保團體強力呼籲之下,終於決定建立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來維護當地生物多樣性。

紐西蘭總理基伊(John Key)在9月底向聯合國安理會表示:「克馬德克海洋保護區將是全球最大且最完善的海洋保護區。」

他預計紐西蘭將在明年10月前通過新法案,讓這片面積達62萬平方公里的經濟海域成為海洋保護區,從此全面禁止在保護區內捕魚與採礦。

盼藉觀光收入彌補損失

這項新法案將使紐西蘭成為帛琉及其他鄰國之後,最新加入海洋保護行列的太平洋島國。紐西蘭政府也希望,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及原始自然風貌能吸引更多觀光客,藉由觀光營收來彌補漁業及礦業損失。

克馬德克群島的海底火山群長達1,600英里,一路從紐西蘭延伸至東加王國。克馬德克海溝深度足以吞沒聖母峰,而在這塊海域棲息的生物包括數量多達600萬隻的39種海鳥、超過150種魚類、35種鯨魚及海豚,還有3種瀕臨絕種的海龜。

紐西蘭國內生產毛額有7%來自觀光業。今年8月為止1年內到訪紐西蘭的旅客人數創下302萬人新高紀錄,令政府更加看好觀光業前景。然而,捕魚及採礦業者面對即將建立的海洋保護區卻相當頭痛。

紐西蘭海產公司董事長克萊門(George Clement)表示:「政府未事先向業界發布通知,如今業者需要更多時間來評估新法案帶來的影響。」

克馬德克海洋保護區面積是紐西蘭陸地面積的兩倍,相當於美國德州面積,占紐西蘭專屬經濟區(EEZ)比重約15%,足以想像全面禁捕後對漁業造成的衝擊。

於紐西蘭及斐濟海域從事漁業的Solander公司老闆哈福雷特(Charles Hufflett)反對紐西蘭政府的決定,並抱怨政府未與業界商量就擅自立法。他表示:「本地的鮪魚產業才剛起步,政府卻要奪走這塊有價值的海域。」

但漁業濫捕對太平洋諸國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事實。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0%的魚類資源遭到濫捕,而這類濫捕情形平均每年造就500億美元經濟損失。

科技大廠 投身保育行動

以帛琉為例,當地政府為了杜絕非法濫捕不惜出動無人飛行機在海洋保護區上空巡邏,無奈多數太平洋島國政府預算有限,令執法困難重重。所幸近來不少科技大廠積極投身環保,例如谷歌去年和地圖軟體業者及海洋保育團體合作,共同研發偵測非法捕魚的軟體工具。

Pew慈善信託基金的全球海洋遺產計畫主任蘭德(Matt Rand)表示:「紐西蘭將在克馬德克海洋保護區建立黃金標準,保留地球上碩果僅存的原始海洋環境。」(工商時報)

※ 相關報導:

* 推環保自然葬 樹葬費降半價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4597

市府推動「環保自然葬」,規劃設置「大坑歸思園」、「神岡崇璞園」樹灑花葬區,讓先人在大自然美景下劃下人生句點。其中,「歸思園」穴位已額滿,「崇璞園」還有兩千多個穴位。新市府團隊為鼓勵環保、省錢又省地的殯葬法,樹葬收費將從原先的六千元調降至三千元。

* 埔里300人上街頭 反對遷移161棵老樹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55909

南投縣埔里鎮杷城大排旁南安路上的161棵茄苳等老樹移植與否,引發鎮民正反熱議,昨天300多名堅決反對移樹的老少民眾走上街頭,展開「護樹愛埔里.為鎮民留一口氣」大遊行,沿途並有人拿掃把清垃圾,過程平和。

fsj 提到...

浪漫雪景?進擊的「雪蟲」攻陷北海道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5798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10-19

每年日本北海道二月份左右的雪祭,一直是人們一睹壯觀雪景的好去處,然而,天上降下的白點,卻不一定就是白雪,而是本名「椴松根大棉蟲」的雪蟲。

日前,北海道白老郡就陷入了這樣一場「另類暴風雪」,大批雪蟲漫天飛舞,衣服上粘了滿滿的蟲子,出門也不敢張嘴,就怕吃進一大口雪蟲,讓民眾苦不堪言。

大批雪蟲飛舞更降低了行車的能見度,在市區行駛的汽車、電車也被許多雪蟲覆蓋,造成當地民眾生活不便。

雪蟲的拉丁文學名為Prociphilus oriens,體長約4到5mm左右,靠吸取植物的汁液生存,雪蟲在日本北海道降雪之前就會大量遷移、產卵,因此雪蟲的出現被視為是「冬天來臨」的徵兆。

這帶有浪漫氣息的小蟲,也因此在日本的文學或詩歌中被稱為「雪之精靈」或「雪之妖精」,在漫畫《水星領航員》更以可愛、療癒的形象出現,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及推理作家堂場瞬一,也曾分別以《雪蟲》為名創作小說。



◆ 美「瘋狂鳥人」來台獵蹤:台灣藍鵲最夢幻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56204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台中報導 2015-10-18

單年賞鳥世界紀錄保持人、美國青年諾亞史崔克破紀錄之旅仍在持續。他最近抵台,以相機捕捉到帝雉、藍腹鷴等廿四種台灣特有種鳥類身影;他今年累積記錄四千八百種鳥類,朝五千種鳥類目標邁進。

廿九歲諾亞有「瘋狂鳥人」之稱,今年一月一日從南極出發,捕捉世界各地鳥蹤,挑戰單年記錄最高總鳥種數,將觀察到的鳥類上傳到賞鳥平台eBird。

他上月十六日在印度打破世界紀錄(原紀錄由英國夫婦七年前創下的四三四一種),並持續刷新;十五日抵台,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協助在全台各地「追鳥」。

來台首站,他先到鳥類重要棲地大雪山,記錄到保育類的帝雉及藍腹鷴等特有種;接著馬不停蹄到南投惠蓀林場,尋找台灣藍鵲的迷人身影。此外,在東亞現蹤的黑面琵鷺,還有東方白鸛和白鶴都是目標。

諾亞表示,台灣面積雖不大,但有許多特有種鳥類。他心目中最「夢幻」的台灣鳥種是台灣藍鵲,深為牠的漂亮和優雅著迷;台灣廿七種特有鳥種,他這次共記錄到廿四種。

他說,這次破紀錄之旅,在非洲遇到台灣鳥友,熱心引薦他來台。相隔十二年再到台灣,雖然僅停留短短幾天,覺得賞鳥設施、保育觀念有很大進步,考慮明年來台參加大雪山的國際賞鳥大賽。

鳥友許緯進、洪貫捷協助諾亞在台追鳥。兩人表示,希望藉知名賞鳥專家來台,提高民眾對生態保育的關注,「台灣珍稀鳥類,是世界上難得的美麗風景」。



◆ 德獵人付近2百萬 獵殺最重大象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55411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6日電 2015-10-18

辛巴威盜獵事件頻傳,「獅王」塞西爾(Cecil)被殺不到三個月,當地一頭象牙重達約55公斤的大象日前被一名德國獵人獵殺。當局相信,這是有史以來被獵殺最重的大象。讓動保組織對此大為震怒,指此頭大象恐為獨一無二,應獲保育。

事發於戈納雷若國家公園(Gonarezhou National Park),該獵人支付6萬美元(約新台幣195萬)取得狩獵許可證,在當地獵人帶領下,射殺了這頭大象,還將「成果照」放上狩獵論壇。網友指出,這可能是30年來在非洲被獵殺的大象中,最為龐大的一隻。

據悉,被殺大象年約40多歲,估計來自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

辛巴威保育小組主席羅德里格斯不滿表示,當地民眾為讓家人飽餐一頓獵殺動物,會被判刑5至15年,但外國獵人到當地獵殺動物,卻能逍遙法外。

該名德國人曾狩獵難度最高的非洲5霸:大象、花豹、獅子、水牛和犀牛。業者拒絕透露客戶姓名,宣稱「這是合法狩獵,這名客戶沒做錯什麼」、「我們獵人臉皮厚,我們知道環保份子會說什麼。」該組織將遊獵費70%回饋社區,並遵守狩獵配額,「這對辛巴威和當地人都好」。

※ 相關報導:

* 泰野象發怒包圍 機車騎士棄車賠不是
http://udn.com/news/story/5/1259105

泰國野象危害農作和傷人時有所聞,泰國考艾新聞網上一段影片指出,近日有個機車騎士在國家公園太靠近野象群,野象發怒後,包圍住騎士,騎士只好棄車行禮賠不是。

泰國考艾新聞網今天公布一段影片,一群行走在考艾國家道路上的野象群,由於對後方機車騎士的噪音感到不耐,一聲長嚎後,4、5頭大象就把機車騎士包圍住,騎士嚇得將車倒在路邊,雙手合十向大象行禮,似乎在向野象賠罪,打擾到牠們的生活。

* 鼠輩紐約大街叼披薩 網友噁勸:炸了吃
http://udn.com/news/story/5/1258008

對許多紐約市民而言,老鼠贏了。最近網路瘋傳鼠兒叼披薩回家的影片,就連麻木的紐約客看了,對市府滅鼠不力都很感冒。有網友建議乾脆把老鼠煮了,「吃來包準像肯德基炸雞」!

美聯社與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最近紐約市老鼠為患,刷新過去兩年每年2萬4000多隻的「紀錄」。審查報告認為,官員口中這種「鼠鼠危機」,全都是未立即回應申訴,滅鼠不力導致。

普蘭迪斯說:「牠們就坐在草坪的椅子上,等著你來…我不知道市府能拿這些老鼠大軍怎麼辦。真的很噁。」

fsj 提到...

為陪愛女走紅毯 輪椅父秘密復健半年
http://udn.com/news/story/8811/1257070

中央社 華盛頓18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10-18

美國緬因州1名新娘的父親儘管身體衰弱,仍從輪椅上站起來,牽著女兒走過紅毯,讓她在大喜之日獲得最棒的禮物!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新娘海瑟.杜奎特(Heather Duquette)的父親芮爾夫.杜奎特(Ralph Duquette)2012年10月診斷出罹患白血病,長期接受化療後只能依靠輪椅代步。

海瑟告訴ABC,由於父親健康狀況不佳,她不得不接受爸爸無法在婚禮當天,牽著自己走過紅毯。

她說:「我們大概在1年前就曾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也了解他的情況,這件事情不可能成真。」

因此當新娘父親從輪椅上站了起來,陪著海瑟走過紅毯,給了給女兒和婚禮賓客1個大驚喜。知道這個計畫的只有芮爾夫的物理治療師、看護和婚禮DJ。

海瑟說:「當我看見他站起來走向我時,我幾乎無法承受。」

她說:「我開始在大家面前落淚,完全無法控制淚水。」

芮爾夫告訴ABC,打從女兒2014年8月訂婚以來,他就想要這麼做。芮爾夫從今年4月開始請他的醫生安排1名護士和物理治療師到家中,幫助他增加腿部肌力,一直持續到婚禮前1週。

他說:「當她抓住我的手,我感到有些安全並繼續往前走。一切是如此驚奇,她很高興。這是每個父親的夢想。」

在艾爾馬帝諾(Al Martino)「爸爸的小女兒」(Daddy's Little Girl)的歌曲中,芮爾夫還與女兒跳了1支舞。

海瑟說:「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1天,我父親也給了我一生中最大的驚喜。」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空手道教練重創 靠家人扶持再站起來
http://udn.com/news/story/8811/1255996

54歲彰化縣民姚龍貴曾是空手道教練,年輕時創業經營霓虹燈廣告招牌設計,做得有聲有色。5年前一場車禍自撞傷及頸椎,從此不良於行、失去左眼,妻子與4名子女成為他的依靠,「歷經劇變,全家更有向心力」。

* 她來台尋親 拼照片缺角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58351

來自英國的樂瑞莎(Larissa),29年前被發現遺留在新店耕莘醫院社會服務部前;34歲的金柏拉(Kimbra),出生後僅六周大,就被收養到澳洲,兩人出養後成長過程雖很順遂,但總覺得生命拼圖中缺了一角。她們透過兒盟跨海尋親,希望讓人生拼圖完整。

....「我能理解生母是不得以才將我出養,只期盼讓生父生母知道我現在一切都很好,希望他們放心。」樂瑞莎很好奇,當時生母遇到什麼困難、現在的生活如何,更想知道生父母是否還掛念著她。



◆ 照顧腦麻弟48年 76歲婦:他是我嫁妝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56422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8日電 2015-10-18

江蘇省鎮江揚中市一名76歲的老婦人照顧罹患腦性麻痺的弟弟48年,如今她的3個女兒接棒照顧舅舅。一路走來雖有辛苦,她說:「他(弟弟)是我嫁妝」。

揚子晚報報導,姊姊倪志成今年已76歲,頭髮花白、身體瘦弱,視力逐漸衰退。弟弟倪十斤今年71歲,雖然智力有問題,但體型還很健壯。

倪十斤7歲時,不幸罹患腦膜炎,四處求醫未能治好。從此,這個家庭就背負上照顧腦性麻痺病人的重擔。她的父母自弟弟生病後,再也沒開心的笑過。

為了照顧弟弟,姊姊倪志成不僅放棄幼教老師的工作,挑選對象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帶弟弟一同出嫁。

好心的街坊鄰居幫忙介紹對象,但沒有一個年輕人願意接受這樣的弟弟。這樣的「霸王條款」,令很多年輕小夥子望而生畏,倪志成的婚事也一再耽擱。

然而一名年輕的教師何紀順勇敢地走進這個家庭,成為倪志成的丈夫。家窮的何紀順當初進入這個家庭更多的是出於無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心地善良的他對妻子和這個家庭充滿深深的愛。

倪志成十分感謝老伴多年來一直幫著她照顧弟弟,從未抱怨過一句。他們的3個女兒均已成家,常輪流回來幫舅舅洗臉、餵飯、洗衣服、剪頭髮等。

女兒們承諾會像爸媽一樣一直堅持下去,不拋棄、不放棄照顧舅舅。

※ 相關報導:

* 「我幫你養孩子」 同鄉守諾成楷模
http://udn.com/news/story/8811/1257517

「我幫你養孩子」,榮民身分的孫周元曾經是清潔隊員,生活清苦,不敢結婚生子,大陸同鄉吳興順允諾幫他養孩子,儘管後來孫與妻子離婚,吳依然信守承諾,養育同鄉的小孩長大,傳為佳話,吳、孫兩老昨天獲頒長青楷模。

47歲的二女兒孫智音與兩老同住,昨天陪伴編號1號的吳興順、3號的孫周元接受宜蘭市長江聰淵的長青楷模表揚。當百歲吳興順拉著90歲孫周元的手,上台接受表揚與女兒分享榮耀時,會場響起如雷掌聲。

* 警揪搭伙 男童感激:將來也要當個好警察!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57560

中壢警察分局普仁派出所警員黃再輝,日前發現一名男童父母都是工時長的打工族且經濟狀況不佳,獨自在家的男童只得把零食或冰箱裡的剩菜當一餐。

黃再輝尋求男童父母的同意後,以個案短期的方式,請男童天天免費至派出所「搭伙」。男童感激地表示「將來也要當個好警察!」



◆ 空手奪刀 75歲翁制伏19歲暴徒、護全班學生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56645

世界日報 編譯袁敏益/綜合17日電 2015-10-19

美國伊利諾州75歲的的退伍軍人弗爾農(James Vernon)在圖書館擔任義工教授西洋棋時,突然有一名手持獵刀的暴徒19歲暴徒布朗(Dustin Brown)闖入教室。面對舞刀的暴徒,弗爾農毫不畏懼,利用半世紀前學的空手奪白刃戰技,成功將暴徒制伏繳械,雖然他自己被刺傷,但讓16名學生毫髮未傷。他笑稱,自己是老當益壯,並且下周二繼續上課。

福斯新聞網報導,19歲暴徒布朗(Dustin Brown)於13日闖入莫頓公共圖書館,當時弗爾農正在講課時,這名暴徒闖入手持兩把刀,喊道:「我要殺人」。這兩把刀用於捕獵,刀片大約五吋長。

弗爾農毫不畏懼,將自己置身於布朗和出口中間,成功將學生安全護送出。

弗爾農透露,此次解救成功,得益於他在50年前接受過奪刀訓練。因為在打鬥過程受到刺傷,現在手臂還綁著吊帶,給生活帶來不便。但是他說:「我不能讓這事情發生,絕對不能傷及無辜」。

他告訴美聯社:「我不會讓此事情,影響到重要的象棋課程,下周二的授課將照常進行,我們不會被嚇到,這次襲擊只是插曲,並且已經安排下一次的象棋課程」。

布朗被控兒童色情犯罪外,還被控槍械暴力重罪,試圖謀殺和加重傷害罪。他正等待法院審理。法官把保釋金訂為80萬美元。

弗爾農妻子稱:「我對他的行為很驕傲,我認為他這樣做是對的,要為社區承擔責任」。



◆ 新人請喝喜酒 20神像圍坐2桌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57804

聯合報 記者張世杰/台北報導 2015-10-19

台北花卉村昨晚有場特別的婚禮,新人請來廿尊神像當見證,還為眾神準備二桌「酒席」;新娘陳靜瑜說,廟會陣頭是傳統文化之一,希望透過喜慶讓大家認識廟會文化。

陳靜瑜說,天主教及基督教友結婚,多會請神父或牧師證婚,她從小在宮廟中長大,丈夫鄭旻欣是城北龍雲堂主,兩人有著共同信仰,才會請來廿尊神像到場擔任見證。

昨晚新人在掌聲中緩緩步向禮堂,賓客準備向台上的新婚夫妻舉杯敬酒時,新郎突然走下台,到主桌兩旁的「神明桌」倒酒。原來看似沒有賓客的二張空桌,每張椅子上都供著一尊神像,共有廿尊。

新娘陳靜瑜表示,自己從小在主奉安溪城隍爺的宮廟中長大,耳濡目染下,對傳統廟會文化有著深厚情感。丈夫鄭旻欣有次在安溪城隍爺面前打賭,開啟彼此話題和緣分,相戀六年後互訂終身。

也因為這樣的淵源,讓兩人覺得姻緣是由安溪城隍爺牽起,決定邀請安溪城隍爺、趙聖帝君和其他有互相往來的「交陪境」神尊來喝喜酒。

神明桌的菜價和一般賓客相同,一桌一萬六千八百元,由於神明們都沒吃;接待人員表示,宴席結束後,打包帶回宮廟當作平安菜,送給相關人員。

陳靜瑜說,這場婚禮策畫一年多,請神過程全按古禮,兩人前往各個交陪境主神稟報擲筊邀請。新人在神明見證下情定終身,讓任證婚人的議員何志偉說,這可能是全台第一場邀請「眾神」見證的婚禮。

fsj 提到...

發現外星文明?神秘恆星引發爭論
http://udn.com/news/story/5/1261800

中央社 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10-20

距地球約1500光年的1顆神秘恆星,近來引發爭論,理由是不尋常光線波動讓某些人推論,那顆星球上可能存在外星文明。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別太快下結論。

NASA科學家郝爾(Steve Howell)說:「那顆神秘恆星KIC 8462852,確實有異常光度曲線。」郝爾從事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尋找行星任務的工作。

郝爾以電郵告訴法新社:「它看起來不像正常的系外行星或雙星光度曲線。然而,我認為馬上說有外星人未免有些想太多了。」

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博亞吉安(TabethaBoyajian)和好幾位民間科學家,日前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NRAS)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那顆恆星具有異常的光模式,暗示似乎有物質圍繞它運行。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引述他的話表示:「我們從未見過這種恆星,真的很怪異。」

那顆星體的光度在不定間隔下,減弱15至22%,

原因可能並非其他星體的阻擋,因為即使有宛如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般的行星,通過那顆恆星與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之間時,其光度也只會減弱大約1%。

博亞吉安的論文探索各種不同自然場景,包括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故障、小行星堆積或撞擊造成大量彗星碎片等。

不過賓州州立大學另一位天文學家萊特(JasonWright),則準備發表自己的論文,解釋此種光模式是外星文明的跡象。



◆ 西藏80%冰河倒退 達賴喇嘛求救
http://udn.com/news/story/5/1260874

中央社 新德里20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10-20

包括達賴喇嘛在內的西藏流亡領導人今天表示,西藏2/3的冰河2050年可能因氣候變遷而消失無蹤,因此要求參與今年稍後的國際氣候變遷會談。

西藏領導階層聲明指出,西藏高原過去50年溫度上升攝氏1.3度,是全球平均的3倍。西藏高原的冰量僅次於南北極。

西藏地區平均高度超過4000公尺,特別難以承受氣候變遷的衝擊。氣候暖化已融化做為河川水源的冰河。這些河流是大約13億人維生所需。

根據西藏流亡政府,西藏約80%冰河在過去50年已倒退。

達賴喇嘛說:「西藏高原必須受到保護,不僅是為了西藏人,也為了整個世界環境的健全與永續。」

他在聲明中表示:「西藏高原和北極與南極一樣重要,是地球的第三極。」

近200個國家12月將於巴黎召開會議,試圖制定減緩人為氣候變遷的協議,目標是限制全球溫度不得比工業化前時代上升超過攝氏2度。

西藏領袖指出,他們想要一份有效的氣候變遷協議,也希望在這場會議中發言。

※ 相關報導:

* 可可西裏鹽湖 4年長大2.3倍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59532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5-10-20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表示,素有「藏羚羊大產房」之稱的卓乃湖湖水近年來不斷外泄,致使可可西裏鹽湖面積4年增大2.3倍。

新華社報導,據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寶康介紹,上世紀70年代初次對可可西裏鹽湖進行遙感監測時,其面積僅38平方公里,到2011年增大到45.89平方公里。如今該湖面積為150.41平方公里,4年間增大了2.3倍。

* 捕蜂捉蛇大隊成軍 消防回歸專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59511

桃園市捕蜂捉蛇工作大隊昨天成立,這項業務也從消防工作移給農業局,有助紓解消防隊的勤務壓力。

市府指出,大隊成員初期全部由義消支援,已經招募200名義消加入大隊,並在9月間完成訓練,今天開始執勤。

* 惡劣!抹香鯨陳屍一夜 遭拔40顆牙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5254

一條成年抹香鯨屍體前天擱淺在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八掌溪出海口沙灘,嘉縣府官員及學者等,昨天再度嘗試將牠拖到布袋商港,仍未成功,卻發現疑因抹香鯨相當罕見,其牙齒遭人偷拔40多顆,縣府指此舉涉及竊盜罪,除請海巡人員加強巡邏,也提醒民眾不要觸法。



◆ 魚不斷長新牙 研究:助人類牙齒再生
http://udn.com/news/story/5/1261475

台灣醒報 記者黃捷╱台北報導 2015-10-20

馬拉威湖慈鯛在牙齒脫落後,可以不斷長出新的整齊牙齒,或許在未來,人類也有希望在牙齒遭到損傷或疾病時再生。透過研究,科學家發現湖慈鯛的味蕾細胞和牙齒細胞是同一種上皮細胞,因此人類或許也有機會將柔軟的味蕾細胞轉為牙齒的硬質琺瑯質。

全世界大約有60%的人在60歲時會掉光牙齒,越來越長壽的人類也將有更多人面臨無「齒」的困擾。科學家透過研究胚胎魚如何分化出牙齒或味蕾,了解動物如何在牠們的成年生活維持數百顆牙齒,希望有一天能解開牙齒再生機制的秘密,為一生只有兩套牙齒的人類造福。

科學家發現,湖慈鯛的味蕾細胞和牙齒細胞由同一種上皮細胞分化出來,因此推測,或許人類口腔的上皮細胞也可能從味蕾細胞轉成牙齒,這比我們以前所認知的更具可塑性。若弄清楚上皮細胞如何形成特殊結構,釐清味蕾細胞和牙齒細胞的關係,就能利用這個結果開發新的臨床治療,使受治療者長出生物性替代牙齒。

但是,光是越來越多的新牙是不夠的,科學家語帶保留地說,研究人員還需要了解神經和血管是如何長成牙齒,才能使牙齒具有生命。

除了魚類擁有再生牙齒,也有科學家在豬身上進行牙齒再生研究,將6個月大豬隻的牙胚取出,植入老鼠的腹部繫膜,發現有類似牙齒結構的小牙齒形成。另外,過往的研究也發現,牙髓內的幹細胞可再生牙本質,以及低能雷射光能觸發人體產生修復作用的特定波長。

fsj 提到...

一顆怪恆星 掀外星文明論戰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62400

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 2015-10-21

一顆與地球距離約一千五百光年的神秘恆星近來引發天文界爭論,因該星體不尋常的光線波動情形讓一些人推論說可能已發現到外星文明,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則表示別太快下定論。

法新社報導,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計畫科學家霍威爾說:「這個編號為KIC 8462852的神秘恆星的確有著怪異的光變曲線。它看起來不像系外行星或是雙星光變曲線,但我認為要立即說它是外星文明就有點誇張了。」

近來,耶魯大學博士後學生波亞吉安跟幾個公民科學家撰寫的一篇論文描述該恆星具有不尋常的光線圖樣,並暗示似乎有物質圍繞著它。該論文刊登在十月份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

波亞吉安在接受大西洋月刊訪問時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恆星。它真的非常怪異。」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透過凌日現象來觀測遙遠的行星和恆星,而該現象則是指當另個天體運行到恆星前方時,光線變暗時的情形。這顆奇怪恆星的光度不定期地變化於百分之十五至廿二之間。

行星恐非光度變化幅度如此大的原因,因即便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運行至恆星前方時,光度也只變暗約百分之一。

波亞吉安的論文探討各種可能原因,包括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缺陷、小行星堆積或是撞擊造成的大量彗星碎片。

但賓州大學天文學家萊特則準備發表論文,將該光線圖樣解釋成一個外星文明跡象。他推論說,可能是外星太陽能面板組成的「一群巨型結構」造成光變。

萊特的理論在網路上大受歡迎,但很快遭到揭穿。

霍威爾指出,此前另個編號為KIC 4110611的恆星也被發現有怪異的光變曲線,但經過數年的努力後終於找到了原因,它原來是個五星系統。「我認為身為科學家的我們將進一步觀察此神秘恆星,最終很可能會發現它也只是顆怪異的恆星。」

fsj 提到...

星研究:台灣西南沿海藏海嘯風險
http://udn.com/news/story/9/1263416

中央社 新加坡21日專電 2015-10-21

最新研究顯示,18世紀末一場地震引發海嘯,曾重創高雄和台南沿海村鎮。同樣由海底地震和山崩引發的海嘯,可能會威脅台灣南部馬鞍山核電站以及密集的海底電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球觀測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最近揭露發生在18世紀晚期台灣西南沿海的大規模海嘯,那次海嘯同時是南海歷史紀錄中傷亡人數最多,最嚴重的事件之一。

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透過電腦海波模擬結果,認為這場發生在200多年前的大海嘯,極有可能是一場地震觸發,台灣西南外海高屏斜坡上部的大面積海底滑坡,在台灣西南地區掀起5到10公尺高海嘯波,重創當時高雄和台南一帶沿海村鎮。

帶領這次海洋災害綜合研究團隊的理工大學亞洲地球與環境科學院助理教授石艾得(Adam Switzer)表示,這一研究揭露台灣西南沿海可能面臨的安全問題。

他表示,如果類似海嘯再度發生,生活在高雄和台南沿海地帶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將受到威脅。

石艾得指出,這種由海底地震和山崩所引發的海嘯,可能威脅到台灣南部馬鞍山核電站。類似的海底滑坡也同樣會威脅到台灣南部密集的海底電纜。

石艾得說,2006年一次局部的海底滑坡導致電纜破壞,使金融市場,銀行,電子商務在連續幾個星期內處於癱瘓狀態。

這項研究成果,於本周發表在國際著名「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這一國際合作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了來自南洋理工大學的5位學者以及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教授魏斯(Robert Weiss)。

這一海嘯模擬研究是由石艾得和研究團隊中的李琳琳共同主導。李琳琳比較了台灣、中國大陸和菲律賓地區對這場大海嘯的歷史紀錄,發現這場發生在18世紀後期的不尋常海嘯,僅對台灣的西南部造成重大影響,但未對大陸及菲律賓造成明顯衝擊。



◆ 印尼林火 蛇媽媽保護蛇蛋被燒死
http://udn.com/news/story/5/1263050

中央社 雅加達21日專電 2015-10-21

印尼中加里曼丹多處傳林火。當地警員在撲滅林火過程中發現令人鼻酸的一幕,1隻母蛇用身體保護蛇蛋裡即將出世的幼蛇,但牠卻被林火活活烤焦燒死。

印尼新聞網站liputan6.com報導,中加里曼丹(Central Kalimantan)安吉爾村(Anjir)昨天竄出濃煙,警員前往撲滅時發現這令人鼻酸的一幕。

警員札恩(Zaen)表示,當時他正在執勤,他衝進安吉爾村時,看見一條大蛇已經被燒死,當時這條大蛇正用身體圍起蛇蛋,保護即將出世的小寶不要受到傷害。

札恩說,當時他很難過,因為他想到一個垂死掙扎的母親冒死也要保護子女。

他用照片紀錄他看到的一切,然後上傳到他的個人照片分享社群Instagram,照片po出去後,立即引來許多網友表示同情。

札恩也在網路留下一段話,讓網友很感動。他說,「這就是母愛的證據,這條蛇不願離開待孵的蛇蛋,雖然蛇蛋也被燒了」、「縱火者,你們讓土地變成這樣,悲哀」。

當地警方表示,這個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還有許多動物成為林火的受害者,縱火者不應只想到自身的利益。



◆ 現代狗起源地 可能是中亞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25456

自由 2015-10-21

〔編譯李信漢/綜合報導〕科學家們普遍同意,狗是經由野狼演變而來,且是地球上種類最多元的動物,而這是千餘年來人類介入選擇育種的結果。過去科學家認為狗的演化是在多處進行,但據美國科學家進行迄今最完整的基因研究推測,現代狗的起源可能來自中亞,且狗最初可能是在蒙古或尼泊爾一帶逐漸被馴化,而後成為人類狩獵團隊的一員。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項分析來自數千隻犬種基因的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美國康乃爾大學學者鮑柯(Adam Boyko)與他的研究團隊研究四六七六隻純種狗,其中含括一六一種犬種;以及五四九隻來自卅八個國家的「鄉村狗」。所謂的鄉村狗,是指住在人類社區附近的野狗。

現今大多數研究者都同意,狗至少是在一萬五千年前左右出現,但對牠們出現的原因仍不清楚。鮑柯指出,研究者好奇狗是從何時開始改變,逐漸演化成適合與人類群居的體型與習性。

過去的研究較少著墨鄉村狗,但牠們在現代狗多樣性的圖像中,佔有重要地位。鮑柯說:「事實上,在檢視過來自許多不同地區的鄉村狗後,幫助我們能縮小這些土狗的多樣性模式。」

關於狗起源的研究眾說紛紜,有研究者認為狗的馴化過程是在許多地區各自發展,起源可能來自中東、東亞與歐洲。但鮑柯的研究團隊分析現代鄉村狗的基因,卻不支持這樣的理論。鮑柯表示,我們檢驗狗是否有在多處馴化的過程,但卻沒有發現支持的證據。牠們看起來較像是源自單一物種,基因介於野狼和經馴化的現代狗之間。

鮑柯的研究團隊研究狗的三種不同的DNA,讓他們得以找出那一個地理範圍的現代狗在基因上最接近古代狗,進而精確找出犬隻馴化的發生起源是在中亞。儘管這項新研究不太可能解決爭論,但鮑柯說,找出現代狗的起源有助促進其他進一步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可能是從考古遺址中分析發現到的古代狗遺骸基因。

fsj 提到...

NASA:洛杉磯3年內99.9%有強震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65361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5-10-22

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戴維斯加大等大學在20日聯名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大洛杉磯地區未來三年內發生芮氏規模五或以上強震的機率高達99.9%。

主持這項研究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地球物理學家安德蕾.唐尼倫說,這項研究不是預測,而是「我們經過計算得出的統計或然率」。

去年3月28日,洛杉磯市區西南方的拉哈布拉發生芮氏規模5.1的地震,造成逾1200萬美元的損害。報告參考該次地震發生後,全球定位系統與空中雷達測量災區的地殼變形結果。1994年的洛杉磯北脊芮氏規模6.7強震造成數十人死亡、約9000人受傷,損失高達250億美元。

研究人員檢視震央拉哈布拉周圍半徑100公里內的地區,結果發現地面出現淺層移動。他們並將地區實際地震次數不及原預期的因素納入考量,同時估計可能還有多少能量蓄留在較深層的斷層。

研究人員認為,2018年4月1日之前,大洛杉磯地區發生芮氏規模五或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99.9%,發生芮氏規模六或以上地震的機率只有35%,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規模則是6.3。

美國地質測量所表示,研究人員並沒有說明如何取得這項報告的數據,而各界公認大洛杉磯地區,在未來發生芮氏規模五或以上地震的機率則是85%。

根據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加州統一地震斷裂預測」,未來30年,南加州地區發生至少一次芮氏規模五或以上地震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出現芮氏規模6.7強震的機率則是93%。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逾7000張組成 NASA冥王星拼圖照驚艷網友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65056

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發布出冥王星一系列的照片,驟眼看或許認為它們與一般照片無異,但仔細看卻可發現,圖中的冥王星或甚至是背景,竟是由不同照片所組成,而據統計圖中使用的照片數目更多達逾7,000張,其組合而成的壯麗景象成功驚艷一眾網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一系列冥王星「拼圖照」的由來,是源於今年6月時,由NASA發起的一項名為「冥王星時間 (Pluto Time)」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NASA電腦技術,把收集得來的照片作素材,在經計算後把符合冥王星表面顏色的照片選出,最後組合成3張與冥王星與冥王星最大衛星卡戎(charon)的照片。



◆ 環保人士:阿里山區玉山箭竹大面積死亡
http://udn.com/news/story/3/1265699

中央社 高雄22日電 2015-10-22

阿里山區的玉山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不分區立委參選人李根政今天憂心山林生態即將大崩壞,呼籲重視。

李根政舉行「玉山箭竹死光光?山林生態開天窗!」記者會,說明阿里山區的玉山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狀況,並提供玉山箭竹實體及野地大面積開花死亡的照片。

李根政表示,全球暖化造成的氣溫改變,使得許多動植物甚至疫病,都有往北或往高海拔移動的趨勢。今年中發現阿里山區的玉山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令人憂心山林生態即將大崩壞。

面對種種氣候變遷的跡象,尤其阿里山區的玉山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李根政說,這是一項嚴重警訊,政府應重視研擬防災應變計畫。



◆ 泰國怪貓咪 愛吃玉米不愛腥
http://udn.com/news/story/5/1264998

中央社 曼谷22日專電 2015-10-22

泰國稀奇古怪的事特別多,之前在泰南有隻花貓吃素,泰國紅統省的一個店家門前經常有一群貓,特別愛吃煮玉米,每天固定都會在店門口等待。

泰國民意報報導指出,這一些貓原來是流浪貓,被店家收留後原本是餵食一般的魚肉等,店家表示,有一天把賣剩下的玉米丟給牠們吃,結果一吃成主顧,每天固定時間都在等著餵食煮玉米,有時一忙忘記了,牠們還會喵喵叫著討玉米吃,直接跳上車來要玉米吃。

店家表示,會繼續餵著牠們,看著牠們吃著玉米滿足的樣子,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感覺很開心。

※ 相關報導:

* 中禁止進口非洲象牙 疑美施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991-260309

大陸官方本月15日公告,即日起1年內,臨時禁止進口在非洲狩獵的象牙,表面上似乎彰顯大陸保護非洲野生動物的決心,事實上卻暗藏中美在非洲勢力競逐的角力戰。

有消息指出,這一切都是美國為避免非洲淪為「中國第二大陸」的反撲,以利多「施壓」非洲國家的第一步。

大陸近年來深耕非洲,除了金援建設、大量移民與投資,更重要的是資源的開採,而且收到具體成效,如今非洲已有「第二個中國」之稱。



◆ 借酒裝「蜂」 用啤酒拯救蜜蜂
http://udn.com/news/story/5/1266227

台灣醒報 記者黃捷╱台北報導 2015-10-22

啤酒可驅除蜜蜂的病原蟲!愛因斯坦曾說,「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人類活不過4年。」可見蜜蜂攸關人類生存至劇,不過近來全球蜂群卻逐漸減少,各國為此積極展開救蜂大作戰。而最近美國環保署批准使用新的天然農藥啤酒花β酸(HBAs),他們發現啤酒裡的HBA形成鉀鹽的衍生物時,可以驅除使蜜蜂生病的蜂蟎。

蜂蟎是蜜蜂的寄生蟲,它會吸取蜜蜂的體液,使蜜蜂發育不良,身體衰弱,壽命縮短。而本周美國環保局宣布批准使用HBA當作生物性農藥,噴在蜂窩上以驅避蜂蟎。

【啤酒花用途多】

研究發現,HBA能將蜂蟎100%至死,但對蜜蜂本身不會造成影響,且將噴有HBA的紙板放在蜂窩邊,蜜蜂身上的蜂蟎也會自己掉落。啤酒花原來的用途,是釀造啤酒及當作肉的防腐劑,也因人類已經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因此被認為是安全的。

除了啤酒花,養蜂人也用了其他天然的方式,像是用糖粉刷在蜜蜂上,或是用薰香劑等,但這些方法仍會造成部分蜜蜂死亡,較不那麼理想。美國從去年4月至今年4月,已經減少了42.1%的蜂巢,造成蜂農損失達62%,而對蜂農來說,18.7%已是他們在可生存條件下的最高風險值了。

【全世界動員救蜂】

為拯救蜜蜂也拯救人類,世界各國的政府、學者及環保團體致力搶救蜜蜂,美國歐巴馬政府投入約10.4億台幣救蜂,目標是10年內降低15%的冬季蜂群死亡率;挪威也開闢全球首條「蜜蜂公路」,在城市各處種花,讓蜜蜂找到食物。

此外,綠色和平組織推出短片《新蜜蜂》,用機器蜜蜂的概念強調蜜蜂的重要;公視也和國內外團隊合作,拍攝台灣首支蜜蜂紀錄片「蜂狂」,從蜜蜂死亡問題探討農藥對環境的影響,並以警語「今天的蜜蜂,就是明天的人類」呼籲大眾正視蜜蜂的重要性。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延伸閱讀:

蜜蜂神秘消失 係農藥上癮所致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426-8WFP

選舉之前 看蜜蜂學教訓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1120-OW2i

台北也有了「蜜蜂的童話」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503-TWSi



◆ 下雨過後…教室驚見菇菇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606-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2日 林和生/屏東報導

近來陰雨不斷,屏東大仁科技大學有學生在上課時,發現教室桌子竟長出一排菇,於是將此景拍照PO網、上傳臉書《爆料公社》,讓「菇菇桌」瞬間爆紅,校方昨日回應,當晚獲報後,隔日已將書桌換新,爆紅桌子同時報廢處理。

照片中毀損的書桌垂掛著一條一條菇菌,網友紛紛留言「這也太萌了」、「這天氣煮火鍋剛好」,而這書桌就在大仁科大307教室內,此處屬於流動教室,學生們來來去去,昨日不少學生按圖索驥,想要親眼目睹這張「傳說中」的神奇書桌,獲悉校方已經報廢,直呼可惜。

大仁科大營繕組長林啟良表示,這張書桌為舊款的密迪板書桌,懷疑是近日溼氣較重,所以有菌體從書桌中長出來,接到消息第一時間已經按程序報廢處理,也補了一張新的塑膠材質書桌,同時在校園全面清查,確定無此現象。

不過書桌長菇照片已在校內廣為流傳,學生們正反意見不一,有人覺得學校是提供學生學習的場域,應該更重視設備品質,但也有學生認為太可愛,應該要留下來作紀念,意外形成的景象也成了校園最夯話題。

但林啟良低調地說,其實發現這樣問題,學生可以透過校內修繕系統直接反應,學校都會馬上處理,絕對不會影響他們求學權益。(中國時報)

fsj 提到...

神秘稀有巨口鯊 全球近半在台捕獲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68934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2015-10-24

你可能不知道,台灣東部海域可能是神秘巨口鯊的主要生存區!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鯊魚永續研究中心博士徐華遜昨指出,全球巨口鯊發現紀錄以台灣東部海域最多。近卅年,全球共發現一百零七尾巨口鯊,單是近三年花東海岸就有四十尾,約占全球半數。

徐華遜表示,巨口鯊雖然稀有,但我國直到三年前才列管,依規定一旦捕捉到要通報,因此官方的發現數量,只有最近三年的資料,之前有多少隻巨口鯊被捕「不知道」。

國際紀錄巨口鯊的捕獲點,以日本、菲律賓等東亞群島附近捕獲最多,但仍遠少於花東,可見東亞海域是巨口鯊棲息地,而台灣東部海域更是巨口鯊主要生存區。

為什麼花東海域成為巨口鯊重要棲地?徐華遜說,原因仍待研究,推測地形、洋流影響因素最大;黑潮受地形影響引動湧升流,帶起浮游生物,給予巨口鯊豐富的食物,讓花東成了全球最適合巨口鯊生存區域。

徐華遜指出,巨口鯊外形就像「巨大蝌蚪」,頭很大、身體細長,全球研究資料及數據十分稀少,目前可知成熟的母巨口鯊,體長可超過七公尺,公鯊體長可超過六公尺。

巨口鯊的生殖方式目前沒有直接研究證據,但從同類型鯊可知屬食卵型胎生,至於生長速度、胎數皆不得而知,在鯊研究中,還是十分神祕的物種。

巨口鯊雖未被國際列入保育物種,但台灣三年前開始列管,漁民捕獲必須通報。

第一年廿二尾、第二年十尾,今年至今已通報九尾,其中一尾是今年五月,美國學者與徐華遜合作標放後再次於花蓮被漁民捕獲。

「外國學者追巨口鯊追到台灣來!」徐華遜說,巨口鯊都在每年四月至七月捕獲,以花蓮某特定海域最多,為證明巨口鯊洄游有季節性,而台灣東部海域應是巨口鯊洄游覓食期,才與美國學者合作標放。

※ 相關報導:

* 東沙環礁絕美 生態紀錄片將揭面紗
http://udn.com/news/story/3/1267331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東沙管理站辦理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資源復育與監測工作,定期將研究情形拍攝記錄製成生態影片,讓民眾認識東沙環礁。

海管處指出,東沙環礁位於南海的北端,接近珊瑚多樣性的分布熱點「珊瑚大三角」(The CoralTriangle),是南海種原中心往北擴散的中繼點,許多生物都在此匯聚繁殖,海洋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

海管處說,珊瑚適宜生長在23至28℃水質溫暖清澈且陽光充足的海域,全球珊瑚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度間的熱帶至亞熱帶海域,東沙環礁正位於此地帶。

珊瑚聚結的空間結構提供生物繁衍生存的棲所,再加上緊密的食物鏈,因此成為地球上生產力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之一。



◆ 幫寄居蟹找家/溫馨小兄妹 寄2萬顆螺殼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67624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10-23

今年初,東管處收到一份禮物,打開一看居然是兩萬顆的螺殼,這是家住苗栗的顏榆展和顏佩宇兄妹,要送給寄居蟹的新家。

這份禮物讓東管處有了新想法,在每年的夜訪小野柳活動中,加入「給寄居蟹一個家」活動,讓參加活動的大小朋友,都可以帶著一顆螺殼,近距離觀察寄居蟹換新家的過程,藉此宣導保育的概念。

兩兄妹的媽媽曾寶鈴說,去年帶著就讀國小的兩人到台東小野柳露營,當時參與夜訪小野柳活動,一家人看到躲在瓶蓋裡面的寄居蟹,相當驚訝,還看到沒有殼的寄居蟹光著身子走來走去,回家之後,只要到餐廳吃飯,都會把鳳螺的殼留下來。

曾寶鈴指出,她在去年底以小孩的名義,寄了一小箱的螺殼給東管處,因他們剛好住在漁港附近,有次偶然發現有漁船出海捕魚回來後,就將不需要的螺殼堆在港邊,就把殼都帶回家,清理乾淨後有兩大箱,又再次寄給東管處。

東管處小野柳站承辦人李名英說,他們會在螺殼上作記號,發現寄居蟹使用的頻率很高,經常看見揹著愛心殼的寄居蟹,在海灘上走來走去。

※ 相關報導:

* 貝殼減少寄居蟹被迫住瓶蓋 一起幫牠找家吧!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67621

東海岸小野柳經常可以發現寄居蟹蹤跡,近年來因為貝殼數量不足,寄居蟹被迫住進海邊的許多垃圾裡。但非天然的「家」,不適合居住,東管處募集來的鳳螺殼又快用完,小野柳站人員擔心寄居蟹無家可住,發起募螺殼運動,期盼民眾若到海鮮店享用炒鳳螺或是烤鳳螺,可收集螺殼,清洗乾淨,送給東海岸的寄居蟹。



◆ 台灣黃蝶 跨海入住金門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68937

聯合報 記者蔡家蓁/金門縣報導 2015-10-24

金門昆蟲界多了一位「新移民」台灣黃蝶。昆蟲界達人張永仁最近在大、小金門島發現金門新紀錄種的台灣黃蝶,在花叢間飛舞且族群數量龐大,已成優勢的蝶種。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張永仁進行昆蟲普查與攝影,七月在烈嶼發現台灣黃蝶身影;八月在金門本島的太武山發現大量群聚的黃蝶幼蟲,從葉片啃食及產卵情形推測,黃蝶開始在兩地出現的時間相當。

張永仁說,台灣黃蝶有集體產卵的習性,一次可產下超過一百枚的白色小卵,如今金門各地的大葉合歡與阿勃勒的嫩葉上,都可輕易發現產卵的雌蝶。

他推測,台灣黃蝶在金門出現,可能來自廈門,因金廈兩地距離不遠,另也可能是從台灣載運到金門的苗木,附著台灣黃蝶的卵,最後在金門孵化後,就成為昆蟲界的新移民。

他表示,目前台灣黃蝶無論是在烈嶼或金門本島,已成為優勢的蝶種,偶爾可觀察到數十隻擠在潮濕地面上集體吸水的景象,由於族群數量龐大,山野路旁隨處可見黃色小蝴蝶紛飛畫面。

謝偉松處長表示,根據金門國家公園歷年調查,金門蝴蝶種類約八十種,顯現金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良好環境,相信未來將有更多昆蟲界的新移民入住金門。

※ 相關報導:

* 毛蟲危害松林 河北最終武器:吃了它
http://udn.com/news/story/4/1269497

中國大陸河北省平泉縣黃土梁子林場曾經飽受松毛蟲危害,為了防治蟲害,林場將松毛蟲蛹「包裝」為餐桌食物,收購價水漲船高,帶動當地民眾捕捉,當地松毛蟲很快幾近滅絕。

* 四川2萬畝林地遭砍 熊貓棲息地「破碎」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68077

全球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四川雅安近2萬畝天然林遭違法砍伐,導致熊貓棲息地的破碎化。報告指砍伐原因是外來林農、林場和承包商「利用政策漏洞」,將天然林做低效林改造,地方政府存在監管和審批的缺失。四川省林業廳暫未對此報告做回應。



◆ 吼猴叫聲越大、睪丸越小 性伴侶越多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26353

自由 2015-10-24

靠嗓音低沉宏亮吸引異性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這無意冒犯男高音,不過科學研究顯示,嗓音低沉的男性擁有較多的性伴侶,該現象在一些物種,比如吼猴也如出一轍,英、美與奧地利科學家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叫囂聲最低沉響亮的吼猴周身盡是成群母猴,沒有其他公猴,而牠的睪丸也最小。

紐約時報報導,研究雄性繁殖競爭的科學家在吼猴身上發現有趣的演化取捨現象:叫聲越低沉,蛋蛋越小。該研究主要研究員之一、劍橋大學的鄧恩說,吼猴只演化出能發較低音頻者或擁有較大睪丸者,不可能低音、大蛋兼而得之。

鄧恩與維也納大學的費區及美國猶他大學的納普,對於博物館收藏到的吼猴舌骨大小,以及野外吼猴睪丸尺寸的多變差異感到興趣,納普說,有些吼猴的蛋蛋之大,只要抬頭往樹上瞧就可明顯瞧見。

音量、大蛋 不能兼得

研究人員研究9種吼猴,他們對歐美博物館內的255個吼猴舌骨進行3D雷射掃描,吼猴的舌骨能製造聲音的共鳴箱,其大小直接關乎音頻。此外,他們也實際測量巴西與德國動物園內20多隻吼猴的睪丸,並蒐集文獻中66隻吼猴睪丸尺寸的資料。

研究人員發現,公猴為與母猴交配,相互競爭,在此情形中,男低音般的磁性嗓音有助於吸引異性並嚇退對手,進而形成「一夫多妻」的生活,於此,低沉吼聲至為重要,而直接關乎精蟲生產的睪丸尺寸就無足輕重。

吼聲不威猛公猴 精蟲決勝負

至於那些吼聲較不威猛、蛋蛋較大的吼猴,必須與其他公猴競爭交配權,在這些群體中,往往「一妻配多夫」,由於競爭激烈,經由較大睪丸生產較多精蟲的能力,便是傳宗接代的決戰關鍵。鄧恩說,在這類吼猴中,精蟲的重要性便勝過聲音,類似的演化取捨在大猩猩與黑猩猩上也可印證。

猶他大學人類學家納普表示,該研究是第一份「吼聲與蛋蛋的論文」。她說:「我們的研究顯示,當達爾文推測吼猴的吼叫在繁殖上是重要時,他或許是對的。」

fsj 提到...

千年後人類 紅眼瘦長膚黝黑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26354

自由 2015-10-24

〔編譯李信漢/綜合報導〕千年後的人類長什麼樣子呢?加拿大一個科普網站23日公布一則影片,預測千年後的人類拜科技之賜,身體會與微小的機器結合,成為半人半機器的狀態。由於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我們的皮膚會更黝黑,體型則會更細長。此外,基因突變可能讓我們的眼睛變成紅色,且擁有超人般的能力。

科普網站「科學越快越好」(AsapScience)的影片描繪一千年後,人類身體變化的假設情境,「未來的奈米機器人將與我們的身體結合,強化我們的能力,我們將不再受限生理機能,而真正地成為肉體與機器結合的混合體。」同時,未來的基因控制學將能夠「設計」嬰兒,讓下一代成為更聰明、體態更迷人的人類。然而,由於這種經由人類選擇的生育結果,將使基因更單一化、缺乏多樣性,一旦遭遇新疾病,有可能導致全體人類滅亡。

身體可與奈米機器人結合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分校的研究者關博士(Dr. Alan Kwan)說,人類的面容也會出現大幅度的改變。由於受到基因遺傳工程學的控制,未來人類的面容將會由人類的喜好品味來決定,像是深邃的雙眼、高挺的鼻子、擁有黃金比例、左右對稱的完美臉型。而當人類的腦容量越來越大時,人類的前額也會持續地增高。

此外,屆時人類可能已在太陽系其他星球建立殖民基地,為適應那些距離太陽很遠、光線微弱的環境,人類的眼睛可能變得「超大」。再則,人類可能發展出像動物般的發光眼睛,以適應昏暗環境,或半月型的眼睛以保護雙眼不受宇宙射線侵害。

※ 看起來像 ET 了。



◆ 12道光芒 這顆蛋有國民黨黨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3000605-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3日 郭芝函/竹市報導

雞蛋預言政局!新竹市科園里鄭姓農民,今年8月中旬在自家雞舍,發現1顆閃閃發亮,12道紋路排序整齊,貌似國徽的雞蛋。附近鄰居更是嘖嘖稱奇,接連前往朝聖,大夥直呼:「國民黨穩贏啦!」

年近8旬的鄭姓農民,平日一早就到新竹高中附近的自有田地打理農務,種田、養雞已60多年。今年8月10日,他如往常下田工作,到雞舍巡視餵食,在撿拾雞蛋的過程中,摸到1顆有凸起顆粒蛋體,翻面仔細端詳,竟有國徽12道光芒圖像,樂得趕緊回家與眾人討論。

「養雞大半輩子,竟產國徽蛋!」鄭姓農民指出,雞舍裡共飼養了4隻土雞,都是以市售雞飼料餵食,生下國徽蛋的母雞當天不只生1顆,卻只有這顆具有國徽紋路。他興奮表示,當初發現時心想:「天啊,這不是國民黨黨徽嗎?」,堅信自產蛋已透露未來政局,國民黨絕對會勝選!

光滑的雞蛋,怎麼會有凸出的紋路?新竹養雞協會理事長蘇永勝說,從未看過如此特殊的雞蛋,有可能是基因突變,就如同人會生出連體嬰、產生雙頭蛇的道理。同隻母雞產的眾多雞蛋裡,就唯獨這顆具有奇特意象的樣貌,是好幾萬分之一的機率才可能發生。(中國時報)



◆ 彗星發現酒精和糖 星球生命起源新線索
http://udn.com/news/story/5/1269575

中央社 華盛頓23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10-24

科學家今天首次在彗星上找到構成生命所需的2種複雜有機分子,為地球之類星球的生命起源帶來新線索。

根據刊載於「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天文同好戲稱為「愛嬌姨」的洛夫喬伊彗星(Comet Lovejoy)上偵測到酒精乙醇和簡單糖類乙醇醛(glycolaldehyde)。

研究表示:「這些複雜有機分子可能是組成星球岩石物質的一部分。」

科學家也曾在彗星上發現其他有機分子。最近的一次是在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西孟柯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菲萊登陸器(Philae)在67P/楚留莫夫-格拉西孟柯彗星上發現多種有機分子,其中包括4種過去從未在彗星上發現的分子

由於彗星包含部分太陽系最古老和最原始的物質,因此科學家視彗星為時空膠囊,或可一窺46億年前太陽系如何誕生。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French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天體物理學家波克利莫凡(DominiqueBockelie-Morvan)表示,這項最新研究雖無助於終止墜落的彗星是否帶來地球醞釀生命所需物質的辯論,卻有助於增長我們的知識。

波克利莫凡向法新社表示,「這些觀察顯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可能解釋。」

研究表示,科學家之所以對洛夫喬伊彗星特別感興趣是因為「洛夫喬伊彗星是地球軌道附近最活躍的彗星之一」。

fsj 提到...

香蕉含抗病毒成分 可防愛滋、肝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69918

世界日報 記者黃惠玲/芝加哥報導 2015-10-25

最新醫學發現,便宜好吃的香蕉,原來具有抵抗病毒的神效!剛出版的醫學期刊「細胞」專文研究報導,香蕉所含有的香蕉凝聚素(Banana Lectin)經改良後,成功製成H84T新一代香蕉凝聚素,並實驗證明可以防止愛滋、C型肝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

在「細胞」期刊上發表這項研究的主導專家、密西根大學醫學系教授馬克維茲(David Markovitz)表示,透過這項最新分析,香蕉凝聚素很有可能將成為抵抗多種病毒的藥物,他強調,由於現在臨床上還沒有這樣的藥物,非常期待能使H84T在未來廣泛運用。

香蕉凝聚素在五年前首度被發現,當時實驗指出,香蕉凝聚素這種蛋白質,可以辨別病毒與細胞內外的糖分子,具有阻止愛滋病毒進入細胞的功能。

密西根大學當時也發現,儘管香蕉凝聚素可以防止病毒入侵,但使用時會產生副作用。不過,這項缺失,五年後由密西根大學經過反覆的工程改良,已使H84T新一代的香蕉凝聚素,得到明顯改善。

新的香蕉凝聚素在血液樣本、細胞組織等測試中,已經證實可以防範愛滋病毒、C型肝炎、流感病毒侵入,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會產生併發症。

不過,研究人員特別解釋,這種特殊的糖分子,並無法從日常食用的香蕉中獲取,因為香蕉凝聚素必須經過改良提煉成H84T,同時還需要在人體進行真正的測試,才能作為醫療用途。



◆ 抹香鯨是人類間接殺死的 解剖胃有大量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70461

聯合報 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 2015-10-25

陳屍在八掌溪出海口的抹香鯨,日前順利抵達安南區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進行解剖,研究死因,昨完成腹腔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平指出,鯨魚胃部累積大量漁網、塑膠袋,這頭抹香鯨,「是人類間接殺死的」。

長約15米、重23噸的抹香鯨屍體,本周四順利從嘉義布袋港,運回台南鯨豚研究中心。經兩天解剖研究腹腔,王建平表示,抹香鯨疑似致死原因,除了擱淺「腰部靠尾部瘀血不能游泳」外,胃部還有「怪手車斗大小」的漁網跟塑膠袋,外有瘀血,內有垃圾填滿胃,已經無法進食,死亡是遲早的事情。

※ 相關報導:

* 地震昏頭? 陝西3千隻信鴿迷路搞失蹤
http://udn.com/news/story/4/1271007

號稱「不死必歸」的信鴿也有回不了家的時候。大陸日前一場信鴿比賽,放飛的3773隻信鴿經過24小時竟無一隻返家。專家認為,這可能與賽鴿路徑曾發生過地震,擾亂地磁引力有關。

10月23日上午從山西省太谷縣放飛的信鴿,目前只有部分找到回家的路,飛回陝西省長安區。華商網報導,到24日中午,放飛地還有不少信鴿徘徊找不到方向;一名鴿主表示,他飛回來的鴿子顯然疲憊不堪。



◆ 獸醫收養遭棄小貓 「牠」每天駐足的原因竟是…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73070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林雍琁/綜合報導 2015-10-26

母愛真偉大,紐西蘭一家獸醫診所發現門口堆了一些「東西」,仔細一看是一群被遺棄的小貓,因小貓太小需要照顧,無法置之不理,別無他法之下,決定先將牠們移至診所內飼養、照顧,不過奇怪的是,獸醫院員工開始注意到一隻虎斑貓每天會在診所附近固定站哨。

外媒報導指出,當時獸醫師發現這群小貓被遺棄在診所門口,發現小貓太小仍在哺乳階段,便自然地將牠們帶進診所裡飼養,不過從他們接手照顧小貓後,便開始注意到診所附近有一隻虎斑貓每天都在附近駐足,一看到診所門打開,牠就會不斷的往裡頭瞧,不過並沒有其他行為,因此診所員工並沒有察覺任何異狀。

不久後,他們發現這隻虎斑貓仍在附近徘徊不去,同樣地會在診所門開啟時,會趁著門闔上前的空檔往裏頭察看,於是他們決定直接打開門示意牠,沒想到這隻虎斑貓立刻直奔進診所,往飼育小貓的地方跑去,這時診所員工才發現,牠是這群小貓的媽媽,才明白為什麼這隻虎斑貓一直停留不去,也讓他們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據了解,診所了解情況後,便讓小貓與母貓一家快樂地團圓,不過目前尚未知曉小貓被誰遺棄,或是母貓刻意放置在診所門口希望小貓被細心照顧。



◆ 撿一顆台東南田石罰500萬 淘金傳奇成絕響!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72278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 2015-10-26

台東達仁鄉海岸盛產「南田石」,深受玩家青睞,一顆南田雅石收購價動輒數十萬,常有懷抱發財夢的撿石者尋寶,為保護自然資源,台東縣政府下禁採令,撿石致富的淘金傳奇從此成絕響。

「就算是一顆石頭也不能隨意撿!」台東縣府表示,已公告南田海岸嚴禁撿拾砂石,違者依「土石採取法」移送法辦,並處以一百萬至五百萬元罰鍰。

建設處水利科長吳哲元表示,達仁南田海岸是東部海岸獨有的「鵝卵石」海灘,全長近一公里。鵝卵石是海岸的天然保護屏障,「如果大家都撿顆石頭回去,南田獨有的鵝卵石海灘就沒了」。

南田海岸長近一公里,如何落實禁令?縣府表示,將結合大武警分局及海巡署岸巡第八一大隊稽查,相信重罰會有一定遏阻效果,但最重要還是要民眾自覺,「南田石是珍貴自然資源,就留大自然」。

達仁鄉南田村位處台東縣最南端,當地有三寶,「石頭」、「老樹」與「古道」,石頭就是「南田石」,老樹就是在海邊的「瓊崖海棠樹」,古道就是「阿塱壹古道」。

南田海岸盛產的南田石,每顆石型渾然天成,近年來深受雅石玩家青睞收藏,加上作品參加國內外雅石競賽屢獲佳績,身價暴漲,吸引各地玩家前來尋寶,連一般民眾也會來碰碰運氣。

南田海岸就在省道台二十六線旁,許多人車停放路邊就能把石頭搬上車,撿石數量越來越多,幾乎已達「濫撿」的地步,當地村民看不下去,直呼「太誇張」。

「摩托車也就算了,還有直接開卡車來的」,林姓村民說,海邊每天都可以看到撿石者,颱風過後更多;之前還有遊覽車載著旅客來,一人撿一顆石頭回去,不約束,早晚有天石頭被撿光。

fsj 提到...

收容所爆滿 犬貓淒涼度餘生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76765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五結報導 2015-10-28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自去年起辦理全台第一個流浪犬TNVR試點計畫,大幅降低流浪動物的收容數量,但是所內容納的貓犬數量仍趨緊繃,在政府推動「零安樂死」的政策下,造成籠舍爆滿,近來迭遭民眾指控虐待,防疫人員只能無奈地看著牠們苟延殘喘地在籠裡度過餘生。

日前有民眾在臉書上張貼一張收容所內狗隻疑似飢餓瀕死的照片,引起各界民眾撻伐,指責收容所未盡職責、虐待動物等,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解釋,該隻小狗為南澳補捉到的流浪狗,入所前身體狀況已不佳,入院後不願進食,雖所方有施打營養針,但仍保不住這條小生命。

防疫所指出,這個案例並非少見,在零安樂死的狀況下,有許多狗隻都必須面對這般命運。兩年前紀錄片「十二夜」震撼許多人,「廢除動物安樂死」的呼聲高漲,同年修正《動物保護法》,刪除第十二條「公告逾12日無人認養得以宰殺」規定,並逐步朝2017年全面零安樂的目標前進,卻也導致所內貓犬數量瀕臨爆滿,在有限的收容環境與經費下,每一隻貓犬吃得更少、住得更擠,還可能發生狗咬狗的慘狀。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表示,自去年起經行政院農會補助開始辦理TNVR試點計畫,即將流浪狗「捕捉、結紮、施打疫苗、原地回置」,入所的流浪貓犬數量,從102年的4000隻大幅下滑到今年的2006隻,其中有1100隻送養,約650餘隻因病安樂而死,目前所內仍有250隻,處於爆滿狀態,動物們的生活品質無法提高,健康和快樂也在流逝。

防疫人員表示,「零安樂死」雖然較為人道,但先天條件較弱勢的貓犬卻逃脫不了生存環境帶來的折磨,僅能苟延殘喘地在籠裡度過餘生。

當政府拚絕育 民間不斷「孕育」…

近年來政府積極實施捕捉、絕育、釋放等流浪動物政策,為什麼流浪動物收容所及中途之家仍年年爆滿?究竟是政策未獲落實?流浪貓狗繁衍速度太快?或是我們根本沒有找對方法去解決真正的問題?

「TNVR」代表trap、neuter、vaccinate和return,即捕捉、結紮、原地回置及接種疫苗,是近年來動保團體推廣的概念,目的是要讓流浪貓犬可以繼續留在原來熟悉的環境生存,以節育、施打疫苗等方式,讓牠們不會生病且過度繁殖;接受TNVR的貓犬,不會再發情,貓咪不會在半夜「貓叫春」擾人,公貓也不會灑尿標示地盤,公狗也不會因為爭奪交配權而打架,動物的情緒性攻擊都明顯減少。

事實上,收容中心業務已經是管理流浪動物問題的最末端,根本問題在源頭飼養,許多不盡責的飼主棄養寵物,造成流浪動物;也有不肖民間團體貪圖利益,以不人道的方式過度繁衍名犬,最後淪為流浪犬,類似情形層出不窮。

政府雖然加強絕育,但民間卻一再「孕育」,收容所只能成為中繼站,以「撿海星少年」的精神,救一隻算一隻。當流浪狗問題爆發時,政府與收容所等公家單位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大家卻忽略了製造問題的元凶。

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更重要的是「節源」,大家應該以領養代替購買,抑制不肖民間團體繁殖名犬,領養前了解正確的飼養方法及健康醫療諮詢,落實飼主的義務,為寵物植晶片與絕育,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 收容所滿到一定比率,開始禁止販售寵物?



◆ 2天就殺295頭 佛羅里達獵熊周提早結束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73370

世界日報 編譯孫梁/綜合25日電 2015-10-27

由於黑熊數量日益增多,佛羅里達州24日開始為期一周的狩獵黑熊期,未料全州前兩天即獵殺295頭熊,因接近320頭的上限目標,佛州漁業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已在25日晚間宣布,今年狩獵季正式結束。

委員會發言人表示,當局在四個黑熊管理區設立33個檢查站,各地獵殺的黑熊每晚必須向委員會報告。原定一周捕殺量為320頭,只要達目標,獵殺行動就將停止。第一天估計獵殺207頭熊,包括中部獵殺99頭,北部地區捕殺12頭,南部地區15頭,西北部地區81頭。

由於第一天的捕殺量沒有達標,因此部分地區在第二天仍允許繼續獵殺,當局在25日晚間估算已獵殺295頭熊後,決定提前結束。委員會表示,他們制定的獵殺數量符合熊群增長的目標。

佛州漁業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制定的獵殺黑熊政策,是為了減少越來越多的黑熊數量,全州目前估計約有3000頭黑熊,而在1970年代只有300餘頭。

近年來佛州數百個社區發生黑熊闖入民宅事件,包括四次黑熊攻擊人,黑熊來到居民區翻找垃圾尋找食物,還咬死許多寵物狗。

動物保護組織抗議佛州捕殺黑熊的政策,並提出阻止捕殺的控案,但控案在法庭敗訴。

提控的動物保護組織表示,為了保護黑熊,全州建起了高架公路,部分路段是設立地下通道,我們用了很久才使黑熊的數量恢復到現在的水平,如今卻要獵殺和販售黑熊。他們組織人員到各個檢查站,對獵殺黑熊進行監督,要求盡早結束獵殺。

佛州規定,獵人在獵殺時不得使用誘餌,也不能利用獵狗尋找和追捕黑熊,但其他則允許利用獵犬。

※ 地球人口爆炸,則要....



◆ 科學家:感染貓便中弓漿蟲 恐致焦慮症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75170

聯合晚報 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15-10-27

感染弓蟲症者 罹焦慮症機率增3倍

養貓有助減輕壓力、改善情緒,但貓也可能為飼主帶來副作用。科學家懷疑,許多焦慮症病例可能和貓便中的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有關,正在進行研究。

先前研究已發現,被弓漿蟲感染會增加精神分裂和兒童學習障礙的風險。

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檢驗450名成年人的血液樣本,檢查他們有無弓漿蟲抗體;有抗體代表感染過弓漿蟲。

研究人員接著分析,研究對象是否診斷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GAD),結果發現,有弓漿蟲抗體的人診斷出GAD機率是一般人兩倍。抗體讀數最高的人,也就是接觸弓漿蟲較多者,罹患GAD機率是正常人的三倍。

研究人員推測,雖然抗體可摧毀弓漿蟲,但有些弓漿蟲仍存活下來,跑到腦部。

上述研究所得發表在「腦部、行為與免疫期刊」。弓漿蟲會製造自己的多巴胺,可能影響人類腦部天然的化學平衡。多巴胺不足和過多都和焦慮症有關聯。

研究顯示,弓漿蟲可能引發腦部杏仁核過度反應。杏仁核主要功能為掌管焦慮、急躁、驚嚇及恐懼等負面情緒。

寵物貓飼主需要擔心嗎?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格蘭和威爾斯一年只有350個確定感染弓蟲症的人類病例。報導指出,三分之一的人在生命某個階段會感染,但即使感染,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英國護貓組織獸醫主管瑪姬.羅勃茲表示,貓一生只有10天具有弓漿蟲感染性,「為了保險,清理貓便盆時要戴手套,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懷孕初期婦女如果感染弓漿蟲,可能流產或死產。在極少數病例中,弓漿蟲會導致失明。

有些老鼠吃了弓漿蟲胞囊而受到感染,貓如果捕食感染的老鼠也會被感染,接著透過糞便、尿液、血液將病原體傳播到體外。



◆ 不再埋垃圾 八里場技工拈花草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76721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10-28

「注意看,這是人面蜘蛛」、「盆栽回去要澆水」,新北市八里垃圾掩埋場技工林俊龍、李舜傑帶著遊客,邊觀察八里掩埋場生態邊解說,難以想像,在2008年以前,兩人都是垃圾掩埋場操作挖土機、推土機等重機械的技工。

八里掩埋場長鄭舜文表示,新北市逐年減量,2008年後掩埋場不再收未經焚燒的家庭「生」垃圾,每日垃圾處理量大幅下降,場內15名操作挖土機、推土機等重型機械技工,紛紛轉型。

林俊龍今年52歲,擁有環境教育認證,專研台灣原生種動植物,他說,他自小就很喜歡養寵物,最多養20多隻,家裡宛如小型動物園,過去14年常利用空閒時觀察啄食垃圾鳥類等動物,還看過「埃及聖䴉」。

「工作結合興趣,把台灣生態學當成連續劇追」,林俊龍說,他自願負責生態池區,別人每天準時收看連續劇,他必拿起台灣生態學相關書籍,還以石頭堆疊等自然生態工法施作園區,維護自然環境,讓物種自然回來。

李舜傑今年46歲,前年考取園藝技士執照,負責照顧溫室2萬多個盆栽,他說,當初就是因為喜歡大自然才考取垃圾掩埋場工作,後來毛遂自薦至溫室工作,從10多種養到現在200多種類。

李舜傑常逛建國花市,看見溫室沒有的盆栽,就買回嘗試繁殖,用網路、書籍查相關資料,繁殖後的盆栽則供參觀民眾免費索取,還享「終生保固」,憑花盆即可兌換新的植栽,目前還負責台灣原生種「鹿子百合」復育。

除了林俊龍、李舜傑,鄭舜文說,掩埋場還有許多技工轉型成咖啡渣肥料的推廣老師,受邀至10多所學校教學,另還有技師負責野百合復育。

※ 相關報導:

* 3年復育1晚毀 天外天藻死魚翻肚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76542

天外天復育公園2處生態池疑遭汙染,昨天池面整片雪白,嚇壞管理人員,浮萍、藻類一夕之間死亡變白,蝌蚪、大肚魚也翻肚漂在水面上,詳細原因仍在調查。

天外天復育公園前身是垃圾掩埋場,10年前封場後,轉型為生態公園,近3年復育有成,園內一片綠意盎然,多種生物現蹤影,是最原始的自然教室。園內引進回收處理水源,營造2處生態池,有多種鳥類定居,包括白腹秧雞、翠鳥等。

環保局承辦人王執孝表示,前天巡查園區時未發現異狀,昨早一走近池邊聞到異常的刺鼻味,辛苦經營的豐富生態在一個晚上付諸流水,很難過。原生活在池畔的鳥類昨天也消聲匿跡,多元豐富熱鬧的生態瞬間變得安靜。

fsj 提到...

年產800億雙筷 陸森林恐消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9000966-260301

旺報 2015年10月29日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

用完即丟的免洗筷是餐飲店最愛。免洗筷已成為大陸林業資源頭號殺手,大陸每年製造約800億雙免洗筷,等於每年砍掉2千萬棵樹。照此速度「造筷」,大陸將在20年內砍完所有森林。餐飲王國台灣,市面流通的免洗筷約9成來自大陸。

大陸砍伐來造筷的千萬樹木,主要是竹子、樺樹和楊樹。儘管部分樹木來自速生林,但多數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大量製造,常濫砍林木,使用劣質木材製造竹筷。

央視曾踢爆大陸市面「毒筷子」產業鏈,一次性免洗筷「毒物滿身」,經多種對人體有害化學藥品處理,以保持「賣相」。有黑心業者甚至用腳踩筷子浸泡消毒,毫無衛生概念可言。陸媒也曾數度揭露免洗筷黑幕,包括用過的竹筷被拿到廁所清洗回收,重回市面。

每年外銷超過1萬噸

大陸不但是免洗筷製造大國、消耗大國,也是出口大國,每年外銷超過1萬噸免洗筷。大陸每年生產約800億雙免洗筷,消耗450億雙免洗筷,中等以上城市消耗量更凶,一年用超過9千萬雙。用於造木筷的林木,以每天超過百畝速度消耗,按此速度大陸20年內將用盡所有森林資源。

我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鄭維智說,台灣餐飲業發達,免洗筷使用頻率高,但目前台灣的竹子和人力成本高,本土製筷工廠已經近乎絕跡,市面民眾使用的免洗筷,約9成是從中國大陸進口。

11月啟動稽查抽驗

鄭維智表示,以去年為例,自國外進口1000多批、將近27000公噸的免洗筷,其中約24000噸來自中國大陸,其餘則從印尼、越南進口。

大陸法規對免洗筷訂定4個月使用期限,鄭維智解釋,根據《商品標示法》生產業者應在大包裝標示有效日期,但因竹筷容易受潮發霉,加上市面餐飲小吃店使用的是已拆封散裝免洗筷,呼籲使用者使用前多加留意外觀是否完整,有無破損發霉現象。

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表示,以往免洗筷多是地方衛生局主導抽查,今年11月將啟動由中央主導的全國性免洗筷稽查抽驗專案,也是歷來最大規模,將以避免重複的方式,對市面大賣場、餐飲店、超商、批發商抽出220件免洗筷產品檢驗,並以六都作為檢驗重點。劉芳銘解釋,抽查重點針對作為漂白劑的二氧化硫含量,以及作為殺菌劑的過氧化氫、作為防腐劑的聯苯。(旺報)

※ 相關報導:

* 這棵樹,樹幹是根電線桿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79086

「長在電線桿頂的樹,你看過嗎?」南投線鹿谷鄉鳳凰村田底有棵樹,枝葉疏落傾斜,樹體卻筆直粗壯,比例怪異,趨近才發現那不是樹幹,而是根電線桿,桿頂更長出桑樹,十分奇特,更展現強韌生命力。

世居鳳凰村的黃姓婦女說,田底一帶過去因桃芝颱風遭土石流重創,村內屋舍、樹木等都被沖倒,電線桿也傾覆,但因柱體中空灌滿土壤,之後被扶正就繼續用,可能有鳥類排泄,而被意外播種。



◆ 東吉種硨磲貝 盼重現海底玫瑰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7889

自由 2015-10-29

研製「金鐘罩」提高著床率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列入佛教七寶之一的硨磲貝,由於成長速度緩慢,加上人為濫捕,已成為瀕危物種,澎湖縣政府已立法禁捕,澎湖縣種苗繁殖場並復育成功,同時精心研製的「金鐘罩」提高著床率,昨在台灣海洋種原庫南方四島進行「種植」。

硨磲貝是全世界最大的貝類,最著名的就是五彩繽紛的外套膜,又被譽為海中玫瑰,在水族觀賞市場很受歡迎,並可做為食用,尤其擁有碩大的閉殼肌,就是俗稱的干貝,但成長緩慢,一年長四至五公分,三至四年後才可以達到廿公分的最小生殖體型,才有繁殖能力,為珊瑚礁區的指標性生物。

由於南方四島為黑水溝流域,水流相當湍急,硨磲貝苗貿然放流常遇到無法定礁著床,遭到水流沖走的困境,因此研發出以水泥包PVC水管製成的金鐘罩,利用水泥的重量自然擺放在礁岩上,等硨磲貝定礁成功後,擇日取回再運用,並在東吉港內投放測試半個月,定礁成功率幾達百分百,經過蘇迪勒颱風強風暴雨的考驗,也保存三分之一的硨磲貝,顯示成效相當良好。

昨日東吉種植廿個硨磲貝苗,由澎湖共生藻協會前理事長陳盡川領軍,還有洪國雄老師、海洋基金會執行長翁珍聖、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呂逸林、郭彭 、張天明及南方公園國家警察隊小隊長蕭再泉,在台灣海洋種原庫,種下未來海底玫瑰城希望。



◆ 2017年 俄猴上火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9000469-260108

2015年10月29日 04:10 蔡鵑如/綜合報導

人類探索太空逾70年以來,陸續把多種動植物送上太空。隨著各國把太空競賽的戰場轉向火星,美國航太總署(NASA)早就訂出2030年送人上火星的目標,而俄羅斯科學院也宣布,他們正訓練4隻獼猴,可望在2017年把牠們送上紅色星球。

俄羅斯科學院的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從1980年代就開始訓練猴子登陸火星。目前的培訓重點,是讓這4隻獼猴學會操縱搖桿和解決難題,讓牠們在2年後出火星任務時,能夠勝任並達成實驗目標。

在每天3小時的課程中,研究人員會訓練獼猴使用搖桿,只要牠們能擊中光標照亮的標的,科學家就會賞獼猴喝果汁以茲鼓勵。等到牠們對操控搖桿得心應手,還要練習解答簡單的數學題和測驗。

負責培訓獼猴的珂佐洛夫絲卡雅博士說,他們的目標是要教會這群獼猴學會多種技巧,且要能夠牢記,「讓牠們變得夠聰明,才能夠探索太空。」

要能成為登陸火星的急先鋒,這4隻獼猴全是萬中選一的菁英,牠們都是因為認知能力高超、學習能力強才雀屏中選,並在特殊養殖場由專人飼養。科學家希望,4隻獼猴一旦「出師」,能訓練其它猴子,並讓猴群融入訓練團隊。

獼猴平均壽命約25年,若要訓練牠們在2年後登陸火星,並在火星上居住6個月,時間綽綽有餘。不過,俄羅斯科學院尚未確定是否能讓4隻獼猴在完成任務後回到地球。

從1940年代起,人類就開始送動物上太空,打頭陣的是1947年的果蠅,1949年,猴子亞伯特二號率先升入太空,而在1957年,蘇聯太空狗萊卡,成為第一隻進入太空軌道的動物。70多年來,其他陸續進入太空的動物包括甲蟲、蜘蛛、蝴蝶、蜜蜂、蟑螂、烏龜、狗、魚、蝦、老鼠、青蛙、蠑螈、豬和黑猩猩等。(中國時報)

fsj 提到...

殺豬取出毛茸茸「怪蛋」 竟值3000多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82060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10-30

中國福建泉州德化水口鎮湖扳村一位村民於27日宰殺家中豬隻後,發現豬的肚子裡藏有重約620克、毛茸茸的「怪蛋」,有可能是珍貴中藥材「豬砂」,市價約人民幣600多萬元(新台幣約3000多萬)。

據《泉州晚報》報導,村民黃武枝發現自家的豬肚子裡,有著一顆橢圓形、表面佈滿兩三公分長黃綠色的毛,這顆奇異的「怪蛋」長約17公分、最粗的地方寬10公分左右,蛋內則是呈黃色並帶有藥材味。

黃武枝在報導內表示,當宰豬師傅將豬剖開後,他本來想把這顆「怪蛋」拿去丟,但因為有人說這可能是珍貴的中藥材「豬砂」,他才將之留下。他也說,這隻豬與其他隻豬吃的飼料相同,不過最近特別挑食、也特別愛鬧圈,不像其他豬一樣吃完飯就睡。

豬砂需要長時間形成,但因豬的飼養期短較難取得。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化痰、定驚,對人體有鎮靜作用,可治療心跳、失眠等症。豬砂目前市價約人民幣萬元一克,若黃武枝的「怪蛋」實為豬砂,市價約為人民幣600多萬元。

※ 相關報導:

* 智利「世界最乾沙漠」 迎來難得花海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28319

聖嬰現象在全世界各地造成氣候異常,但對於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智利的亞他加馬沙漠,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美麗景觀,讓沙漠中開滿各色鮮花。

位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夾處在安地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的亞他加馬沙漠(Atacama Desert),在上世紀一九○三年至一九一八年間,沙漠北邊的阿里卡市(Arica)曾測得連續一七三個月(十四.四二年)未有降雨。但受惠於反常的聖嬰現象,今年三月時,亞他加馬沙漠一天之內降下約廿四毫米的降雨量。瞬間大雨造成科皮亞波河(Copiapo River)水位高漲越過河堤,當天就造成至少九人身亡。

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卻替沙漠帶來生命跡象。法新社卅日報導,此刻高溫達攝氏四十度的沙漠,布滿數千種各色花朵,從紫白色相間的智利風鈴草、紅色的「獅子爪」,到黃色的智利細葉孤挺花,花海鋪滿遍地,像是流動的河水般迎風搖曳,替單調的沙漠谷地增添嬌媚景致。



◆ 他填補空虛卻又棄養7貓 最高恐罰165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282283

聯合晚報 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 2015-10-30

28歲的鄧姓男子自今年7月起不斷透過臉書認養貓咪,前後共認養11隻,卻又分批將貓咪棄養於山區,新北市動保處接獲檢舉,鄧男到案坦承認養貓咪是為填補心靈空虛,但有的貓咪健康狀況不佳,認養一周就夭折,也因認養太多隻、無力飼養,於是棄養山區,動保處將依動保法開罰,鄧男恐面臨最高165萬元罰款。

動保處接獲民眾檢舉指出,一名鄧姓男子持續不斷向民間動物中途之家認養貓咪,卻於一周後將貓咪棄養就消失匿跡。由於受害的民間動物中途之家送養人至少七位,紛紛前往動保處舉報。

動保處發現,鄧男都是透過臉書來認養貓咪,且特別喜好認養弱小的幼貓,並鎖定女性的民間動物中途之家送養人,鄧男每次將認養的貓咪帶回家後,馬上與貓咪拍合照,再回傳給送養人報平安,且一周內會向送養人討論貓咪近況,但過了一周即以各種理由拒絕提供貓咪照片,甚至惡言相向、封鎖送養人臉書。

經動保處約談鄧男到案說明,他說將貓咪丟棄在中和動物之家附近的山區道路上,還說棄養貓咪後相當後悔,曾多次回頭找,但都沒有找到。

動保處統計受害的送養人至少七位,有11隻貓咪落入鄧男手中,其中兩隻死亡、兩隻救回,剩下七隻遭鄧男棄養山區;動保處將依動保法第29條裁罰鄧男3-15萬元罰款,並限制鄧男不得再辦理寵物認養。

※ 相關報導:

* 訂「喵星人」逗你樂 比中樂透難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81737

美國有辦公室今天突然出現專車送達的「限時擁抱貓」,逗樂工作氣氛。這是叫車軟體Uber公益行銷出妙招,但不少人說根本「叫不到貓」,想一親貓咪芳澤,比中樂透難。

美國愛好動物人士將每年10月29日訂為「全國喵星日」(National Cat Day),而Uber與全美各地動物保護協會合作、今天在逾50個城市推出上述限時服務,包括華府、紐約的民眾,上午11時到下午3時透過Uber手機軟體可申請「專車送貓」逗樂辦公室,15分鐘要價30美元(約新台幣900元),活動所得捐給各地動物團體。

* 到南極煮菜年薪曝光 網友:要會紅燒企鵝?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282876

中國南極考察站確認:年薪20萬-25萬(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04-130萬)招廚師,需現工作單位同意。10月28日晚,一則關於南極中國考察站招募廚師的資訊在朋友圈流傳開來。招募要求從事廚師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一定的營養配餐知識、年齡原則上限定在28至50歲之間…等。有網友開玩笑稱,該不會要紅燒企鵝吧?

華西都市報報導,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將招募一批南極「勇士」,作為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越冬後勤保障崗位預選隊員。除廚師外,還將招募醫生和電工、維修工和電子工程師等。受聘人員將在南極度過一年的時光,為科考人員提供後勤服務。



◆ 1500黑琵台南過冬 還有22歲老鳥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81391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 2015-10-30

黑面琵鷺保育季登場了!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昨天在特有生物中心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發表首張黑面琵鷺保育歌曲專輯「黑面寶貝」,由歌手魏嘉榆代言。

近1500隻黑琵已飛抵保護區,特生中心呼籲各界重視保育、到台南生態旅遊。

農業局昨天公布20年來飛抵台南的黑面琵鷺數量統計,從1993年的206隻到今年的2034隻,大幅成長10倍,台南地區有1490隻,更是黑面琵鷺度冬的主要棲息地。

副局長郭伊彬指出,今年已有六百多隻黑琵飛到七股保護區等地,其中1隻編號A08、1998年香港繫放。保育團體估算已是22歲老鳥。

另今年4月間在台南肉毒桿菌中毒,救活野放的其中兩隻黑琵也飛回台南。

黑琵生態展示館在七股堤防邊,平日遊客少,因有完整又精緻的生態展示及各種生態影片、照片雕塑等工藝及多媒體、互動設施,適合戶外教學及生態旅遊。特生中心歡迎預約參觀,有專人導覽。

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說,11月8日在黑琵生態館登場的「黑琵GO.GO.單車行」、黑琵之美寫生比賽都開放民眾參加。

首場單車行路線從生態館往曾文溪出海口、七股海堤等地先巡禮300公頃保護區,再北上七股潟湖遊客中心後回展示館,全程約28公里。

郭伊彬表示,近日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學甲濕地也發現黑琵,可能因沿海魚塭生態變化,近年黑琵度冬棲地也與過去不同,政府及社會大眾應多關注保育。

※ 相關報導:

* 50年沒清 水圳發現稀有魚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0001599-260107

水保局台南分局為了解決美濃龍肚里排水阻塞問題,進行凌雲橋護岸整治工程,未料高市府農業局於當地做生態調查,發現台灣稀有濱水生物,工程於是喊卡,29日水保局、農業局及地方人士開會研議,水保局決定將護岸改緩坡面,讓生態保持最好環境。



◆ 鳥松泥火山再噴 民團促停環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81313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鳥松報導 2015-10-30

鳥松泥火山日前再度噴發,反國道7號大寮自救會與環保團體昨天以「泥漿噴發激烈、旗山斷層活躍」為由,要求立即停止環評。

但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表示,此案已進入二階環評,依規定必須執行完畢,歡迎自救會與環保團體在環評會議上表達意見。

鳥松區興農路泥火山今年第二度噴發,26日晚間噴發至28日清晨結束,反國道7號大寮自救會、水資源保育聯盟與健康婆婆媽媽團等組織關切,昨天下午邀集20幾人前往噴發處開記者會。

反國道7號大寮自救會長簡志強說,國道路線穿越旗山斷層,泥火山距離國道7號預定路線僅百餘公尺,根據學者調查,泥火山活動力頻繁,顯示旗山斷層活躍,應先停止環評,完成地質調查,並公布旗山斷層位置。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高雄分會理事長黃義英表示,近來高雄連續發生中林路、大寮鳳林路崩塌,以及88快速道路裂縫等重大意外,顯示旗山斷層附近地質很脆弱,政府應停止國道7號興建與環評。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表示,國道7號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正進行「範疇界定」,環保署接受申請後必須依法執行,走完環評程序,程序公開,歡迎自救會與環團參與會議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