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2

諾貝爾和平獎:17歲馬拉拉、60歲沙提雅提

◆ 17歲馬拉拉、60歲沙提雅提 獲諾貝爾和平獎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92084.shtml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2014.10.11

十七歲巴基斯坦少女鬥士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y)成為諾貝爾獎史上最年輕得獎者!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十日宣布,馬拉拉和印度民權人士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共同獲得和平獎,肯定兩人為受壓迫的兒童與青少年奮鬥不懈,爭取女孩受教權及廢除童工的努力。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兩名得主一為印度籍、一為巴基斯坦籍,一為印度教徒、一為穆斯林;身處不同的國家與宗教環境,卻同樣面對極端主義的壓迫與爭取受教權的奮鬥。

委員會強調,馬拉拉雖然年輕,爭取女孩受教權已有多年,證明兒童和青少年也能貢獻心力改善自身處境。沙提雅提則是師法印度聖雄甘地,以和平示威表達反童工訴求,已拯救八萬名童工。

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時,馬拉拉正在英國伯明罕中學上化學課。馬拉拉放學後召開記者會,表示獲獎是「殊榮」,她「非常驚訝」,要把獎項獻給全球無法發聲爭取權利的孩童。馬拉拉表示將邀請巴基斯坦與印度總理參加頒獎典禮。

印、巴過去九天為了主權有爭議的喀什米爾互相砲轟,造成兩國共十七名平民喪命。

六十歲的沙提雅提獲知得獎表示「非常高興」,願將此獎獻給所有受奴役的兒童,希望世人因此更關注童工問題,並盼未來能和馬拉拉合作:「我認識她,很快會找她聊聊,我們必須攜手合作,為我們的土地努力。」

和平獎公布記者會會場發生一段插曲。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宣布得獎者後,站在最前排的一名男子發問:「馬拉拉空有抱負,並無任何實際成就。」質疑委員會的決定,天外飛來一問令賈格蘭一時愣住。

馬拉拉刷新諾貝爾獎得主的年齡紀錄,此前最年輕的得獎者是一九一五年的物理獎得主布萊格,得獎時廿五歲。馬拉拉將和沙提雅提平分約台幣三千三百六十萬元的獎金。

※ 相關報導:

* 和平獎/最年輕得主馬拉拉 子彈打不倒的勇者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92025.shtml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二日,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史瓦特河谷地區、開伯爾—普什圖的明格拉鎮,是普什圖穆斯林家庭的長女,有兩個弟弟。雙親以普什圖族阿富汗女詩人兼戰士瑪拉拉.馬伊萬(Malala Maiwand),為她取名。

馬拉拉的父親是詩人兼教育家,經營一所學校,他知道女兒資質不凡,常與她討論各種議題。馬拉拉十一歲開始就以瑪凱(Gul Makai)的筆名,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文章,敘述她在神學士控制下的日常生活,以及被剝奪受教權的經過。

她的文章受到關注,也引起神學士注意。二○一二年十月九日,神學士槍手攔下她搭乘的返家校車,近距離對著年僅十五歲的她開槍,子彈貫穿頭、頸並傷及肩部,傷勢危殆。

* 和平獎/世界偶像馬拉拉 國內卻遭排擠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91820.shtml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因挺身而出,勇敢對抗塔利班(Taliban)捍衛自己的信念,今天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全球都稱譽她是女權鬥士。

路透社報導,但在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十分保守的祖國,許多人以懷疑的眼光看她,視她為棄兒,甚或西方塑造,以破壞巴基斯坦海外形象的產物。

* 同學:全巴基斯坦女孩都贏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1000315-260102

....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的辦公室發表聲明指出,「馬拉拉是巴基斯坦的驕傲,她令同胞感到自豪,她取得無以倫比、空前絕後的成就。全世界的女孩與男孩應該從她的苦難與努力中學習」。

阿依莎‧卡里德曾是馬拉拉的同學。她說,「贏得這個獎的不只是馬拉拉而已,而是全巴基斯坦的女孩...她是我們眼裡的光,她是我們心的聲音。她證明了就算把學校炸掉,也不會阻止教育活動。」

* 和平獎/馬拉拉將獲頒加拿大榮譽公民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92509.shtml

加拿大將正式頒授榮譽公民資格給剛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 和平獎/沙提雅提 拯救印度的童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92028.shtml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2014.10.11

投身反童工運動卅多年的沙提亞提,平日行事相當低調,但他在反童工與爭取兒童受教權的領域可是知名先鋒人物,效法印度聖雄甘地的精神,以和平抗議行動敦促企業正視與杜絕童工問題。

沙提雅提一九五四年出生於印度中央邦的維迪斯哈市,從小看到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兒童為養家而去工作,深感同情。

他大學主修工程。畢業後並未從事本行成為工程師,而是在一九八○年成立非營利組織「拯救童年運動」(Bachpan Bachao Andolan,BBA)。

除了自己創辦的組織,沙提雅提也和全球各個反童工組織串聯及分享資訊,卅多年來拯救逾八萬名兒童。他並發起「織毯標章」(Rugmark),讓業者自發性附上此標誌,證明製造過程中並無雇用童工。

在沙提雅提眼中,兒童是他的學習對象。他曾說:「我的哲學是:我是兒童的朋友。有些人把兒童當作憐憫或施捨的對象,這是老一輩的想法。我總能從兒童身上學習,像是他們的透明。兒童純真、直接且沒有偏見,他們是簡單的。我和兒童的友誼與其他人相比,有更深的意義。」

諾貝爾獎揭曉前,沙提雅提的推特帳號關注人數不到兩百。一舉成名天下知後,推特關注人數暴增超過八千人,BBA官網也當機。沙提雅提曾說,最大心願是有生之年能見到童工絕跡。他現定居於新德里,和妻子、女兒、兒子及媳婦同住。

記者會上,沙提雅提得知中央社記者來自台灣後,特別對記者說:「我愛台灣和台灣人,因為好一陣子以來,已有數百位台灣年輕志工跟我們一起工作。他們認得我、也喜愛我,我們是兄弟姐妹,這讓我很開心。」

※ 相關報導:

* 和平獎/委員會對沙提雅提和馬拉拉頌辭摘要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92030.shtml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今年的和平獎頒發給沙提雅提和馬拉拉‧尤沙夫賽,因為他們奮力反抗對兒童和年輕人的壓迫,戮力為所有兒童爭取受教權。兒童必須上學,不能被利用來賺錢。在世上各窮國,目前有六成人口不到廿五歲…。兒童權利受侵犯導致暴力代代相傳,尤以衝突地區為然。

....諾貝爾委員會認為,一位印度教徒和一位穆斯林、一個印度人和一個巴基斯坦人為了爭取受教權、反對極端主義而加入共同奮鬥的行列,此點饒具意義。根據統計,目前全球有一億六千八百萬名童工。比二○○○年時少了七千八百萬。這世界離消除童工的目標更近了。

* 和平,印巴也能共同追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991960.shtml

【聯合報╱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2014.10.11

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今年和平獎由巴基斯坦的馬拉拉與印度的沙提雅提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反對兒童及青年所受壓迫,及提倡兒童受教權利的貢獻。兩人同樣來自南亞地區的背景,也受到相當關注。

....這兩位得獎人的共同成就,都在於維護兒童及青年族群的應有權利。另一方面,也反應了對於兒童及青年族群的尊重。沙提雅提日前接受訪問時,便曾肯定兒童的單純、直接及沒有偏見,也反對將兒童行為等同於愚蠢或愚笨的「老派」想法。馬拉拉本人更是代表了新世代的力量,她在神學士政權壓制下所展現的勇氣,也是許多成年人所不及的。

另外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是,這也是繼一九七九年的德蕾莎修女、二○○六年尤努斯之後,再度由南亞地區人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項。諾貝爾委員會在新聞稿中還特別提到,兩位得獎人分別是印度教徒及穆斯林,也分別是印度人及巴基斯坦人。這段話顯然是意有所指。最近兩周以來,印度、巴基斯坦在邊界互相開火,已造成十多人死亡。諾獎委員會或許想藉此告訴兩國領導人一個訊息:印度人與巴基斯坦人也可以共同努力追求和平。

※ 相關報導:

OPCW 禁化武組織獲諾貝爾和平獎
「以團結取代仇恨」 諾貝爾和平獎…歐盟!
人擇推論實際上能告訴我們什麼?

1 則留言:

fsj 提到...

觀天下/遲來的肯定 早到的榮耀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93508.shtml

【聯合報╱張佑生】2014.10.12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十七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讓她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人質疑,這個獎會不會給得太早了些?

其實,美國總統歐巴馬二○○九年上任還不滿一年就獲獎,當時也引起相同的質疑。現在有人要求歐巴馬主動退回和平獎,因為他下令空襲伊拉克和敘利亞。

關於早到的榮耀,有人認為是某種期勉。放眼諾貝爾各獎項,恐怕只有和平獎能這樣頒,其他差不多都是「終身成就獎」。遲來的肯定對得主形成另類考驗,萬一輸掉了跟時間的賽跑,就只能遺憾終身了。

本屆文學獎得主法國小說家派屈克‧蒙迪安諾,明年將歡度七十大壽。早在一九七○年代,蒙迪安諾就被譽為法國文壇的奇才,那也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期。二○○五年的文學獎頒給英國劇作家品特(Harold Pinter),創作顛峰也是出現在卅年前,兩人獲獎都有點像是遲來的肯定。

其實,諾貝爾文學獎的給獎標準一直在變化。絕少頒給聞名全球的作家,大概是唯一不變的標準。桂冠得主經常是在本國語系以外,比較鮮為人知的作者,像是莫言和一九九六年的波蘭詩人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

本屆諾貝爾頒獎前,多達四位華裔科學家被預測是熱門人選,最後是物理獎由三位日本學者共享。早在一九四九年,湯川秀樹就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比楊振寧和李政道還早八年。

總計日本的廿二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十九名是科學家,由此可見日本科學的實力與深度。與其羨慕嫉妒,不如好好培養人才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