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6

找出股市、房市走勢 美3學者獲經濟學獎

◆ 找出股市、房市走勢 美3學者獲經濟學獎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224797.shtml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2013.10.15

美國經濟學家法馬、席勒和韓森對資產價格的經驗分析,改進了股市、債市和房市等資產市場長期走勢的預測方法,十四日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人的個別研究,「為現今對資產價格的理解奠定基礎。資產價格部分取決於風險和風險態度的波動,部分取決於行為偏好和市場摩擦」。

三人的研究影響許多人的投資方式,並促成指數型基金的崛起。

皇家科學院說,未來幾天或幾周的股票或債券價格難以預測,但要預測未來三、五年的價格走勢卻是可能的。三位獲獎者的研究分析,得出這些看似驚人與矛盾的發現。

七十四歲的法馬被譽為「現代金融之父」,他在一九六○年代提出理論,主張短期股價走勢是「隨機漫步」(random walk),無法預測,因為新的資訊很快反映在股價上,因此,任何投資人,甚至是教授都無法占有優勢。

法馬的研究使投資人質疑花錢請人主動管理投資組合的價值,助長了指數型基金的盛行,徹底改變華爾街的操作模式。他得知獲獎後說,十四日的課還是要上,而且「考試照常舉行」。

六十七歲的席勒在一九八○年代發現,長期股價較容易預測,因為股價波動遠比企業配發股利的波動大,當股價與股利的比率(本利比)太高時,股價就會跌;本利比太低時,股價就會漲,因此可預測長期股價,此模式也適用於債券。

席勒是獲獎者中名氣最大的,他以準確預測科技股泡沫化和美國房市次貸危機而聲名大噪,他長期研究房價,與凱斯共同建立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Case-Shiller Index)。在得知獲獎後,席勒說,如果善加規範,金融會是「我們文明的核心」,而當前的危機「反映出我們正著手矯正金融體系的錯誤與瑕疵」。

六十歲的韓森為計量經濟學家,他發展出的統計方法,用於測試和改進資產定價理論。三人專長不同,但都是資產定價的專家,將分享八百萬瑞典克朗獎金。



◆ 對手同獲桂冠 好尷尬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224602.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2013.10.15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人均分,倒是法馬和席勒同時獲獎,就像是讓凱因斯和傅利曼同時獲獎一樣,陷兩人於同床異夢的尷尬組合。

芝加哥大學教授法馬開創所謂的「效率市場理論」(EMH),贏得現代金融之父的聲譽,而耶魯大學教授席勒卻正是這項理論的主要反駁者。

根據法馬的理論,所有證券決定價格時,市場都會充分反映已知所有資訊,走勢也會因新資訊「隨機漫步」而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投資人理性投資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追高的空間。房地產價格大漲而在2010年崩跌後,法馬接受紐約客雜誌訪問時竟說:「我連泡沫是何意都不懂。」

※ 相關報導:

* 席勒 二度成功預測泡沫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224803.shtml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席勒,兼具美國經濟學家、學者及暢銷書作家於一身,且經常撰寫專欄、接受媒體訪問,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成就,就是兩度成功預測美國經濟泡沬。

席勒二○一○年入選外交政策期刊的全球思想家,二○一一年被彭博資訊選為全球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人之一。他在二○○○年出版暢銷書《非理性繁榮》,談到當時推升市場泡沫的各種力量,且預測網路股泡沫會在二○○一年破滅。二○○五年起,此書新版指出美國房地產又出現類似泡沫,後來美國房市泡沬果然在二○○八年破裂,還引發次級房貸危機。



◆ 泡沫學者獲獎 「具警世意義」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224783.shtml

【聯合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2013.10.15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昨天說,當全球金融「泡沫」在熱錢推波助瀾之下愈吹愈大時,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曾經預警過美股、房市泡沫化的學者,「非常具有警世意義」。

林建甫說,二○○二年他擔任台大經濟系系主任時,曾邀請席勒來演講,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席勒竟然不收演講費,理由是經濟系的演講費「破壞行情(的低),怕打壞身價」,大師隨性熱情的個性可見一斑。

韓森是國內中華經濟研究院前院長蔣碩傑的女婿,也曾經來台灣多次。

林建甫還說,台灣在其他產業景氣都沒有很好的狀況下,為何唯獨國內房地產業會一枝獨秀?政府官員應徹底了解三位得獎者的理論並檢討,千萬不要讓國內房價也形成泡沫,偏離應有的基本價格。

※ 相關報導:

美2學者研究配對理論摘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二人享殊榮
搜尋摩擦分析就業三人獲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2美學者共享榮耀

1 則留言:

fsj 提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給我們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2013.10.16

美國經濟學家法馬(Eugene Fama)、席勒(Robert Shiller)和韓森(Lars Hansen)對資產價格的經驗分析,改進了股市、債市和房市等資產市場長期走勢的預測方法,共同獲得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三位經濟、財金大師的學思對於全球與台灣金融市場將帶來一些啟示。

所有唸過財務管理與投資的人都讀過芝加哥大學法馬教授於1970年所提出、1991年修正的效率資本市場假說,由於其可用來驗證技術分析(過去價量關係)、基本分析(營收財務數據)、重大資訊、法規變動等對股價的影響,以及搭配事件研究方法,因此造就數不清的碩士、博士。效率資本市場講的是股價能夠立即反應可取得的訊息,因此投資人無法獲得超額報酬。法馬此項研究對全球投資人的影響是:既然無法擊敗市場,那麼就不用繳費給第四台老師或管理費給積極管理的基金,因而改投資指數型基金(ETF)。

法馬是多產、多面向的學者,他於1980年至1983年發表三篇有關公司之股東、董事、經理人架構的文章,明確描述為何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而不是債權人、員工。其緣由是在公司所賺得的營業收入,必須先支付貨款、薪資、利息與相關費用,並繳納稅款後,才能輪到股東。由於股東承擔公司最終風險,法馬稱股東是擁有剩餘請求權者,因此由股東成為公司的所有者組成股東會,選舉董事來監督經理人。法馬此項研究對股市管理的影響甚大,當公司變成股東眾多的上市櫃公司時,保障股東的權益是最根本的工作。依據法馬的理論衍生出的觀念是,目前許多上市櫃公司大都由內部大股東在管理,此時保護外部股東權益則成為重中之重。

耶魯大學席勒教授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他成功預測網路股泡沫,以及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其實席勒在1980年代就發現長期股價趨勢較容易預測,而當股價與現金股利倍數太高,則股價將下跌,亦即股價已有泡沫的存在。再者,其與凱思一起建立的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能夠衡量房屋價格的長期趨勢。例如:他發現在2005、2006年當時房價年上漲率在15至20%之間,席勒教授就認為房價有大量泡沫存在,必須十分小心;但是當時的聯邦準備理事會、金融主管機關並未加以理會,後來一發不可收拾,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

另一位得主芝加哥大學韓森教授是計量經濟學家,他發展出一種適合用於驗證資產價格理論的統計方法(一般化動差估計法),尤其是在決策者面臨不可預測的環境時;此法目前已用於總體計量、非線性理性預期實證及財務金融計量上。

綜合而言,三位大師對台灣金融市場的啟發,首先是股市資訊需即時揭露、透明,以及強化小股東權益的保障,才能達到效率與健全的資本市場。一直以來,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股權移轉與借殼上案,買賣雙方通常存在股權協議,但對小股東權益有所損害;而且股價通常有不正常的炒作或內線交易,值得主管機構積極審思相關制度的修正。

其次,近來台灣經濟成長數據不佳,但股市卻持續上漲,這是否是非理性的繁榮?經濟實質投資仍然是最重要的。再者,這十年來台灣房價快速上漲,都市區房價與年所得倍數超過十倍,甚或更高,但這段期間台灣經濟成長風險逐漸增加,這是否代表有泡沫的存在?特別是我國銀行對於不動產放款出現集中的現象。

以席勒教授的思維,進一步引申,金融之finance來自於拉丁文finis,為共同目標之意,金融創新與運作應期許達成造福人類生活的初衷,金融危機反映出我們需要矯正金融體系的錯誤與瑕疵,藉以重建理想的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