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9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90700446.html

【莊奕琦】2012-09-07 中國時報

台灣經濟自二○○○年以來即陷入困境,經濟成長率減半,失業率加倍,而實質平均薪資則停滯不前。今年二○一二的經濟成長率將破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一九七○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台灣不但沒有從此陷入長期衰退,而是成功轉型,由先發展重化工業,推行十大基礎建設;和而後一九八○年代發展電子產業,第二次工業化使台灣脫胎換骨並奠定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製造業體系。惟二○○○年後在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蓬勃發展下,卻出現網路科技泡沫和全球金融風暴,及其後的歐債危機。前者重創科技產業和新經濟體系,後者由金融市場泡沫導致財富縮水引發實體經濟的全面衰退。其中尤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經濟受創也最重。

投資不振再加出口嚴重衰退,台灣二○○一年和二○○九年經濟成長率分別降為負二.二%和負一.八%,為台灣戰後唯有的二次經濟負成長,過去引以為傲的光環頓然失色。

國際經濟環境雖然不利,但不是沒有機會,亞洲需要逐步發展成能自給自足的內需市場,以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畫」強調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即明顯的展現這種企圖心。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ECFA與積極尋求和其他周邊國家的FTA,並盡快的融入東亞ASEAN Plus的經濟整合過程,都是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正面策略思考。而產業合作、產品標準、品牌創新更是此次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內涵,也是突破傳統代工低利潤的OEM商業模式的必要途徑。

如果一九六○年代為台灣工業化一.○,而一九八○年代為工業化二.○,則無疑的二○一○年代為進入工業化三.○時代,台灣不能在這一波的區域經濟整合中缺席。台灣已是一以服務業為導向的先進經濟體,製造業占GDP的七○%,故未來經濟發展的命脈當然在服務業,如何調整服務業結構升級更是關鍵。十幾年來台灣的服務業生產力低落,人均的附加價值低是造成當今台灣經濟發展遲滯的主因。

不同於製造業生產有形的財貨,服務業提供的乃是無形的勞務,重質不重量,服務品質很難標準化,更強調的是差異化和客製化以滿足不同的服務需求,故牽涉的專業是多元而複雜的非編碼式(non-codified)知識。傳統服務業經常被視為非貿易財,但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全球化下服務的出口愈來愈為重要,也常被視為創意經濟的重要指標。

現代化的服務業包括觀光、休閒娛樂、餐飲住宿、醫療保健、教育、生產性服務業如技術諮詢、通路與物流等。這些現代化服務業不但附加價值高,可發展成為具國際面向的服務出口產業,不僅有跨產業的外溢關聯效果,更是創造就業的泉源。因此如何培育和創造現代化服務產業的需求,將是促進台灣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和提高薪資的不二法門,惟切忌以製造業的思維來規畫未來的產業發展政策。

如觀光產業實結合地理、歷史、文化和休閒娛樂,乃至美食餐宿,當然也包括交通運輸和公共建設等,涵蓋很多的跨產業外溢利得。但自由市場價格競爭或利用資訊不對稱下,占消費者便宜的只求短利的欺詐行為,反而會帶來不可逆轉的災難。今年陸客來台觀光預估可達二○○萬人次,約占總觀光人次的三分之一。短期固然可利用陸客來振興我觀光產業,但長期仍要以吸引國際觀光為目標才能永續發展。更切記過度依賴陸客市場反以壓低價格和降低服務品質為競爭手段等短利行為,而競相開發對景觀的破壞更是一去不復還,政府事先周延的規畫與法規管制確有必要。

新興產業創造的勞動需求也必須要有適宜可用的勞動供給配合。高等教育的經營必須要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培育不同技能且具有國際觀的人才,才能符合創新經濟體系的人才需求。面對國內外的經濟環境瞬息萬變,台灣此刻需要的是有遠見的政治人物,擘畫發展願景,有效率的執政團隊,規畫周延的政策和講求有效的執行力,才能帶領台灣走出陰霾,再創經濟榮景。

(作者為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暨經濟系特聘教授)

※ 相關報導:

* 社評-目前是大陸台商轉型最佳時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090800428.html

目前大陸決策層的政策重心已轉向「保就業」,在大陸官方的表述中「具有巨大潛力」的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



◆ 社論-電子發票的最後一哩路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2090800118.html

【本報訊】2012-09-08 工商時報

為達成節能減碳根絕紙本發票列印、降低營利事業單位的報稅成本、降低國稅局稽徵成本等三大目的,財政部從民國100年開始推動電子發票。電子發票可以取代傳統紙本發票,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目前每年企業報稅成本約1,147億元,推動電子發票,長期有助於企業稅務申報成本之降低,也有利於稅務審查電子化機制的建立。

然而推動一年多以來,電子發票張數佔全部發票的比例大約只有8%。而且,由於電子發票使用載具而免列印紙本還在萌芽階段,因此絕大多數的電子發票都是所謂「紙本」電子發票,非但不能節能減碳,並且因使用感熱紙,不利長期保存,容易因受潮而變得模糊,對於紙本電子發票持有人而言,反倒沒有傳統紙本發票好用。

在營利事業單位的配合度方面,超商連鎖店相對上較為積極,尤其是icash卡發行量超過840萬張的統一超商(該公司宣稱加入悠遊卡功能的icash悠遊卡發行後,總數將超過1,300萬張以上)。由於icash卡本身就可以做為載具使用,而且統一超商裡的ibon機又可以用來查詢電子發票交易明細、列印中獎發票以及完成悠遊卡載具設定等,因此讓電子發票真正走完最後一哩路的,首推統一超商。

相對地,其他營利事業單位的配合度就不完全相同。某大賣場雖於日前大肆宣揚其國內各營業點均已使用電子發票,但部分網友反應,由於其傳統收銀機紙本發票並未廢除,因此網友擬以手機條碼共通載具開立電子發票,竟被告以需擁有與該賣場聯名之二代悠遊信用卡,才能以該卡作為載具開立電子發票。也許這只是特例,而非該賣場各營業點的通案。然而,若是特例,顯示該賣場的員工訓練不足,對電子發票的多元化載具認知不夠。若屬通案,則表示該賣場只是做面子給財政部,虛應故事而已;更嚴重一點來想,則可能是要逃避國稅局的電子化稅務審查。

部分網友則反應,第一代悠遊卡(即一般悠遊卡)即使在ibon機完成設定,在某些使用電子發票的超商,卻無法感應,因而仍取回紙本電子發票,以致先前的設定動作,只是白忙一場。鑑於悠遊卡發行量超過3,200萬張(因為悠遊卡除一般用途外,還有紀念卡、禮品卡等,故許多人都擁有不只一張的悠遊卡),且金管會已經開放悠遊卡作為小額消費之電子票證,若這3,200萬張悠遊卡都能順利成為載具,對於電子發票政策的達成,助益匪淺。財政部宜進一步了解,網友所反應的感應困難,究竟是屬少數特例,還是屬第一代悠遊卡先天上的問題。若屬第一代卡的問題,財政部應與悠遊卡公司協商,加速汰換悠遊卡為第二代晶片卡。

電子發票的推動,對於大型連鎖超商而言,應有較顯著的節省申報成本效益,因而較有意願配合。然而,對於開立收銀機二聯式發票的小規模零售業者,若改採電子發票,將增加建置成本,故配合意願不高。甚至,前述之大賣場連鎖店,據網友指稱,只見到開立傳統發票收銀機,懷疑其設備改換與人員訓練是否已經到位。據了解,財政部正在規劃以租稅手段,導正所有店家都改用電子發票,目前可能之方案為,店家需採電子發票,才能繼續享有適用擴大書審案件,申報時可降低純益率標準1%的優惠。這是電子發票「倒數第二哩路」應先完成的部分:促使全國營利事業單位全面使用電子發票。

到達電子發票的最後一哩路,則是提供各種誘因,讓民眾使用多元載具:手機條碼共通載具、iCash卡載具、悠遊卡載具、各家業者會員卡載具(例如星巴克卡、丹堤卡…),並完成設定(最好也完成歸戶),使電子發票完全無紙化,好讓「節能減碳」、「節省企業稅務成本」、「推動稅務審核電子化」等三大功能充分實現,而不致存在「一國兩制」現象。

不過,最後這一哩路可能會走得很慢,因為截至目前為止,許多民眾還不知道所謂電子發票「載具」是甚麼?更遑論會去完成載具之設定。因而即使走完「倒數第二哩路」(全國店家都使用電子發票),但若民眾還依然故我,不使用載具,以致電子發票仍須實體列印,則節能減碳功能無法達成。前述三大功能,也許只達成「推動稅務審核電子化」:讓店家任何交易涓滴不漏,無論營業稅或營所稅都無法逃漏。莫非這才是是財政部積極推動電子發票的真正目的?

綜言之,就像高速公路,若最後一段未完工,就無法全線通車。財政部對於推動電子發票的最後一哩路:「鼓勵民眾使用多元載具,消除使用載具的現行問題」,應該卯足全力辦理,甚至可以考慮推出優惠方案。唯有如此,才能消極地避免各界對財政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財政部推動電子發票只為稅收目的;積極地讓推動電子發票的三大初衷都具體實現,這才是有擔當的為政之道。

※ 相關報導:

「社會企業」如何把貧窮送進博物館?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越南金融崩壞 恐需向IMF求救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彭博資訊六日電】2012.09.07

越南國民大會警告,正在拯救瀕危銀行體系的越南可能需要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尋求援助。若是如此,越南將成為亞洲金融風暴以來,向IMF求援的最大東南亞國家。

越南國會經濟委員會在4日發布的報告中說,越南或許需要IMF的幫忙整頓銀行體系,而且必須迅速清理銀行業的壞帳,否則可能陷入「更長期的不景氣」。根據這份報告,金融體系需要的資金在250兆越南盾(120億美元)至300兆越南盾之間。

越南總理阮晉勇領導的政府正苦於重建金融體系的聲譽,該國金融體系的壞帳比為東南亞國家之冠。

而且當地市值第4大的亞洲商業銀行(ACD)前高層主管8月被捕,都暴露出金融體系的弱點。

放款不振已使越南的經濟成長率下滑,從2007年的8.5%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4%,而且影響國庫收入以及政府拯救銀行的能力。

基金業者暨地產開發商IndoChina Capital執行長萊德說:「越南正處於關鍵時刻,探索如何整頓銀行體系的基礎。但對人民來說,還沒用盡所有辦法就向IMF求援讓人意外,特別是考量到這個國家積極爭取獨立的歷史。」

除向IMF求援,國會還提出其他籌資管道,包括標售3到5年期公債、削減國家支出、吸引外資投資或提供資金等。

根據越南央行的資料,截至5月底為止,不履約貸款占整體放款的4.47%,而去年底只占3.07%。

央行總裁阮文平4月曾警告,某些放款銀行的壞帳或許比回報的數據還「高得多」;瑞穗實業銀行估計的壞帳比最多達20%。

國會議員建議,央行應該設立一家公司,利用外國資金收購壞帳,「銀行體系的壞帳比率和過期債務正處於警戒水位」,而銀行並未提列足夠的壞帳準備金。央行幾個月前已提出一些因應計畫。



◆ 國庫幾見底 日政府恐破產

中央社 2012.09.07

日本財務省警告,由於在野黨杯葛赤字融資法案,日本政府用來支應預算的資金12月以前恐將用罄。

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今天在記者會上警告,日本政府致力削砍開支之際,用來支應預算的資金將可撐到11月底。

日本朝野在國會的對峙導致政府積極推動的一項赤字融資法案遭阻撓,而安住淳則透露,未來3個月將透過放慢支出尋求省下5兆日圓(630億美元)。

安住淳指出,日本政府將不會削減健保、社會福利、警力與災難防治等支出。

這項在日本國會陷入朝野對峙僵局的赤字融資法案,將允許政府標售38.3兆日圓公債,支應接近一半國家預算之所需。



◆ 歐債3關鍵指標 陳冲要求部會緊盯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2.09.07

行政院長陳冲視為處理歐債問題最關鍵的9月已屆,他昨(6)日在行政院會指示財經部會全員備戰,尤其歐洲央行重啟收購主權債券計畫、德國憲法法院對歐債援外措施是否違憲決定,以及荷蘭大選結果,3顆「定時炸彈」,務必密切注意。

行政院會昨日安排經建會進行「當前經濟情勢」報告。據行政院副祕書長黃敏恭轉述,陳冲強調9月份相當是歐債非常重要的時刻,除了已預知的償債高峰期到來,還有3個「定時炸彈」,任何1個炸彈,只要爆發,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關鍵性影響。

陳冲進一步對與會的首長分析,按日期來看,首先是歐洲央行(ECB)的態度,6日將針對收購主權債券做出重大決定;其次是德國憲法法院,12日將針對德國內閣所提歐債援外措施是否違憲,做出決定。同日荷蘭也要舉行國會大選,結果也會影響該國對歐債問題是否持續追隨德國而作出決定。

因此,陳冲要求經濟部、財政部、中央銀行與金管會4大部會,即刻起,密切注意歐洲重大變數的結果。

※ 相關報導:

* 歐銀救債 美股大漲創4年新高
http://www.udn.com/2012/9/7/NEWS/WORLD/WOR2/7347249.shtml

美國股市今天大漲,道瓊指數勁揚逾240點,創下逾4年來新高,除了經濟利多助漲,歐洲中央銀行提出新計畫,透過公債市場協助歐元區陷於困境的國家,也激勵歐美股市同步走高。



◆ 社論-物價終將反映美國乾旱的影響

【本報訊】2012-09-07 工商時報

美國為全球黃豆、玉米的重要產地,約占全球總產出的3~4成,其生長期約在5~9月,是最需要降雨的時期。然而,今年美國糧倉的中西部卻遭遇半世紀罕見的嚴重乾旱,造成全球糧食價格大幅飆漲,黃豆與玉米價格更創下歷史新高。雖然8月份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3.42%,但主因在於天秤颱風造成蔬果類價格上漲,其他穀類價格上漲幅度其實不高,甚至肉類價格呈現小幅下跌。未來台灣物價是否受到美國乾旱影響值得關注。

根據國際農糧組織(FAO)資料,今年7月全球穀價指數受美國大乾旱等因素影響,由220.1上升至259.9,上漲18%,其飆漲程度可與2007~2008年的糧食危機相比。回顧當時,主要係2007年第3季起,前蘇聯、歐盟、美國與澳洲等地小麥產出不佳,加上部分國家實施穀類出口管制措施,致穀價指數從該年6月逐漸增高,其影響時間長達一年之久。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2007年全球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4%,接近2000至2011年平均水準,顯示當年飆高的穀價對物價影響有限。但2008年全球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加速至6%,較2007年高出2個百分點。雖然能源價格飆漲是2008年全球物價大漲的一項原因,但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其他原物料價格上升,亦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針對榖價上漲影響的層面而言,為何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其上漲初期並沒有太大變化,而是到隔年物價才大幅飆高?其根本原因在於消費者物價指數衡量的是社會大眾所購買之「最終財」價格高低。然而,黃豆、玉米與小麥等穀類大多用作飼養或加工用途,因此在穀類價格飆漲初期,相關廠商會先蒙受其害,之後才或多或少地將飆漲的成本轉移至消費者,而這個傳遞過程平均須花半年以上的時間。

具體地說,全球穀價指數由2007年7月的155.2上升至2008年2月的271.4,但同期的肉價指數僅從127.0上升至137.8,兩者漲幅完全無法比擬;但到了2008年8月,肉價指數直線上升至170.4,穀價指數卻小幅滑落至239.4。肉價之所以會延後半年上漲,主因在於豬、牛隻等牲畜從開始餵食飼料到宰殺的週期最短須經過6~8個月的時間。由此可知,由於今年美國玉米和黃豆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因此在黃豆和玉米價格上漲6~8個月後,豬、牛價格勢必會明顯走高,預料明年第1季起消費者將可明顯感受肉類價格上漲的壓力。

另根據恩格爾法則(Engel's Law),食品花費占支出比和所得呈現反向關係,因此目前穀價飆漲勢必帶動半年後的肉類價格,屆時低所得國家人民會比高所得國家人民更能感受到此波物價上漲的壓力。

OECD的數據顯示,2008到2010年間已開發國家人民的食品支出占比約為10%,開發中國家,如中國的食品支出占比高達35%,故食品價格上漲1%對中國消費者的影響約為已開發國家的3倍。以2008年糧食危機的經驗為例,當年全球平均通貨膨脹率為6%,但開發中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高達7~9%,已開發國家則為3%左右,兩者間的通貨膨脹率差距由原先的2~3百分點擴大至3~6百分點,充分證明食品價格上漲確實會對開發中國家產生較大衝擊。這個現象也適用於同一國家的不同所得人群,由於低所得民眾的食物支出占比較高,對於食品價格上漲的感受也更為深刻,甚至會加大貧富差距。

關於糧食危機對台灣的影響,以2007~2008年的經驗來看,當時台灣其他穀類價格與肉類價格的走勢略落後全球價格約2~3個月,這些商品的價格因運送時間造成的遞延效果關係,分別遲至2007年底、2008年初才反映國際糧價的飆漲。由這個現象可知,目前台灣其他穀類價格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因上述的遞延效果,今年第4季台灣其他穀類價格將反映國際價格走勢而上漲,肉類價格則可能遲至明年第1、2季才會出現較明顯的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台灣不僅其他穀類價格和肉價上漲,還同時面臨米、海鮮、蛋、能源等商品價格上漲的問題,這些價格在2008年的年增率亦達8~22%,所以當時感受到的物價上漲壓力才會特別地深刻。今年截至7月底為止,台灣其他穀類價格尚未明顯提高,肉類價格除1月外,其餘各月皆較去年同月下跌,但8月蛋及燃氣、電費、油料費等能源價格已現上漲,年增率分別為10.03%,7.24%,4.48%及11.09%。

進入今年第4季,台灣將會先面臨其他穀類價格上漲的問題,但是其他穀類僅是眾多食品當中的項目,且在米價相對穩定與蔬果價格可望下跌的情況下,今年食品價格尚不致感覺到嚴重壓力。約至明年第1、2季,肉價料將明顯上漲。由於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組成分子中,肉類與肉類製品占食品類11.4%,為其他榖類占比的2倍。且肉類產品價格上漲下,家外食物價格勢必隨之上漲,由於家外食物占食品類的34%,屆時台灣民眾才會明顯感受到目前美國乾旱所造成的糧價飆漲影響。

fsj 提到...

歐盟出招 ECB將監管歐元區銀行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09.09

歐盟執委會本周將提議,賦予歐洲央行(ECB)監管、懲罰、甚至關閉所有歐元區銀行的職權,為銀行聯盟鋪路。但因德國反對ECB監管所有歐元區銀行,這個提案可能面臨極大阻力。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12日將提出銀行聯盟計畫,提議由ECB監管6,000家歐元區銀行,地位凌駕於各國監管單位,並縮減成員國監管機構的角色。

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披露提案指出,ECB可望取得眾多職權,包括密切監控銀行業流動性、提高銀行業法定資本準備金等。執委會希望藉由讓ECB加強監控銀行業、成立關閉受困銀行的基金、並提供泛歐存款保險,來恢復市場信心。

執委會提議,1年內逐步引進ECB的新職權,ECB明年7月起先監控半數歐元區銀行,2014年1月起獨掌大權。ECB將有權要求任何銀行或相關個人提供必要資訊,若銀行未達要求,將遭罰相當於前一年獲利2倍、或年營收10%的罰款;ECB也會向信用機構收費,以支應監管任務所需。

此舉可望允許歐洲穩定機制(ESM)直接注資歐元區銀行,立刻嘉惠西班牙及其陷入困境的銀行業。這個步驟完成後,歐洲將準備批准泛歐解決方案計畫以關閉受困銀行、並強化保護銀行存款的保險計畫,銀行聯盟便能成形。

但銀行聯盟將迫使各國讓出部分主權,已引發部分國家的疑慮,例如英國已決定不加入,德國則反對ECB監管所有歐元區銀行,認為這會過度擴張ECB職權。

ECB官員也擔心,若ECB職權擴及掌管全歐元區銀行的生殺大權,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破壞其獨立性。

執委會的草案則建議,ECB制定貨幣政策和監管銀行的職權應分開處理,由ECB決定做法,但草案也提供設立銀行監管委員會的準則。

成員包括4名ECB成員、與各國推派的1名代表。

不過,德國持保留態度,可能延後ECB取得監管職權的時間。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瓦崔特指出,若銀行聯盟協商停擺,就會出現問題,尤其是西班牙。

※ 相關報導:

* 救歐債 羅比尼籲擴大貨幣同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50657.shtml

在義大利出席安布洛塞第研討會的專家與領袖認為,全球經濟面臨「完美風暴」,風險包括歐債危機拖長、政治僵局將美國推落「財政懸崖」、新興國家成長放緩等。與會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預測,歐債危機的唯一解決之道,是擴大歐元區的貨幣同盟。歐盟解不開主權和地區合作的矛盾,導致歐債危機歹戲拖棚,而美國債務也在政治癱瘓下續攀升。不論最終提出什麼解決方案,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羅比尼預測,陰暗日子會持續好幾年。

* 東京風向球-日企業突圍 急徵社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90900308.html

隨著經濟走下坡,日本企業的危機感越來越重,雖然有些仍然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但大多的已經意識到國際化的腳步快慢,將是決定是否存續的主要關鍵。調查指出,約六成的日本企業急著找能帶企業走出目前困境的社長,社長的人選不但要有管理統御、能力經營的手腕等,最重要的是要能佈局、開發國際市場。

* 大陸狂買美國資產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90900248.html

儘管全球經濟形勢動盪,大陸經濟成長降溫,但大陸今年收購美國資產卻達到創紀錄水準,顯示重視「保值」概念的大陸官方、企業與民間來說,具有保值與投資概念加持的美國資產,仍然具有吸引力。

* 連戰看台灣科技業 漸漸在「微笑」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350803.shtml

「微笑曲線」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為技術、專利,中段為組裝、製造,右段為品牌、服務。曲線代表的是獲利....連戰在座談會上指出,列舉台灣知名資通訊企業,例如:宏碁、宏達電、廣達與鴻海等,已從曲線的中段向左右兩端的品牌與研發位置。

* 大陸傾銷 醫材須自創品牌拚活路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350676.shtml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4年來推展「生技醫材產業聚落」,雖逐漸成形,但申請進駐廠商數有減緩趨勢,儘管醫材在兩岸已列早收清單,但業界擔憂,面對大陸廠商低價傾銷國際市場,國內廠商須創立自有品牌才有出路。

* 觀察站/借款M化 銀行只借「好客戶」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350310.shtml

經濟不景氣一久,M型社會又重現。這次是連借款都「M化」。如果你跟銀行有往來,是銀行眼中的好客戶,銀行會追著想把錢借給你;但是如果和銀行沒有往來,又沒有好的信用紀錄,不少民眾可能根本無法向銀行借到錢。



◆ 社論-大陸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明顯不足

【本報訊】2012-09-09 工商時報

近年大陸政府的經濟政策,相當強調「內生增長」的策略,主要訴求是降低大陸對外需市場的依賴程度,轉而以大陸內需市場作為新的「增長點」。然而,以今年年初以來大陸總體經濟表現來看,那備受期待的「內生增長」,實際發揮的動力是明顯不足。此實為當前大陸經濟發展最大瓶頸之所在。

整體而言,近來因歐債危機尚在肆虐,使大陸在外需市場上失利,每月商品出口額比起去年同期,已趨於「零增長」。但在此艱難環境下,大陸「操之在我」的內需市場,並未迅速起來補位,以致於總體經濟數據不佳。像今年上半年大陸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只有7.8%,創近3年來的最低記錄。此已是眾所週知。

而堪當內需市場寒暑表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數月來的年增率都僅是略超過10%,這樣的表現,相較近年只能說是「平平」,也就是消費品的零售並未有亮眼的表現。更令人矚目的是,國際經濟動盪因素,竟也讓大陸上的「實體經濟」疲軟不堪。珠三角、長三角民營企業的經營嚴重衰退,已讓人怵目驚心,而大陸官方公布的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亦已於近幾月中,從代表產業活動擴張的「50%以上」,跌至代表產業活動收縮的「50%以下」。

顯然,在國際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大陸經濟體系也無法獨善其身。也就是大陸這部經濟大機器,內生動能不足,無法以自力來高速運轉。其原因究竟為何?值得深入加以探討。

首先要指出的,是大陸政府「操之過急」的工資政策,已挫傷了整體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像「十二五規劃」明定2011年到2015年,大陸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目標是「年均增長13%以上」,接近同期間GDP預設年增率(7.5%)的兩倍之多。此舉因而激發出大陸各省市政府「攀比基本工資」的無謂競爭,誰都不願在工資水平上「漏氣」,致使大陸上的中外廠商,普遍感受沉重壓力,莫不「談工資而色變」。

其次,大陸民眾的「邊際消費傾向」大有問題。因大陸政府近年大力提升城鄉居民的個人所得,包括上述的大幅提升最低工資,按照道理,民間購買力應已有相對的提升。但事實上,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仍無亮麗表現。

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邊際消費傾向」偏低,亦即老百姓雖自身收入顯著增加了(邊際收入多),但對新增收入,大都把它存起來,而不願或不敢擴大購物消費(邊際消費較少),因而新增消費額顯著不及新增收入額,甚不利於消費品製造廠商的拓銷。

還有,人民幣匯率的表現,也傷了經濟的元氣。2005年「721匯率改革」以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得太快,5年升了大約30%之多,外銷產業當然措手不及,只好縮小經營規模,或是停業倒閉,而造成整體生產力的重大損失。

於今之計,大陸政府首先應檢討工資政策,必要時應修正「促成工資持續快速增長」的政策,讓它和實際的經濟績效緊密掛鉤。像今年,大陸GDP增長是否能「保8」都有問題,基本工資增長又何必非要10%以上的「二位數」不可?

而在工資緩漲情況下,大陸政府若能大力強化社會福利建設,對基層民眾擴大民生補貼和幫扶,並對「小微企業」真正實行減稅讓利,則其反而能顯著提高社會整體的消費動能,亦即比無序的工資上漲,更能帶動社會消費。

同時,人民幣匯率政策也該真正走上市場化,以真確反映大陸對外經貿的榮枯。像現在,大陸出口貿易已有衰退傾向,人民幣匯率理當可以貶值一波,以讓出口廠商休養生息,以後再大升回來就可。人民幣匯率每日可波動幅度已於數月前放寬,但近來匯率的實際變動情況,反而相對「淡定」。看來大陸的匯率政策,尚未能充分發揮調節經濟的作用。

總的來說,大陸政府有必要在此時此刻,採取一些突破性的政策手法,來徹底激發大陸的「內生增長」動能,以使大陸經濟運作高度自主,不再受制於歐債危機等國際因素。

fsj 提到...

APEC領袖衝經濟 挺自由貿易(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352028.shtml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9日落幕,包括美國、中國、日本等全球前三大經濟體在內的成員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誓言支持自由貿易、改革經濟和強化公共財政,以對抗歐債危機並提振此區經濟成長。....APEC領袖也為一份54項環保商品減免關稅清單背書,預定在2015年前永續能源、廢水處理和環保監測器材的進口關稅降至5%以下。各國領袖同時呼籲在糧食安全上進行更緊密合作,避免糧價飆漲。APEC重申為農產品維持公平開放市場的決心,是主辦國俄羅斯的一大讓步,俄國2010年曾因穀物歉收,下出口禁令。

※ 全文詳見原站。



◆ 大陸經濟築底 瞥見「牛蹤」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2012.09.10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9)日公布8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物價呈現跌深反彈,但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去年同期下降3.5%,為34個月來新低。專家認為,經濟仍在築底,但積極訊號值得期待。

國家統計局網站及新華社報導,8月大陸經濟主要資料密集公布,經濟的核心指標工業增速繼續小幅回落,凸顯穩增長仍需持續努力;投資和消費兩大內需增速基本平穩,其中一些積極變化令人期待。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8.9%,增速比7月回落0.3個百分點,從4月以來工業增速總體運行在9%平台;而從6月以來工業增速連續3個月回落,好在每個月回落的幅度都比較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目前中國經濟仍在築底過程中,出口形勢比原來預期得嚴峻,房地產調控對增速也會產生影響。不過,前期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的效力正在聚集,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跡象。要增強信心,持續努力。」

內需8月表現穩健。今年前8個月全大陸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20.2%,比前7月略微回落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月比去年同期增長13.2%,比7月略升0.1個百分點。外需形勢依然嚴峻。雖然8月整體出口資料尚未公布,但從工業出口情況令人難以樂觀。8月全國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比去年同期增長3.6%。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原先預期的觸底反彈沒有迅速出現,是內外因素綜合造成。外需低迷超預期,原來不少人認為出口增速會重新回到兩位數,看來對歐債危機對實體經濟衝擊度要有充分估計。

8月CPI小幅反彈並重回2%,主要原因是部分食品價格明顯上漲,尤其8月部分地區暴雨成災,讓鮮菜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23.8%,鮮果價格上漲9.7%。

※ 相關報導:

* 企業債務攀升 陸經濟新風暴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2091000185.html

外界對大陸債務問題的質疑從未間斷,大陸官方智庫「中國社科院」在發布報告強調,大陸主權資產淨值近70兆(人民幣,下同),這意味著大陸政府有足夠資源清償所有債務,大陸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極低」。但報告警示,大陸企業債務過高,恐引發系統性風險。



◆ 全球招商不是美化數字而已

【經濟日報╱社論】2012.09.10

由於景氣低迷投資不振,政府決定發動全球招商,經濟部說要四管齊下,引資3,670億元。類似的全球招商政策兩年前已實施過,所以我們應先檢討上次政策的成效,以及兩次規劃的差異,才能提出更理想可行的政策。

兩年多前政府先說要招商1.8兆,後來改說招商的目標是3,171億元。然而從上次招商政策開始的2010年8月到今年7月兩年間,我國核准的僑外投資金額共約90億美元。換言之,即使所有僑外投資都是政府招來的,也仍未達政府當年宣示的目標。更何況近兩年每年的僑外投資金額都不及2007年的三分之一,兩年合計也不及2007年或2006年的三分之二,可見上次招商政策的成效實在很差,我們必須徹底檢討上次的錯誤,才能訂出更有效的政策。

可惜政府似乎並未檢討上次招商時一些高層官員爭相赴海外招商,每次也講了一堆成果,但這些招商成果卻大部分未成為真正的投資。如今某些官員仍以少數可能來台投資的個案來宣揚其政績,而不願面對僑外投資總金額不彰的事實。如此不見輿薪不知檢討,新的招商政策恐難成功。

而由近日政府所透露的政策看來,政府雖有些檢討,卻不夠或甚至弄錯方向。上次招商政策時我們即曾指出,我國並不缺資金,對外招商的重點應是要找出我國產業供應鏈有欠缺而影響競爭力之處,並請外國具有這些關鍵能力的廠商來投資,以在我國形成更完整的產業群聚及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可惜政府總是未掌握這個正確的方向。

這次政策明顯強調的重點是要推動外人來台併購,也就是買我國既有的企業。但這種併購並沒有增加我國真正的投資或資本形成,而只是增加政府統計資料上的「核准僑外投資金額」,也就是可讓前述不及2007年三分之一的統計數字變好看一點,並多一些外國老闆而已。

有部分併購雖然可能有助於技術引進和國際策略合作,但這類併購涉及很多技術和商業考量,須企業本身有意願而主動找具體對象接洽。政府目前卻沒有具體的國內外對象,就要「結合會計師、律師和投資銀行,以擴大政府招商的接觸面,找出潛在投資客」。這實在較像要把我國企業拿到國際上叫賣,而不是要引進關鍵技術,方向並不正確。

官員提到要掌握大陸十二五規劃商機,鎖定指標性陸商扮演領頭羊,帶動陸企來台投資。然而十二五是大陸的而非台灣的發展規劃,大陸不會讓我們把整串生產鏈都拉過來。我們能分食的只是其中我們有獨特技術和競爭力,也就是台灣企業較陸企強的部分,因此並不宜做為吸引陸企的重點,除非我們也是想把既有的企業和技術賣掉。

吸引外商投資區域運籌和10大重點服務業則是重提的老生常談,也一樣未注意我國是否有國際比較利益,甚至未掌握發展的目標。以美食國際化為例,提出這項產業構想的南僑董事長陳飛龍是想把台灣好的食材、加工技術以及美食變成台灣的符號,打造一個美食之都而推向世界。這個正確發揮我國專長的方向,理當以我國的企業和專業人才為主,政府卻當成要對外招商的重點,看不出到底是要外國美食取代台灣美食,或者是要外國餐廳來賣蚵仔煎。

由此看來,政府對外招商政策似是以提高統計的金額為重點,而未認真思考引進關鍵因素來發揮我國既有能力,以及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的正確方向。我們希望政府虛心再檢討改善,否則這次招商又會像上次一樣少有成效。



◆ 三星、Sony 搶進醫療設備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2.09.10

韓國時報報導,過去20年來三星電子與Sony搶當消費者電子產品市場的龍頭,現在戰火已延伸到醫療設備領域。

10年日本Sony幾乎是所有資訊科技業領域的領導者,讓三星難以望其項背,但三星後來居上,從智慧手機到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已漸有超越Sony的趨勢。

不過,Sony在光學技術與系統的經驗與純熟度占極大優勢,三星能否在醫療設備市場趕上Sony仍有待觀察。兩大業者都計劃下半年大舉投資醫療設備事業。

Sony社長平井一夫4月取代史川傑上任後,積極尋找新成長動力,其中一項就是醫療設備業務。平井一夫當時在記者會表示,計劃在中長期創造規模1,000億日圓(12.5億美元)的醫療業務。

Sony已將2014年度醫療設備事業的銷售目標訂為500億日圓(6.29億美元),計劃收購子公司Sony Entertainment的58.18%股權,並讓後者持有醫療服務供應商M3的55.19%股權。日本約有28萬名醫生,其中就有20萬名使用M3提供的網路資訊服務。

Sony也計劃入股因會計醜聞而股價重挫的奧林巴斯(Olympus)。奧林巴斯製造的內視鏡設備堪稱全球第一,是Sony成功拓展醫療領域的必要得力助手。

三星2006年已取代Sony成為最大電視製造商,以營收來看在全球市占率達28.5%。不過,三星並未因此鬆懈,也將醫療設備與生物科技列入5 項新成長引擎之中,再加上太陽能、汽車電池與LED面板等其他項目,預計2020年前將帶來共50兆韓元(441億美元)營收。

三星併購醫療設備製造商Medison後,將它更名為「三星Medison」,近來也將原Medison的8家海外子公司整合一起。三星將生產X光電腦斷層掃瞄設備,而三星Medison則製造磁核共振影像機。

三星發言人說:「三星正在思索拓展醫療事業的各種方式,我們選擇該領域為新成長引擎之一。」但他不願透露該公司計劃併購哪些國家的企業。

fsj 提到...

馬:TIFA非萬靈丹 是敲門磚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2012.09.11

美台將恢復TIFA架構協商,馬英九總統今天表示,台美將來可透過TIFA就不同經貿議題,如投資、海關及其他服務進行洽商。TIFA是平台,不是萬靈丹,但卻是敲門磚。可以讓台美可就雙方有共識項目,以堆積木的方式,化整為零,較快取得成績,美方願意在大選前,與我們達成儘快恢復協商的共識,我們感到欣慰,也感謝前副總統連戰達成使命。

馬總統說,我們和新加坡、紐西蘭的貿易談判如能談成,我在東亞地區的貿易版圖會提升,要申請加入TPP才有機會。但TPP要求高品質自由化,一旦某一項目生效,關稅就要降為零,不能分好幾年慢慢玩。我們希望八年內加入,如四年能做到更好,但包括政府、企業、民眾都要有調整的準備,否則將來遭遇的困難就會很多。

馬總統接見獅子會幹部表示,我們對外貿易能被自由貿易協定涵蓋的只有5%,和主要貿易對手日本20%、韓國35%、新加坡70%相比,遠遠落後,要急起直追。

馬總統表示,我們和美國、大陸洽談,都是希望要快把對我們不利的貿易障礙排除,但排除同時也也要創造條件,讓人感到我們有心有力參與區域貿易整合。我們要申請加入目前東亞地區最大的TPP,哪些產業關稅可以降到零、哪些不可以,加入前就要準備好。

※ 相關報導:

* 中國大陸製品 頻頻碰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354670.shtml

中共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余本林日前指出,今年以來,外貿發展環境整體趨緊,大陸遭遇到的貿易摩擦形勢十分嚴峻,中國產品在全球遭到堵截。他說,有一種趨勢值得關注,那就是「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面臨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情況增多,不僅在已開發國家如此,而且也開始在新興經濟體國家中發生。



◆ 拚有感經濟 陳揆:不降息不減稅(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55961.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9.11

政府全力拚有感經濟!行政院院長陳冲下午召開「經濟動能推升方案」記者會,該方案被拿來和美、韓等國提振經濟作法相比,陳冲對此明確表示,我國拚經濟方案不會降息減稅,而是將主力放在經濟成長元素。從產業、人力、政策等面向,鼓勵台商回台投資、增加就業機會,促進輸出,以提升GDP為經濟發展重點。

陳冲說明,中央政府對於稅款來源與統籌分配,已有一套固定的長期運作模式;歐債危機爆發後,各地方財務應有效管控,但是必要的投資和公共建設還是不能省,如何取得平衡是地方政府的施政要點。

至於台商回台投資與經濟示範區,陳冲表示經濟部促進投資聯合協調中心將進行土地、人力的需求回應。這套「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月預計在9月底以前完成。

※ 全文詳見原站。



◆ 外勞不在這裡聚會 該在哪?

【聯合報╱陳長文/律師(台北市)】2012.09.11

台鐵為避免外勞集聚台北火車站影響旅客動線,特地拉起紅線限制活動範圍,以及「禁止組織型集會活動」等告示。從表面看來,這似乎是單純的法益對立,旅客出入的權利相抗於外勞「聚」會的權利,但實際上,是考驗著台灣社會是否真的「富而好禮」。

台灣在經濟起飛之後,辛苦、汙穢、危險的職缺,已多由外勞來替補。可以說,沒有外勞的離鄉背井,就沒有今天的高鐵、捷運以及長期照顧的協助等等。

然而,號稱富人情味的台灣,卻不見得人人都感謝外勞的付出。控制行動、不尊重信仰,苛扣工資等,時有所聞。二○○五年的高捷外勞暴動,更是歷史上可恥的一頁,在公權力縱容之下,廠商集體性的虐待外勞,讓台灣人民感到羞愧。

七年之後,我們進步了多少?對於台北車站的處理,一個晉惠帝式的問題是:為什麼外勞不去其他地方,非要在台北車站阻礙大眾不可呢?

台灣人在假日可在家休閒,或出遊聚會。但對收入微薄的外勞來說,省一塊錢就可以多一塊錢寄回家裡,只好選擇交通便利、又不受天候影響的台北車站「聚」會。甚至有在不同縣市工作的外勞夫妻,假日時也選擇在台北車站碰面,這是多麼卑微的心願?

當然,台鐵並沒有禁止外勞在台北車站聚會,但從告示中所流露的心態很明顯是不歡迎,而這個心態反而是最核心的問題。「被趕走」的感覺,換成你我都不會舒服的。

就這個議題,正確的問法不該是「外勞與旅客誰比較重要」,而是「如果台北車站不適合,我們應該提供那裡來滿足外勞的休閒生活?」這個地點需要一些條件,包括交通便利、價格低廉、不受天氣影響等等,這當然不是台鐵可以負起的責任。

台北市政府設有外勞文化中心,可惜交通不便利,使用率不高,財力稍遜的其他縣市更不足論;這表示外勞的權益還是在施政順位的後端。這不該是進步的民主社會所表現的態度。

假日能夠自由行動的外勞,已經是比下有餘。在近二十萬的看護工中,有許多人是全年全職的。而尚在審議中的《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雖規定每七日可休假一日。但就算規定要放假,又怎麼讓外勞去享受放假呢?

其他包括高額的仲介費、不能自由轉換雇主、工作年限的上限等等不合理的現象,不及備載,但追根究柢,還是心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真正以「推己及人」的態度去思考外勞的處境,很多現象是可以避免的。

要說政府對外勞人權漠不關心,是過於苛責,但做得是否夠多夠快夠好,也是政府應當自省的。由台北車站事件見微知著,我們能改善的,還有很多。加油!

fsj 提到...

美貿易逆差擴大 近4月首見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2.09.12

全球經濟減速侵蝕美國製產品需求,美國7月貿易逆差擴大至420億美元,是4個月來首次增加,對中國逆差更創下歷來新高。

美國商務部11日公布,7月貿易逆差擴大0.2%至420億美元,高於6月修正後的419億美元,但低於彭博資訊訪調經濟學家預測的440億美元。

受到汽車、金屬與消費者產品出貨下滑影響,7月美國出口銳減1%至1,883億美元,創下4月來最大減幅;7月進口減少0.8%至2,253億美元,低於6月的2,271億美元,反映原油進口下滑。

歐洲經濟蕭條,加上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轉為疲弱,已開始侵蝕美國產品需求,出口是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的大功臣。此外,油價反彈也可能導致進口成本變高。

7月美國對第2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逆差擴大7.2%至294億美元新高,對中國進口更創下379億美元紀錄。受到歐債危機影響,7月美國對歐盟貿易逆差也擴大42%至120億美元,寫下2007年10月來新高,對歐盟27國出口也萎縮11.7%。

Decision Economics公司駐紐約資深全球經濟學家艾里斯說:「全球貿易因經濟疲弱走緩,但對美影響不致過重。」

※ 相關報導:

* 索羅斯預言:6個月內 經濟衰退蔓延德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12/today-e3.htm

德國憲法法庭表示,已駁回保守派國會議員高偉勒(Peter Gauweiler)的最新請求,將如期在週三宣布歐洲穩定機制(ESM)是否違憲;德國政府則說,對憲法法庭裁決ESM合憲有信心。....索羅斯在準備於柏林演講的預稿中提到:「在失業率上升之際採取財政緊縮政策,是順週期的作為,將把歐洲推向更深、時間更長的衰退。外圍國家已深切感受到衰退,未來六個月衰退將向德國蔓延。」

* 完美風暴將重貶澳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91200159.html

投資銀行匯豐控股(HSBC)指出,澳元匯率將面臨重貶走勢,因為澳洲利率走低,美國面臨財政危機,和美國聯準會將擴大資產購買加重市場經濟前景憂慮等因素結合一起,形成完美風暴,將使澳元兌美元匯率貶破平價大關。

* 以色列經濟成長 未來10年每年看增4%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57297.shtml

以色列財長史泰尼斯(Yuval Steinitz)表示,受惠於從英特爾到蘋果等全球企業的積極投資,以色列經濟未來10年每年平均可望成長至少4%。

* 菲律賓出口勁揚 躍亞洲績優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57313.shtml

菲律賓今年7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7.8%,由44.6億美元增至48.1億美元,表現遠優於其他亞洲鄰國。台灣是菲律賓第10大出口市場。....儘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復甦不均抑制需求,但對新加坡、香港等鄰國的出口支撐菲律賓的海外銷售。雖然出口具韌性可能支撐成長並減輕央行進一步降息的壓力,但菲律賓披索今年來升值逾5%已導致菲國產品變貴,侵蝕製造商的獲利。



◆ 社論-出口負成長敲響競爭力下降的警鐘

【本報訊】2012-09-12 工商時報

財政部公布的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顯示,八月出口年增率負4.2%,連續六個月衰退,今年一至八月負成長5.6%。財政部表示:「即使下個月有望回穩轉正成長,但全年出口負成長已成定局」。對於台灣出口出現負成長,固然可以歸咎於歐債危機和全球景氣低迷,但是台灣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恐怕是政府更應重視的一大警訊。

基本上,歐債危機導致國際貿易成長減弱,必然影響各個主要出口國的出口成長空間。但是,近年來台灣的出口成長擴張能力落後於其他國家,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以2011年為例,台灣出口貿易年成長率為12.26%,在亞洲區域不但低於韓國(成長19.00%)和新加坡(成長16.52%),與美國(成長15.83%)、歐洲的德國(成長16.80%)、法國(成長15.51%)等先進國家相較,出口成長擴張能力早已明顯相形見絀。如今,今年前8月台灣出口表現在亞洲主要國家中表現最差,不僅不如南韓的負1.5%,也輸給日本、新加坡、中國和美國等,尤其敲響台灣競爭力的警鐘。

就出口地區結構觀察,今年8月份台灣對歐盟(27國)出口減少17.7%、對美國出口下滑8.4%、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縮減5.7%,固然顯示台灣受到歐債危機直接之衝擊仍最大,亦影響我對歐美出口成長,同時也間接拖累我對中國大陸出口衰減。但是下列趨勢卻值得重視:

第一,原本台灣出口產品在美國和歐盟的進口市場占有率,就明顯落後於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亞洲區域主要出口國家,如今歐韓、美韓FTA生效,開始分階段降低出口稅率,已經使得我國產品在歐美進口市場競爭條件惡化,直接衝擊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使台灣廠商在歐美市場的經營條件更為惡化。

第二,就大陸市場而言,過去政府一向將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之比重逐年下降(今年1至7月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佔總出口比重為26.7%,較去年同期28%減少1.3個百分點),解釋為「出口市場正朝多元化方向邁進,避免過於依賴中國大陸」。事實上,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乃是對於台北產品在大陸市場之競爭力狀況,陷入錯誤的判斷而不自知。

應該注意的是,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逐漸被韓國取代,是一個長期持續存在的現象。2001年台灣和韓國在大陸的進口占有率分別為11.23%和9.61%,但是到2011年該數字則分別降為7.2%(成長率為8%)和9.3%(成長率為17.1%);2012年1至7月韓國在大陸的進口占有率降為8.7%(成長率為負2.1%),但台灣則更大幅下降至6.7%(成長率為負8.9%)。除了對大陸出口衰退幅度大於南韓之外,與南韓在大陸市場占有率也持續維持兩個百分點左右的差距,也顯示ECFA早期收穫清單的實施並未能扭轉台韓產品在大陸市場占有率消長,而未來若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台灣產業如何自處,尤其令人擔心。

第三,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縮減,也凸顯出兩岸產業已經由垂直分工變成相互競爭的狀況。因為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有高達87%產品屬於中間產品,如今隨著中國大陸國內產業升級發展,大陸自身產業之中間原物料和機器設備進口替代能力增強,進口需求持續下降,已經開始衝擊台灣產業之生產與出口。

以面板為例,中國大陸除了扶持本土面板廠提高自給率之外,於今年四月間上調進口關稅,將促使全球面板業向中國大陸轉移,大陸平板產業鏈逐漸完成,自然衝擊台灣出口。尤其甚者,依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中國到2015年末內銷彩電的面板自給率將達到八成,尤其將限縮台灣面板業的發展空間,情勢越來越不利。

對於出口衰退,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繼「出口龍騰計畫」之後,再次推出「出口振興之策略與作法」,密集推動「貿易尖兵」、「海外據點展觸角」、「客製化找買主」、 「擴大外商來台採購」、「加碼補助10大出口產業公協會拓展外銷」及「全力推廣消費財出口」等措施,這些努力無疑對於帶動國外買主與台灣建立採購關係,具有正面意義。但是,正如台灣以手機為主的資通訊產品因在歐美市場遭遇三星及蘋果手機雙面夾擊,以及深陷智財權專利戰的困境一樣,若無法因應消費者行為與市場需求趨勢,重新創造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與供應鏈體系的「地位」與「新優勢」,光靠短期性的出口振興作法,將難以扭轉出口衰退趨勢。

對此我們認為,政府主管單位有必要建立協助產業創新加值,及鼓勵企業在台灣發展新供應鏈的政策支援機制,協助各產業開發高值化的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致力於協助各產業提升設計力;此外,並應建構開放性的創新平台,提供中小企業創新加值所需的軟體或共通技術。經由這些努力,才有可能開創嶄新的競爭優勢。

※ 相關報導:

* 自由經濟示範區 放寬外勞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57360.shtml

經建會規畫,十月端「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十一月推「自由經濟示範區」。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先前曾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包括三層意義:一、法規鬆綁,讓企業在自由經濟的理念下提高生產力;二、讓企業擁有自由經營的環境,約束條件愈少愈好;三、為台灣加入多邊區域經濟整合做準備,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

* 大前研一:不可忽視的貧民經濟大商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5413&f_ART_ID=412029

同樣的「二八法則」,是擁有全球80%人口的新興國家經濟動向,左右了人口僅占全球20%,卻掌握了80%資金的己開發國家企業及個人的財富版圖;而富人商機漸趨飽和的事實,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的商機,來自全球金字塔中底層的龐大人口。....企業以提升品質為理由,不斷墊高成本,由消費者買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為了生存,大前研一認為,企業應將新興國家的中、低收入階層等「貧民經濟」納入銷售目標範圍,這也是未來企業應著眼的重點。

fsj 提到...

荷蘭大選 挺歐派獲勝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9.13

荷蘭12日的國會選舉已完成90%以上計票,民眾選擇務實,確定選出親歐洲+親撙節的中間聯合政府,反歐派和反撙節黨大敗。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可能脫離歐元區的疑慮煙消雲散。

屬於執政黨自民黨 (VVP)的現任看守總理呂特宣布勝選,表示得票第二高的勞工黨 (PvdA)主席桑姆森已致電向他道賀。45歲的呂特表示:「我明天就會著手準備組閣。」但他沒有透露將和哪些黨接頭。

官方最快下周一 (17日)正式公布選舉結果,上述兩黨到時才能談合組政府,但荷蘭政治相當分裂,學者說,「國會算術」顯示,兩大黨合作最可能,政治也才會比較穩定。荷蘭國會眾院150席,初估VVD獲得41席,比勞工黨多一至二席,也就是說,兩黨如果聯合,至少共有80席而在眾院擁有多數地位。

呂特走財政審慎路線,向來與「撙節女王」德國總理梅克爾友善,桑姆森主張刺激經濟,則與法國總統歐蘭德相近,雙方因應歐元區危機的重點有別,但俱屬親歐派。

本次選舉,實質上是脫歐/留歐公投。4月高舉反撙節大旗推倒自民黨政府的極右自由黨,以「他們布魯塞爾,我們荷蘭」為口號,揚言勝選就要脫歐,結果只拿13席,幾乎只及原有24席之半。事實證明選民和政治主流認為民粹的自由黨不足信賴。

反撙節、反對歐元區紓困的社會黨,得票也遙遙落後,在新政府裡已難扮演任何角色。

※ 相關報導:

* 美好的一天 德憲法法院裁定ESM不違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359872.shtml

德國憲法法院十二日有條件放行歐元區常設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使得規模五千億歐元的紓困基金得以成立,掃除解決歐債危機的關鍵阻礙,歐股、歐元應聲上漲,西班牙和義大利公債殖利率大幅下降。歐元集團主席容克隨後宣布,下月八日將召開首場ESM董事會議。....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今天,德國再次對歐洲及以外地區傳達強烈訊息,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有決心承擔責任。今天對德國和歐洲來說,都是美好的一天。」德國是ESM最大出資國,少了德國,ESM無法運作。

* 歐盟財政整合 擬組銀行聯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359845.shtml

歐盟執委會12日提出籌組銀行聯盟的新計畫,打算賦予歐洲央行(ECB)監督歐元區成員國銀行的權力,盼藉此加強歐元區財政整合,化解延燒數年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12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時,宣布這項計畫。他說:「歐債危機顯示,雖然銀行都已成為跨國企業,但監督法規仍局限在國家層級。我們得在歐元區內部建立單一監管體制…歐洲央行將扮演核心角色,負責監督歐元區的所有銀行。」



◆ 他幫美國獵漏 獎金1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09.13

前瑞銀(UBS)員工柏肯菲德(Bradley Birkenfeld)因協助美國國稅局(IRS)查緝海外逃漏稅,獲得1.04億美元獎金,據信是歷來金額最高的個人舉發獎金。

柏肯菲德2007年向美國司法部、IRS、證管會等機構檢舉瑞銀協助民眾逃漏稅,詳述該行如何到美國招徠有錢人成為客戶、為他們管理200億美元的資產,幫助他們逃避IRS,包括他自己曾把鑽石填充在牙膏裡走私進美國的實例。

這起案件揭開多年來瑞士銀行如何成為全球富豪避稅天堂的秘密。瑞銀為此在2009年同意交出逾4,000個帳戶持有人姓名、支付7.8億美元與美國當局和解。從那時至今,已有逾3.3萬名美國納稅人向IRS坦承擁有海外未申報帳戶,繳交稅款與罰金超過50億美元。

柏肯菲德也因此案承認犯下同謀詐欺罪而被判40個月的刑期,8月初出獄後,目前仍在新罕布夏州自宅監禁,IRS上周發給他1.04億美元獎金,約為IRS追回稅款總額的2%。專家指出,鉅額獎勵反映當局追捕逃漏稅的意願,將鼓勵許多企業內部人士積極舉發。

根據2006年的法令,只要舉發人並非犯罪策畫者,能領取的獎金最多為IRS討回總額的30%。國會隨後也在陶德-法蘭克金改法中制定類似法條,鼓勵華爾街人士向SEC舉發不法情事。

今年稍早Wegelin銀行與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也相繼捲入逃稅調查。Aite集團估計,過去2年瑞士的私人銀行收費至少下滑25%,因外國客戶不再感到把錢藏匿在那裡有任何益處。



◆ 社論-中國經濟轉型與1兆元財政刺激方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91300317.html

【本報訊】2012-09-13 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再度推出總金額超過人民幣一兆元的財政刺激方案,確保在今年10月18大召開、及至明年3月正式換屆交班之後,穩定的經濟情勢能夠提供政權交替有利的環境。如此確定了大陸未來經濟政策的主軸,緩和了經濟下滑的壓力,立刻紓解緊張的地方政府資金調度,卻也再度確認了國家資本優先於民間資本的先後順序。

大陸發改委在9月5日與6日連續批覆25個城市捷運規劃與專案、13個公路建設專案、10個市政項目,以及7個港口、航道專案。發改委此次公布的專案總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一兆元,這對急需資金挹注的各地方基礎建設項目,無疑是歷年來最重大的利多之一。同時,由於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證券市場的企業債與公司債直接融資,乃至保險資金進場參與基礎建設,都將帶來新一波的資金活水,對於扭轉今年步步走低的經濟動能,將能帶來顯著的提振效果。

一次批覆超過人民幣一兆元的基建項目,堪稱是金融海嘯時提出四兆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之後,大陸最大的一次財政寬鬆政策。市場對於此顯然給予正面的評價,低迷不振的上海股市當日大漲3.7%,有高達2,356家上市公司股票上揚,僅有35家下跌。市場解讀刺激方案不僅可以潤滑日益緊縮的資金鏈,轉動現有大量缺乏資金而停擺的基礎建設,更能夠彌補因為出口衰退所造成的經濟成長下滑壓力,凡此均有助於經濟成長的軟著陸。

值得注意的是,發改委對於基建項目發行債券募集資金,依據投資領域將企業債申報分為綠色通道、重點支援和正常審批三類。其中,獲得綠色通道資格的項目,將獲得即報即審、簡化程序、快速發行的政策支持;而所有發改委批覆為重大交通類的項目,都能列入綠色通道的序列,除了銀行的資金支援,公司債發行集資的時程將顯著縮短。

大陸是以國家資本為核心的經濟架構,要轉型至消費導向的經濟結構,其實存在高度的困難。今年歐債危機引發全球需求緊縮,亞洲國家普遍發生出口衰退的下滑壓力,大陸經濟成長動能下滑,甚至引發硬著陸的憂慮。原本期待大陸以擴大內需市場做為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軸,不過,顯然國務院最終還是選擇能夠快速見效的財政刺激方案。這個決定,再次確認了大陸以國家資本為核心的經濟架構,資金優先投入國企與地方政府公共建設,顯然還是眼前經濟政策的主軸。

雖然近年發展的經驗已經證明,依靠刺激性的財政政策拉抬經濟成長,頂多只能取得表面且短期的回溫,但是國務院在經濟轉型的努力中,最終還是選擇了短期的特效藥,顯示大陸的確存在較大的緊縮風險。更重要的是,執政當局不願意在重要的十年一度的領導人換屆時刻,因為經濟的波動而造成無謂的政治紛擾,因此我們可以斷言,目前的資金寬鬆與財政刺激政策,至少將會持續到明年3月順利交班換屆之後。

但是,圍繞在「維穩」思維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大陸經濟發展的困境。儘管在硬著陸的風險中適度干預,乃是避免市場失靈的必要條件,但是充分調動所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特別藉著轉型的契機,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才是結構轉型成敗的關鍵所在。大陸民間具有非常豐沛的靈活性與創新能力,卻因為長期缺乏銀行資金的挹注,又無法參加金融市場直接金融活動,因而雖然已經持續30年的發展,卻鮮少產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營企業。

去年爆發民間借貸緊縮的危機,國務院曾經推出多項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政策,緩解了中小企業連鎖倒閉的壓力。在一兆元財政刺激方案推出後,值得持續觀察的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是否繼續獲得關注,以及金融體系的資金是否會再度向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傾斜,甚至排擠民間企業的需求。我們固然認同短期維穩是當務之急,卻也相信大陸經濟體質轉型,必須根植在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fsj 提到...

最多撐兩季 QE3非萬靈丹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9.14

美國聯準會(Fed)終於祭出「第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但經濟學家質疑QE3在刺激經濟成長上的效果,並認為真正的問題在國會,而不在聯準會。

聯準會端出QE3,購買美國公債以壓低利率,理論上能促進消費增加,刺激企業投資,並帶動經濟成長,這當然也能拉抬股市上漲。因此華爾街股市才把它當作解決全球財經困局的萬靈丹。

但經濟學界普遍認為QE3對經濟的刺激效果將不如前兩次,而聯準會內部的決策官員也有同感。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便一再表示,單靠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目前全球經濟下降的勢頭。他上個月發表的重要演說中便指出,「貨幣政策不能消除美國面對的財政與金融風險。」

聯準會前官員、現任波士頓大學教授威廉斯表示,「QE3就算有作用,也維持不到兩季。」聯準會內部決策官員要求寬鬆政策須有所節制,以免使通貨膨脹惡化。

據美國杜克大學本周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一千五百位受訪的企業財務長中,百分之九十一表示就算利率再降一個百分點,他們也不會增加投資。杜克大學財務教授哈非表示,「目前利率下降不會刺激投資。QE3注定失敗。」而且利率下降,將使退休族的利息收入減少,也使消費減少。

美國企業界最擔憂的,是明年元月美國是否會掉入所謂的「財政懸崖」;因為如果美國政府與國會不能針對降低預算赤字達協議,政府將面對全面大幅削減支出和增稅的雙重衝擊。

杜克大學的調查中,也凸顯企業界高度擔憂總統大選及「財政懸崖」等不確定因素。聯準會前經濟學家瓊斯指出,「企業界已經明白表示,問題在於華府,聯準會無法越俎代庖。」

※ 相關報導:

* 開放式QE3來了 美股、商品勁揚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362362.shtml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3日維持基準利率於零至0.25%不變,並延長維持超低利率承諾到至少2015年中,同時宣布推出開放式(open-ended)的第3輪量化寬鬆(QE3),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抵押擔保證券(MBS),以提振復甦步履蹣跚的經濟。

* 印鈔拚經濟 QE3三點大不同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363110.shtml

....首先,QE3是開放式 (open-ended)。在先前的債券購買計畫中,聯準會都會說明計畫的規模與期限,但這次聯準會卻沒有如此做,只說購買計畫將一直進行到就業市場改善為止。

....其次,QE3針對就業市場而來。聯準會的新政策與與就業情況連動;聯準會在聲明中指出,如果就業市場不改善,將會持續購買房貸擔保證券 (MBS),並進行其它的債券購買計畫。

....最後,QE3並非因新的經濟利空因素而起。聯準會甚至還上修明後年的經濟成長腳步,官員認為最近幾個月經濟仍將以溫和的腳步擴張,家庭支出也將繼續增加,房市也出現改善的跡象,雖然最近某些商品的價格開始上揚,但長期通膨仍在控制中。

* QE3上菜 Fed下修今年成長率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363102.shtml

柏老:如果國會不能阻止「財政懸崖」撙節計畫,聯準會無力招架經濟受「雙重震撼」。

* QE3出爐熱錢湧入 央行緊釘炒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62364.shtml

QE3出爐前,台灣財金部門嚴防熱錢湧入台灣,央行高層昨天開一整天會議,央行甚至在盤中出手,讓新台幣以貶值作收。據悉,央行總裁彭淮南已指示外匯局官員,緊釘全球金融市場脈動,以免有心人士趁機炒作。

* QE3出 國內學者:經濟負面影響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62703.shtml

美國聯準會推出QE3,國內學者認為,各國恐將進行貨幣貶值戰爭,再加上對通膨造成壓力,長期來看,對經濟有弊而無利。

* 阿根廷匯率愈管愈亂 傷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2/7362204.shtml

阿根廷日趨嚴格的外匯管制已導致混亂的多重匯率,不但傷害儲蓄者,且對出口商毫無助益,勢必招致抑制投資和推升通膨的苦果。



◆ 歐盟能夠脫胎換骨嗎

【張孟仁】2012-09-14 中國時報

德國憲法法院宣布歐元區的金融防火牆─歐洲穩定機制(ESM)未違憲,等同宣判歐元還可以存活,身為出資二十七%歐洲穩定機制的德國,終於讓投資者與歐盟支持者吃了暫時的定心丸。近來一連串歐洲央行力護歐元與荷蘭挺歐盟派國會大選獲勝,現在加上德國憲法法院的背書,讓投資人看到歐盟捍衛歐元的決心;歐盟進一步整合,也露出一線曙光。

挾歐元存亡之秋為藉口之士,一時間呼聲鵲起:前任法籍央行總裁特里謝的投書與現任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對歐洲議會演說時分別提出「例外聯邦」與由「會員國治理的有限聯邦」的構想。看似不同的想法,其實說白了皆是希望會員國繼續上繳「主權」。主權的流失而最後匯聚成聯邦巨流,就是一群支持「歐洲合眾國」歐洲聖哲之最終理想。

歐盟的整合史始終是超國家機構跟會員國的拉鋸戰,每逢重大危機出現,就是歐盟深化的轉機;不管是七○年代的石油危機或是二○○五年的歐憲失敗,在在都是歐盟擴權的契機。當前歐債危機先是讓「預算公約」與歐洲穩定機制兩個法案入憲,後有「銀行聯盟」的盤算在後。倘若構想付諸實現,即便不願加入的英國,亦需考量其金融大國的地位將因「銀行聯盟」受到撼動。比利時籍的歐盟理事會主席范龍畢甚至於十二日的峰會上,提出歐元區共同預算的構想,能否大步往近似聯邦邁進,端賴這「風雨生信心」的時刻。

不能否認的實況是,三萬七千個德國民眾向德國憲法法院申請推翻通過歐洲穩定機制,並交付公投,此舉不啻說明疑歐元派在德國的聲音不小。試想德國需要負擔近三成紓困基金的出資,也不知無底洞中是否終有盡頭。德國人民眼見南歐社福支出浮誇,而自己卻需以辛勤工作的果實來助其度過難關,道理何在?鐵娘子梅克爾為了守住歐洲整合的成果,面對兩年來的歐債危機,盡是賠上政治老本,輸掉一堆選戰,目前僅剩下五成多一點的德國民眾願意支持紓困作法,這也難怪在《歐元末日》一書中談到德國離開歐元的選項。

反觀希臘、西班牙與義大利這些南歐國家用著德國的血汗錢,硬要勉強自己聽著德國指三道四,下指導棋,被迫砍掉可以拿出來說嘴的社福,情何以堪。更何況僅有「緊縮」不見「成長」的策略,讓西義兩國不敢要求紓困。顯例可見:當歐洲央行願意「不限金額」直接收購歐元區困難國家一到三年期的公債,以降低舉債成本;而西班牙與義大利卻不願也不敢接受央行總裁德拉吉的好意,擔心歐盟的附加條件讓樂天的南歐國家從此墜入「忙碌的淵藪」,並要面對一群隨時可以染指內政的公婆。而這正是六月求援的塞普勒斯當初難以向歐盟啟齒的原因。從二○○五~二○○六年歐洲胸罩戰爭與鞋靴戰爭至歐債危機,歐盟內部的南北殊異從中一目瞭然。

然則,要讓歐元「振衰起敝」並消彌歐元疑慮派的雜音,除了經濟與貨幣聯盟中的貨幣聯盟整合外,經濟聯盟亦需有大進展。如此雙管齊下方能治本。其後會員國所釋放出的財政大權甚至將促使執委會進行調整,轉型為歐洲政府,而歐洲議會更可能因進一步整合與《里斯本條約》賦予更大權力的影響轉為兩院制:有歐盟理事會類似上議院,與由全體歐盟公民選舉產生的歐洲議會(下議院)並立,如此一來傾向聯邦的歐盟水到渠成。

可預見的未來,只要捍衛歐元的動作不停,大型的改革勢在必行,歐盟的壯大似有可能。面對歐盟內部可能的變化,台灣更應抓緊機會,見縫插針,更加鞏固向來親民主且可能擴權的歐洲議會,疏通偏政府間主義的執委會與歐盟理事會。(作者為輔仁大學前歐盟中心執行長,現為義大利文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 相關報導:

* 薩夫特專欄/美國經濟將再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62172.shtml

下個10年將有許多對美國有利的條件。科技的進步和地質學上幸運的突破,意味美國能享受頁岩天然氣革命帶來的好處,不但能創造就業和投資,還能獲得10年前所難以想像的能源獨立。....在同一時候,所謂的3D製造展現出重塑全球產品生產方式的驚人潛能,且將使美國擁有凌駕中國、甚至日本和德國的優勢。

fsj 提到...

末日博士罵Fed:一群印偽鈔的人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9.15

美國聯準會13日宣布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救經濟,「末日博士」麥嘉華 (Marc Faber)14日接受CNBC訪問時批評,聯準會官員是一群「印偽鈔的人」,而主席柏南克把美國經濟搞砸,真應該辭職下台。

麥嘉華說,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是近年發生金融危機的元兇,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是這種政策的主要擁護者之一。「如果我像他一樣把經濟搞的這麼糟,我一定會辭職。聯準會拉抬資產價格,創造財富的方式,根本是荒唐。這種作法是行不通的,只會暫時推升市場,隨之而來便是崩跌」。

麥嘉華因準確預測1987年金融風暴而名聲大噪,亦由於他負面的預測獲得「末日博士」的封號。他批評聯準會收購MBS,與短債換長債的扭轉操作,「只會讓資產價格上漲,使資金流向富人」。他認為,最新一波的量化寬鬆措施,無助於一般美國民眾。

柏南克13日宣布,聯準會每月將收購400億美元MBS,直到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明顯改善為止。麥嘉華指出,「量化寬鬆使富人持有的資產價值上漲,而一般民眾卻得承擔物價上漲的苦果,這項措施造成一小部分的經濟繁榮,卻對大部分的經濟造成傷害」。

麥嘉華說,「印鈔票的聯準會官員要為這次的危機負責。如果美國持續實施這套寬鬆的貨幣政策,未來面臨的不只是財政懸崖,而是財政大峽谷」。

※ 相關報導:

* QE3 Q&A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364702.shtml

問:QE3的風險何在?

答:Fed的資產負債表將再度膨脹,且可能降低國會和白宮處理「財政懸崖」問題的意願,因他們知道Fed會買債。其他國家則抱怨,QE會壓低美元匯價,衝擊其出口,並引發難以消化的龐大資金流入國內。

* 鄭貞茂:歐美印鈔 防懸崖危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364701.shtml

鄭貞茂指出,相較於歐洲央行(ECB=) 因應危機的方式,美國聯準會(Fed)的新寬鬆措施啟人疑竇。儘管8月初Fed即暗示啟動進一步的寬鬆政策,但近期經濟數據並未過於悲觀,且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因此部分市場人士難免質疑新一輪QE的必要性。

* 窮!歐洲各國想向天主教會徵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364801.shtml

華盛頓郵報報導,財政窘迫的歐洲各國最近把腦筋動到天主教教會頭上,準備打破幾世紀的傳統,開始向教會收稅。教會所以享有稅負優惠與政府補助,是因為幾世紀前歐洲部分國家的教會和政府就此達成協議。政治團體認為,經濟危機正可讓各界檢討這些約定是否已不合時宜。

* 英媒:QE3 只能為美國經濟「買時間」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364774.shtml

倫敦「金融時報」的專欄指出,(QE3),最多只能為美國經濟「買到一些時間」;「華盛頓郵報」指出,無論聯準會做得再多,都不能代替一套負責任的財政政策。....聯準會最多只能爭取到一些時間,並希望其他政府部門也能夠共同努力,尤其是國會兩黨必須解決雙方在財政政策上的僵局;然而這種情勢必須要等到十一月美國總統及國會選舉之後,才有可能改變。在此之前,無論是聯準會還是美國經濟,仍將陷於政策困境之中。



◆ QE3的經濟效應猶如走鋼索

【經濟日報╱社論】2012.09.15

一如各界預期,美國聯準會終於推出「第3次量化寬鬆政策」(QE3),其中兩項最重要的內容是,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債券,而且沒有上限時間表,直到勞動市場情況改善為止;第2項是,聯準會仍然會採取賣出短債,買入長債的「扭轉操作」,讓長期利率維持在較低的水準,以便刺激美國人民購屋的需求,帶動房屋市場的繁榮。果然,在聯準會宣布之後,美國股市立即反應大漲,全球股市跟著振奮。但是,這次QE3的效果真的會有用嗎?對於刺激美國疲軟已久的經濟而言,能夠產生立即的刺激作用嗎?可能還需要觀察。

首先,從這次量化寬鬆的規模來看,雖然聯準會預計每月放出400億美元,而且沒有期間的限制,但是,因為每月只有400億美元,1年推出量也只有4,800億美元,這比前兩次1.7兆美元及6,000億美元的規模來說,小了很多;更何況這次推出還必須是1個月1個月的推出,其效果顯然會不如前兩次。

其次,2009年3月第1次推出時,當時的美國1年期公債利率為1.3%,而現在的利率已經低到0.18%,因此這次量化寬鬆對於降低利率的效果小很多,相對的刺激投資與消費的效果也會降低。再說,最近以來,美國貨幣供給增加率一直都在15%以上的高檔,也就是說,目前美國市場上其實是不缺流動性的,因此,貨幣政策的效果會打折。

第三,貨幣政策效果有時差,至少要1到2季,等到出現效果時,11月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選完了,因此這次量化寬鬆政策對於現在的經濟可能不容易出現即時的影響。

不過,QE3當然一定也會產生一些正面的效果:第一,每月400億美元購買債券的措施並無期限,只要經濟景氣還沒有回來,失業率仍然很高,每個月就會不斷的投入。這對於市場多頭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換句話說,雖然這次QE3的實際效果不一定很大,但是對於提振市場及民間消費的信心會有一些幫助。

第二,聯準會再度強調將繼續實施扭轉操作,在不斷購買長債,賣出短債的情況下,會讓長期利率維持在較低的水準,因此未來可能會對美國的不動產市場產生正面的刺激作用。因為不動產是美國家庭中最重要的單項資產,而房價的漲跌會對美國家庭消費產生很大的影響,亦即所謂的「資產效果」。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對於扭轉操作似乎情有獨鍾,而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到現在,美國房地產價格都還一直沒有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因此柏南克仍然希望利用維持較低的長期利率水準,來吸引美國人重新回到不動產市場上。

至於對台灣的影響:第一,由於美國是台灣第2大的出口地區,美國經濟成長進口增加,有助台灣對美出口,但是因為QE3的實際效益有限,台灣出口增加的效果有限。第二,由於美國因資金增加而外流,外資會流入台股,增加台股動能進而提振國人對於未來台灣經濟可能轉好的信心。第三,由於國際資金的增加,會造成國際原物料,包括黃金在內的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因此也可能會推動一部分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第四,由於美元供給增加,可能會造成美元貶值,而形成新台幣升值的壓力。

無論如何,QE3固然可能為我國的經濟帶來一些正面的效果,但是實際的幫助仍然有限;而且,在美元供給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未來的通膨及匯率波動也可能因而增加。因此,政府部門必須謹慎因應,更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其必然會對我國的經濟帶來多大的好處。

※ 相關報導:

* 專家示警:美推QE3 恐引爆停滯性通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364634.shtml

多名大陸財經專家認為,美國推出第三輪貨幣寬鬆政策(QE3),短期內對大陸股市場形成利好。但長期來看,大陸實體經濟必須警惕QE3帶來的停滯性通膨壓力。

* 輸入型通膨進逼 台灣CPI難保2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64706.shtml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推出第3波量化寬鬆措施(QE3)後,中華經濟研究院認為,QE3將助漲「黃小玉」、石油價格狂飆,輸入型通貨膨脹正進逼台灣,危及全年物價「保2」目標。....全球熱錢湧進亞洲股匯市及全球農糧市場與油市,助漲黃豆、小麥、玉米,「國內進口物價自7月起開始上揚,恐受QE3刺激,加深國內物價攀升壓力。」

* 抑制炒匯 央行重啟柳樹理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15/today-e5.htm

美國聯準會(Fed)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亞洲新興國家面臨強勁升值壓力,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以「航空母艦開過去,旁邊小船都會受到影響」形容。市場預期,為抑制炒匯熱錢,央行將以「柳樹理論」因應,降低對新台幣匯率的衝擊。彭淮南表示,南非央行總裁馬庫斯曾說,希望大國採取政策時,要考慮Spillover Effects(外溢效果)及對小國的影響,「我個人相當認同這句話」。

fsj 提到...

QE3效應 全球恐掀貨幣戰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2.09.16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宣布推出第3輪量化寬鬆政策(QE3),可能再度點燃全球貨幣戰火。受QE3恐拖累美元貶值影響,新興市場貨幣14日全面翻揚,迫使各國央行緊急進行口頭干預,警告將採取行動防堵熱錢。

QE3助長美元將會走貶的預期,促使資金流入風險性資產,亞幣和拉美貨幣身價跟著水漲船高。包括日本和各新興國家政府14日都跳出來示警本國貨幣勁升的威脅。

巴西央行當天在2小時內2度干預匯市,台灣央行也採取類似行動。智利和哥倫比亞當局也正蠢蠢欲動。決策官員表示他們得做出反擊,因為QE3將導致熱錢湧入,進而推升匯率、傷害出口競爭力。

美元兌巴西里爾14日收盤貶值0.4%,盤中最多跌0.6%至1美元兌2.0075里爾。智利披索兌美元匯價創1年新高,墨西哥披索兌美元也攀抵5個月高峰。

追蹤美元兌的6種交易貨幣的美元指數14日挫跌0.5%至78.847,盤中一度跌至78.601,為2月29日以來最低,今年來漲幅悉數回吐。歐元兌美元勁升1.1%至1.313美元,為5月初來首度漲破1.31美元關卡。

為回應QE3,巴西財長蒙提嘉矢言,將採取一系列措施阻升里爾,保護經濟免受熱錢湧入衝擊,「巴西將維持干預貨幣市場的政策」。他並警告,全球成長展望黯淡,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將持續低迷數年。

此外,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暗示,可能很快會進場干預,阻升日圓。本周市場聚焦日本央行利率決策與是否將干預匯市。菲律賓和印尼央行官員也提出警告,中國政府研究學者則抨擊Fed決策。

凱萬基金(Oppenheimer Funds)投資組合經理人隆吉指出,過去央行大舉進行干預時,採取浮動匯率的國家較受投資人青睞,他說:「從貨幣戰爭的觀點,你希望選擇沒有政策阻礙、匯率自由波動的市場。」他預期挪威克朗、波蘭羅提和墨西哥披索將湧現升值壓力。

※ 相關報導:

* 後海嘯時代/全球大撙節 養出低成長夢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65994.shtml

4年前的此時,美國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倒閉掀起的金融海嘯席捲全世界,全球經濟墜入衰退深淵。如今美國經濟雖走出谷底,成長依舊步履蹣跚,歐洲更面臨「失落的十年」。

* 路透專欄/QE副作用…英美不願面對的真相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365987.shtml

在中國,儘管一再祭出貨幣與財政剌激措施,經濟活動卻未能如預期般加速,除了政府與央行做得不夠之外,也可能意味著中國經濟已變得太複雜而難以管理與調控。....英國近來令人失望的發展,支持這項論點。英國經濟2年來未有成長,卡麥隆政府決定採取劇烈財政緊縮,並希望以貨幣擴張抵銷通縮效應。政府持續削減支出及加稅,寄望挹注銀行及債券投資人資金以提振成長。過去4年來的經驗顯示,這根本是緣木求魚。....不幸的是,決策人士似乎不了解這種區別。美國及英國的決策官員拒絕承認印鈔救市會產生反效果,相形之下,德國拒絕接受印鈔票救經濟是行得通的作法。

* 怪!中國地產商 有錢不還債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366378.shtml

惠譽國際董事陳永詩說:「房地產行業波動性較高,房企寧願留多些現金在手,做好可攻可守的兩面準備,所以有錢也不太願意去減債。」....另一原因,在於投資人對房產股的高負債的情況早習以為常,只要他們銷售過得去,還貸能力不成問題,也就不去苛求。



◆ 羅比尼專欄/以拖待變 溶不了經濟冰山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2012.09.16

金融市場7月以來開始大漲,因為寄望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前景不會再惡化,或即使惡化,各國央行也準備祭出更多輪的流動性和量化寬鬆來支撐經濟和市場。因此,不僅關於經濟的好消息(或優於預期的消息)提振了市場,就連壞消息也被視為好消息,因為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和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等央行救火隊員,將更可能因此撒錢撲滅市場惡火。

但不論是利多或利空消息都漲的市場,並不是穩定的市場。倘若經濟消息惡化,或投資人對官員決策效率的信心下滑,「去風險」模式——即投資氛圍轉壞——很可能捲土重來。

在歐元區,ECB宣布無限額收購困頓國家公債的決策後,市場瀰漫樂觀氣氛。但此舉無法扭轉局勢,只能為決策者爭取時間,以落實解決危機所需的嚴格措施。

而歐洲面臨艱鉅的政策挑戰。隨著財政整合和嚴格的信用分配如火如荼展開,歐元區衰退正持續加深。同時,由於歐元區銀行和公債市場變得更分化,在建立銀行聯盟、財政聯盟和經濟聯盟同時,還要追求重塑增長、外部平衡和競爭力的宏觀經濟政策,將變得格外困難。

此外,希臘明年可能退出歐元區,之後西班牙和義大利也將被隔離;西班牙正逐漸步入蕭條,可能需要3方代表團(troika)全面紓困。疲於撙節的歐元區周邊國和疲於紓困的核心國,對立也日漸嚴重。

然而,如果不儘快輔以能快速重塑成長的政策,流動性供應將只能推遲而無法阻擋貨幣聯盟瓦解,最終導致經濟與貿易聯盟崩潰和單一市場毀滅。

在美國,最新經濟數據證實成長疲軟,下半年產出年增率不可能大幅超前上半年的1.6%。鑒於美國政局分裂和政策停擺,可以想見預算和債務上限議題還有更多論辯,美國信評將再次遭降,且中期財政整合和永續議題也將難以達成共識。

在中國,隨著投資泡沫破裂和淨出口萎縮,硬著陸的可能性正與日俱增。同時,降低儲蓄和刺激私人消費所需的改革也被推遲。如同歐美,中國祭出更多貨幣、財政和信用刺激,只能避免最糟情況在2012年發生。隨著刺激成效退去、不良貸款攀升、投資泡沫加速破裂,以及地方政府展延債務等問題,2013年發生硬著陸的機率更高。

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也面臨類似處境。許多新興國家未能因應先進國家成長走疲造成的出口成長減緩,也延遲提振民間部門發展和生產力所需的結構性改革。因此,近來新興市場成長減速不完全是周期性,還有結構性因素。

地緣政治局勢也不穩定。全球主要強國仍設法藉談判和制裁誘使伊朗放棄研發核武。明年以色列將把伊朗核計畫視為外部威脅,美國也可能對伊朗發動襲擊,導致戰爭爆發和油價暴漲。

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效率不彰與領導力孱弱。民主國家的定期選舉導致政策短視;中、俄等獨裁國家領導人為維護遊說團體和既得利益者,拒絕大刀闊斧改革。

由於每個人都想以拖待變,結果問題反而日益惡化,無論新興市場或已開發經濟體,都正逐漸進入撞牆期。決策者可選擇迎頭撞上,或展現領導力和遠見卓識化險為夷。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莊雅婷)



◆ 科技創新論壇 學者談園區轉型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2012.09.16

1980年代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後,不僅促進傳統電子產業升級,還引領新的就業型態及技術轉移,對台灣經濟發展有顯著貢獻。近年來科學園區發展似乎停頓下來,加上搶地搶水引發的民怨,再三顯示,科學園區需要重新定位了。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科技與社會中心、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主辦的「科技創新與園區轉型」公共論壇,昨天在清大舉辦,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孫以瀚及竹科、中科、南科管理局局長都出席,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昨天剛返國,因病臨時缺席。

論壇分3個主題,包括「科技創新與園區轉型」、「創新的社會與文化基礎」、「我們要什麼樣的科學園區」等,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與多位學人等人討論。

清大校長陳力俊說,科技需要創新,園區需要轉型,執行上遇到的困難包括政治生態,政治人物和資本家各有所圖,不見得做對的事,經年累月下,會有災難性的後果;另外,公民社會的建立不夠成熟,部分社運團體無限上綱,導致對的事做不成。

清大教授李丁讚認為德國經驗值得借鏡。李丁讚提到,德國工業體系的成就關鍵在於慢與長,為何德國產業領導階層能忍受焦慮,安心地追求長遠的、創新的目標?台灣常因落入面對市場的競爭壓力時,往往落入操短線模式,絕大部分領導者不敢面對大目標底下的孤獨與無助,只能追求最沒有爭議的目標。

李丁讚認為,好的科技一定是永續的,建立社會正義、尊重人文價值,園區的轉型要從這方面去思考。

※ 相關報導:

* 緬甸成亞洲新星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91600349.html

亞銀報告認為緬甸可望成為「亞洲下一輪崛起的明星國家之一」,但前提是能成功運用其豐沛的條件,像天然資源、年青勞動力和具戰略性的地理位置。

fsj 提到...

專家觀點/災難啟示錄…都是錢多惹的禍

【經濟日報╱葉銀華】2012.09.17

金融海嘯襲擊全球已4年,其所衍生的歐債危機與經濟衰退病因猶存,全球央行與政府皆不敢大意。總結全球金融海嘯的成因與演化是:「錢太多惹的禍、卻需用更多錢來掩蓋。」

2008年前,決策者與金融機構只重短期的思維,導致資金太過寬鬆與房地產價格泡沫化,而金融機構隨之高度槓桿,其薪酬制度鼓勵短期獲利承擔過多風險,種下摧毀全球金融體系的禍因。從英、美的北岩銀行、貝爾斯登瀕臨破產,到兩房危機、雷曼兄弟倒閉、AIG求援,而RBS、Lloyds、花旗、美國銀行等英美大銀行皆發生財務問題,大型投資銀行亦多中箭落馬;這些影子銀行體系未受商業銀行之資本適足與財務健全監理,但仍有創造信用的功能,導致財務槓桿超過30倍。

全球資金過於寬鬆與到處流竄,形成資產價格飆漲的溫床,全球金融體系參與者一如在派對狂歡到高點,政治人物又能以表面經濟榮景繼續享有執政權,孰料此時資金提供者不願做最後1隻老鼠的警覺已悄然埋藏於內心深處。一旦金融體系有較大風吹草動,如影子銀行無法順利籌措資金,「最後1隻老鼠的隱憂」從提供短期資金流動性的貨幣市場蔓延到一般銀行體系,資金猛爆的斷鍊效應,形成排山倒海之勢,淹沒全球金融市場。

2010年景氣開始復甦,孰料歐元區債務危機開始輪番上陣。其實歐債危機的根源也是這些國家過度舉債。從一開始冰島、希臘、葡萄牙政府無法償債,連西班牙、義大利殖利率也多次飆過7%,逼著歐盟須啟動可動用上兆歐元資金的穩定機制,同時歐洲央行在去年12月、今年3月也實施兩次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對銀行體系撒下約1兆歐元,試圖透過購買公債,降低危機國的舉債成本,但其綜效僅有短期效果。7月西班牙多個地方政府向中央申請紓困,又讓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到7.4%以上的歷史高點,驅使歐洲央行本月6日宣布附條件式的無限量購買危機國的政府債券,這些國家的危機才得以舒緩。

Fed主席柏南克深知面對金融海嘯不能太早放棄QE,但我們卻不知資金持續泛濫的後遺症有多大?以及總有一天各國央行會斷掉QE這劑興奮劑,不知屆時對經濟成長與金融體系的衝擊為何?因此一旦QE過於泛濫,勢必增加金融資產的市場風險,同時股市亦會大漲大跌,所以QE對股市的短期哄抬效果,讀者須冷靜以對。其次,各國政府應強化,瞭解國家暴露於重大經濟影響因素的風險,並控制金融體系貨幣供給量,進行面對問題的壓力測試,避免資產泡沫化帶給金融體系龐大而無法承受的後果。再者,各國政府須有一定程度的財政紀律,不隨選舉胡亂增加國家負擔,陷下一代於債務中。最後,金融主管機構應避免金融機構的放款過度集中於創造資產泡沫的產業,並且藉由更長期基礎、與國際接軌的備抵呆帳提撥與資本適足制度,驅使放款利率真正反映未來所承受的風險,這是金融海嘯最重中之重的啟示。

(作者是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 相關報導:

* 物價上漲 庶民之痛 超乎想像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67617.shtml

正當面臨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之衝擊,主政者在思考電價是否再調漲的問題時,心中不能沒有考量庶民對物價的真實感受。

....按消費者物價指數中,雖然食物類物價之權數在七大類消費支出中超過百分之廿六,但與其他六大類消費者物價整合計算加權平均後,整體消費者物價年增率減少超過一半以上,可能掩飾了問題的真相及嚴重程度。

....食物類物價上漲帶來的痛苦感受,理應遠甚於其他六大類消費者物價。民以食為天,足以說明庶民對食物價格上漲之感受是何等頻繁而深刻,但這感受顯然與家庭支出比重無關,而無法充分反映在食物類物價之權數,或者整體之消費者物價指數。

....食物類價格其實在五月就已經明顯上漲百分之三點七五,是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兩倍多,而七月份食物類價格漲百分之六點二九,超過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兩倍半,則庶民對物價上漲的痛苦感受是否已經一再被低估?



◆ 周行一:第三次量化寬鬆後的經濟趨勢

【聯合報╱周行一】2012.09.17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中央銀行)於九月十三日宣布,將無限期、以每月四百億美元的金額、購買房地產抵押債券,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三次量化寬鬆;也就是要藉買入債券,將資金注入市場,避免借款利率上升,防範債務人的負擔增加。

其實美國資金已算到了錢滿為患的地步,長、短期利率位於歷史低點,下降空間很小,由於國內消費及外銷金額不夠強勁,造成第二季經濟僅成長了百分之一點七,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八點一高水準。

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及債務持續擴大,在年底大選前不可能在財政政策方面有太多的著墨,歐巴馬總統最多只能做些能力所及的事,例如延續即將到期,在布希總統任內開始的減稅政策。美國政府剩下能有作為的就是中央銀行了,在房地產市場才剛開始有止跌回穩跡象的時候,這次以購買房地產抵押債券為主的量化寬鬆,主要目的就在於消極性的降低房貸者的負擔,減少違約機會,避免經濟雪上加霜,只要人民及企業的利息支出能夠減少,消費及投資就可能會增加,幫助經濟維持在溫和成長的軌道上。

量化寬鬆僅能減少美國經濟惡化的風險,對經濟成長並無立即的促進效果。但是美國經濟會衰退的風險並不高,主要是因為歐債危機正在減緩中,而且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日益強勁。隨著德國憲法法庭裁定德國參與歐洲穩定機制合憲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基本上已擁有可以無限制購買主權債券的權利,西班牙兩年期國債利率已由百分之七降為百分之三,表示歐元區崩解的機會已大為降低,這將增強美國企業及人民的信心。

而美國的金融機構及企業在金融危機後努力降低負債、撙節經營成本、改善管理效能已頗有成效,例如美國製造的汽車即使在歐洲都有所斬獲,歐系銀行也將會有許多年無法與美國機構競爭,而且美國企業仍加強研發及商業模式的創新,美國股市基本上已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也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股市之一。

美國雖然不會大幅衰退,但是最多也僅有差強人意的成長。歐洲問題將持續歹戲拖棚下去,希臘及西班牙等財政崩潰的國家將持續對歐元區造成很大的壓力,緊縮與成長間的抉擇掙扎將是歐元區未來幾年的夢魘,亦會影響歐洲中央銀行的運作。所以歐洲對全球經濟的助益有限,不繼續製造問題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美國的經濟結構也是限制自己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金融危機後,有技能及有經驗的人較易找到工作,其他人的就業機會相形困難。換句話說,薪水高的人反而工作機會多,因為他們對企業獲利的貢獻高。美國企業在金融危機後學習了用較少的人賺更多的錢,這是失業率無法快速改善的原因之一,也將擴大貧富差距,抑制國內消費結構的穩健成長。如何改善貧富差距並且增加就業的挑戰,當然不是美國獨有,將是未來所有國家的問題。

美國經濟成長緩慢對亞洲國家的意義是求人不如求己,亞洲國家間的貿易及國內需求必須增加,這些國家的儲蓄及外匯存底高,就看政府是否能有智慧的運用這些資源了。對台灣而言,如何提升台灣人及台灣產品及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將是我們的嚴峻挑戰。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 相關報導:

* 韓元 大動作拚國際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67496.shtml

南韓財長朴宰完表示,將啟動中韓雙邊換匯機制,擴大使用韓元作為兩國貿易的清算貨幣,藉由讓韓元變得更國際化,以降低政府對美元的依賴與因應外部風險。

* 羅先特區 要當北韓的深圳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67508.shtml

隨著極權統治的北韓致力改善經濟,與中國共同開發的羅先經濟特區允諾將以低稅率與高報酬吸引投資人,目標是當下一個深圳。北韓管理委員會副主委李子臣日前在廈門舉行的投資招商會說:「羅先經濟特區將成為北韓的深圳。」

* 北韓推新政 向中式資本主義靠攏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368615.shtml

根據南韓媒體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計劃對工廠和集體農場實行新政策,允許農民保留30%的收成,刺激農民生產力。而這些被視為是向中國看齊的措施,由於帶有資本主義色彩,已引起世界各國觀察家的注意。

fsj 提到...

新金融危機 正在逼近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12-09-18 工商時報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其最新季報指出,償債支出占企業及家庭所得的比率快速攀升,這相當正確地表明有一場金融危機在逼近中。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債務清償比率(Debt-Service Ratio),即償債(包括本金及利息)支出在家庭及企業所得中所占的比率,傾向於在金融危機來襲的1年前就快速攀升。

因此,債務清償比率,相較於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而言,是個比較正確的早期示警指標。

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Debt-GDP Ratio)曾被視為是最佳的早期示警指標。不過這個比率,對於在金融危機來襲的2年多前就示警,仍是個可靠的指標。

國際清算銀行的經濟學家研究後發現,當家庭及企業有20%到25%的所得係用於償債時,就是個可靠的訊號,顯示銀行危機已逼近。

但經濟學家補充說,這個比率可能有的國家比較高些,如南韓,而有的國家就比較低些,如德國及希臘,視各國的特定因素而定。

國際清算銀行經濟學家的研究也顯示,民間部門的債務清償比率升高,經濟衰退就傾向於更加重,因為償債支出會排擠到消費及投資。

大體上可以說,民間債務清償比率升高5個百分點,經濟衰退就會加重約四分之一。

民間債務清償比率的升降,和國家央行政策利率的變動有很強關聯性,因為後者會牽動零售銀行的放款成本。

債務清償比率若劇烈波動,主要都是由零售銀行短期內在銀行拆借市場的資金成本所驅動。

國際清算銀行在報告中說:「這顯示監看經濟體中的償債成本有其助益。它也說明決策者,當選擇借重信用擴張時,應在債務清償比率達到關鍵水準之前,就及早採取行動。」

國際清算銀行的總部位在瑞士巴塞爾(Basel),其角色有如各國央行的央行。

※ 相關報導:

* 大陸上市公司 恐掀倒閉潮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369978.shtml

201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財報全數出爐,分析數據發現,大陸企業正面臨一嚴重危機:整體淨利明顯下滑、現金流轉負範圍擴大,低迷的形勢正波及原本預期能承受整體經濟放緩、推動地區增長的行業和企業。下一步,將會湧現倒閉潮。

....金融時報的分析並顯示,三分之一的大陸上市公司在上半年遭受現金流出,同時出口減速、庫存積壓,以及地方政府財政收緊等各因素綜合在一起,打擊尤大。

....另一份數據更令人憂心,標普資本智商分析其資料庫裡1,700家的大陸公司,有十分之一在上半年兩季裡,現金餘額轉為負值。

....台商也陷於這波現金流風暴中,在大上海地區承攬3千家台商法律會計業務的富蘭克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稱,他有好幾家客戶,帳上現金將在3月內用罄,現在都是拿過去賺的錢在硬撐。倒閉潮恐怕才剛要開始。

* 克魯曼專欄/大家為柏南克拍拍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69976.shtml

講白一點,就是聯準會大致上已承諾,不會在經濟出現好轉的跡象時,就立即調高利率;在經濟確實活絡之前,聯準會將暫時按兵不動,甚至可能等到通膨明顯提升時再升息。

....其背後的概念是,聯準會透露願意任由經濟奔馳一段時間,希望能夠鼓勵民間部門立即消費。潛在的購屋者可能因為通膨溫和提高,導致他們較易於償付欠債而受到鼓舞。....企業會因為未來的銷售可能增加而獲得激勵;股市行情會上漲,財富為之增加,美元匯率則下跌,使美國的出口產品更具競爭力。....其實,這正是批評聯準會的人先前一再主張採取的措施,而在出任聯準會主席之前,柏南克也如此主張。

* 日中若掀貿易戰 國貿局:台灣斷鏈危機大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18/today-fo1.htm

比較日、台、中三國經貿往來數字也發現,其中中國是日本最大出口國、也是最大進口國,日本是台灣第四大出口國、最大進口國,而中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若日中真的打起貿易戰,台灣恐脫不了關係。



◆ 名家觀點/金融創新,助當代青年脫困

【經濟日報╱胡一天】2012.09.18

一代球神麥可喬丹,在芝加哥公牛隊叱吒風雲,打遍天下無敵手,於90年代先後兩次三連霸的輝煌戰史,至今仍為世人傳頌不已。喬丹有一段極有名的廣告:他身穿亞曼尼,從黑頭車中走出來,穿過公牛隊球場的後門,準備開始另一場比賽。從頭到尾不見轉身跳投,沒有吐舌灌籃,甚至連要宣傳的球鞋都沒出現。只聽見喬丹的獨白:超過9,000球沒中、輸過300場比賽、26次在最後一擊失手…。

「我人生中一再地失敗,所以我成功。」

如此淡定,如此自信,球神不愧是球神。

職業運動與金融業,在承擔風險及面對失敗上十分相似,從金融角度看,所有投資決定,甚至生命中每分每秒的所有決定,本質上都是一個賭注,都是取與捨的權衡。很多買賣的決定,都是在不對稱、不完備的資訊下做成的。就像投籃一樣,即使神如喬丹,也沒有十足把握命中。在勝敗關鍵時刻,出手不一定贏,但縮手肯定輸。沒有那9,000次沒進的球,喬丹不可能有投最後一擊的勇氣與信心。有把握贏,因為曾經輸過。追求勝利,必須準備失敗 。

在各種競爭中,有輸必有贏。金融工具與資訊科技的進步,拉大了輸家與贏家間的差距,這個差距在過去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巨大。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台灣社會如何正確看待輸贏,願意讓勇於嘗試的輸家重新來過,是創業文化能否發揚的關鍵。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不應是贏家獨占的特權,而是社會共享的資源。可惜的是,台灣教育太在乎形式平等,政府防弊重於興利,產業界怯於投資,社會嫌貧恨富,都是扼殺創業精神的毒藥。一個無法坦然面對失敗的社會,無法培養成功的創業家。

金融創新或許可以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金融的本質,就是風險的定價與轉移,交易的基礎,就是支持各種證券的信用。創業是一連串失敗的積累,沒有失敗經驗的團隊,成功機率難料。就好像沒有信用紀錄的公司,市場無法透過交易蒐集資訊,估計風險。青年創業家難以覓得啟動資金,這是關鍵。

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假設一種新型的保單供青年創業家購買。如果創業成功,保費不過沉沒成本;如果失敗,保險公司理賠,創業家學得了寶貴的失敗經驗,同時還能收回一筆錢,作為再接再厲的賭本。再假設我們的學校從小就鼓勵學生嘗試創業,並有一個與課程結合的資料庫,記錄著每個人創業的成敗。隨著個人學習成長的積累,這個資料庫就能為保險公司提供創業風險評估的依據,精算師可以推估一個人創業成敗的機率,從而訂出其保費水準。不同的保險公司依成敗風險評估保費,在競爭之下,創業險市場會對不同的創業構想出價。對未來持不同意見的投資人可以進場做多或做空一個創業團隊。倘若監管不是問題,透過金融創新,創業風險被轉換成有行情的商品,讓投資人多了一個從失敗中獲利的新策略,社會中也多了一個資源配置決策的參考準繩,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創造雙贏。

如果再發揮想像力,創業險還可衍生出無窮的變化。小至生涯規劃,大到產業政策,都有應用可能。趨吉避凶,人之本能。要是有再保險公司願意承擔風險,則保險公司會更有信心保「創業險」,讓畏懼失敗的人願意經歷失敗、擁抱失敗,從失敗中學習,或許能為當代青年的困境指出一條成功之道。

(華爾街專業投資人)

fsj 提到...

擠下英美! 我經濟自由度大躍進

【聯合晚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18日電】2012.09.19

香港、新加坡排名一、二 我對外資限制鬆綁、企業行政成本降低 進步幅度驚人

圖/聯合晚報提供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18日公布最新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蟬聯經濟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台灣則排名全球第15名,比下美國、日本、南韓等國,獲得的評分和排名都是1980年以來最佳紀錄。

卡托研究所公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12年度報告」,是根據全球144個國家或地區在2010年的經濟自由度進行評比,台灣從2009年的第30名大躍進到第15名,進步幅度相當驚人,共同撰寫報告的南美以美大學教授羅森表示,台灣拿到的7.72分的確相當高。

報告指出,全球平均經濟自由度歷經連續兩年的下滑,2010年總算止跌回升,從前一年度的6.79分小升到6.83分。卡托是根據政府規模、司法體系和財產權、貨幣穩定、國際貿易自由度、法規等五大類,再細分為42項對各國進行評比,分數最高是10分。

至於台灣排名比前次調查進步一倍,根據報告分析,主要是在國營事業和投資、財產權的保障、外資和投資限制、行政成本等項目有長足進步,排名因此三級跳。

但羅森指出,和經濟自由度排名一、二的香港與新加坡相比,台灣的稅負較高,市場開放程度也較低,是評比跟不上港、星的主因。

根據這份報告,排名第7的巴林和第9的芬蘭首度擠進前10,被擠出前10的是英、美兩國,英國從第8掉到12、美國則從第10滑落到18。



◆ 社論-釣魚台事件引發中日經濟戰爭

【本報訊】2012-09-19 工商時報

日本政府在9月11日正式將釣魚台國有化之後,中日兩國的對立情緒步步升高。9月16日星期日,大陸各省全面爆發反日示威,有超過80個城市舉行了反日示威遊行,大批群眾不只對日本大使館丟擲雞蛋、水瓶等物品,更普遍對日本商店、超市、服飾店、餐廳出現打砸搶的暴民現象。如今,大陸官方一方面安撫群眾,不斷呼籲民眾抗議必須理性,另一方面對日本發動經濟制裁則已經箭在弦上,估計近期就會宣布具體的制裁方案。

釣魚台國有化事件發生至今剛滿一周,綜觀大陸採取的步驟,除了群眾運動略有失控現象之外,一系列的措施都頗有節奏、有章法。一開始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依序發言強烈反對,外交部則同時發表長文,從十五世紀至今的歷史來證明中國擁有釣魚台主權,並且呼籲日本「懸崖勒馬」;同日隨即公布釣魚島領海基線,確認領土保護的具體範圍。再隔一天派出兩艘海洋監視船前往釣魚台海域試探,到了周末又派出六艘海監船,與日本巡防艦平行巡航對峙。

大陸第一個禮拜的措施,對外是以外交工具為主,包括召喚日本駐華大使、接見日本外交部特使,以及發動外交抗議;對內則將宣傳機器開足,從中央的人民日報、新華社,到各省市的地方機關報紙,全部以釣魚台事件為頭版頭條;網路媒體則持續發布大量滾動新聞,將保釣、反日溫度快速增溫。9月15日即將接班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正式露面之後,釣魚台決策的疑慮已經排除,預計即將進入第二階段,推出具體對日經濟制裁的措施。

在具體的官方制裁措施公布之前,各種經濟上的衝突已經顯現。大陸各省旅行社紛紛取消十一國慶假期的對日旅遊團,國家旅遊局也宣布將停止對日本輸送5萬名觀光客的原訂計畫。同時,日本汽車、化妝品、食品在大陸的推廣與銷售,也明顯受到衝擊。這些屬於「民眾自發」的抵制日貨行動,乃是對日經濟制裁的前鋒部隊。

9月17日大陸官方的《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何時對日扣動經濟扳機」的評論員文章,強調中方「了解經濟手段往往是一把雙刃劍…中國也反對在解決國際爭端時動輒使用經濟制裁…在扣動經濟扳機之前一定權衡利弊與時機。」但是,「面對日本竊佔中國國土,中國採用各種方式來捍衛國家主權,符合國際法,也占住國際道義的制高點。」

釣魚台國有化事件引發的反日浪潮,必定要找到出口。在外交、文化、經濟與軍事四個層面的戰爭,雖然無一不可或缺,惟其中以經濟戰爭帶來的效益最高,副作用最低,而且還兼具收放自如的彈性。中南海決策高層十分清楚,中國與日本的經濟活動原本極為密切,早已形成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融和狀態,不論北京、上海、廣州或是重慶,所有大中型城市都與日商有密切的往來,存在難以切割的利益。但是,中南海決策高層已經做好「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準備,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日本付出高昂代價,讓日本全國上下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讓日本後來的政客再也不敢踰越「維持釣魚台現狀」這條紅線。

兩年前的釣魚台衝突,大陸曾經使出「禁止稀土出口日本」的制裁措施,禁令前後維持了兩個月,造成日本電子產業的成本大幅上升,接單排程非常困難。如今,正在研擬中的經濟制裁方案力度遠遠超過當年,大陸不會採用「全面抵制日貨」這種散彈槍打鳥的策略,而會精心挑選「靶心」,選擇對日本殺傷力大的政策。根據《人民日報》的說法,「日本的製造業、金融業及特定對華出口產品、投資企業、進口戰略物資等,都有可能成為目標」,而且制裁標的不會是單一目標,而是具有不同目標的「組合拳」。

台灣雖然同樣是保釣運動的當事者,卻擁有相對較大的彈性。如果中國推出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台灣可能成為受益者,包括日貨進出口中國必須繞道台灣,或者台灣與日本競爭性高的產品,都將顯著受益。必須提醒的是,台灣對日本經濟依賴的程度遠高於大陸,大陸推出的制裁方案如果牽涉較廣,台灣不可能完全視若無睹,也必須要提出既能表達我方立場,又對台灣經濟相對有利的方案。大陸對日本的經濟戰爭即將啟動,我們必須儘快做好準備。

※ 相關報導:

* 反日浪潮 恐沖垮日車業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7373595.shtml

彭博資訊報導,釣魚台領土糾紛引發的「中」日緊張情勢,對豐田、日產與本田等日本汽車公司造成的衝擊,可能大於去年的大地震與海嘯。

* 反日浪潮蔓延 停工歇業擴大 專家:日商恐加速撤離大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957/112012091900100.html

因釣魚台事件引發的反日行動蔓延,大陸多家大型日企不約而同宣布暫停營業,並警告日籍員工不要單獨外出。經濟學家認為,高漲的反日情緒,可能促使日企將重心從大陸向東南亞轉移的催化劑。

* 中日緊張 台日雙向投資增溫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372683.shtml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上周低調訪日本,促成國發基金與日本大和證券,合設1.5億美元(約新台幣44億元)規模的生物創投基金,推升台日生技產業合作。同時,日商來台投資也見增溫。經濟部工業局上周甫釋出的台日產業創新園區(TJ Park),已有3家日商領件,有意來台設廠,投資金額至少20億元。此外,日立企業也向經建會表示,今年12月將來台舉辦供應商採購會議,預估釋出6.3兆日圓採購商機,內容包括日立旗下各投資事業所需的原料、零組件設備等。尹啟銘盼日立不只採購,也能與台廠合作開發新產品。

* 學者觀點-俄羅斯加入WTO後 台灣的商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91900315.html

俄羅斯加入WTO後的商機,可以從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產業與經濟、限制類金融產業開放等角度來觀察。從WTO的零關稅精神來看,俄羅斯加入WTO無疑將促進俄羅斯與中國、歐盟間的貿易關係,只要策略得當,台灣也存在相當的機會。俄羅斯與國防工業相關技術的商業化,將是俄羅斯加入WTO後的新經濟發展重點。台灣廠商擁有商業化與製造強項,有機會在俄羅斯加入WTO後發揮長才。



◆ 盲目擴張 陸國企利潤大減

【記者韓化宇/綜合報導】2012-09-19 旺報

據大陸財政部統計,今年前8月地方國有企業(國企)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12.8%;中央管理的企業(央企)表現更糟,比去年同期下滑13.3%。其中又以化工、有色金屬、交通、建材、石化等行業利潤降幅最大。學者認為國有企業利潤大幅下降,與2008年盲目擴張有關。

統計還顯示,8月央企利潤年減9.4%,月減1%;國企則年減19.6%,月增7%。分析師表示,今年以來央企、國企獲利能力大打折扣,和全球經濟形勢不振有關。此外,大陸和世界多國貿易摩擦不斷,也阻礙部分企業的出口。

不過,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稱,在經濟下滑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利潤下降是所有企業類型中最嚴重的,這與2008年大規模經濟刺激時,其前期的盲目擴張有關。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也在昨日的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莫干山會議上稱,2008年的經濟刺激計畫,包括產能過剩、環境成本大增及資產泡沫等負面效應已浮現。

fsj 提到...

彭明輝:竭澤而漁的市場經濟

【聯合報╱彭明輝】2012.09.20

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疲弱,一直躲不開二次衰退的陰影。國外有愈來愈多的經濟學家警告:如果我們繼續過去卅年來錯誤的政策,這樣的日子還會持續很久,甚至更形惡化!

雷根上任以來,美國勵行富人減稅、民營化與放寬政府管制的放任式自由市場機制,希望還富於民後富人會把錢拿去投資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是財富過度集中的結果,卻使得美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沒有能力擴大消費,以致總體經濟因需求不足而失去發展的動能;此外,富人把財富拿去投機而不事產業投資,使得總體經濟愈來愈不穩定。美國的總體經濟正處於惡性循環的邊緣!

根據一群跨國學者的研究,過去卅年來美國人口中最富有的百分之十吞食掉經濟成長果實的百分之九十六,而過去十年來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所得竟然是負成長!百分之九十人口的所得不增反減,使得他們沒有能力擴張消費,也使得美國國內的經濟發展動能幾乎完全熄火,只能靠海外市場的微幅擴張做為發展動力。因此美國的GDP成長率從八○年代的百分之三左右掉到只剩百分之二左右,而且貿易赤字逐年攀升,政府與民間債務也急劇地增加,險象環生。

在此背景下,製造業所占GDP比例持續下降,由就業人數較少的專業服務業與教育、醫療等產業取代,使得工作機會不增反減,失業率居高不下,青年就業尤其困難,成為失落的一代,因而加深消費者和投資者對經濟遠景的不安,也使得消費規模更加無法擴張,甚至處於萎縮的邊緣。

另一方面,消費市場擴張困難使得正常投資的報酬率愈來愈低,誘使富人把龐大的財富拿去投機而不事投資,使得金融市場的規模迅速擴大,但投機性格卻逐年升高,連建築業的投機性格也愈來愈強,導致總體經濟的不穩性逐年升高。

過去卅年來,美國偏廢以稅賦進行財富重分配的政府職能,財富過度集中的結果演變成富人對廣大消費者與受薪階層的「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這個趨勢絕非輕易可以改變,所以我們對美國的經濟遠景也很難有樂觀的理由。

過去卅年來當道的經濟學家曾經許諾我們:把一切資源從國家手裡交給市場,這個世界就會更繁榮;放棄稅賦和財富重分配,讓富人更有錢,他們就會拿去投資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些經濟學家也在我們腦袋裡植入了違背人道主義的新信仰:開放市場競爭,放心地讓弱勢產業倒閉,它們倒了就會有更好的企業興起,失業的員工會因而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不要同情窮人而用社會福利資助他們,以致吃垮國家財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同情窮人就是對自己殘忍。

「新自由主義」的許諾如今都落空了,但是它對人類善良信念的破壞卻很難被修補起來。不僅如此,經濟低迷造成年輕一代就業困難,甚至可能會因長期就業困難而變成被犧牲的一代。

付出這麼慘痛的代價,我們必須學會一個教訓:自由市場必須搭配合理的財富重分配,讓百分之九十人口的消費能力得以擴張,經濟才會有成長的動能,從而保障下一代的充分就業。如果我們繼續把生產與財富的分配統統交給市場去自由支配,恐怕我們將會永遠走不出當前的噩夢!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 相關報導:

* 沙金特:QE成效 Fed也不知道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7375437.shtml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Thomas J. Sargent)昨(19)日指出,量化寬鬆政策(QE)是前所未見的嘗試,恐怕連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也不知將持續多久或是成效如何。

被問及是否因QE造成通膨壓力,進一步導致油電價格必須調漲?沙金特坦承,2007年以後,就進入全新的領域,Fed的資產負債表大幅上揚,負債都是短債,資產則是長天期債券。說難聽一點,Fed已經成為美國、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

* 歐豬銀行 近一年存款大逃亡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75331.shtml

彭博資料顯示,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與希臘「歐豬四國」的銀行存款加速外逃,至7月31日止的12個月,4國銀行業總計流出3,260億歐元(4,250億美元),不但不利重振經濟成長,也損害歐元區的金融體系整合。

* 央行定調 先打通膨再寬鬆貨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75390.shtml

財經官員指出,因應景氣現況及歐、美、日先後推出的進一步貨幣寬鬆措施,央行下季貨幣政策主軸將是「左打通膨、右踢熱錢」,先加強匯市與房市管控,行有餘力再透過貨幣適度寬鬆,以扶植經濟成長。



◆ 觀念平台-投資增加,滷蛋自然不是問題

【陳明郎】2012-09-20 中國時報

近日有關基本工資是否調漲,引發不同看法。勞動經濟學,包含個體勞動經濟學和總體勞動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家一般而言較重視微觀,他們注重各種勞工政策對勞動市場的影響。總體勞動經濟學者較重視宏觀,他們不只看各種勞工政策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也同時會兼顧這些政策對人力提升、進出口、物價和經濟成長的整體影響。

而目前勞委會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中,所聘任的勞動經濟學家,只有個體勞動經濟學者。由個體勞動學者組成的委員會所形成的共識,很難會是所有勞動經濟學家的共識。我認為,勞委會在聘任經濟學者組成委員會時,應有一些總體勞動經濟學者,以免政策的擬定過程,失之偏頗,可能忽略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而總體勞動經濟學者,一般而言,不認為目前是調漲基本工資的好時機。理由是,今年台灣不但物價上漲,而且景氣不好,景氣為空前的連九個月藍燈。這種情況雖然不能號稱為「停滯性膨脹」,但卻有幾分相似性。景氣不好時,全民受害。而物價上漲時,也是全民受害,因為不只是拿基本工資的人受害,那些拿二萬多薪資者以及所有其他拿不同薪資者也是受害者,他的實質薪資都會因而縮水了。因此,物價上漲如果是調整基本工資的理由,也應該是調漲二萬多薪資者和其它公民營受僱人員薪資的理由。勞委會目前的想法,似乎只照顧某些受僱階級,而忽略其他大部分的受僱階級。這樣的思維,似乎不應該出現在勞委會和聘任學者的心態中。

持平而論,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所造成的衝擊,遠比行政院當初所預期的衝擊還嚴峻。今年初以來,台灣的公、私部門投資皆下降很多,下降幅度是過去幾年所少見的。因此,如何提升投資以創造就業機會,實為刻不容緩之事。投資增加了,勞動需求就會變強,受僱者的薪水自然會提高。對於投資的提升,政府應該要帶頭加強。歷史是一面鏡子。在一九七○年代初發生石油危機時,蔣經國主政的行政院,曾大刀闊斧地實施十大公共建設,以擴大內需,成效不錯。此次的金融危機,比四十年前石油危機的衝擊更大,因此政府必須採取更強的手段。建議行政院把未來十年將執行的公共投資,至少選擇五至十項,提早執行,以擴大內需。

然而就我的了解,政府目前的各種制度,為了防弊,常常綁手綁腳,以致於許多公共工程發包不出去。建議行政院此時要大刀闊斧,並與審計部協調,以簡化鬆綁公共工程執行的手續。政府的公共投資,常常是一種示範效果,它可以帶動許多關聯性的投資,在國外的台商也會增加在台投資。尤其是,如果外勞的薪資能與基本工資脫勾,在中國大陸的台商也會加碼在台投資。當各種投資增加,失業率自然會下降,薪水也就會跟著增加。受僱者當然也就不用在意是否每天的薪水,多一顆或少一顆滷蛋了。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



◆ 我促擴大與瑞典資訊科技協定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2012.09.20

第28屆台灣、瑞典經濟合作會議昨天登場,與會的經濟部次長梁國新昨天透露,已經向瑞方提出,希望雙方一起共同推動資訊科技協定(ITA)擴大,擴大資通訊產品免關稅範圍。

資訊科技協定(ITA)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旗下的複邊協定,簽署國承諾,協議中所涵蓋的IT產品可獲零關稅待遇,1997年7月1日生效。到目前為止,ITA共有74個簽署國。

除了共同推動ITA擴大外,梁國新表示,台灣、瑞典兩國為互補關係,並無貿易利益衝突,再加上台灣、瑞典各自在亞洲、歐洲市場具有獨特的地位,未來可望擴大高端製造、研發、創新等領域的合作關係。

本屆台瑞會議由瑞典外交部貿易次長Gunnar Oom率官方及企業逾70人來台,瑞典企業代表包括國際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及車廠Volvo。愛立信前總裁賀斯壯(Kurt Hellstrom)擔任共同主席,台灣企業代表包括東元及中華電信,東元董事長劉兆凱、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都出席。

fsj 提到...

陸日緊張 學者憂產業斷鏈缺料

中央社 2012-09-21

中華經濟研究中心日本中心主任蘇顯揚憂心,釣魚台事件導致中國大陸與日本關係緊張,若持續惡化將會造成台灣廠商產業鏈斷鏈、缺乏原料的危機。

蘇顯揚今天參加金融研訓院舉辦的「台日投資協議對我國產業及金融業發展之效益與影響」研討會。

蘇顯揚與談時表示,台灣與大陸、日本的生產關係猶如微笑曲線,日本是台灣原料的主要供應來源,大陸是重要的行銷市場,台灣則是在最下面的生產者。

蘇顯揚表示,如果釣魚台事件持續惡化,讓陸日關係更為緊張的話,斷鏈、缺料危機會比轉單效應來得大。因為日本在大陸的工廠停止生產、也無法行銷,台灣會面臨沒有原料生產、無單可接的情況。

蘇顯揚也憂心,釣魚台事件雖然不至於造成戰爭,短期內難以落幕,大陸與日本之間新仇加上舊恨(指918事件),原本檯面下的矛盾轉為檯面上的紛爭,要如何有效解決,端看兩方政府智慧。

蘇顯揚表示,日本受衝擊較大的會是品牌性的廠商,像是索尼(SONY)。

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台灣調整產業結構,至今僅停留在喊口號階段,缺乏長期政策。

蔡清彥指出,產業結構調整是需要時間和方法,且要有創新體系(Innovation Ecosystem),必須技術、人才、資金以及和市場連結的產業4大要素都有,缺一不可。

※ 相關報導:

* 陸反日抗議 41%日企受影響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209210146.aspx

英國媒體調查,因為受到中國大陸反日遊行抗議影響,大約有41%日本企業自認受到影響,甚至有部分在中國投資的日企考慮撤離。路透社今天從東京發出的報導說,也有少部分的日本企業認為,下屆日本政府官員應該改善與亞洲國家的關係,日本預定2013年8月舉行眾議院選舉。

* 野田公開認錯 陸籲正視現實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2092100152.html

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天兒慧19日在《朝日新聞》上發表文章說,中日兩國如果對立,不僅對兩國,而且對整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也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讀賣新聞》19日說,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國,如果中日關係持續緊張下去,日本對華出口將會大幅減少。日本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山田久認為,日本企業如果離開中國,根本活不下去,不可能從中國撤離。

* 台灣名品展 明年大陸十城開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22012092100166.html

「2012南京台灣名品展」昨(20)日登場,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表示,名品展已成功在大陸打響品牌,現在不少省市都爭相邀請貿協明年辦展。明年除了已舉辦過的南京、北京、天津、重慶將繼續舉辦外,陝西、安徽、河北、浙江、貴州、甘肅等省分城市也排入計畫,名品展將在大陸10個城市遍地開花。



◆ 擁抱靈貓土耳其 樂觀看待前景

中央社 2012.09.21

國際投資機構譽為「靈貓六國」之一的土耳其,去年經濟成長8.5%,前年8.9%,今年受歐債危機與全球經濟衰退影響,預估下滑至4%,但外資與市場依然對土耳其經濟前景看好。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前年發表報告,看好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等「靈貓六國」(CIVETS)的長期發展,認為這些國家穩健的高成長經濟優勢,可望成為全球投資新焦點。

知名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8月23日公布,土耳其經濟在軟著陸方面,取得持續發展的「實質進展」,情勢從穩定升為正向,信用評等從BBB-提升至BB+,肯定了土國縮減經常帳逆差、降低通膨、持續經濟成長的措施取得明顯效果。

土耳其的經濟奇蹟也讓陷入危機的歐元區羨慕。德國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最近發表報告指出:「歐洲經濟成長趨緩將帶動土耳其再次成長與外資流入,使土國成為歐洲公司長期策略規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伊斯坦堡「德國暨土耳其商會」數據,土國約3萬家外商公司中,有近5000家是德國公司。去年在土國新設的德資公司激增14%,達到534家。

中華民國外貿協會駐伊斯坦堡台灣貿易中心主任顏銘嬅稍早接受中央社訪談表示,長期觀察土耳其報章雜誌,可以發現媒體和輿論都對經濟前景抱持樂觀,很少有蕭條悲觀氣息。

她指出,土國近年經濟成長迅速,吸引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的注意,紛紛在土國設立經貿據點,長期進駐伊堡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也準備增派人手到土耳其。

目前投資土國的南韓廠商約160家左右,大型企業如現代汽車早已設廠,日本也是如此,約有120家,陸續投資金融業。顏銘嬅表示,廠商愈多,投資案愈多,土耳其政府就會重視實力,回報更多優惠。

不過,旅居土耳其已逾30年的台商余自成表示,台商在土國投資方面表現較弱,台商在伊斯坦堡約27家,大多是來土長期經營的中小企業,新增很少,而且投資規模不大。據中華民國投審會統計,台商投資土耳其約460萬美元。

據顏銘嬅表示,值得台灣驕傲的是,土商很看重台灣,許多土商希望和台商合作投資,因為台灣產品品質好,有信譽,雖然成本高,但與台商做生意比較放心,值得信賴。

中華民國駐土耳其代表陳進賢也在受訪時,就經常拜會土國企業所獲心得表示,台灣產品在土耳其聲譽卓著,中國大陸產品因價格低廉,競爭力強,但台灣產品口碑好,有很大競爭空間,尤其高科技和資訊產品。

陳進賢說,台商投資土國是很好的方向和機會,尤其土耳其目前整個經濟正在成長中,加以地理位置與歐洲市場近,產品直銷歐洲,又接近北非、中亞和中東,台商可將土耳其作為跳板。

重要的是,土國政府為振興經濟,提出許多建設計畫,尤其是2023年建國百年計畫,要將國民年所得提升到2萬5000美元,開始在城市間興建高鐵、捷運、高速公路,並和外資合建核電廠,發展再生能源,同時推動觀光,計畫每年吸引6000萬名觀光客,在在顯示未來商機無限。

※ 相關報導:

* 巴西數千萬民眾脫離貧窮 中產階級逾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78952.shtml

巴西政府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由於多達數千萬民眾脫離貧窮,全國1億9400萬人口如今有53%屬於中產階級。

fsj 提到...

新世紀的國際貨幣體制何處尋

【經濟日報╱社論】2012.09.22

美國新一輪刺激經濟政策,學名是「第三輪量化寬鬆(QE3)」,俗名則是「印鈔票」,推出以來,市場評價紛陳。與過去兩次QE不同,這一次是聯準會每個月購入400億美元的抵押擔保債券,不設時限不設總量,成了「終極量寬」,不必再有下輪QE4了,一直到美國貨幣當局認為美國就業情況恢復到令人滿意為止。

雖然全球股市一片漲聲,但對於美國聯準會該不該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出QE,其實始終存在著爭議。爭議不僅存在於經濟界、聯準會內部、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之間以及國際之間,但作為著名經濟學者出身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仍執意推出QE3,還是可以從戰術與戰略兩個角度來觀察分析。

從戰術角度看,不外是「三個救」:救就業、救歐巴馬、救柏南克自己。救就業當然是QE3的主要目的,但有多大效果,恐怕無人敢打包票。有QE1與QE2在前,效果明顯不彰,且每下愈況,要不然也就無須再來QE3了。其次,離美國大選只剩數周,歐巴馬民調固領先羅姆尼,但差距拉不開,關鍵之一是就業,所以柏南克此舉難免讓人聯想是在暗助歐巴馬,也因此有人批評,聯準會已失去了其一貫標榜的獨立性了。至於救自己,柏南克自己當然不會承認,但大家看到羅姆尼一再批評聯準會、QE及柏南克,並申言他當選後,柏南克任期一滿即請他走路,人們產生他救自己的聯想,亦不能謂之全屬無稽。

從戰略角度看,美國似乎是下了決心採取「弱美元」政策。一再量寬,美元流動性大增,自然令美元持續貶值,這還有一個重大戰略動機,就是減輕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的負債。這麼做,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美國兩大債權國─中國與日本。日本是只能認了,中國是否一直甘願做個吃黃連的啞巴,還要看事態發展。至於QE造成的美元流動性在全球氾濫,並因此形成對眾多國家的麻煩,這已非美國目前所能關注的了。儘管被批評為「以鄰為壑」,但美國一概充耳不聞,笑罵由他。這不禁讓人想起了1971年8月15日當美國向全球宣布,美元自此與黃金脫勾之後,美國財政部長講的那句「世紀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

1944年在美國布列敦森林市舉行的會議,美國承諾以十足黃金作準備發行美元,換取各國將貨幣與美元掛勾。這一套以美元為錨,各國貨幣均與錨掛勾的金本位固定匯率體制,曾為戰後全球貿易與投資的推動作出巨大貢獻。但會議當時,英國首席代表、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認為行不通而反對,因為美國的貨幣政策不可能在照顧美國國內的同時兼顧國際,事後發展果為凱因斯所料中。

最近反對美國聯準會一再量寬不遺餘力的美國共和黨,黨代會時有人倡議重建金本位制。就現實情況而言,此議固不可行,但對於現行美國貨幣政策,出現越來越多的反思與檢討,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歸納總結,當前柏南克主導下的聯準會,至少存在了3個高度爭議性的問題:一、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否可以不再堅持?如果是,對於資本主義民主體制的運作是否造成破壞性的影響?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不再涇渭分明,既然如此,相關的政府體制及法制又該如何相應調整;三、美國作為一個美元霸權,其貨幣政策已然成為一個美國的戰略工具,對全球的安全又會造成何等影響。看來,這些問題絕不應僅僅是美國國內各界關心的問題,也應成為國際議題加以重視與討論。

20世紀已往矣,新世紀的國際貨幣體制何處尋?



◆ 陸經濟放緩 金融風險壓力增

中央社 2012.09.22

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金融風險壓力恐大增,大陸學者建議,應推動金融改革,發展多層次金融,實施常態化監管,化解金融風險。

大陸人民網報導,歐債危機重創歐洲金融體系,也把金融風險傳導給依賴出口和投資的中國經濟。廣發證券研究所發布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增速下滑趨勢更要考慮金融風險。

報導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金融市場潛藏許多巨大系統性風險,不受監管的影子銀行體系正快速形成,背後潛在巨大風險是當前所面臨最大金融風險。

除金融風險、地方債風險外,大陸經濟成長率下滑也衝擊大陸製造業,產能過剩是目前很大問題。

大陸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宏皓說,應推動利率市場化、銀行業改革、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改革、實施常態監管、讓影子銀行按正規方式營運,發展多層次金融體系等。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在「十二五」(2011至2015年)期間,如何管理好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和構建金融風險「防火墻」,對中國金融安全和金融市場發展至關重要。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大陸金融風險整體仍安全可控,但中國將面臨輸入型通膨及大量熱錢湧入挑戰,因此,要把實體經濟做實,不能讓企業退出產業,或拿產業資本去投機,要減少實體經濟成本。

fsj 提到...

消失的自由貿易精神

【于國欽】2012-09-23 工商時報

■美國貿易赤字始於尼克森的年代,自此美國官員每次與他國談判總喜歡拿著自家的海關統計向對方說:「你們賺了美國多少錢,造成美國多少貿易逆差,該多買買美國貨了。」

■1986年日本對美龐大貿易順差惹惱美國,美參議員對日喊話:「我們見到美國民意已出現重大改變,保護主義熱潮已展開,而民意即將到達沸點,在美國,公眾對自由貿易的支持已告崩潰。」

美國於二戰後熱心倡議自由貿易,說美國是自由貿易的領航人應不為過,但隨著1980年代歐、日勢力抬頭,美國貿易赤字升高,其自由貿易的精神已逐漸消失。

美國對於龐大的貿易赤字,20多年來一直不能釋懷,動輒歸咎於馬克、日圓、人民幣匯率低估,動輒歸咎於他國對美國商標及專利的侵權,近年更經常祭出反傾銷、反托拉斯。簡而言之,美國認為連年攀升的貿易赤字就是源於「不公平貿易」,因此必須採取反制手段,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美貿易赤字 不斷攀升

但美國今日貿易的處境,真是各國用不公平的手段造成的嗎?事實上,美國近30年來不斷逼升馬克、日圓、人民幣,不斷祭出特別301貿易制裁,不斷進行反傾銷調查,不斷展開反托拉斯的訴訟,如此雷厲風行,結果如何?美國貿易赤字依舊由1991年的800億美元升至去年的7,800億美元。

這說明美國如今的貿易赤字,根本是全球化經濟必然的結果,和匯率、侵權、傾銷、壟斷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昔日貿易順差居全球第一的日本,近兩年貿易也轉為赤字,若依美國人的思維,日本豈不也要怒責不公平貿易,然後好好的反傾銷、反托拉斯一番?

其實,誰也不用怪誰,今天的局面全是自由貿易使然。自由貿易催生了全球化,全球化改變了各國生產與貿易關係,當美國電腦大廠戴爾、惠普、蘋果紛紛委外代工,最後這些產品又從海外輸入美國市場,這樣的貿易赤字是不公平貿易造成的?還是自由貿易使然?無需高深的理論就可以明白,如此還能理直氣壯的反傾銷、反托拉斯、逼升他國匯率嗎?

遺憾的是,美國從自由貿易獲得最多好處,卻依舊拿著一份過時的海關貿易統計,指著其上所呈現的赤字,不斷的逼升他國匯率、反傾銷、反托拉斯,依世貿組織(WTO)的統計,美國自1995~2011年所進行的反傾銷調查有458件,僅次於印度,居全球第二。

美反傾銷調查案件暴多

美國反傾銷的對象從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產品、鋼製車輪、鋼絲衣架到暖水蝦、蒜頭,包羅萬象,琳琅滿目,美國總認為外國業者將這些產品以低於「正常價格」輸美,已對美國產業造成損害。

賣太便宜不行,那麼賣貴一點行嗎?恐怕也不行,賣貴一點可能就會被美國政府以損及美國消費者權益為名,展開反托拉斯調查,近年台、日、韓面板業者即困於反托拉斯的陰霾,久久揮之不去。

賣太便宜不行,賣太貴也不行,那麼不賣總可以了吧!那可不一定,近年中國大陸就因為限制稀土出口,被美國告上WTO,美國的理由很簡單,他們認為中國管制稀土出口,增加了美國企業成本。在自由貿易裡連不賣的自由都沒有,實在匪夷所思。

李白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今天看來,與美國貿易之難,也堪稱難於上青天。

※ 相關報導:

* 專家警告:中國貨幣緊縮全球經濟最大變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382180.shtml

許多經濟學家警告,世界經濟的成長動能已逐漸東移,中國的貨幣緊縮才是大家必須慎防的變化球。

....由於中國已不嚴格盯住美元,中國的貿易加權匯率實際已非常堅挺。而一旦人民幣走軟,人民銀行不僅不會大量發行新貨幣,甚至還需要拋售外匯來買回人民幣,以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一定的區間內。....如果貨幣的預期出現變化,近年來大量押注人民幣會持續上揚,而作空美元的中國企業,將被迫補回美元,並導致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下滑。事實上,國際間看跌人民幣的猜測已愈來愈多,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增長,今年更已陷於停頓。

* 陸拚經濟 賠本也要蓋機場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22012092300195.html

為了力挽經濟成長下滑,中國大陸官方今年以來批准的機場建設項目達到20項,所需投資額上看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將有助於大幅拉動地方經濟,但也可能加劇目前機場財務虧損的情況。

* 中日衝突若持續 瑞銀:日圓可能趨貶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81908.shtml

中日爆發保釣衝突,根據瑞士銀行由經濟、產業及匯率等面向的評估,若衝突惡化且持續,日本受到的負面影響將較中國嚴重,日圓有趨貶的機會。



◆ 可怕的高利貸

【林國賓】2012-09-23 工商時報

■高利貸曾是許多日本民眾的夢魘,高達5,000%的吸血利率將不少人逼上絕路,是造成日本高自殺率的一大原因。

■As Japanese committing suicide for "economic reasons" climbed to almost 9,000 a year, Japan's Diet passed a law in late 2006 clamping down on predatory lending.

吉田豐樹永遠忘不了2002年冬的某一天,因為還不出50萬日圓債務被黑道追討好幾個星期,由於走投無路,吉田選擇要自我了斷。

吉田用皮帶自殺,上吊時皮帶承受不住他的重量而扯斷,吉田幸運撿回一條命。

將吉田逼上絕路的元凶其實是高利貸,利率真的是嚇死人的高,最高的一筆年息高達5,000%,等於借100元,光利息就要5,000元。

吉田原本在東京一家電子公司廣告部上班,他經常向消金公司借錢,支應龐大的客戶應酬開銷,欠了一屁股債後連工作也丟了,「當合法的融資管道借不到錢後,我只好去找地下錢莊。」

吉田總共欠了96筆高利貸,他說:「我那時驚慌失措,滿腦子只想到能借到錢就好,根本顧不了那麼多。」

打擊高利貸 自殺率降

根據日本警察廳的資料,2000年代初期因經濟原因自殺的日本民眾人數年年增加,到2005年全年自殺人數已達近9,000人,吉田差一點就成為其中一個。

為了改善民眾因經濟因素而走上絕路的社會問題,日本國會在2006年底通過一項打擊高利貸非法放款的法案,果然自殺情況大為減緩,去年因過不了錢關而自殺的人數下降到6,400人。

據警方的數據,自從政府開始掃蕩非法放款後,高利貸相關案件下降到去年的366件,減少24%,其中與黑幫有關的案件則從142件大減至83件。

國會打擊高利貸法案的其中一條是設定貸款利率上限,年息不得超過20%,這部份大舉去除高利放款的問題,NLI研究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矢島表示:「該法案是解決2000年代晚期日本許多社會問題的重大法案,重擊狠吸人民血汗錢的高利貸放款業者。」

根據日本警察廳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高利貸是日本黑道一項主要的非法生財工具,常伴隨竊盜、詐欺、販毒、賣淫與洗錢等犯罪問題,經過好幾波的掃黑查緝後,日本黑社會成員總數今年初估達70,300人,創20年新低,較10年前的84,400人銳減逾14,000人。

躲查緝 黑幫轉型炒股

日本某一重量級黑道組織的幫派成員匿名向媒體透露,以往他主要業務是融通資金給小公司行號的老闆,利率最低是月息5%,最高也有周息10%,但在政府一連串加強查緝高利貸後,不僅放款難度增加,連要向債務人追討本金也愈來愈不容易,他只好轉做像是炒股票等其他業務。

然而,由於經濟成長停滯,許多經濟學家也點名放款低迷是主因之一,在野黨因而興起修法的念頭,主張對小公司行號的放款規定鬆綁,藉以刺激放款與經濟活動,自民黨5月時就公布計畫草案,主要重點為廢除信用額度不得超過借款人收入3分之1的上限,以及將利率上限從20%調高至30%。

此一提議已引來主管機關與民間消費團體的反對,理由是法令鬆綁將會讓民眾過度舉債與黑社會高利貸吸血的問題復燃,這無疑會圖利黑幫並將刺激自殺率上揚。

曾多次告贏黑幫旗下高利貸業者的日本律師公會前會長宇都宮說:「這根本是走回頭路的做法,由於需錢孔急的民眾與放款者處於地位極度不對稱的情況,前者往往任由後者宰割,所以非銀行的放款市場必需嚴格加以規範。」

fsj 提到...

歐洲穩定機制規模 擬增至2.6兆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2.09.24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歐元區政府打算透過槓桿操作,將永久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提高到2兆歐元(2.6兆美元)以上,為義大利和西班牙打造1張有可能派上用場的金融安全網。

ESM目前貸款額度為5,000億歐元(6,470億美元),根據明鏡周刊,歐元區政府打算擴大ESM的方法,例如只收購西班牙所發行、風險最高的債券。如此一來,民間投資人可以補足其餘的資金,因為他們只需承擔一定限度的風險。

報導指出,這個計畫是依據歐元區暫時紓困基金—「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的規定而來。EFSF也有類似的槓桿機制。

雖然德國財長蕭伯樂預料對這項計畫應該樂觀其成,但芬蘭已經表明反對立場。芬蘭政府認為,這個作法意味著大幅侵蝕ESM的條約,因此必須由國會背書。

此外,明鏡周刊日前的報導指出,落實ESM的最終障礙或許已經移除,因為歐元區各國似乎已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聲明,藉此順應德國憲法法庭針對批准ESM所設下的條件。這代表ESM或許幾周後就能上路。

根據報導,歐元區各國的大使打算26日在布魯塞爾集會時,正式簽署歐元區財長先前敲定的「解釋性聲明」。該聲明將釐清,各國政府只有在取得國會同意以後,權責才能擴大到條約設定的範圍之外;各國國會也將強化向ESM取得資訊的權力。

柏林當局透露,該聲明已經大致獲得ESM成員國的同意,但目前還需要各國政府政府正式批准,才能在本周簽署。

根據最初的計畫,ESM將在10月8日上路,貸款額度5,000億歐元,最終將取代EFSF。



◆ 台企電子業轉進內陸 變噩夢

【李道成/成都報導】2012-09-24 中國時報

沿海缺工、缺地、缺優惠,大陸台商大舉往內陸西進,然而在訂單成長有限,加上地方政府財政力不從心情況下,包括重慶、成都在內的四川省各城市,要想利用電子業來大幅擴充GDP,面臨的挑戰恐怕遠高於當初看似千辛萬苦的招商行動。

從四年前,當時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率先對筆記型電腦(NB)為主的電子業,祭出龐大優惠措施後,四川省各城市也展開了一場電子業招商大戰。

各項補助紛至沓來,品牌、代工大廠齊聚渝、蓉雙城,甚至一些完全沒電子產業基礎的城市,也都加入爭取配套廠的行列。一時間,川渝兩地成為全球筆電製造中心的目標似乎指日可待,這個速度比起台灣、蘇州等NB基地,都要快上許多。

然而好景不常,歐債問題餘波盪漾,台廠接單異常艱辛,連沿海老廠的產能都餵不飽,那有新單轉移到內陸新廠。不過為了面子,為了優惠,為了實現對地方領導的承諾,部分台商仍硬著頭皮轉單。台商的轉單動作,平日可能沒人計較,但在沿海城市也要爭GDP的環境下,筆電大城昆山的市委書記管愛國甚至親自出馬,要求當地台資筆電廠不要轉單。

不僅新訂單短缺,大陸中央棒打房產業的政策,也意外讓台資電子廠中箭。以往良好的財政收入,很大比重來自土地標售,但房市一冷,這項最可觀的預算來源突然急凍,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原本承諾的運費、稅務等補助,兩手一攤只能說抱歉了。

台資前幾大筆電組裝廠,在渝、蓉雙城都享有土地免費、各類稅務優惠的超高待遇,但配套廠卻無福享受;一畝地至少十幾萬元人民幣,對經營艱難且訂單不足的這些台資配套廠來說,正好找到一個無法前往設廠的藉口。

部分原本舉債大搞基建的內陸城市,面臨財政收入減少,而且電子業創造GDP效果仍不明顯,只好讓承諾頻頻跳票。一家已在四川設廠的電子配套廠台商就認為,台資電子廠如要來投資,要仔細評估。

此外,以成都為例,原本大力主張引進台資電子的地方官員,現在面臨另一派力主發展汽車業為重心領導的反對;有些官員認為,電子廠土地免費,創造經濟效益與稅收的效果不及汽車業。在地方官僚系統有雜音情況下,已有部分四川城市緊縮了對台資電子廠的優惠,導致更多配套廠也不敢來了。

這股惡性循環的風潮,一位台資大廠經理人形容:「原本是一場電子業台商與內陸城市的美麗約會,不料竟成了彼此的噩夢。」

※ 相關報導:

* 新聞分析-台灣將成日企製造重鎮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22012092400265.html

短期之內,除可見到日系業者轉單給台廠的動作之外,中國大陸品牌業者基於民族情感,也會加速替換日系零組件供應商,台廠都可望受惠,中長期值得觀察的,則是日企加速來台設立製造據點的決心。

....日本前年發生的311大地震,重創東北地區的科技業,而之後就一直盛傳關東地區恐將面臨數10年來最大地震,也讓「製造基地遷回日本」的想法受到擱置,前進東南亞的意見成為主流。但「禍不單行」,泰國一場大水患,受影響的程度更甚311地震,也打破了此一規劃,此時,台灣的價值也重新被看到!

* 我見我思-經濟戰是七傷拳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92400383.html

釣魚台事件讓中日雙方氣氛緊繃,大陸反日遊行一波又一波,民間與部分媒體已在談對日發動經濟戰、貿易戰的呼籲,官方則沉默以對。因為,經濟戰、貿易戰是百分之百的「七傷拳」,傷人亦傷己。稍有理性的政府與國家,絕對不敢輕啟戰端。



◆ 布蘭森專欄/經營企業社群網 黏住顧客

【經濟日報╱編譯 楊宛盼】2012.09.24

過去數年,社群媒體為企業和客戶互動的方式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使行銷新產品和維持品牌形象變得更簡單。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Google+等平台,現在顯然應在顧客服務上扮演重要角色,但並非總是那麼明顯。許多公司剛開始使用社群媒體時小心謹慎、起步緩慢,訂下各種規定,例如員工該說什麼和該如何使用這些管道。

我和我的團隊迅速投入並開始實驗─多年來我們都互相激勵成為創新又親切的人。我們隨即發現,這些管道在接觸我們的顧客和大眾時是很棒的工具。我們的最先發現是,新社群媒體帳戶讓我們即時了解應如何改進,顧客的意見讓我們了解產品和服務問題的速度比過去都快。因此,我們設立系統,讓有問題或遇到困難的顧客能夠從我們的團隊獲得快速解答。

這項計畫看來成功,我們也培養出強大的網路族群。今日,我在推特有240萬人追蹤,臉書有25萬人,Google+有290萬人;每月我的部落格有50萬人造訪。我們許多企業都有專屬的部落格和推特帳戶,使我們可直接接觸的人數倍增。如果我們有需要就直接和客戶溝通,不必僅限在既有的媒體打廣告。我們的網友常透過轉貼或連結幫助我們散播訊息。

最近,英國政府決定把西海岸幹線的經營權─維京的鐵路事業─轉移給其他業者,而不是和已經營該路線15年的維京鐵路(Virgin Train)續約,我們的顧客群隨即採取行動。

哪家業者經營鐵路和如何改善鐵路服務在英國是熱門議題,當我們對這項令人質疑的決定發表看法,便收到壓倒性的熱烈迴響。

我們的社群媒體帳號和網站湧入顧客和大眾的支持訊息,1 名乘客麥基洛普在線上發表請願書,挑戰政府的決定,並要求官員重新考慮經營權。透過募集顧客和英國名人的支持,我們在1個禮拜內就收集逾16萬個簽名,希望在下議院引發辯論。

既然我們擁有社群媒體,新事業的宣傳程序也因此改變。當我們在2011年底收購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時,人們對銀行的觀感不佳,我們知道要使人們改變心意並非易事,於是我們在推特向網友徵詢新銀行的命名,所引發的興趣和想法幫助我們在新公司和顧客間建立更強的連結。我們最後決定取名為維京金融(Virgin Money)。

終於,我們已開始利用社群媒體的管道散播訊息,我們對改變和追求獲利一樣有興趣。我創立的第1家公司學生雜誌(Student),是為了表達對越戰的抗議,我現在用社群媒體帳戶也是同樣目地─對我有強烈感觸的議題發表意見,例如無意義的反毒戰爭(War on Drugs)和殘酷的魚翅採集。許多網友回應、捐款,甚至報名當義工。

不論你剛成立新創公司或領導已有規模的公司,如果你還沒有社群媒體,應該著手在這方面建立能見度。最簡單的方式通常是從設立客服專線開始,讓顧客詢問產品和服務的問題,親切地傾聽並回答,你就得到要領了。

我嘗試每天回答幾個網友的問題,人們總是納悶我怎麼有空定期在推特推文或更新部落格,但我不明白他們為何沒空?社群媒體是連結我們顧客的絕佳途徑,我永遠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你同意嗎?上推特告訴我! (作者Richard Branson是維京集團創辦人)

fsj 提到...

社論-QE3與零利率的威脅

【本報訊】2012-09-25 工商時報

美國聯準會(Fed)推出「無限期購買」的第三次量化寬鬆(QE3)政策,還宣布將維持超低利率水準至2015年。這個政策將會巨幅改變金融市場資金的流動,有利於推升股票等風險性資產,有助於拯救趴在谷底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但是卻威脅了債券市場的安定。Fed「以鄰為壑」的政策,對於台灣的外匯準備、公務員退撫、勞工退休基金,以及壽險資金等高度仰賴固定收益債券的投資組合,帶來了高度的不確定性。

Fed主席柏南克創了中央銀行前所未見的先例,將「失業率」作為中央銀行貨幣操作的目標,以購買不動產抵押債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為操作工具,擺明了拉抬美國房價、鼓勵銀行增加房屋貸款、藉著拉抬房市來壓低失業率。明確的目標與手段,有機會解決美國的國內問題,卻勢必產生以鄰為壑、操縱美元貨幣貶值,甚至引發通貨膨脹的副作用。

特別是,QE3施行之後,全世界將正式步入「完全零利率」的時代。在此之前,主要經濟國家只有日本長期處於零利率,但是日本央行是被動式的採行零利率,而且零利率的結果並沒有讓日本走出長達二十年的經濟零成長。美國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為了維持金融市場流動性而採行了兩次QE,從2008年12月16日至今,聯邦資金利率已經將近四年維持在0.00~0.25%的超低水準;其後的扭轉操作(OT)以及此次的QE3,繼續擠壓長期利率。另外,歐洲央行為了避免歐債危機崩潰,持續的操作也釋放大量資金,如今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膨脹2兆2千億歐元,德國與法國公債利率水準也不斷向下走低,全球完全零利率的時代已經來臨。

零利率雖然在短期內會帶給世界債券市場榮景,所有債券基金的報酬率都因為利率下跌而出現較大的資本利得,卻潛藏了難以控制的利空。由於債券收益太低,如果考慮倒債的機率、所得稅的因素以及匯率變動的風險,當然更要加上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原本應該是低風險的固定收益投資,卻存在利潤極小化、風險無限大的威脅。

必然將會發生的現象就是,QE3之後,資產管理公司銷售債券基金的規模將會持續降低,而且會是長期持續的趨勢;相對而言,債券市場獲利了結的資金將會增加。雖然債券市場與證券市場的資金有其基本上的差異,但是證券價格的上揚,特別是能夠持續提供相對高股息的績優藍籌股票,將會吸引一部分債券市場的資金;債券市場資金流入與流出若出現不均衡狀態,利率逆轉上揚的現象就會出現。

長期來看,在QE3將債券利率推到歷史新低之後,債券利率上揚的機率將會遠高於繼續向下的機率,結果使得長期持有債券、特別是存續期間高的長期債券,潛藏了非常高機率的資本損失。而退休基金、壽險資金為了避免利率過低,必須將部分資金移轉至較高收益的藍籌股,以拉升整體投資組合的報酬率,更是長期債券無止境的潛藏賣壓。

從FED宣布QE3之後,歐美投資專家對資產配置的主流建議,出現極為罕見的一致性:首先就是加碼股票比重;其次是加碼「非零利率」的非美元債券,特別是具有匯率升值潛力的外國債券;第三是如果必須長期持有美國債券,則應該偏向短期債券、甚至半年內到期的定存單。

國內方面,面對QE3政策的推出,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立刻提高戒備,並且陸續發表出乎媒體意料外的強烈評論。彭總裁認為美國的QE3「猶如航空母艦開來,不能把正在旁邊捕魚的漁船給撞倒了」,他也感嘆「小國家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對國際金融市場極為內行的彭總裁,不只嗅到熱錢來襲的威脅,也了解調整外匯存底投資組合的嚴苛挑戰。

彭淮南的分析值得嚴肅思考,他認為QE會造成美元貶值,會讓美國資產增加、負債減少,而資本湧入新興經濟體,對於決策者的挑戰是必須設計結合總體經濟與審慎政策的妥適組合。他還特別批評歐美國家在推動量化寬鬆政策時,「應該受到多邊監督」,並且「考慮到政策的外溢效果」。

QE3的施行,伴隨全球零利率時代的來臨,對於企業營運與個人投資者,可能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卻使大型投資機構遭遇前所未見的挑戰。在這個歷史性的結構轉變中,決策僵化、高度仰賴固定收益的政府退休基金,或是部位調整遭到政府嚴格監管、無法靈活轉向的壽險部位,更將面臨難以預估的風險。已經不斷遭到質疑遲早將要走向破產之途的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勞退基金等,必須提高警覺,及早做出對應的方案,否則很容易在「航空母艦所引發的洪流」中,遭到滅頂翻船的不幸。

※ 相關報導:

* 德企業信心連五降 經濟不妙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85906.shtml

德國對歐債危機的恢復力已逐漸受到侵蝕,主要歐洲夥伴對德國產品的需求日益下滑,在其他市場也放緩。

* 日本經貿轉向 想加入TPP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85904.shtml

釣魚台爭議衝擊日本和中國的經濟關係,由首相野田佳彥領導的日本政府可能把努力焦點從停滯不前的中日韓三方貿易協議,轉向由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

* 「中國褐皮書」:經濟活動擴張 22年來最疲弱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385495.shtml

最新《中國褐皮書》調查報告顯示,大陸製造業和零售業對銷售前景的樂觀情緒比3個月前少,裁員的公司比日前多;經濟活動年度擴張可能是22年來最疲弱的水準。



◆ 田弘茂斷言3年內1/7台商回流

【記者戴瑞芬/台北報導】2012-09-25 旺報

台商在大陸的投資金額累計已超過千億美元,不過大陸經濟減速而且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國策研究院長田弘茂斷言,「2、3年內將有7分之1台商會回流台灣,或至少會離開大陸。」他並呼籲政府應協助解套大陸台商回台面臨的難題。

由國策院主辦的「鼓勵與協助台商回流」座談昨日舉行 田弘茂說,因為歐美經濟衰退、體質惡化,不是未來2、3年就可以恢復,因此提振台灣經濟,期待外資已不可行,他強調未來有很大部分要看大陸台商能否回台投資幫助台灣經濟,不過綠營色彩濃厚的他,也歡迎大陸資金來台。

兩岸鏈結性趨薄弱

赴大陸經商20多年創立億大集團,2007年回流台灣投資幸福人壽的台商鄧文聰以自身為例,指出台商回流只希望土地跟勞工問題能解決,如果能優先配合外勞,會是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很大誘因。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超群指出,以大陸正積極建立產業供應鏈的趨勢來看,台商也會選擇在大陸就地供應、就地服務,不但是資金擠壓,台商回頭購料行為也越來越減少,兩岸鏈結性因此越來越弱化。

回流台商多為個資體

不過,張超群認為,每個台商不見得都想回台,台商現在的問題是希望能在大陸轉型升級,儘管貿協這些年來在大陸辦台灣名品展,但多半只是one stop shopping,並沒有辦法長期支援台商打進大陸市場。所以張超群建議,政府應該讓貿協的功能比照日本貿易 促進振興會,另外,目前禁止政府科技專案計劃成果到海外實施,也應該要適度放鬆,以增加跟台灣的鏈結。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則指出,近年台商回流多是個人資金,並不是廠商回流,台灣反而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他以康師傅沒有在台灣上市,只買了101大樓為例,「台商個人資金回流第1件事就是買房子,把房價炒高,反而增加台灣民眾的痛苦指數。」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所研究員王素彎指出,政府目前研擬的「提供台商回台投資優惠措施」,希望引進回流的台商產業是高科技、資本密集、高品質,且附加價值高的產業,這對創造就業機會較多的傳統產業不利。

此外,她也認為,兩岸ECFA不敵FTA,台灣雖已與大陸簽署ECFA,仍無法防禦各國FTA攻勢,因此台商回台投資將會面臨其他簽署FTA國家低關稅的競爭。

※ 相關報導:

* 陸客瘋台流 MIT有商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4/112012092500219.html

....最令人驚訝的是:一雙在台灣出廠價只要39元新台幣的襪子,在大陸竟然可以賣到39元人民幣,價格是台灣的5倍。....雖然大陸市場誘人,但發展還不成熟,張瑞堯表示,即使在百貨公司裡,標價6千元的商品,經常可以殺價到3千元成交,這顯示大陸市場還不成熟....

....蕭巽益幾次在台灣名品展賣自有品牌產品,不但在現場就賣光,且售價比台灣高出20%,給他的感覺就是:「只要產品比大陸先進,大陸消費者是很敢砸錢的。」

* 員工省籍情結 台企不定時炸彈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2092500178.html

富士康太原廠兩千員工鬥毆,震驚台企。台資企業前進大陸,靠的就是豐沛勞動力,但因員工間多半有地域省籍情結,如沒妥善管理,往往成為嚴重影響工廠正常運作的大問題。

fsj 提到...

馬總統:經濟現況比金融海嘯慘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姜兆宇、許雅筑/台北報導】2012.09.26

景氣差,八月失業率再創今年新高。馬英九總統昨天說,現在的情況比四年前金融海嘯還要嚴重;經建會明天將發布八月景氣對策燈號,由於股價、海關出口值等各項指標依舊不振,預料連續亮出第十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將是史上第二長紀錄,比金融海嘯時期的「連九藍」還要低迷。

根據經建會一九八四年以來的資料,連續亮藍燈最長期間為二○○○年十二月至二○○二年二月的「連十五藍」,主要是全球網路泡沫化惹禍。

第二長則是九顆藍燈,分別是:一九八五年三月到十一月的二次石油危機及十信風暴;二○○八年九月到二○○九年五月的金融海嘯。

今年七月的景氣對策信號分數雖較六月增加一分,為十六分,燈號卻是連續第九顆「慘藍」,追平金融海嘯的紀錄。

馬總統昨天接見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時指出,最近這段時間,歐債危機未解除,美國成長也緩慢。全球各地經濟成長除極少數國家外,都是一季比一季差,即使前段時間表現不錯的新興亞洲國家,也出現衰退情況。

※ 相關報導:

* 墨西哥製造 挑戰MIC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88592.shtml

墨西哥近年來製造業發達,加上中國大陸工資上漲,促使許多歐美企業選擇到墨國投資設廠,這個拉美第2大經濟體10年來首度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



◆ 推動服務業 不能老是空包彈

【經濟日報╱社論】2012.09.26

行政院日前通過桃園航空城計畫,將由行政院江宜樺副院長擔任召集人成立「跨部會航空城推動小組」負責推動。這項由政府投資3,366億元,加上民間共4,630億元的涵蓋3,200公頃面積的國家旗艦型計畫即將啟動,成為行政院「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中的指標大案;預期到2030年將創造2.3兆元商機、26萬個工作機會。

對於這項發展,我們不知要感到高興還是悲傷。乍看之下應該要高興才是,因為在經濟景氣如此低迷之下,這個大案的推動當然有利於景氣的提振、失業率的下降。但是進一步思考,則會感到不可思議,因為這是馬總統2008年初大選時的政見,在他當選四年半之後,行政院才要籌組「跨部會推動小組」展開計畫;如此這般的行動力,如何讓民眾信賴這個政府有能力應付內外交逼的複雜世局?

其實,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心早已轉移到服務業;服務業發展的成敗關係著台灣能否脫胎換骨、提升到另一個經濟層次的關鍵。也因為服務業相當複雜,其推動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跨部會的整合,因此,全國商業總會等公協會過去強烈要求政府,成立商業發展研究院來協助服務業的發展;行政院也必須成立「服務業推動小組」,來協調溝通部會間的服務業施政整合。商研院的確已經成立,但目前卻因規模太小而無法符合業界的殷殷期盼。「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也於2009年底在行政院的幕僚單位經建會成立;但是桃園航空城迄今的發展,顯示這個代表行政院的服務業推動機制完全沒有發揮功能,乃至於到現在還要再籌組一個「跨部會航空城推動小組」才能成事,何其諷刺與悲哀。

依照「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的設置規範,小組委員是由各部會首長組成,每三個月開一次會。小組下設立工作小組,由各部會的相關局處長兼任,不定期召開會議;小組的相關幕僚作業由經建會擔任。理論上來說,各部會首長只有在重大任務或爭議無法解決時才會親自開會;平時的推動工作應該由相關部會的局處長進行。然而,目前政府部會在員額凍結下都相當忙碌,精力也經常用在應付日常事務,很難騰出時間去進行耗時費力的部會間協調整合;因此,部會的局處長們習慣性地迴避跨部會的業務,甚至迴避相同部會下跨單位的方案。即使外部有很好的建議,只要是屬於跨部會的方案,他們都會選擇放棄。長久一來,台灣只要是需要跨部會整合的服務業發展,幾乎都會淪落到「無人聞問」的地步;一直到已經嚴重妨礙產業發展引起輿論重視,逼得政府非管不可時,行政院才會出面要求進行跨部會解決。

今天桃園航空城的發展,印證了行政院過去的跨部會推動小組根本沒有在推動這件事,但也未見提出甚麼跨部會的大案。政府文官的如此處事態度,使我們對台灣未來服務業的發展感到非常憂心,這個問題不解決,台灣服務業發展遲緩、生產力低落的問題將會愈來愈嚴重。

我們呼籲行政院,活化「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的運作,應積極排定議程,主動挑選需要跨部會推動的產業或議題去協調處理,例如排除障礙推動醫療美容產業、推動一所國際著名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建立讓服務業研發可以抵減租稅的務實措施;不要成為聊備一格的空包彈,還要疊床架屋地另外成立甚麼「跨部會航空城推動小組」。

※ 相關報導:

* 台灣20大品牌價值 縮水5%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388610.shtml

「2012台灣20大國際品牌」昨(25)日揭曉,不敵蘋果威脅,國內「科技雙宏」宏達電、宏碁雖仍穩居前二位,但兩家公司合計品牌價值較去年蒸發10.8億美元,今年前20大品牌總價值37.05億美元,較去年衰退5.3%。反觀食品餐飲品牌表現搶眼,85度C挺進前10名,王品集團也躍居前20大,加上康師傅、旺旺、統一,今年食品餐飲兵團總共占5席,是歷年來最優異的表現。

....吳敦義表示,「台灣必須從MIT(台灣製造)變成BIT(品牌台灣)」,台灣市場小、沒有自然資源,必須由貿易撐開經濟命脈,其中品牌是重要的一環,因此極力發展品牌是當務之急。

* Google:行動商務成為創業新藍海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76436

Google今天(9/25)在台舉行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Day,鼓勵企業或個人在逐漸成型加速成長的行動市場中尋找商機創業,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現代人生活中約有9成架構於各種螢幕裝置上,平均花費4.4小時休閒時間在這些螢幕,行動商務市場潛在商機成為下一波創業的機會。



◆ 日本電產 南創設研發中心

【聯合報╱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2012.09.26

日本電產公司以研發製造微型馬達聞名全球,昨天進駐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投資新台幣3億元設立研發中心,並將和工研院、成大共同研發微型馬達等相關產品應用技術。

日本電產公司最近新增3個研發中心,分別在新加坡、日本新川崎及台灣。台灣設在台南市安南區的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

昨天開幕儀式,由日本電產公司第一副總裁浜田忠章、馬達基礎技術研究所長福永泰、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等人主持。

浜田忠章說,日本電產將研究製造出更好的馬達,鞏固微型馬達世界第一的地位。微型馬達運用在手機開關、硬碟驅動裝置和數位相機,今年集團營收預估為1兆日元。

福永泰說,台灣和新加坡投資金額各約新台幣3億元,台灣研發馬達控制設備,新加坡研發機器人馬達等,台灣及新加坡的研究成果再送到日本新川崎。

台灣南創園區的研發中心,辦公室和實驗室占地約100坪將招攬20名研發人員,規模和新加坡相當。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指出,台南吸引日商進駐,南科已有東麗尖端薄膜、住華科技、台灣日立化成等18家日商,台南科技工業區有台灣凸版等5家日商進駐。

fsj 提到...

赴陸台商 3成面臨倒閉、3成苦撐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2.09.27

國家安全局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閉門的秘密業務報告,報告內容指出,根據2012年最新資料統計,台商到大陸投資的獲利已大幅下降,有3成台商面臨倒閉,有3成台商正在苦撐。國安局也在秘密報告中披露,中國對台灣經營的兩岸關係只經未政的局面相當不滿,希望有更多政治談判。

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上午列席會議備詢,上開內容由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等人陸續披露。她並質疑,中共面臨第一線兩岸系統人馬換血,我方也由馬總統親信與心腹,包括王郁琦與金溥聰,接任陸委會與駐美代表,馬英九換上心腹親信去處理兩岸問題,顯然要加速與中國政治談判。邱議瑩還問蔡得勝是否了解王郁琦。

蔡得勝表示,兩岸包括海協會與海基會主導者未來都將換人,人與人要重新調整,建立互信,他不認為國民黨會改變相關運作。對於層峰部署王郁琦與金溥聰與對中國展開政治談判有無關係,蔡得勝沒有正面回應。而他從來沒有否定與中國大陸經濟互動帶來的好處,只是把要做風險評估。

對於王郁琦的觀感,蔡得勝表示,他覺得王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且熟悉兩岸事務,但陸委會是一個執行單位,王郁琦有沒有執行能力,他對王郁琦這方面並不熟,有沒有執行力,他無法回答。

而面臨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蔡得勝表示,中國最可能擔任新領導人的習近平雖是個知台派,但不見是友台派,在中國各領導人間,習近平民族主義的思維,與其他領導人相較,他更重視共產黨的利益,但對台政策雖不見得有重大改變,但不管對外對台關係,習近平將會比過去領導人,在許多立場上,只要有人踏上他的紅線區,將會比較強硬。

蔡得勝同時表示,未來這段期間,我方必須關切的不應是中共領導人的改變,而是中共涉台系統正在大量換血,中共對台領導小組十個主要人物當中,有七人面臨職務調整與屆齡退休的問題,幅度很大;國台辦主任會否異動,現正在角力中,起碼四個副主任有個要屆齡退休,海協會也面臨陳雲林將一定會退休的問題,兩岸事務的執行者都大幅在換血,這些人在默契與思維上是否契合,也會影響未來兩岸對話的運作。

※ 相關報導:

* 社論-跳脫一顆茶葉蛋的思維邏輯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92700513.html

在檢討台灣過去十幾年來的經濟發展模式時,我們不禁要問:是經濟發展困境讓我們有了這樣消極保守的思維邏輯,還是這樣消極保守的思維邏輯帶領我們進入了經濟發展的困境?....坦白說,面對這樣一個與過往完全不同的新時代,如果政府和企業的眼光還只是停留在那顆茶葉蛋上,缺乏新的思維邏輯和前瞻開創的勇氣,那麼,台灣產業經濟長遠的發展格局,就十分令人憂心了。拜託,千萬不要別國已經在吃牛排大餐了,台灣還只能斤斤計較那顆茶葉蛋到底是給還是不給!

* 無可逃避的減債義務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91338.shtml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2012年「全球競爭力評比」,144個國家中,台灣競爭力整體排名為全球第13,落後星、港及日本,位居亞洲第4。但是,表面強勁的國家競爭力,卻潛藏龐大的赤字隱憂。144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的財政赤字與債務,不論累積債務或年度流量舉債,排名雙雙下滑。顯示政府近年改善赤字,交出的財政成績單,在國際重要經濟觀察機構眼中,仍是一紙紅字。

....國債在10年內暴增約2兆元,期間政府雖曾擬訂財政平衡目標,但早已在2年前跳票;如今債務水位上升近1倍,難度也翻了1倍,再不積極減債,台灣豈有再磋跎10年的機會。為債務瘦身,不只是關係這一代的福祉,更涉及下一代的權益,這是當前執政者無可逃避的義務。

* 社論-善用普查資料正確理解台灣經濟困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92700320.html

....我們有兩個建議:第一,未來不論是人口及住宅普查、農漁業普查或工商普查,負責訪查的行政院主計總處除了於發布日對外發布普查結果及提要之外,應該選擇重要國勢主題,循以往國情統計分析方式,每週發布數篇,如此約兩、三週即可讓外界更深入瞭解台灣當前的經濟社會實況,除了可以大大提升普查的附加價值,對於高層決策、社會教育也有裨益。

....第二、不論是人口住宅普查、農漁業普查或工商普查,其所獲得的國勢資料變化,各相關部會皆應本著尋寶的態度,積極投入普查資料的研究。這非僅是主計總處的工作,更是經濟部、內政部、財政部、農委會、文化部等部會的責任。為讓各部會確實研析普查資料,行政院應責成各部會,於普查報告公布後的半年內提出研究報告,並以此做為施政的參考。倘能如此詳研普查資料,必定大有助於政府施政績效的提升。



◆ 高雄設自由經濟示範區 歡迎5大產業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2012.09.27

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昨(26)日指出,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目的,是要促進投資、創造就業,歡迎物流、金融服務、零售百貨、創新產業以及國際娛樂休閒5大產業到高雄投資。

經建會昨日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草案,高雄市政府也同時針對自由經濟示範區提出自己的主張。李永得說,為了促成自由經濟示範區,高雄市政府用很多心力到國際考察,其中南韓採土地結合新市鎮開發方式,吸引許多尖端產業,偏重於開發取向。

高雄目前已經有加工出口區、高雄港等,未來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在產業選擇上要做出區隔,同時搭配政策鬆綁以及租稅優惠措施,才能真正吸引全球資金,創造就業機會。

李永得表示,市府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歡迎物流業進駐,與高雄港的轉運量有相乘效果,全球前3大的物流業竟然在高雄沒有據點,未來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此外,金融服務、零售百貨,將高雄打造成購物天堂,結合高科技、生技以及文創的創新產業,提升經濟結構朝高值化發展。還有全球娛樂休閒產業,也很適合到高雄自由經濟區發展。

李永得說,自由經濟示範區不是萬靈丹,這只是一種手段,目標要吸引投資、創造高值的就業機會,所以政府政策一定要充分鬆綁,排除官僚作風,「否則單是法規就拖死了」。

高雄市建築公會理事長陳武聰、義聯集團等企業人士,對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都頗有期待,認為是港都發展經濟全新的活水源頭,可帶動南台灣發展。

※ 相關報導:

* 示範區內本外勞基本工資 將脫鉤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391415.shtml

自由經濟示範區預定明年正式上路,為使計畫對外資來台投資更具吸引力,行政院長陳冲已指示經建會,研究修法,讓在此特區內設廠投資的企業,招聘勞工時,本外勞的基本工資可以脫鉤處理。



◆ 西國抗撙節、希臘掀暴動 歐債野火又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143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09.27

西班牙與希臘將推撙節措施,激怒兩國民眾上街頭舉行大規模示威與罷工,社會動盪加深投資人對歐債危機惡化的疑懼,西班牙10公債殖利率26日更飆破6%,導致歐股重挫,油、金價格走跌。

西班牙政府27日將推2013年撙節預算案,希臘財政部也敲定規模約150億歐元的新撙節措施,在兩國引爆大規模示威與肢體衝突。西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至6.04%,逼近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承諾收購受困國公債之前的水準。

總理拉霍伊表示若借貸利率滯留在無法承受的水準,將尋求全面紓困。歐債危機升高疑慮再起,歐股26日全面下跌,西班牙股市盤中重挫逾4%。

公債殖利率飆高,加上西國央行警告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明顯下滑,衰退趨於嚴重,西股26日盤中重挫4.09%,道瓊歐洲600指數跌1.78%;歐元兌美元貶至2周低點,盤中貶0.4%至1歐元兌1.2842美元;商品市場亦受影響,紐約原油11月期貨盤中跌逾2%,報每桶89.36美元,跌破90 美元大關;紐約黃金12月期貨跌1.1%,報每英兩1,746.9美元,跌幅為7周來最大。

歐元區政府先前已同意向西班牙提供最高1,000億歐元(1,250億美元)的紓困金,如果西班牙申請全面紓困,將啟動ECB6日提出的受困國公債收購方案。



◆ 涉套利逾6億 101董座林鴻明收押禁見(節錄)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392315.shtml

【聯合晚報、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9.27

台北101董事長林鴻明涉嫌勾結股票上市金尚昌開發公司,以土地向金融機構中聯信託質押貸款轉為不良債權後,再成立人頭公司買回土地,套利至少6億元,檢調上午向台北地院聲請羈押禁見;台北地院認為,林鴻明涉嫌掏空、背信等罪,都是涉及5年以上重罪,加上有勾串證據之疑慮,裁定所收押禁見。

※ 全文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接班明朗 人民幣七年新高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2.09.29

人民幣昨天演出大漲行情,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後以六點二八四九比一收市,創下匯改以來、近七年兩個月新高價,也帶動離岸市場(如香港等地)的人民幣報價走高,人民幣是否中秋節變盤「由貶反升」,仍有待觀察。

銀行業人士說,大陸「十八大」日期敲定,外界預期中南海接班局勢明朗化,是人民幣「漲」聲響起的主要因素,加上美國聯準會祭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美元被看衰,也助長人民幣漲勢。

另外大陸國慶長假即將開始,銀行不願在長假前持有美元,也使得美元的買盤虛弱,「一賣就急跌」。

昨天人民幣創匯改新高,是否意味開始「新的升值周期」?匯市交易員說,到目前為止,中國人民銀行的匯率政策並未明顯改變,「很難想像人行會放手」,十一長假過後,美元買盤可能回籠,緩和人民幣漲勢。

不過匯銀人士說,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雖無法「保八」,仍屬高成長經濟體,在美元趨勢看貶,大陸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下,預估在未來三年,人民幣兌美元可望從目前的「六字頭」邁入「五字頭」時代。

資料顯示,大陸自二○○五年七月啟動匯制改革後,人民幣即一路走升,二○○八年爆發金融海嘯,人行一度暫停匯改,人民幣也反轉走貶。二○一○年六月十九日,人行重啟匯改,引導人民幣走升,累計自○五年匯改迄今,人民幣升值幅度高達百分之三十一點六八。



◆ 民間借貸萎縮 陸企業壞帳大增

【記者黃佩君/綜合報導】2012-09-28 旺報

儘管貨幣寬鬆政策使大陸銀根放鬆,但仍傳出多地民間借貸萎縮30%的情況;專家表示,民間借貸向為大陸中小企業活水,如今斷源,可能造成企業壞帳增加,也將使銀行「惜貸」,造成整體緊縮的惡性循環。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溫州今年民間借貸規模萎縮約30%,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則從0.37%升至超過2.8%,銀行因此也變得「惜貸」。大陸住建部近日發布的《2012年民間資本與房地產業研究總報告》也指出,截至今年3月,山西企業參與民間融資餘額比去年下降約30%。

周德文表示,民間信貸萎縮主因在於「去年的危機造成信用損傷,大家都不敢把錢放到民間借貸,釀成信用危機。」這會造成銀行惜貸的不良連鎖反應:「以前企業為守住銀行信用,貸款快到期就從民間短期拆借來充數。今年民間借貸萎縮,企業難以拆借,銀行不良率也就上升了。」

溫州銀行業者便表示,雖然目前放款額度並不緊張,但出於對企業經營情況的擔憂,放款積極性大不如前。

周德文強調,「10月到年底往往是企業非常難熬的時候,特別是遇到銀行這種態度,很多企業會因資金鏈斷裂停工倒閉。溫州規模以上企業有3千多家,現在減產停產者占60%多。」分析師也指出,這種惡性循環可能使寬鬆政策資金往房地產集中,未能達到真正使產業復甦的效果。



◆ 投資台灣 20台商總額可達380億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2.09.28

全球最大螺絲製造集團晉禾企業,計畫回台投資100億元打造「全球金屬扣件物流營運中心」。

大陸投資環境惡化,吸引更多台商回流。經濟部今日與20家台商簽署投資意向書(LOI),總投資額近新台幣380億元,較去年成長不少;其中包含了全球最大的螺絲製造集團晉禾企業,計畫回台投資100億元打造「全球金屬扣件物流營運中心」;家具業龍頭台昇集團也打算回台設立高檔的家具品牌通路,投資額至少10億元以上。

經濟部投資處上午舉辦2012台商投資台灣高峰會,不少重量級台商響應。台企聯會長、台昇董事長郭山輝指出,大陸經濟結構調整,台商在大陸面臨較大挑戰,尤其今年國際經濟情勢不好,是很辛苦的一年;不過,對於國安局長蔡得勝「三成大陸台商已倒閉、三成苦撐」的說法,他認為沒有那麼高的比率。

他表示,廣大台商確實在思考如何在大陸投資基礎下繼續延伸企業發展契機,積極思考回台投資。例如,台昇今年已在台中買下辦公大樓,希望逐步將海外基地往台灣移動,在台進行研發、財務操作、決策,積極佈建通路,除高檔家具通路外,他也計畫回台投資結合醫療、養老的觀光產業。

晉禾董事長蔡永裕則有感於台灣失去競爭力、人民變窮了、失業率攀高,希望回台投資100億元打造「全球金屬扣件物流營運中心」,預計能帶動周邊10萬個工作機會。他說,他很希望台灣變富有,盼望政府「好好把國家救起來」,不過,回台卻面臨了「土地取得」及「政府效率低」的問題。目前晉禾雖已在岡山的園區找好50頃的土地,但仍卡在環評流程,他擔心不知何時才能拿到土地,盼政府發揮高效率。

※ 相關報導:

* 勞退基金 今年穩穩賺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93941.shtml

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昨(27)日正式公布今年以來到8月底的操作績效,新、舊制勞退基金整體收益數來到450.43億元,較7月收益增加137.55億元,收益率3.35%。監理會並表示,近期全球股市持續回溫,初估到9月中旬時,基金已獲利近550億元,長期穩健獲利。

* 潘世偉 迎戰本外勞薪資脫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396663.shtml

行政院長陳冲昨(28)日批准勞工委員會主委王如玄請辭案,由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暫代,他也是內定的勞委會主委接任人選。潘世偉昨日表示,本外勞薪資脫鉤議題仍在討論,各方都可表示看法,不單是勞委會的事,他建議法務部、經濟部也可從人權法制、經貿角度釐清、研究脫鉤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法。

fsj 提到...

歐元區…可能陷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09.29

官方機構的研究顯示,歐元區經濟可能已陷入衰退,且歐元區通膨率躍升,可能限制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尋求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的能力。

倫敦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和義大利央行28日公布9月Eurocoin指標微升至負0.32%,高於8月的負0.33%;該指標會在歐元區發布官方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前,每月提供對該地區經濟成長率的預估。Eurocoin指標微升,顯示ECB支持經濟措施的影響有限,包括挹注逾1兆歐元(1.3兆美元)的低成本資金到金融體系,並調降基準利率到歷史新低的水準。

據歐盟統計局(Eurstat),歐元區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1年前上漲2.7%,遠高於ECB設定的低於2%通膨目標。

ECB同日公布2012年貨幣市場調查指出,第2季歐元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狀況比1年前惡化。銀行業認為,無擔保貨幣市場的效率和流動性狀況已比去年大幅惡化。

※ 相關報導:

* 希臘 撙節案達共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4105.shtml

經歷數周協商,3大政黨組成的希臘聯合政府27日就135億歐元(174億美元)撙節方案「要點」達成共識,接下來將尋求國際債權人批准。

* 紓困Yes or No? 西班牙六大經濟難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4271.shtml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西班牙政府正面臨六大火燒眉毛的難題:一.政府能否減少舉債?二.銀行業的漏洞多大?三.地方負債能否掌控?四.是否擔心市場?五.是否擔心歐盟?六.是否擔心國內選民?

* 法撙節預算案 30年來最嚴苛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6662.shtml

法國總統歐蘭德的社會黨政府28日提出執政來的首份年度預算案,2013年度將撙節300億歐元(390億美元),同時調高富人稅與企業稅,以期將法國明年預算赤字規模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自今年的4.5%降至3%,以符合歐盟規定。這是法國30年來最嚴苛的撙節預算。

* 克魯曼專欄/迷信撙節…很危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6664.shtml

這場無法避免的苦難,卻因為政府嚴厲削減支出而更加悽慘;由削減支出所造成的痛苦,其實是自找苦吃。....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研究指出,削減政府支出將嚴重壓抑成長,使經濟加速下滑,結果反而會降低投資人的信心。



◆ 美學貸 拖欠還款達760億美元

【聯合晚報╱美學貸 拖欠還款達760億美元】2012.09.29

美國教育部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拖欠學生貸款者一連五年增加,必須償還聯邦學生貸款的頭三年內,拖欠比率達13.4%,營利大學學生的比率更高達22.7%。此種現象令人更加關切大學費用不斷上漲的問題。

數據顯示,就讀非營利大學的學生貸款借貸人,償還債務愈來愈困難。就讀營利大學者,拖欠最嚴重。教育部指出,約410萬名借貸者自2009年底及2010年初開始償還學生貸款,其中9.1%在頭兩年內拖欠,多於前一年的8.8%。

專家表示,這種現象是因學生貸款金額增加,以及經濟疲軟導致就業困難而造成。此外,早先幾年拖欠增加,是因就讀營利大學的借貸者造成,今年的拖欠增加,則是由就讀非營利公立或私立大學的借貸者引起。就讀公立大學的學生貸款借貸者,拖欠率高達8.3%,比四年前的5.9%大幅增加。

「學生貸款計畫」組織指出,2010年從非營利四年制大學畢業的學生,三分之二背負學生貸款債務,平均欠債額為2萬5250美元,比2009年增加5%。2010年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高達9.1%。

美國學費不斷調漲、家庭收入卻因不景氣下滑,申請聯邦學貸人數過去五年暴增三分之一,達3700萬人,其中590萬人拖欠還款,總金額760億美元。

※ 相關報導:

* QE3點燃貨幣戰 熱錢逃向俄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4093.shtml

聯準會祭出第3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引發貨幣戰疑慮,外匯市場交易員擔心各國央行進場干預抑升幣值,紛紛轉向干預機率較低、後市仍看漲的貨幣,如墨西哥披索、俄羅斯盧布與印度盧比。

* 美經濟 連二季顯露疲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4123.shtml

國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最終值,從先前的1.7%大幅下修為1.3%;8月耐久財訂單大減13.2%,是2009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不過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降到2個月來最低,勞動市場似乎有回穩跡象。



◆ 日韓工業生產跌幅 超預期(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6628.shtml

日本和南韓上個月工業生產跌幅都大於經濟學家預期,顯示中國和歐洲經濟疲軟拖累出口,日韓可能都有必要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日本經濟產業省28日公布,8月工業生產較前月驟降1.3%,降至15個月來最低水準,降幅不僅創3個月來最大,也超乎經濟學家預估的0.5%....另外,受歐債危機影響,南韓8月工業生產較前月萎縮0.7%,已連續3個月下滑,且不如經濟學家預期。

※ 全文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青島本田車廠 在反日示威中全毀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32012092800778.html

青島瑞馳本田車廠,是在九月15號遭逢浩劫,當天是青島國際車展的第二天,沒想到展覽廳來了一批不速之客,示威者湧入,幾個小時之後,公司傳來被暴民打砸搶燒的消息,展場工作人員匆匆撤離,並且把展覽用車開到附近藏起來,他們在回公司途中,一路上濃煙滾滾,等回到廠內,看到已經陷入火海的廠房,許多人都驚呆了。 ....照片網誌作者痛陳,在這場有預謀、有組織、打著愛國旗號的暴動中,一個車廠毀了,甚至還有人趁機搜刮。

* 日銀行轉彎金援 鴻夏戀漸行漸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7395131.shtml

近日情勢急轉,日銀態度丕變,日銀行火速出手金援夏普3600億日元,夏普的財務困難暫緩,與鴻海的談判亦轉緩,日銀火速出手造成鴻夏戀後續關鍵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