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6

繁華紐約?四分之一紐約兒童捱餓

◆ 繁華紐約?四分之一紐約兒童捱餓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761009.shtml

中央社 2011.12.06

紐約一向予人繁華都市的印象,但一份研究報告卻顯示,有50萬紐約兒童長期處於飢餓狀態,等於是每4個紐約兒童中就有1人吃不飽。

根據紐約市反飢餓聯盟(Coalition AgainstHunger)一項最新報告顯示,2008到2010年,紐約市有約50萬兒童生活在沒有足夠食物供應的家庭中,大約是1/4的紐約兒童,這個數字比3年前大幅增加37%。

資料同時顯示,全紐約有147萬人,也就是每6名紐約客中,就有1名長期生活在食物供應不確定的情況。

紐約飢餓人口大幅成長,主因在於美國經濟衰退,導致失業率攀升,家庭失去經濟支柱。

偏偏受到預算大幅縮減影響,全美各地區都削減「食物銀行」(為經濟有困難人士提供暫時性膳食支援機構)。以紐約為例,緊急糧食方案預算從510萬美元減少為350萬美元,外來捐贈也因為景氣不佳而大幅縮水55%,讓這些已經蒙受經濟不景氣影響的家庭,面臨更大困境。



◆ 周行一:「給」與「不受」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760842.shtml

【聯合報╱周行一】2011.12.05

台灣社會的相對剝奪感愈來愈深,社會階層的鴻溝在歷次選舉中,沒有因為社會福利的加碼讓人感覺變窄,反而似乎產生了更多的不平。大家都覺得拿到的太少,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只會有愈來愈多的人不快樂,顯然結果堪虞,也許有一天會跟希臘一樣,國家都要垮了,老百姓還在爭吵,到底誰應當多付出一些。

怎麼樣才會快樂是所有人天天都煩惱的問題,除了哲學家反覆思辨之外,更有許多人殷切尋求快樂的途徑,但事與願違的居多數,世界各地的民意調查顯示,不快樂的人數超過快樂的人,而且人民的快樂程度與國家的富裕程度並無明顯相關。快樂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我們可以家財萬貫,卻感覺極度空虛,也可以一無所有,或者身歷險境,卻仍保持快樂的心境,所以是否有能力在不同客觀環境中,都能產生快樂的感覺,遠比擁有什麼東西來得重要許多;而且更重要的是,長久的快樂無法建築在別人給予的社會福利上。

具有快樂的態度,才真正讓我們快樂,而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在不同環境中都能產生快樂感覺,其實就是一種樂觀、覺得凡事都能變好的心態,甚至於到了別人都覺得你的認知與事實不符,你仍相信能夠變好的程度。

把這個感覺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人,非賈伯斯莫屬了,「賈伯斯傳」中敘述,他擁有一種「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 ),因為堅信自己所想像的是事實,他會散發出一種別人難以抗拒的說服力,感染大家願意為他的理想去奮鬥。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偉人都有類似的特質,孫中山先生必須相信推翻滿清是可能的,他才會為了這個目標去奮鬥,在十一次革命當中,他說服了無數人相信他,到了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步。會成就了不起功業的人,當然都曾遭遇過難以承受的挫折,但是樂觀快樂的態度驅使他們永不放棄,最後成為又成功又快樂的人。

這些成功快樂的人必定相信別人會因自己而更好,否則沒有持續追求理想的正當性。賈伯斯堅信消費者一定會喜歡他的產品,就算他們還不知道,但看到了產品之後一定會喜歡;儘管開始時有許多人反對國父,但他堅信建立民國老百姓才會幸福。所以我們要快樂,就要勉勵自己對別人有貢獻,這樣才能培養出能面對逆境的樂觀態度。

要有貢獻,就必須願意付出,最後自然會得到回報,而更重要的是,不能以別人付出多少作為自己付出程度的條件,才不會因為別人相對付出的少,而心生不平,減損了自己付出的志向,也唯有這樣,自己最後才能成事,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每次在媒體上見到陳樹菊女士,就感覺她不僅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更是一位充滿自信而且樂觀的人,台灣社會還有許多這種人,如果人人都強調付出,而不要求社會福利,我們會因此成為一個人人快樂、大家都受到照顧的社會,但是如果大家爭先恐後要求別人付出,拚命爭取社會福利,我們反而會成為一個大家都沒有成就,社會資源愈來愈少,而且愈來愈不快樂的地方。其實不論是誰,貧富、貴賤都可以成為一個付出比接受多的人,這樣子的台灣人不僅會非常快樂,也會非常驕傲。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 世界貧富差距 創新紀錄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WebNews_Detail.aspx?Type=FirstNews&ID=201112050089

中央社 2011.12.05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今天發表報告指出,OECD國家貧富差距創下30多年來新紀錄,10%最富有人口平均收入是10%最低收入的9倍。

OECD發布34個成員國貧富差距報告指出,傳統上均富的國家如德國、丹麥、瑞典,貧富差距拉大達6倍。義大利、日本、南韓和英國的貧富差距為10倍;以色列、土耳其、美國則為14倍。

報告指出,OECD國家當中,最富有人口和最貧窮人口的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是智利和墨西哥,超過25倍。

OECD報告另指出,非OECD國家一些重要新興經濟體的貧富差距現象更為嚴重,巴西國內貧富差距高達50倍。

OECD提及新興經濟體指出,從一些指標看來,印尼、阿根廷在過去20年來,貧富差距顯著降低。相對地,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在經濟成長茁壯時期,貧富差距同時加劇惡化。



◆ 大陸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世界最大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2050223&pType0=aCN&pTypeSel=0

中央社 2011.12.05

中國大陸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居民消費需求變遷及影響因素研究」顯示,2009年大陸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3.3:1,若加上城鎮居民所享福利,差距更達6:1,高居世界之冠。

法制晚報披露這項統計資料。報導說,20世紀80年代,大陸城鄉收入差距幾乎都在1.8到2.3倍之間。但90年代以後,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到2009年達到3.3倍,而國際上最高的在2倍左右。

報導引述大陸專家指出,如果再加上城鎮居民所享受到的住房補貼、公費醫療、子女教育等,這個差距比將高達6:1,是世界最嚴重的。

至於國際通用反映收入分配差距指標「基尼係數」,大陸也已突破社會容忍「紅線」:0.4 。

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陸的基尼系數為0.16,但到2010年已達0.48,遠超過0.4的警戒線,而且差距仍有擴大趨勢。

此外,從1978年到2010年,大陸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55倍,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近43倍。但是,城鎮居民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兩組間的人均年收入差距,從1985年的2.9倍擴大到2009年的8.9倍,而是這種差距還在持續擴大。

※ 相關報導:

美助學貸款 下一個經濟危機?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馬凱:第「企」倫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763075.shtml

【聯合報╱馬凱】2011.12.06

工業革命以來,企業是人類世界最大的福音,也是劊子手。物質文明一飛沖天,達到自有人類以來未敢奢想的境地,最大的功臣,非企業莫屬。這個在農業社會備受輕視、恆處於邊緣的角色,今天世界每個角落無所不在,儼然是支撐經濟的棟梁及基石;少了企業,全球經濟立將土崩瓦解。

然而,人類所受到的一切荼毒、戕害,幾乎也全拜企業之賜。若非企業營營逐利,不擇手段追求最大的利潤,怎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公害、汙染、氣候暖化、資源耗竭、貧富不均?工業革命縱放出的這一頭怪獸,正在吞噬地球、汙染人性、恃強凌弱、率獸食人!

中華文化立人倫為社會的大綱,用五倫做線索,分從國家與人民、父與子、夫與妻、兄與弟,乃至朋友之間,設立種種準繩、規範,建立一個充塞全社會的和諧秩序,數千年一脈相承。但在工業發達、企業成為棟梁之後,和諧秩序出現了缺口,因為往聖先賢從未思慮企業中人的相對關係。於是有人力倡「第六倫」,要導正職場中受僱者與僱主以及上司與下屬之間的關係,受到廣泛的重視。

但這仍大為不足。既然企業已取代人,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角色,僅「以人為本」的五倫乃至六倫,豈足以規範和諧秩序?我們還迫切需要「以企業為本」的新倫理秩序,從根本導正企業與社會、企業與人、企業與地球的相互關係以及企業本身的自處之道;不妨名之為「第七倫」。

既是現代社會的棟梁與基石,企業與社會的關係至為重要;就此而言,企業至少要做到兩件事:第一,立身以誠,第二,關懷與分享。企業由人所組成,也以服務人群為職志;但企業若對員工欠缺人性、對顧客不仁不義,就會對人造成最大的禍害。企業唯利是圖,不擇手段、不惜資源、不恤生態環保,已成為毀滅地球的元凶;因而與地球建立和諧、共利、永久的關係,更是迫切的使命。除此之外,力求體質健康、經營有效、與時俱進,本當是每個企業的天職,也間接促使整個經濟蓬勃成長。

三百年來,唯利是圖的企業貽害無窮,該是擺脫自私任性的幼稚階段,知書達禮、奮發上進的時刻。台灣是一個幸福的寶地,我們親歷現代物質文明逾半世紀的洗禮,融和東西方精華,已卓然有成;而數千年高居文明巔峰的中華文化,在此代代相承,成為舉世最精粹的基地;更要緊的是,秉持儒家倫理的社會,也深慕佛家慈悲為懷的胸襟,好施樂善的風氣自個人以至企業,足為當世標竿。因此,讓企業跳脫懵懂愚昧的幼稚,建立「第七倫」,完成「成年禮」,步入慈悲明智的新境界,台灣正該是舉世的先行者。

有感於世界各地對貪婪企業日增的厭惡、矛頭指向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的「占領華爾街」怒火四處竄燒,一群有心人正鼓吹企業從唯利是圖,向「慈悲」、「綠色」、「健康」、「幸福」、「成長」五個面向提升,成為完整而健全的新企業,而名之曰:「社會企業」。一旦從台灣生根、發芽、向全人類擴散,我們會見到一個從來不敢夢想的美麗新世界!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 歐洲人新課題 活到老幹到老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763123.shtml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12.06

面對難解的國債問題,一些歐洲國家發現,提高退休年齡不失為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可行辦法。過去兩年來,德國和法國已這樣做,英國、愛爾蘭、西班牙和希臘等國也計畫跟進,但提高退休年齡攸關人民福祉,處理得當可為政府省下龐大退休金開支,處理不好,可能引起大規模人民抗爭,甚至把政府拉下台。

法國總統沙克吉去年把退休年齡從六十歲提高到六十二歲,引起三百萬人上街抗議,工會發動七次全國性大罷工,沙克吉支持度遽降。

相對的,瑞典計畫把退休年齡從六十五歲再提高一點,並且把可保有工作權的年齡從六十七歲提高到六十九歲,人民卻毫無怨言。

北歐的瑞典、挪威和丹麥的經濟表現優於南歐的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並非巧合。退休年齡差異扮演關鍵角色。挪威法定退休年齡為六十七歲,與德國並列歐盟最高。

瑞典法定退休年齡為六十五歲,實際為六十四點三歲,為歐盟最高的國家之一。從退休年齡可以看出一國的財政狀況,瑞典是唯一可望在二○○八年到二○一二年間降低國債的歐盟國家,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百分之六,在許多歐洲國家執行撙節計畫之際,瑞典還降低所得稅,被經濟學人雜誌譽為歐洲的「北斗星」。

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則被迫接受紓困,義大利和西班牙也勵行嚴苛撙節措施,這些國家的共同問題是如滾雪球的退休金負擔,北歐國家不願拿錢去支付退休年齡普遍較低的南歐國家的退休金。

過去兩年,德國將退休年齡從六十五歲提高到六十七歲,愛爾蘭和英國計畫從六十五歲提高到六十六歲,希臘承諾將實際退休年齡從五十三歲拉高到六十七歲。

雖然希臘、愛爾蘭和西班牙的法定退休年齡為六十五歲,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發現,這些國家實際退休年齡,比法定年齡年輕幾歲。

※ 相關報導:

* 佔領華爾街/即將熄滅的民主新思潮?還是才要開始?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5&f_SUB_ID=2304&f_ART_ID=358040

美國領導世界太久了,民眾對於國家機器的運作和領導,一向都很服從也很自豪,從60年代反戰浪潮以來,美國很久沒有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很顯然地,似乎是相當生疏,也許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摸熟其中的竅門吧。



◆ 研究發現 溫良恭儉讓的人薪水較低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6763046.shtml

【聯合報╱記者李京倫/即時報導】2011.12.06

英國獨立報報導,研究發現,容易妥協的人,平均薪水比據理力爭的人低。

研究團隊成員紐頓說:「據理力爭並不是指很難跟人相處,而是指你願不願意為自己的權利奮戰到底。」容易妥協的人格特質包含順從、謙遜、為人著想,這些特點可能帶來好人緣,卻不利於增加收入。研究發現,公司管理階層更願意為主動爭取更上層樓的員工升遷與加薪。

這項研究由美國康乃爾大學貝絲‧李文斯頓、聖母大學賈吉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查爾麗絲‧賀斯特共同主持。研究團隊訪問近10年來進入勞動市場的9千名勞工,測試人格特質再比對收入,發現容易妥協的男人比起不輕易退讓的男性,平均少賺7千美元(約台幣21萬元);女性的處境更糟,無論是否堅持升遷加薪,收入都比男人少了近乎14%。

這項研究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



◆ 馬友友獲終身獎 歐巴馬討祕訣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763072.shtml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12.06

美國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獲得第卅四屆甘迺迪中心終身成就獎,四日在白宮接受美國總統歐巴馬表揚,並出席致敬晚會。歐巴馬說,馬友友最驚人的事蹟就是「每個人都喜歡他」,還開玩笑要求馬友友傳授一點廣受歡迎的秘訣。

一年一度的甘迺迪中心終身成就獎,意在表彰對美國具有卓越藝術貢獻的人士。今年得主包括馬友友、影星梅莉史翠普、歌手兼作曲人尼爾戴蒙(Neil Diamond)、百老匯名女伶芭芭拉‧庫克(Barbara Cook)及薩克斯風大師羅林斯(Sonny Rollins)等五人。

歐巴馬在白宮接見得主時說,感謝獲獎的五人將天賦發揚光大,使眾人受益。歐巴馬讚揚馬友友七歲便在白宮東廂為已故總統甘迺迪演出,如今已是全球最偉大的古典音樂演奏者之一,也盛讚馬友友是當今全球最有創造力、最多元化的音樂家之一,從阿根廷探戈到中國民謠樂曲都廣泛接觸。

歐巴馬說,馬友友是白宮常客,歷任總統不斷邀請他,他從不回絕,「我告訴他白宮應該為他準備一個專屬房間」。歐巴馬就職時,也曾邀請現年五十六歲的馬友友在就職大典演奏。

歐巴馬笑說,馬友友曾獲選「時人雜誌」(People)全球最性感男人,也曾在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幼教節目「芝麻街」亮相,「每個人都喜歡你,你一定要教我受歡迎的祕訣。」屢遭國會共和黨議員阻撓法案的歐巴馬還開玩笑說,他想過請馬友友「到國會走一趟跟他們談談」。

在白宮接受表揚後,馬友友等人隨即與第一夫人蜜雪兒,出席華府甘迺迪中心的致敬晚會,著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史蒂芬柯爾勃(Stephen Colbert),與芝麻街布偶艾蒙(Elmo)詼諧地介紹馬友友的成就。

fsj 提到...

囂張富二代 停車糾紛毆死校工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2011.12.07

培育大陸演藝界人才的北京電影學院一名開奧迪的學生,前天因停車糾紛毆死學校清潔工,涉案學生已被逮捕送辦。大陸「富二代」的囂張行徑,再度引發大陸民眾反感;而明星學校校園居然出現暴戾之氣,也讓大陸網民感到驚訝與熱烈討論。

北京電影學院官方微博通報表示,前天下午三點許,學院某學生因停車不當與清潔工發生衝突,雙方互毆,導致清潔工死亡。該生已被傳喚至公安機關,海澱警方則表示,涉案學生已被逮捕,正進一步調查。

京華時報報導稱,前天下午三點多,北京電影學院校園內浴池附近,一名該校學生與一名清潔工因停車問題發生糾紛,隨後打鬥。

浴池幾名工人說,當時他們都在屋內,聽到外面傳來打鬥聲後看到,一名年輕男子和清潔工扭打在一起,另一名女子在旁勸解,衝突雙方用拳腳互相踢打。打鬥中這名清潔工突然倒地,「好像是被打到頭部,勁應該不小」。

清潔工倒地後一直不動,周圍人上前查看後報警,送醫途中,清潔工不治身亡。

有學生說,衝突雙方是因為倒車問題發生糾紛,這名學生駕駛奧迪車當時準備倒車離開,發現後面的三輪車擋路,呼喚三輪車挪車。可能雙方語氣上有不合,互不相讓,最終引發衝突。事發前,這名清潔工在附近整理一些垃圾袋。

這起學生毆死學校清潔工事發後,再度引起網友對「富二代」的囂張行徑,感到氣憤,同時也就校園裡的倫理、尊重、互諒等問題表達意見,網友認為學校應加強規範開車的師生,尊重對行人、對道路停放應有的自我約束和規範。還有網友認為,這起事件再度印證,當今大陸社會極端欠缺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尊重,一點小事就會動粗,甚至打死人,欠缺關懷與諒解,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到了極致。

※ 相關報導:

* 大S拜物買鞋 單親媽節省養家…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765478.shtml

一雙一萬元的鞋子,怎是尋常家庭負擔得起的奢侈品?大S的金錢觀念,讓買鞋好像成為一種標誌社會階級、個人財富的符號象徵,甚至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間炫富、競富地仿效熱潮。

* 窮也要行善 美失業者捐銀幣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765636.shtml

這張小紙條寫著:「這枚銀幣我已經保存20年。我失業13個月了,房子被法拍,也向法院聲請破產,61歲的我如今退休泡湯,不過我仍知道有些家庭的狀況比我更困難。」



◆ 富二代/不把窮人當人看 仇富加速發酵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東旭】2011.12.07

北京電影學院學生開奧迪車,打死學校清潔工,再次凸顯大陸富二代囂張的行徑。網路上批評指責聲浪排山倒海而來,要求學校、公檢法嚴懲這名學生。這起事件只是大陸貧富差距與欠缺人性的縮影,人情的冷漠、富人不把窮人當人看,是大陸社會穩定的隱憂。

大陸許多人的心態很奇怪,當對方比自己強勢的時候,會爭取權益、祈求人人平等;但當自己比人強的時候,反將體諒他人的念頭拋諸腦後,高高在上、趾高氣揚或媚富、媚官的行為就出現,這種期盼平等又欺侮弱者的行為,說明心態不平衡,亦如漫畫家朱德庸筆下「大家都有病」。

富二代的偏差行為,導致大陸仇富心態有增無減,網路就出現階級對立的留言,網民在「有所本」下,把富、貧;官、民;特權、普通人,拿出來炒作一番,加速發酵民眾的仇富、仇官心態。



◆ 追求賦稅公平 紐約將課富人稅

中央社 2011.12.07

為追求賦稅公平,紐約州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達成協議,將提高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稅率,但年收入不到30萬美元者,將給予減稅優惠。

根據今天出爐的這項協議內容,夫妻合併申報總所得在4萬至15萬美元者,將自2012年起改課6.45%的州所得稅率;收入總額在15萬美元至30萬美元者稅率則為6.65%。這兩項稅率都低於稅法規定的6.85%。總所得介於30萬至200萬美元者則維持現行的6.85%。

夫妻總收入超過200萬美元者,或是單身人士收入高於100萬美元,或是家庭所得唯一來源、收入超過150萬美元者,則將增稅至8.82%,超出法定稅率近2個百分點。

這項稅率改革為臨時性增稅方案,預計將執行3年,並將納入通貨膨脹率變化,從明年年初開始,執行至2014年年底。

紐約州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今天與立法部門領袖達成的協議,預計每年將為紐約州帶來19億美元的稅收,也能在未來16個月內,將紐約州現行的38億美元赤字,轉虧為盈。

古莫在一項聲明中表示,這是紐約58年來,中產階級所負擔的最低所得稅率。這項法案預料將能讓高達440萬紐約中產階級獲得減稅優惠。

2009年紐約州通過的3年臨時調高稅率法案,將於今年年底到期。根據這項法案,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者所得稅率為7.85%,所得超過50萬美元者稅率為8.97%。都較法定稅額高出許多,但每年能為紐約州帶進40億美元稅收。

古莫去年競選州長職務時,就表示反對這項稅法,並誓言將進行稅賦改革,對富豪課徵高稅額,也將對低所得者進行減稅。

這項稅改方案將在明天進行表決,預料將會順利通過。

※ 相關報導:

* 老闆欠薪超過5千人民幣 將被定罪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1120700200.html

大陸人社部昨天公布《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勞動者2012年1月1日起可要求所在企業工會參與或協助其與企業協商;大中型企業應依法設立調解委員會,並配備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此外,媒體透露,未來企業主只要欠薪超過5000元(人民幣,下同)將會被定罪。



◆ 明年首季 就業難!人力需求創兩年新低

自由 2011.12.07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明年就業市場不樂觀。勞委會最新人力需求調查顯示,明年第一季僅兩成五的廠商將增聘人手,淨增加聘僱人數從上一季的六.三萬人大幅萎縮為四.八萬人,為調查近兩年來新低,慘況已接近兩年前雷曼風暴時。

專家:如景氣續下探 恐比雷曼風暴慘

專家表示,最嚴重情況可能還沒到,明年整體就業市場趨於悲觀,如景氣持續下探,慘況恐超過兩年前的雷曼金融風暴。

為了解明年第一季就業市場人力需求情形,勞委會在今年十月底、十一月初針對三千餘家三十人以上企業進行問卷調查,並進一步比較十月底和七月底的人力需求狀況。

結果顯示,有二十五.二八%的企業表示將增聘人力,有四.九六%的企業將減聘,與上一季還有三成四企業要增聘人力相比、銳減不少;合計明年第一季人力需求淨增加四.八萬人,若與上季調查的六.三萬人相比,縮水近兩成四,創下近兩年來新低,廠商聘僱人力需求退回○九年金融海嘯末期水準。

若從各行業別觀察,明年第一季淨增加聘僱人力中,仍以製造業淨增加一.六萬人最多,不過若與上一季三.四萬人相比,增幅明顯銳減。而近期不少高科技產業紛傳放無薪假,但據勞委會調查,科技業仍增聘人力,包括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淨增加兩千八百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淨增加兩千四百人。

勞委會官員也解釋,調查結果是增聘與減聘互抵結果,況且「四大慘業」只是製造業的其中一部分。

除了製造業明年第一季淨增加聘僱人力仍居各行業之首外,居次的批發及零售業,增加聘僱人力為一.三萬人,為歷年調查次高;另住宿餐飲業淨增加四千七百人,則為歷年同期最高。顯示增加的勞動力多傾向內需市場。

官員表示,受到歐美債務影響,最近這幾季人力需求增聘狀況在往下掉,狀況確實不好,預估廠商需求會趨向保守。不過若以內需消費產業逆勢增加聘僱人力看來,接下來就要靠內需來撐。

勞團:政府應未雨綢繆 不能光靠內需

求職者陳先生則說,最近工作不好找,投了很多封履歷都沒有回音,擔心會一直找不到工作;有意轉職的黃小姐說,本來想換工作,但景氣不好,還是暫時先看看再說。

Yes123求職網公關主任陳曉梅則表示,最近整體職缺科技電子產業都在往下降,預計明年可能會進入最低潮,目前也不看好年後轉職潮,建議待業者要加強職能;打算轉職者宜採取保守策略,儘量先不要換工作。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明年第一季的整體人力需求聘僱狀況較上季大幅萎縮,第二季、甚至後面幾季可能會更慘,政府有義務未雨綢繆,提出因應對策,不要認為光靠內需去撐就夠了。

※ 相關報導:

* 控成本 花旗將裁員4500人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766208.shtml

根據彭博彙整的數據,今年金融機構已裁員20萬人,去年則裁減約5.8萬人,2009年為17.4萬人。

fsj 提到...

美國人才流向新興國家 出走數創紀錄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1.12.08

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年輕人失業率高,許多美國年輕企業家紛紛離開美國,到中國大陸、巴西、俄羅斯或拉丁美洲這些經濟更有活力的地方創辦事業,美國的人才外流趨勢隱然成形。

路透報導,行銷顧問公司America Wave調查,在廿五到卅四歲的美國人中,積極計畫離開美國的人在過去兩年之內暴增五倍,從受訪者中的不到一%,增加為五.一%;而在十八到廿四歲這個年齡層中,有興趣離開美國到外國發展的人,更從兩年前的一五%,激增為四○%。

該公司創辦人亞當斯說,由於經濟不振,年輕人已對美國的前途失去信心。更多的美國年輕企業家感覺到,如果真要有一番成就,必須離開令人消沉的美國,尋找希望之地。

以廿九歲的卡波為例,他原在老家邁阿密擔任避險基金公司分析師,但由於佛羅里達州經濟受房市下滑影響而不振,股市也動盪,他不想在經濟危機中去修讀昂貴的企管碩士學位,又想考驗自己的才能,於是想找尋一個經濟強勁、有無限潛力的地方創業。

卡波在二○○七年離開美國,前往北京,創辦「下一步中國」公司,傳授華語,並安排外國人在中國大陸教書、實習或做義工。

他說:「我在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離開美國,學習新的技能來自我挑戰,如普通話,我選擇中國,是因為那裡成長非常快速。」

美國國務院估計,目前有六百卅萬美國人在外國讀書或工作,這個數字創下歷來最高紀錄。

畢業於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大學的藍道,在巴拿馬創辦了一個旅行和投資部落格,並經營一家高檔旅館。他說遠走他鄉並非必然一帆風順,但他願意接受挑戰,因為「如不接受,就會在那些束縛之下窒息而死。」



◆ 嘆正義來得太遲

【聯合晚報╱社論】2011.12.08

「勇哥」黃義勇炒房逃漏稅被調查,進而聲押,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遲來正義」。

從幾件事上,可以明確看出其「遲來」性質。第一,黃義勇目前被查出逃稅的金額,高達11.2億元。台灣絕大部分的受薪階級,一輩子總收入,很難超過一億元;做生意,規規矩矩進行投資,也沒有多少人能輕鬆賺到十億盈餘。「勇哥」光是逃漏稅就高達十多億,那他總共賺了多少錢呢?這些年只靠在房地產上進進出出,巨額獲利卻逃漏十多億稅金的行為,難道之前從未被發現、從未被追究?

第二,黃義勇前前後後進出房市,進行了九百多件買賣,為了逃漏稅,動用了大批人頭。這實在不是甚麼先進、精巧、「智慧型」的犯罪手法,甚至媒體的財經節目或專題報導討論房地產市場怪現象時,也常以出名的「三黃一劉」為舉例對象,可見其炒房手法為眾所周知。如此一用再用,累積的龐大財富當中隱含著可能的不法行為,卻到今天才傳出法辦,真是「遲」啊!

正義為什麼遲來?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政府坐視房地產投機風氣高漲,不敢有任何管制房市的措施,迷信房市飆漲帶來的景氣繁榮假象,才變相助長了這種投機行為。房地產投資客買來賣去不斷易手,哄抬了房屋市價,讓大部分受薪階級望房生嘆,而且製造了愈來愈嚴重的社會貧富差距,有房的人平白得利,財富節節增加,沒房的人拚死拚活工作都趕不上房價成長,徹底破壞了根本的勞動價值與公平原則。

對社會整體破壞那麼大,卻還一直有人主張房地產市場是經濟景氣的指標,讓投機者更加肆無忌憚,不只用不正當的手法賺到交易所得,還要鑽營避稅、甚至違法逃稅。現在政府祭出奢侈稅,又嚴辦漏稅,總算開始實施「正義」,但這也只是因為高房價製造的社會痛苦太過明顯普遍,民怨高漲,政府若再不出手法辦,恐怕選票一定會大量流失。遲來的正義,總比不來的好,期待政府真正徹查房地產投機的非法行為,至少對承諾過的「居住正義」有點交代。

※ 相關報導:

* 勇哥收押禁見:願補稅6億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6768614.shtml

勇義到案後,承認以人頭戶炒房,否認以詐術漏稅。他辯解,「我願意補稅6億元,補稅的爭議應是行政罰,我不該被查辦刑事責任!」,檢調認為,黃只認了一半案情,黃妻郭枝芬則對檢調的指控全部不認罪,包括不認以人頭炒房。

* 三黃一劉炒房手法 揭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6767807.shtml

房仲業者透露,「三黃一劉」操作手法不一,其中,黃勇義常用人頭買房,黃文雄專買舊名宅,黃家進則是在網路揪團,劉月釵偏好黃金店面。



◆ 十大賦稅人權 紅色警戒

【經濟日報╱記者蔡佳妤/台北報導】2011.12.08

中華人權協會昨(7)日發表「台灣賦稅人權白皮書」,列出十大「紅色警戒」,即應立即改進的賦稅人權指標,包括不動產須實價課稅、免稅額不應低於生活最低生活費標準,以及保障基本生存權等。

「台灣賦稅人權白皮書」蒐集近年國內重大稅務冤案,提出我稅制必須立即改進十大賦稅人權指標。律師界、會計師都出席發表會,藍綠兩黨也派代表參加。

十大賦稅人權指標,包括生存權、發展權、平等權、自由權等。中華人權協會賦稅人權委員會主委林天財表示,生存權部分,主計處公布每人每年最低生活費標準為17萬多元,但目前綜所稅免稅額卻只有8.2萬元,明顯偏低。

發展權部分,白皮書主張夫妻和未成年子女應有權利選擇獨立申報個人綜所稅;平等權則是認為不動產的持有、交易應以實價課稅,若依推估標準課稅難切實際,有失公平。

白皮書也提出消費權,指應設立納稅人權利保護官。林天財指出,法律給予消費者保障,設置消費者權利保護官;但「消費」最多的納稅人,卻沒有對應的權利保護官,相當不合理。

台大法學院教授葛克昌指出,我國的法院並沒有稅法專業的法官,導致法官在審理稅務案件時,常因專業判斷不足,而被國稅局牽著鼻子走,往往導致人民敗訴。因此專業稅法法官的訓練,必須重視且要改革的制度。

東吳大學法學系教授陳清秀表示,即便是國稅局的法務科,也欠缺法律專業人才;將較德國司法人員考試及格後須到國稅局接受六、七年訓練,我國行政法院法官僅接受六周訓練便可操作實務,在人力資源上有很大盲點。

陳清秀建議,政府應編列預算補助稅法的研究,因我稅法的研究可說是「法學沙漠」,相關研究極少,導致常有稅負不公、賦稅人權遭侵犯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賦稅人權白皮書出爐 王建煊談稅自比罪人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6767951.shtml

國內首部由民間編撰的「賦稅人權白皮書」昨天出爐,提出我國賦稅人權亟需改進的十大指標,包括:所得稅免稅額不應低於國民最低生活費、夫妻以及未成年子女有權選擇獨立申報、不動產按實價課稅等,呼籲財稅機關提升我國賦稅人權。

fsj 提到...

日統計:3個單身女人 1個窮

中央社 2011.12.09

根據日本最新的分析顯示:目前日本平均每3名單身女性中就有1名處於「貧窮」狀態;預計到2030年時,平均每5名女人就有1名一輩子單身,到時候女人的貧窮問題將更趨嚴重。

「朝日新聞」今天報導,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社會保障應用分析研究部部長阿部彩,以2007年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為基準,分析了相對貧窮率後發現,20至64歲所謂「勤奮工作世代」的單身女性,貧窮率高達32%,也就是平均每3名單身女人就有1名貧窮。

65歲以上老年單身女性的貧窮率為超過半數的52%;19歲以下單親媽媽的貧窮率更達到57%,也就是由女性支撐家計的家庭普遍貧窮。

根據分析:全體貧窮者中的57%為女性;和1995年的統計數字相比,2007年的男女差別化更為嚴重;女性非正職工作等不穩定的工作方式增加;隨著社會逐漸高齡化,貧窮現象多集中於女性的問題也愈來愈嚴重。

阿部表示,女性的貧窮率隨著她們年齡的增長而增高,今後女性終身不婚率會繼續上升,以結婚為前提的社會保障制度無法成立。

他說,政府必須思考一些讓單身女性也能活得下去的制度,比如設立最低保障年金或是單身加給等。

※ 相關報導:

* 中小企業e化輔導 微型企業月創百萬業績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2/122011120900542.html

「居住在高雄鳥松的家庭主婦周秀林本來只是想做好吃、健康火星糖給家人吃,透過中小企業處e化輔導後,發展成每個月有百萬訂單的企業,一個家庭主婦變成網路很夯的創業家,對周女士人生來講,是不是180度的改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昨(8)日出席「180°撼動-中小企業電子化成果發表會」做了以上表示。



◆ 觀念平台-英國公教人員罷工有理

【李尚仁】2011-12-09 中國時報

上個月底英國公教人員為了抗議政府縮減其退休金與延長退休年限,進行了為時一日的大罷工。綜觀形勢,這次罷工很可能是長期工潮風暴的先聲。許多報紙廣泛報導,英國政府估計此舉造成經濟損失約五億英鎊(兩百四十億台幣左右),首相呼籲在此經濟困難時刻,公務員應該共體時艱而不是雪上加霜。這類報導由於只呈現單方面看法、又未說明爭議來龍去脈,形同不察事理就單方面譴責罷工者。

歐美政府之所以需要樽節,究其原因是先前金融業者高風險投機行為引發金融危機,政府紓困導致國庫拮据,而其所引發的不景氣更使得稅收減少,才會有樽節政策出現。罷工是無辜受害者以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抗議政府不公政策的最後手段。

罷工前後保守黨官員宣稱公教人員退休待遇遠優於私人公司僱員,拿的是金餐盤。這是十九世紀末以來資本家與政府對付工人運動的常見手法,刻意強調某些行業或職務的工人是待遇超優的「勞工貴族」,藉以挑撥工人不合,將資本家與工人的對立轉為工人彼此妒恨。保守黨政府故技重施,想將不滿焦點由引發危機的金融業者,轉移到公教人員身上。為何這麼做?原因很簡單:金融業是保守黨大金主,捐給保守黨的政治獻金遠超過捐給工黨的數額。所幸英國民眾並未中計,民調顯示大多數私人部門的僱員同情罷工訴求。

更令英國公教人員氣結的是,金融業高層仍坐享高薪,毫無共體時艱之意。英國政府動用四百五十億英鎊為捅出大摟子的皇家蘇格蘭銀行(RBS)紓困,然而該行在二○一○年虧損了十一億英鎊,員工卻分紅十億英鎊。銀行高層理直氣壯表示,紅利不高就募不到好員工,影響競爭力。該行總裁高溫(Fred Goodwin)出事後趕緊退休,現領退休金一百二十萬英鎊,外加每年七十萬餘英鎊退休俸,且對呼籲他放棄退休金的呼聲充耳不聞。

外界質疑英國政府怎可讓接受紓困的銀行肥貓如此囂張,政府回答:必須尊重銀行之前與員工簽訂的契約,政府紓困但不接管,只能道德勸說但不可強制。然而,公務員與教師的退休制度,不也是當初政府聘用他們時說好的待遇,如今卻毫不尊重地片面改變。

假如有人拿別人的家產去豪賭,狂輸後卻大筆抽成獎勵自己,還拉不相干的人揹債。結果政府兩手一攤說:這個騙子很會賺錢,對經濟太重要了,我除了盡力予以補貼之外別無他法,倒是你們這些受害人理應縮衣節食好自為之。受害人義憤下出來大聲抗議,政府還操作媒體譴責受害者製造混亂不識大體。這該做何感想?然而,這齣不公不義的劇碼目前就正在英國上演。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退休福利擴大 加重美國赤字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2.10

在美國,以前只有警察、消防隊員和其他工作性質危險的員工才享有的特殊退休福利,現在正擴及成千上萬州政府員工,包括公園和森林管理員、法醫、博物館警衛和救生員等。

「今日美國報」的分析顯示,各州納稅人現在每年必須為州政府退休基金提供700億美元資金,而上述趨勢必定加重這種負擔,像佛羅里達和馬里蘭等州一年就得增加1500萬到300萬美元開支。

自2000年以來,美國有31個州先後立法擴大退休福利,讓更多公務員服務滿20或25年,或年滿50或55歲,就可以領取特殊退休金,有些人在整個退休生涯可以因此多領100萬美元以上。提早退休福利擴大,更加助長美國一些最大的公共退休計畫的龐大赤字。

在佛羅里達州,一般公務員做滿20年,可領到約為薪資32%的退休金,而「特殊風險階級」員工可領到60%。25歲的刑事實驗室分析師做到50歲退休,每年可以領6萬美元退休金,若活到80歲總共可以領到180萬美元,而一般人員只能領到57萬5000美元。

工作性質危險的公共安全人員,長久以來即享有特殊優惠提早退休計畫,以鼓勵他們在體力衰退時讓位給年輕人,並補償他們長久以來身心受到的損害。這種優厚福利使其他員工眼紅,並積極向民選官員遊說以期加入。

現在連牲畜視察員、獎券局人員、電工、電梯修理工、懲教局總部文員、下水道工人、地方法官、監理所督察員、飛機駕駛員、野生動植物人員、酒類督察員、校園警衛、工會主管都享有這種福利。

※ 相關報導:

* 財經漫遊-在這找路團圓的年代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21000502.html

今天不同了。現在人心念已轉:事業爬得高很好,但活出豐富更重要;能賺大錢很好,但倘若得付出過高代價──例如忙到沒時間休閒喘息,與家人聚少離多,寧可選擇適可而止。過去,世界以經濟成長數字的高低論成敗;今天,官員們口中在全球經濟競賽中勝出的願景,再也難激勵多少人心。

fsj 提到...

北大女的「面經」 求職生聖經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1.12.11

北京大學畢業生黃曄日前將面試工作經驗,寫成三萬字的「面試寶典」,上傳到網上供學弟妹分享,因實用又貼心,佳評如潮,網上廣為流傳。

在人人網上,一則題為「北大光華女的超強面經」帖子,受網友追捧。「面經」作者黃曄,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會計系畢業生,目前任職於天津一家知名公司。

「一開始,我找的並不是一分工作,而是一分找工作的經歷。」黃曄說,去年九月,北京秋季招聘會舉行,她興起了體驗不同公司面試,總結面試經驗的想法。

去年底,她花了三個月時間,先後參加七十多場面試、筆試,經歷近百位面試官,共收到七家公司的錄取通知。今年初,她把每一次面試心得連載到網上,提供學弟妹參考,成為網友口中的「面試寶典」。

「面試寶典」中,從個人簡歷的撰寫到面試時的化妝、著裝,以及言談手勢等,都有詳細的建議和指導。例如,找工作最重要的一關,第一是寫一張美麗的簡歷;第二是把簡歷中的每句話,都擴展成一個至少可以講五分鐘的故事;第三,準備一個有邏輯的自我介紹,能帶領面試官讀簡歷。她說,「把這三件事做好不容易,我琢磨了幾個月也沒完美。」

黃曄說,「一定要找一分喜歡的工作,哪怕剛開始薪水低也沒關係。做自己喜歡的事,相信會有更好的發展。」另外,她還建議,面試的時候,不要不自然地「裝」,一定要做好自己,哪怕覺得自己很平凡,但敢於表現真正的自己,往往最受面試官欣賞。



◆ 「占領華爾街」 成大學教材

【王良芬/紐約十日電】2011-12-11 中國時報

「占領華爾街」將成為大學教材,紐約大學下學期計畫開兩門社會運動課,大學部和研究所均有「占領華爾街」的課程,就今年秋天起在紐約大學附近的集會和遊行,以實地案例進行教學。

大學部課程由社會與文化分析系開課,研討「為何占領華爾街?債務與金融的歷史與政治意義」。內容包括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

授課教授杜根(Lisa Duggan)的課程介紹說:「占領華爾街示威在全美風起雲湧,顯示出民眾不滿經濟不平等,以及和金融界的貪婪與瀆職。這一課程就是要剖析當前運動的背景。」杜根設計的課程表上有個圖像是緊握一隻筆的拳頭,這正是占領運動象徵。紐約大學並準備請占領運動示威者來演講。

紐約大學還為研究生開了「占領華爾街」研討課程,將從學術架構分析這項運動的源起,以及對全球的衝擊和社會影響。



◆ 3K產業等嘸人

【陳怡均】2011-12-11 工商時報

■美國禁止移民打工最新法規在阿拉巴馬州上路,目的為要讓當地人民就業,但問題是,美國人不想做這些骯髒、辛苦、危險的工作。

■In the wake of an immigrant exodus,Alabama has jobs. Trouble is,Americans don't want them.

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鯰魚處理工廠Harvest Select內原本有無數來自瓜地馬拉的移民,然而,隨著新移民法在9月29日上路,禁止這些移民者工作。Harvest Select工廠經營者羅德斯頓時驚慌失措,因工廠陷入缺工危機。

阿拉巴馬州長期仰賴中南美洲移民,從事辛苦勞力密集工作,卻也引來工作機會被移民搶走批評聲浪,州政府最新法規「HB56」禁止移民從事經濟活動,目的在於提供職缺給當地美國人。

和羅德斯一樣不知所措的還包括當地農場、旅館、養雞場和建築業的經營者,原本他們僱用無數的移民勞工擔任農夫、女侍、洗碗工、養雞人員、建築工,如今都面臨缺工之苦,留下一堆工作無人來做。

移民者偷走工作機會?

阿拉巴馬州失業人口約達21.1萬人,在Harvest Select所在地佩里郡,失業率更高達18.2%,此數據幾乎是美國整體失業率的兩倍。促成這項法案的共和黨州長班特利(Robert Bentley)即表示,移民勞工偷走美國人的工作。

矛盾的是,當地美國人對於這些釋放出來的工作機會,卻是興趣缺缺。

許多僱主反彈強烈,認為最新移民法規太過可笑,強調移民並未搶走任何人的工作,企業主會僱用外國勞工,是因為他們找不到願意接下這份工作的美國人。

在美政府致力於降低失業率的同時,美國仍有許多工作乏人問津,那些大多是所謂的3K產業,意指辛苦、污穢、危險的行業(3K出自日文發音:骯髒kitanai、辛苦kitsui、危險kikem)。

烈日下,來自中南美洲的卡思楚彎著腰、熟練地在番茄田作業,伴隨他辛勤工作的還有他的團隊:父親、表兄弟以及一些朋友,他們每日揮汗如雨地在收成番茄,他們從早上7點就不曾停下來休息,每採收一籃25磅的番茄,工資2美元,卡思楚預估,到6點下班可賺得60美元。

美國人不願辛苦工作

現年34歲的卡思楚已非法打工19年,對於新移民法實施,他既緊張又害怕,因為不久前還有許多中南美洲勞工在這片田工作,現在只剩下他們。

卡思楚表示,採收番茄的工作不輕鬆。他無法理解為什麼美國人明明就不想做這份工作,政府卻要強迫他們做,他說:「他們只會來一天,第二天就不會來了。」

然而,另有一派人士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辛苦、骯髒的工作還是會有人做,只要僱主願意提供較高的薪水和較好的褔利。對於僱主而言,他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

Harvest Select老闆羅德斯也明白美國人不願意為微薄的工資而在此屈就,但他也不知該怎麼做。羅德斯直言:「對不起,我真的沒辦法付給那些人每小時13美元薪資。」

雖然Harvest Select是阿拉巴馬州規模數一數二的鯰魚處理工廠,其銷售通路包括Food Lion、Harris Teeter、Sam's Club等知名超市,但羅德斯表示,該廠面臨海外業者的競爭壓力,對手廠商支付給員工更低的薪水,倘若他要調高薪資,勢必會對經營造成壓力。

fsj 提到...

調查:3成英人為過耶誕節背債

中央社 2011.12.12

耶誕佳節即將到來,1項最新調查指出,31%的受訪英國民眾為採購禮品過耶誕,將在節後背負信用卡等債務。

根據YouGov民調公司對2015名18歲以上成人進行的調查,11%的受訪英國人為了歡度耶誕,瘋狂血拼的結果可能導致他(她)們不知道自己究竟花了多少錢。

調查指出,58%的受訪英國民眾將高度依賴信用卡支付自己血拼的開銷,其他人則利用現金卡(debitcard)付帳。

其中,25到34歲的年輕人最缺錢,這個年齡層有64%的受訪者已經負債。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今天警告,明年英國經濟將下跌1.3%,較先前預估可以有0.9%的微幅成長,相去甚遠,顯示經濟前景黯淡。

目前陷入嚴重危機的歐元區,渣打銀行預估明年經濟也是負成長,平均將下跌1.5%。

英國主要商家為刺激買氣,已開始推出7折或5折優惠,估計平均每位民眾將消費約200英鎊,用以採購相關禮品。



◆ 青年就業 勞委會明年補助加碼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林政鋒/台北、高雄報導】2011.12.12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11)日再釋出利多,明年升格勞動部後,20歲到29歲青年只要肯進修,可提供每人二年12萬元經費參加課程;另外創業鳳凰貸款小幅加碼,擴大協助對象納入單親父親。

王如玄指出,勞委會明年升格勞動部,全國各區的勞動力發展分署,可提供職訓、技能檢定、就業及創業四合一的服務,有更多資源協助青年就業。

不再受限參加職訓中心的課程才有輔助,王如玄說,未來只要年輕朋友發現民間的有用課程,都可向相關單位申請補助,20歲到29歲青年只要肯進修,「勞動部」可提供每人二年12萬元經費,這項青年訓練學習新方案,可望增強年輕人本職學能。

針對創業青年,個人預算經費也將從50萬元增加到100萬元,創業資金免息從二年延長為三年,免息期限後的年息計算也將降低0.3個百分點左右,年利率為1.5%,給創業青年更大的空間。另外,馬英九總統上周釋出婦女勞工政策兩項小利多,其中的創業鳳凰貸款放寬納入單親媽媽,即每人最高100萬元、三年免息。昨天王如玄宣布新增對象擴及單親父親。



◆ 員工心理健康 影響職場福祉

中央社 2011.12.12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1份研究報告指出,1/5的受訪職場人士為沮喪、焦慮等心理問題所苦,這些心理疾病也日益影響生產力和員工福祉。

OECD根據成員國統計資料指出,心理失調者有3/4會造成職場生產力降低,比例高過沒有心理失調問題的人。有心理疾病者通常職場缺席率也較高。

報告指出,有心理失調問題的人,就業率在55%到70%之間,較沒有心理失調的人低10%至15%。

OECD說,當前職場上日益增加的工作不穩定性和壓力,可能在未來數年間造成不少心理健康問題。

OECD指出,半數心理失調問題在青少年時期便開始,提早發現問題並採取行動防治很重要。

在OECD成員國中,越來越多沒有充分工作經驗的年輕人,申請使用殘障福利。OECD說,一旦依賴福利系統,便很難放棄。

OECD建議,如要協助受心理失調問題所苦的人,需在工作職場建立一些新方法,包括創造好的工作條件、有效降低及協助進行壓力管理、對職場缺席進行系統性追蹤、協助員工降低職場衝突,以及如非必要,避免因心理健康問題解僱員工。

fsj 提到...

破紀錄!近半美國人是窮人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十四日電】2011.12.15

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在生活費用高漲的壓擠下,近半數美國人陷入貧窮或列入低收入,創下窮人數目最高紀錄。

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規畫的「安全網」磨損,美國的中產階級正在萎縮。發布新數字前,中產階級的薪資數年來持續停滯,傷害到數以百萬計的上班族和家庭。

密西根大學專精貧窮問題的公共政策學教授丹齊格說:「2010年,糧食券及抵稅等安全網計畫防止窮人再增加,但許多有工作和醫療開銷的低收入家庭,卻被當局視為『太富有』而沒有資格申請,處境更差。」

他說:「眼前的事實是,窮人和接近貧窮者前景堪憂。如果國會和各州進一步削減預算,我們預期今後數年窮人和低收入家庭將增加。」

為了讓貧窮有更清楚的面貌,美國人口普查局研發一項新的補充衡量法。根據新算法,約973 萬美國人列為「低收入」,這通常是指所得為貧窮線的100%至199%者。

這些低收入者再加上所得低於貧窮線的4910萬窮人,使貧窮及接近貧窮者的總數達到1億464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48%。最新的窮人數字,比2009年首次使用新算法時增加400萬人。

新算法把醫療、通勤開支及其他生活費用計算在內,如此使得所得在貧窮線以下200%者,超過原先計算的1億400萬人 (相當於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 美國大企業 2/3半年內不增人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華盛頓十四日電】2011.12.15

三分之二美國大企業的執行長說,他們的公司未來六個月沒有增雇員工的計畫,有的甚至會裁員,主因是美國經濟成長牛步,以及歐洲金融危機遲不解決。

由全美大企業CEO組成的〈企業圓桌〉14日公布每季展望報告,顯示大約三分之一執行長預期未來六個月會雇人或增加投資大型設備。比率和三個月以前並無大異。40%執行長表示將凍結人事,約25%表示可能裁員。

展望報告預測,美國經濟未來兩年可望成長2%,這樣的經濟成長率不足以支撐就業成長,而且現有員工必須有業務減少的心理準備。〈企業圓桌〉主席、波音公司執行長麥納尼說:「我們正處在經濟雖然成長,成長幅度卻不足以補充生產力和創造就業的關口上。」

麥納尼表示,〈企業圓桌〉成員最關心的是歐洲金融危機。標準普爾估計,全美五百大企業的營收大約14%來自歐洲。

〈企業圓桌〉的展望指數是77.9,和三個月前的77.6相比,沒有重大改變。

今年9月,圓桌成員擔心高油價、歐洲逐漸惡化的債務危機,以及美國預算政策陷入兩黨惡鬥,因為這些因素造成經濟環境更加不確定。當時只有三分之一執行長說計畫未來六個月裡增加員工或提高投資。

中小企業最近數月變得較為樂觀。〈全美獨立企業協會〉13 日宣布,中小企業樂觀指數到11月已連升三個月,升到92。不過,這還是比衰退前的平均值低八分。

美國企業11月增加12萬個工作,失業率從9%降為8.6%。降幅大約有一半是因為失業者放棄找工作。依照定義,失業者放棄找工作,就不再算是失業者。大致而論,美國就業市場的復甦依舊遲緩。10月的求才率比9月低,雖然減幅不大。衰退在2009年6月正式結束以來,就業機會上升約35%,但仍然比衰退前低約25%。

※ 相關報導:

* 結構性失業 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挑戰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06&f_SUB_ID=4221&f_ART_ID=360602

肇因於美國次級房貸金融風暴的2008-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已經成為經濟學教材的重要案例,然而時至今日,世界經濟並未完全從危機中復甦。金融市場與勞動市場的數據顯示,世界經濟依然相當脆弱,且籠罩在二次危機的陰影之下。

fsj 提到...

美城市饑民增加 恐繼續惡化

中央社 2011-12-16

全美市長會議(U.S. Conference of Mayors)今天表示,對美國29個城市所作調查發現,受經濟衰退影響,去年大部分城市吃不飽肚子的人口變多,而且明年大都料將還會增加。

全美市長會議所作的這項調查顯示,86%訪城市表示,去年要求提供緊急糧食協助的人數增加。只有2個城市表示維持原有水準。

這些申請緊急糧食協助的人有一半是有家庭的人,26%有工作,老年人占19%,剩下的11%才是街頭遊民。

造成饑餓問題的首要原因是失業,接下來是貧窮、低薪和高居住支出。

沒有受訪城市預期明年要求提供緊急糧食協助的人數會減少,93%城市預期會上升。

受訪城市的遊民人數平均增加6%,42%城市表示遊民人數增加,19%表示不變。

這些城市無家可歸家庭平增加16%,64%城市的官員預期無家可歸家庭會增加,55%預期無家可歸的個人人數會增加。

這項最新調查凸顯2007到2009年經濟衰退的影響程度。僅管衰退在2年半前結束,以歷史的標準來看美國復甦速度相當緩慢,一般家庭苦於清償債務,失業率也停在8.6%令人不安的高點。

現約有2440萬美國人不是沒工作就是半失業,就業機會也比2007年12月衰退開始時還少630萬個。

根據政府數據,2010年生活在貧困之中的美國人數創新高,有4910萬人。



◆ 名家觀點/多多照顧「三中一青」

【經濟日報╱王健全】2011.12.16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專訪馬英九總統,並指出台灣經濟表現亮眼,為西方國家稱羨,競選連任卻陷入苦戰,和過度傾中、迎合大企業、所得分配不均,招致民怨所致。傾中路線見仁見智,但筆者認為復甦無感才是主因。

馬總統的政績亮眼,包括2010年創下全球工業化國家經濟成長第二名的10.88%高成長率、痛苦指數壓在6%左右、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國家競爭力排名更躍居歷年來最佳的第六名。此外,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突破、台日投資協議的洽簽、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更高達100多國等。

不過,這些亮麗數字或只是總體經濟、政治的成就,或有時間落差,不易馬上兌現,老百姓對經濟復甦的感受自然有限。加上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及目前的歐美主權債務危機拖累經濟,無薪假的蔓延,也使未來經濟的成長蒙上陰影…

經濟復甦無感背後和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和青年人)的困境息息相關。如以家庭所得觀之,根據主計處的分法,將家庭所得分成五等分,其中最低及次低所得的五分之二家庭,是處於收支勉強平衡或入不敷出的窘境。

另一方面,金融海嘯後,企業用人緊縮,缺乏經驗的年輕人謀職困難,年輕人的失業率偏高,是一般失業率的2倍以上,求職不易,加上薪水在22K左右盤旋,自然感受不到經濟好轉的綠芽。

在南北差距上,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中南部高汙染、高耗能,勞力密集的產業外移大陸、東南亞,即使高科技的電子資訊業,也因代工體系毛利的滑落而被迫外移,致台灣整體就業機會減少,所得呈現停滯局面。

此外,對中小企業而言,資金緊絀對中小企業的衝擊不小,新台幣升值、原物料的價格波動、基層勞工的不足等,均使其經營環境變得更兇險。

三中一青困境是弱勢族群對經濟復甦無感的寫照,也是馬總統陷入苦戰的重要原因。雖然政府目前有不少針對三中一青問題的紓解,但散落在各部會,且資源有限,未來應在「三中一青」的架構下,整合資源,由單一部會、窗口來統籌規劃,才能收到聚焦及為弱勢族群發聲的目的。

在中低收入及年輕族群問題的解決上,加強工作機會媒合,同時,政府可以在三節向企業界募捐或編列預算來發食物券、食品代金,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此外,小額貸款(新台幣2萬~3萬元)的開辦有其必要,協助中低收入者。小額貸款預算的籌措可以由政府、業界、宗教界共同籌措。

在協助年輕人的具體作為上,可以考慮由政府向企業界募款成立中低收入與年輕人「希望工程」基金,其中三分之一作為投資、基金的循環使用;三分之一用於中低收入之就業媒合及小額貸款;另外三分之一則用於青年貸款及青年創業的輔導。

在南北區域失衡的解決上,政府應有針對中南部的產業政策,在既有群眾下,帶入新的投資、新的產業,注入新血及創造就業機會。在陸客觀光上,透過北進南出、南進北出的規劃,創造更多商機,使中南部就業機會增加,自然可以拉近南北差距。此外,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應擴大人數上限、來台的大陸城市數目,使觀光的利益可以擴散至運輸、民宿、餐飲、計程車等,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與就業機會及所得的增加。

最後,在中小企業處升格為中小企業局後,預算應大幅增加,並結合公協會和中小企業主的聯繫建立網絡平台,加強資訊與政策的互通,並透過人才(如國防替代役分配一定額度給中小企業、擴大技職教育及加強實作課程訓練中小企業迫切需要人才等)、創新、經營模式、國際化支援等措施來積極協助升級轉型,才能啟動中小企業再成長引擎。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 百家企業放無薪假 萬人傷「薪」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78706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徐筱嵐、葉小慧/台北報導】2011.12.17

勞委會昨(16)日公布實施無薪假的最新統計。截至12月15日止,通報家數剛好100家,通報人數破萬人,為1萬130人,不過,實際放無薪假的人數為9,571人。

企業實施無薪假有增無減,根據勞委會公布的數據,和一個月前相較,通報實施無薪假的家數和人數已經倍增,一個月前通報家數才48家,放無薪假人數5,021人。

不過,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陳慧玲表示,放無薪假的人數和家數增幅已有減緩趨勢,12月1日公布的85家通報事業單位中,有四家已停止實施無薪休假,共計227名勞工恢復正常工作,這四家包含光電和科技產業。

勞委會官員指出,為保障勞工權益,避免無謂的勞資爭議,勞委會更新無薪假「協議書範例」,納入「獲利分紅回補機制」,規定企業年度結餘若有獲利,應回補獎金紅利給配合放無薪假的勞工,並首次訂定「應行注意事項」。

馬英九總統的新勞動政策中已宣示,要將無薪假通報機制法制化,勞委會擬修改「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最快在立法院下個會期中審議。

法制化前,為讓勞資雙方有所依循,勞委會修改「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協議書」,做為實施無薪假的範本,並訂定「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應注意事項」,加以明確規範。

應注意事項中規定,無薪假實施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三個月,期滿如有必要,應再與勞工協商同意後,才能繼續實施;實施前應優先考慮減少董監、高階經理人的福利、分紅;明定「衡平原則」,避免只針對勞工實施的不公情事。

不過,由於應行注意事項中,多屬行政指導性質,並無法律效力,資方若不遵守,除非違反勞基法相關規定,否則並不會受罰。

fsj 提到...

窮人變少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121800272.html

【李鐏龍】2011-12-18 工商時報

■拉丁美洲的貧窮率顯著下降,歸功於總經穩定、開放對外貿易、商品價格上漲、人口結構改變等。

■Poverty in Latin America is at its lowest level for 20 years,the UN's regional economic body,ECLAC,says.

聯合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委員會(ECLAC)發表2011年年度報告,指出拉丁美洲的貧窮及所得分配不均問題,都已大幅改善。

按報告中所述,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間,拉美的整體貧窮率下降17個百分點,由48.4%降至31.4%,整體極端貧窮(指無法滿足生活所需)率也下降10.3個百分點,由22.6%降至12.3%。拉美地區的貧窮率及極端貧窮率都已降至最少是20年來的最低水準。

拉美貧窮率下降?

ECLAC預測,拉美地區的貧窮率今年將進一步降至30.4%,不過極端貧窮率恐回升至12.8%,貧窮人口預估今年仍將高達1.74億(去年為1.77億),其中極端貧窮者將為7,300萬(去年為7,000萬)。拉美地區貧窮人口的最高峰期是在2002年,約達2.25億人。

以絕對數據而言,拉美的祕魯、厄瓜多爾、阿根廷、烏拉圭及哥倫比亞5國,貧窮率降幅最為顯著。但加計經濟規模後,最耀眼的則是拉美第1大經濟體巴西,其貧窮率在2001年到2009年間減少近13個百分點,從37.5%降至24.9%。

報告中將拉美國家貧窮率下降,歸功於4大因素。

第1是許多拉美國家在1980年代飽受債務危機(情況遠比歐洲當前的危機更嚴峻)及通膨問題之苦、歷經了所謂的「失落10年」後,總經情勢轉趨穩定,勞工所得隨之成長,政府償債支出減少,使其社會性支出(保險、救濟等)相對擴增。

第2是許多拉美國家,如墨西哥,勇於打開對外貿易的大門,有助刺激出口及降低國內的消費物價,對提高所得及縮小貧富差距都有相當助益。

第3是阿根廷、委內瑞拉、巴西等盛產石油、鐵礦砂、黃豆等的國家,受惠於商品價格上漲,其政府及人民的財富都跟著增加。

跳出貧窮 仍是漫長路

第4是拉美地區的生育率普遍下降,新生兒數量減少,等於家庭中被撫養者也減少,工作年齡者在總人口中的比率則升高,代表人口結構朝向實質提高家戶所得的方向改善。

不過ECLAC也警告說,真正消除貧窮及扭轉所得分配不均,拉美國家仍有漫漫長路要走,因拉美現仍是全球貧富最不均的區域,其經濟及社會的垂直移動力(Mobility ),尤其是對低生產力部門中特定族群而言,仍存有許多障礙,其教育體系大體上也落後、殘缺及不完整,都嚴重阻礙窮人自我改善的路徑。另,拉美各國仍需進一步擴增社會性支出。

拉美國家生產活動仍高度偏重在農工原物料上,使其經濟易受相關產品行情起伏衝擊。

許多經濟學家就警告,若國際商品價格突然下挫,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等國的經濟勢必受到重創。而ECLAC預測今年拉美地區的極端貧窮率可能不降反升,就是基於若全球糧價走軟,將吃掉此區域家戶所得增加的效益。



◆ 免費營養午餐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121800361.html

【蕭麗君】2011-12-18 工商時報

■經濟惡化、裁員激增,讓美國接受免費或低價營養午餐的學生大排長龍,儼然成為美國貧窮的新面貌。

■These are very large increases and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hardships American families are facing.

美國校園的免費營養午餐,向來是提供低收入家庭孩童的福利之一。如今中產階級家庭也加入該行列!他們在金融危機後丟掉工作或是失去房子,導致收入銳減,反而讓他們的孩子首度有資格可以享有低價或免費午餐的福利政策。

據紐約時報從農業部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去年申請該午餐計畫補助的學生,從2006到07年的1,800萬人攀升至2,100萬人。

申請午餐補助學生暴增

其中包含佛羅里達、內華達、紐澤西與田納西州等共11州,在這4年期間的申請人數至少增加25%。這對於長久以來人數呈現逐步成長的該社會計畫而言,是相當重大的改變。

專門研究校園午餐政策的明尼蘇達州大學經濟學家索納(Benjamin Senauer)表示,「如此大的增幅,直接反映美國家庭所面臨的經濟困難。」他還補充,人數增加過多過快,甚至連他專門從事這類研究的學者也難以趕上其速度。

北卡羅來納Sylva造紙廠的裁員行動,讓許多家庭收入頓時大減,數以百計學生被迫申請免費的營養午餐。此外,拉斯維加斯主要產業營建業崩垮,也導致1.5萬名學生在今秋加入營養午餐的補助行列。至於在羅徹斯特,由於柯達與其他公司相繼縮編,失業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不得已讓他們的小孩申請午餐補助計畫。

中產階級陷經濟困境

這些家庭的父母過去都是中產階級,如今淪入經濟困境,顏面無光的他們還特地要求學校不要把他們小孩參與免費或低價午餐的祕密洩漏出去。

美國校園營養午餐計劃歷史悠久,國會在1946年通過國家校園午餐法(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Act),藉由減少過剩農產品,並提供學童食物,來支撐當時的農產品價格。1970年參加營養午餐計畫的共有2,200萬人,其中五分之一有補助。之後補助比率逐年升高,完全自費午餐則轉而降低。目前該計畫共有3,200萬人加入,其中2,100萬人為免費或是獲得補助。

在美國如果家庭收入低於聯邦貧窮線的130%,約等於一家4口家庭的年收入為29,055美元,這些家庭學生就有資格獲得免費午餐。如果年收入介於29,055到41,348美元之間,則可以申請營養午餐的補助。

教育部官員向來對該於數字相當敏感,因為營養午餐補助率是他們用來衡量貧窮指數的重要參考指標。

根據國家教育發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美國小4年級生加入營養午餐補助計畫的比率,已經從2009年的49%攀升至52%。

在沃爾瑪擔任銷售員的道森(Sheila Dawson)表示,去年她在Waffle House擔任經理的先生失業,讓他們年收入銳減45,000美元。擁有1名15歲女兒的道森說,面臨突如其來的經濟困局,他們全家「盡可能縮衣節食」,除了少看電影、在二手店買衣服外,她女兒今年還申請營養午餐補助計畫。不過她也補充,這就是「我們付稅這麼多年以後,所應當享有的福利。」

※ 相關報導:

* 占領華爾街紮新營 50人被逮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789107.shtml

紐約「占領華爾街」運動17日滿三個月,數十名抗議人士在喪失舊有據點祖科蒂公園後,17日轉進到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在堅尼路擁有的一塊空地,破壞圍籬,企圖強行占用,以建立新營地,但警方迅速介入,以擅自闖入私人產業的罪名逮捕了約50人。

* 中國第三波移民潮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121800364.html

大陸正掀起第3波移民潮,而主角正是新富階層。近年大陸新富階層有朝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他們一般是屬於知識精英,管理著IT、產品設計、風險投資、廣告等專業公司,擁有一兩千萬元資產不足為奇。這群新富階層的移民,讓人不禁擔心大陸精英人群和財富將集體流失。

fsj 提到...

勞保紓困貸款 為何突納入失業勞工?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1.12.23

開辦8年的勞工紓困貸款,上周五才公告今年開辦條件,今天開始受理,政策卻一夕急轉彎,突將失業勞工納入,勞委會相關單位都狀況外,搞得人仰馬翻。8年來,勞委會對於是否開放失業勞工申貸,堅不鬆口,如今政策一夕改變,縱使有選舉因素不得不然考慮,時機及決策手法,都令人捏一把冷汗。

功能變調!申貸條件 愈放愈寬

原本為解勞工年關之急的紓困貸款,多年來政策功能早已變調。開辦之初是因應景氣急凍,失業率高漲,擔心勞工難過年,挪移勞保基金供經濟困難勞工貸款。但隨著政治力介入,無論經濟景氣好壞,紓困貸款年年不能不辦,申貸條件愈放愈寬,成為勞工另類「地下信貸」。

失業勞工應否納入紓困貸款,外界早有不同意見。既以「紓困」為名,那有在職勞工比失業勞工更急迫道理,但勞保局多年都以「專業評估」理由,包括不應增加失業勞工債務、可能影響失業勞工退休保障、還債能力等,反對開放失業勞工申貸。

決策再變!昨急轉彎又開一扇門

政策不是不能改變,即使基於選舉因素,只要對勞工有利,也非不可。但是此次決策再變,卻有諸多可議之處。其一、若認為政策可行,勞委會上周五公告申貸資格之前,就可開放,卻在辦法都上網公告,申貸人今天上門申請前,昨天才在總統召開財經政策小組會議時,決定為失業勞工開一扇門,決策突兀又匆忙。

其二,此案決策匆忙,相關單位都是昨天下午後才陸續獲知,當場傻眼。昨晚緊急展開資格認定、通知受理銀行等作業,連對外如何說明決策改變理由都顯得勉強,只能被動證實下周一將重新補公告。

嚴肅檢討!勞保基金財務已亮紅燈

再退一步看,勞保基金財務早已亮紅燈,每年200億元開辦勞工紓困貸款已是極限,最近又因老農津貼、社福津貼調高,連勞保老年、失能等所有年金都被迫跟著加碼,財務狀況只會更糟,在此情況下,勞工紓困貸款的必要性都應嚴肅檢討,此刻門反而愈開愈大,實非明智之舉。

※ 相關報導;:

* 勞保滿1天、被裁員 生育都給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799642.shtml

勞委會昨天刪除勞保年資限制,未來只要投保勞保滿一天,或懷孕期間遭裁員的勞工分娩,都可請領生育給付;每胎生育給付金額為生育前半年的平均月投保薪資。此外,勞保各項年金也比照老農津貼及社福津貼同步加碼。



◆ 八八災民問:安居有了 樂業在哪?

【聯合晚報╱記者張進安/高雄報導】2011.12.23

政府積極辦理莫拉克風災災民們技能培訓投入億元經費,不過因為相關的配套措施並不完善,導致災民「學無致用」,甚至有人參加完培訓班後考取了20幾張證照,至今卻仍靠打零工維生。高雄市桃源區重建發展協會秘書長張瑞雄表示:「鄉民原本都抱著很大的期待,努力進修相關就業培訓課程,結訓後卻沒消沒息,形同一再打擊大家的信心。」一名幹部更說,他看了這麼多相關單位來這裡開課,只是求自己的績效好看,課程上完就拍拍屁股走人,居民們後續的工作機會根本沒著落,導致現在根本沒人願意參加職訓局的訓練。

張瑞雄說,現在來自桃源區的永久屋居民,扣掉大約3成沒有工作能力的老人家與小孩、2成在外地工作,一成是靠88零工、一成在永齡有機農場,剩下的幾乎都已經失業很久了。當初政府單位都說會讓88 的受災戶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現在「安居」有了,可是「樂業」根本就看不到。

張瑞雄舉例,有些族民本身擁有一些布農族的傳統技藝,如十字繡、陶藝、木雕等,想要開工作室吸引觀光客,卻苦於沒有本錢,空有一身好功夫卻無處發揮,或是一些返鄉的年輕人,原本對於相關單位的職訓課程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習得一技之長後能有穩定的工作,可是因為後續規劃不完善,導致「結訓即失業」的狀況不斷發生,久而久之就打擊了這些年輕人原本熱忱的心。

「想開個人工作室,但沒有錢!」台東縣達仁鄉拉里巴應用燒陶班結訓學員尤昇平無奈的說,結訓後想成立燒陶工坊,但基本資金就要百萬元,他根本無力負擔,部落又沒有工坊可以雇用他,他不知道結訓該怎麼辦。

太麻里多良應用木雕班結訓學員王美貞說,她已經拿到丙級廚師、電腦基礎證照,至今找工作都沒下文,所學的都已經忘的差不多。



◆ 再調漲最低工資標準? 多數省市觀望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二十二日電】2011.12.23

今年全大陸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省市調漲最低工資標準,但面對當前經濟變數加劇,為了避免對企業帶來進一步的衝擊,對於明年是否再次調漲最低工資標準,多數省市目前已轉趨觀望。

根據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2011年至215年),大陸最低工資標準年均成長率將要達到13%。

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山西等21 個省市相繼調升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達21.7%。今年第四季又相繼有河南、湖北、青海、內蒙古等第宣布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不過,隨著中國與全球經濟前景日趨嚴峻,大陸各省市對於明年是否再度調漲最低工資標準也轉趨保守。除四川已明確宣布明年元旦調漲最低工資標準23.4%,江西省會南昌日前也傳出,明年元旦將調升最低工資標準逾20%,但官方尚未正式宣布。

上海市副市長姜平上個月曾表示,明年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還會上漲,但他並未說明調升幅度及日期;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蔣斌本月8日也提出,遼寧省2012年將繼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幅度預計在13%以上,但同樣未宣布實施日期。

反倒是原本有意在明年元月調升最低工資標準16%或17.9%的廣東,在消息傳出後因引發企業強烈反彈,而傳出可能將延後實施。據南方日報報導,上周四東莞市政府召開一場與外資企業的座談會上,外商紛紛向東莞市政府提出希望放緩或推遲調升最低工資標準的建議。

當時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副局長黃慧屏回應,最低工資標準是由省政府頒布執行,東莞也正在與廣東省政府積極溝通,預計應當會適當延緩。黃慧屏說,「我們會將經濟環境和經濟形勢,作為最低工資標準制定的考量因素。」

※ 相關報導:

* 四川最低工資 下月漲23%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799534.shtml

無懼於明年經濟不確定升高,四川近日仍宣布,明年1月1日起再次調漲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幅23.4%,最高一級最低工資標準將達人民幣1,050元



◆ 貧富差距 英國民眾過節兩樣情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12.23

2011年即將邁入尾聲,全球各地民眾都在準備迎接新的一年來到。根據英國一民間組織的調查發現,2成的英國民眾今年沒有過節氣氛,煩惱財務與孤獨感是主要原因。不過,另一項調查卻指出,今年聖誕假期民眾消費金額將再度創下新高,商家笑呵呵。同樣過節,猶如兩個世界。

由基督教救世軍針對2千位英國民眾進行的調查發現,20%的人對即將來到的新年假期如何度過感到茫然,細究原因有11%的人為自己財務困擾,7%的人找不到親友陪伴,12%對於自己的下一步徬徨,讓原本應該是歡喜的過年氣氛,對部分英國民眾來說,卻是傷透腦筋的時候。

另外,這次調查發現,75%的人預計與家人一起度過聖誕節,3成的青少年會選擇與朋友一起度過,此外,為了讓孤苦無依的英國民眾有依靠,基督教救世軍今年透過提供免費餐點與贈送禦寒衣物,希望替民眾注入一股暖流,目前在瑞汀已發送超過200個聖誕禮物給小朋友,牛津地區則送出80件大衣給需要的民眾。

雖然有人擔心過節,也有人趕著在聖誕節瘋狂採買。本周五是今年聖誕節前最後一個星期五,Visa信用卡組織預估全英國民眾在過節的最後一天採購金額將會相當驚人,估計本週五當天平均每分鐘將有100萬英鎊(約4751萬台幣)營業額,不僅許多商家笑呵呵,同時更希望這股採購潮能彌補全年低迷的營業額。

根據亞伯丁一處商場經理史蒂芬森表示,「本周以來商場員工都相當忙碌,特別是周四最為忙碌,商場到處都是人擠人,大家都忙著在最後一刻選購物美價廉的物品。」

另外,根據網路公司Kelkoo 也指出,今年英國聖誕節網路購物營業額將成長16%,將一舉達到134億英鎊(約台幣元6370億元)。

fsj 提到...

遊民 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聯合晚報╱社論】2011.12.26

一個社會,如果人人有溫暖的窩可安居飽食,沒有人需要餐風露宿,街上看不見一個遊民,那是多麼整潔有序、幸福美滿的景象。

但是,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遊民問題,不管多麼富裕的社會都存在,紐約曼哈頓、東京新宿中央公園的遊民比台北多太多了。寒夜裡灑水,把他們驅離,可以讓該地區暫時「看不見」遊民,但這不表示問題就此消失了。

萬華遊民事件爆發,很多人無法相信,這種事發生在21世紀的台灣。遊民在公園、車站過夜,造成環境衛生、市容觀瞻等問題,不容否認。遊民較常聚集和活動的萬華龍山寺一帶,居民生活和店家生意受到干擾,抱怨連連,也值得理解同情,需要政府用積極態度處理。但這些都不等於在寒天灑冷水趕人、或民代辯稱「沖水清理地上大小便」的處理方法是正當的。

每個社會都有遊民問題,關鍵在於怎麼看待遊民的產生,以及用什麼態度和機制處理。很少人自願、樂意當遊民。經濟不景氣,家庭功能出問題,遊民就跟著增加;只用遊手好閒、破壞治安、甚至「愛滋病、強姦犯」來和遊民連結,是簡化而扭曲了問題。強力驅離遊民,可以把一個地區「礙眼」的景象清除掉;不過,指責「破壞市容觀瞻」雖理直氣壯,但一個社會裡困苦的、灰暗的、汙濁的角落免不了還是存在,且不容否認,很多人就在那裡卑微地生存著,不是用「沖水清理垃圾」的手段和心態可處理。很多台灣民眾關起門來自家裡富麗堂皇,髒臭鞋子雨傘丟置在門外樓梯間,公寓外牆爬滿電纜線,屋頂加蓋鐵皮屋。這些「礙眼」的事到處都存在,難道只要「眼不見為淨」就表示解決了問題?

遊民問題不容易解決,協助安置需要大量的政府和民間資源,但說到底,這考驗的是一個社會面對「異類」、面對「礙眼」事物的容忍度。很多人談起社會公義、濟助弱勢都頭頭是道,寒天送暖也視為美談,但若制度上對待遊民只能用「清理垃圾」的方法處理,究竟不是一個文明社會。



◆ 遊民 需要生存與重生機會

【聯合報╱馬志政/社工員(台中市)】2011.12.26

這幾年社會環境的改變及經濟快速的發展,遊民人數不斷增加,而且有年輕化的現象。

我是長期在街頭服務的社工,看到許多遊民的故事,有很多的無奈及感傷。其實這幾年政府結合民間團體廣設服務據點,提供遊民餐食、沐浴盥洗及臨時安置等服務,對於遊民基本生活照顧是很足夠的;為使遊民重新站起來,勞政單位更是積極規劃相關就業輔導方案,協助遊民有穩定的工作。

雖然這幾年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挹注相關資源,但有部分遊民因長期自卑、消極的心理因素或年齡及身心問題,仍不願意接受的輔導或照顧服務,依舊選擇在街頭遊蕩棲宿。但是,遊民只要符合法令及不影響他人,我們都應尊重遊民使用公共空間權利,而非採消極手段來驅趕遊民,因為遊民不是罪犯,期盼社會大眾能改變對遊民錯誤的認知。

我認為政府雖然在這幾年開始正視遊民照顧輔導工作,但應該制定遊民輔導服務法的專法,而非單藉社會救助法來宣示對這群人的關心,因為遊民服務工作需整合各部會資源及人力。我們除給遊民生存下去的權利,更要給他們重新出發的機會。



◆ 誰是遊民? 每個人都有機會

【陳柏謙】2011-12-26 中國時報

因為台北市議員應曉薇鼓勵市政府以噴水方式驅趕遊民的言論,幾天來讓不少人重新看見遊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且讓我們一併檢視、深思這個生產出遊民的經濟體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遊民」這句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危言聳聽。

九○年代初,台灣家戶所得五等分統計所當中,所得最低二○%的家戶每年淨儲蓄還有約兩萬五千元,到二○一○年,收入最低的二○%家庭每年平均負債增加到二到三萬元。類似貧窮化的情形也在所得次低二○%家戶中發生。簡單說,對這些至少占四○%人口的家庭與個人而言,勞動所得僅僅只能支付生活上最基本的需求而已。一旦遭遇到長期性失業或嚴重意外與疾病,幾乎註定墜入貧窮的深淵。內政部粗略統計顯示:過去十年來,有正式受理或查報統計的遊民數量足足增加了六七%以上。

指責遊民遊手好閒?抱持類似想法的人都應去看遊民培力組織「當代漂流協會」調查:這些遊民中九成原本都有工作,甚至高達七成流浪期間仍在工作。但當他們被社會擠壓到產業後備軍的最末端;是當他們勞動的所得,讓他們連支撐最起碼的生活需求都不足夠時,街頭,才成了毫無選擇下的「家」。

社會之所以排斥、抗拒看到他們,除了單純功利考量出發,如房價與所謂社區整潔外,最大的不安與焦慮,還是在於他們悲涼卻真實的存在,像把利刃刺向我們。像揭穿企圖粉飾太平、虛構夢想圖像中最誠實的異議者,像惹人厭的吹哨者,提醒著當下經濟體制病態,提醒著這個悲慘深淵離我們並不遠。但這些對我們來說,無疑太過沈重了!它竟真實到讓我們啞口無言、手足無措。

我們每天辛勤投入就業市場,販售著自己的勞動力已夠沈重了,或許需要的是可以麻痺自己的傻樂狀態,需要的是沿街叫賣的希望與夢想,好說服自己盡量不去思考、反抗與質疑周遭的這一切繼續生活下去。因此,這些景象,這些做為一個個有血有肉、有著自己墜入深淵的故事的街友們,註定就只能是瑰麗夢境中不協調的惱人噪音。只是,當面臨著整個社會中多數勞動者一起墜落的狀態,拒絕凝視下降速度最猛烈的一群人,至多,也只能讓我們暫時忘卻自己的位置與處境,卻改變不了集體沉淪的命運。

因此,除了道德上滿滿的譴責與撻伐外,我想,也許應將它視為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在看見遊民過程中、也試著看見自己;而透過正視這些讓人不安與焦慮的影像,我們也許才能進一步思考這個不斷生產出貧困的經濟體制,並開始思考著根本變革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作者為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商管系博士生)

※ 相關報導:

* 觀念平台-冬天的鴨子飛到哪裡去?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22600379.html

直到一九九○年代初,遊民問題才從國安、治安轉變成社會議題。台北市政府先把遊民主管機構由警察局改為社會局,並制訂了《遊民輔導》辦法。大概也在同一個時期,「創世基金會」等民間團體開始提供遊民支援服

fsj 提到...

脫離工作貧窮之策

【經濟日報╱社論】2011.12.27

工作貧窮已成為總統選戰中的一個話題,公民團體最近在第二場總統電視辯論中,要求三位候選人具體說明造成勞工當前困境的原因及改善對策。對此,總統馬英九提到,將透過法律保障派遣工權益,並列入管制;親民黨宋楚瑜主席承諾公家機關不使用派遣工;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則表示,必須改變產業結構,並發展在地經濟,讓工作機會不外流。

依維基百科的定義,工作貧窮(Working poor)又稱在職貧窮、窮忙族、薪貧族、勤勞貧困階級、工作貧困階級,是指擁有固定工作但相對貧窮(例如收入低於一定水準)的人士。有別於失業者,他們有得到工資,但工資的金額不足以維持一個合理的生活品質,但也因為不符合有特定定義的失業者,反而是政策無法照顧的族群。

的確,想要改善工作貧窮現象,得先了解原因。可惜的是,三位候選人都沒有針對工作貧窮的原因提出回答;更可惜的是,答案就在前一提問的問題裡。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指出,「企業因應全球化趨勢發展三班制、派遣制度,造成受薪階級工作環境不佳,希望三位候選人當選後能對特定企業開徵教育捐」。劉理事長所提教育捐之議雖不被認同,但勞動者的工作條件惡化,的確源於全球化趨勢。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產業若未能以轉型來改變壓低成本模式,那麼,在低利潤的壓力下,多會從降低勞動生產成本著手。因此,產業轉型與立法保護勞工,確是因應工作貧窮的重要方向及手段,但也還有更多的事須搭配來做,以竟其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結構優化,因為沒有人力結構優化做為支撐,產業結構轉型是無法成功的。

從未來產業轉型所需的技能與人才來看,在產業價值鏈的轉型上,各領域基礎知識與技術、跨領域及跨國際能力、高階管理人才,都是重要的需求方向;在新興產業的推動上,除了關鍵零組件與材料技術外,跨領域整合商業模式的需求,以及對資訊、品牌行銷與專業服務的人才需求也將增加;在服務業拓展上,未來將強調以資訊與流通科技的運用為基礎,並配合系統專業與客製化的方向發展;另外,對於全球運籌上的訓練、財務與專業外包服務人才的需求,也是有增無減。

那麼,這些人才如何產生?又如何得以銜接至企業需求,並支持其轉型?綜合三位候選人的想法,政府可以有幾個思考方向。首先,在政策整合上,未來國家經濟的轉型,產業、人力結構既然環環相扣,那麼,產業、勞動、教育間的橫向整合機制就應該更有效率;再者,政府也應廣宣未來產業規劃及人力需求方向,提供教育或培育單位以研發、調整課程,並讓就業或失業者做為職涯規劃的參考。

在人才的職訓上,雖然針對特定企業課徵教育捐尚有爭議,但讓企業參與國家人才的訓育卻是重要方向。因此,獎勵或補助(甚至運用租稅誘因)企業員工在職訓練,並鼓勵企業學院的設立,應都是可行的作法。

在法規上,政府應研究重擬部分工時及派遣法制化的作法,可以「歐盟部分工時制度之綱要性協議」為本,確保排除對部分時間工作者的歧視,以及改善部分工時者的工作品質;同時,在自由意志基礎下促進部分工時工作的發展,以及兼顧雇主與勞動者的需要,進而促成勞動時間做更具彈性的組合。

另要特別提醒的是,目前台灣總就業人數約1,079萬人,受僱員工人數有690萬人,亦即雇主、自營商等非受僱員工達389萬人。因此,如何強化創業環境,促使新產業、新就業機會的發展,亦是產業及人力結構轉型的重要一環。



◆ 日就業市場 男性急衰退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2.27

日本製造業和營建業衰退,使這兩個以男性為主的行業在10年內失去400萬個工作機會,同時女性就業主力的健保業在近三年則是聘雇人數成長最快的行業,使得日本就業市場形成「男性衰退」(Mancession) 現象。

據東京「工作研究所」統計,2010年日本男性失業率為5.4%、女性4.6%,寫下男、女失業率最大差距紀錄。預料到2020 年時,男性失業率將達7.1%、女性則為5.9%。

這樣的預測讓許多失去工作的男性愁雲慘霧,而女性則享受經濟獨立;不論男、女,結婚生子的意願均降低,使日本社會的高齡化問題雪上添霜。

彭博社報導,日圓升值加速了產業外移,使政府措手不及。包括Panasonic和Sony都被創紀錄的匯率吃掉獲利,Panasonic本會計年度將創下十年來最大虧損紀錄,而Sony 估計將虧損900億日圓 (12億美元)。

Panasonic和Sony今年股價分別下挫45%和53%,拖累東證指數 (Topix index)下挫20%。而安老院營運商Nichii Gakkan 的股價則上漲25%,可見製造業和保健業的消長。

據統計,19%從人員是女性的保健行業過去三年聘雇人數成長達16%,而且估計2010至2020年將成長32%。不僅如此,儘管日本減少了1210萬個就業機會,其他以女性為主力的行業也在成長,包括教育、研究、餐飲、和房地產等。

而且在歲末,百貨公司和餐飲業需要臨時人員,這些工作機會也多屬於女性。失業的日本男性發現,現在得靠老婆和女兒來撐起家庭。

由於女性就業率增加,使得日本男女薪資的差距拉近,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會員國中,日本的兩性薪資差距僅次於於南韓,幾乎是OECD平均值的一倍。據日本稅賦資料顯示,30至34歲女性去年平均收入299萬日圓,約為男性平均薪資432萬日圓的69%,比1978年的55%大幅躍升。

女性收入增加,引動消費趨勢的轉變,但專家指出,由於服務業的薪資普遍低於製造業,要靠女性刺激整體消費經濟仍有困難。



◆ 遊民自治條例 明年底前送議會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1.12.27

人權團體日前指北市府「噴水趕街友」,引起輿論譁然,台北市副市長丁庭宇昨天偕同社會局、勞工局等相關局處,召開記者會澄清絕無此事,並表示將研擬「遊民輔導自治條例」,預定明年底前送交議會審議。

針對爭議性的「潑水」做法,公園處長陳嘉欽強調,絕無要求也沒有對公園街友身上噴水,噴水只為清潔地面殘留檳榔汁、黏著廢棄物等,清洗時也會請街友暫時離開。

目前自治條例內容仍在法規會討論,尚未走定案。市府社會局透露,北市訂有「遊民輔導辦法」,自治條例內容大致以其為範本。

北市街友主要集中在萬華,在地青山里長李昭成說,贊成市府立法處理街友問題,但若和現行的「遊民輔導辦法」差不多,「等於沒有用!」

他認為,萬華一帶「福利太好」,有慈善團體發便當、社會局也提供避寒所,街友當然不會減少。社會局應整合各慈善團體,改在其他地點發放物資,別老聚在艋舺公園,「現在可以做的,為什麼不去做?」

台灣當代漂泊協會執委郭盈靖說,市府一直以來的做法,無法解決萬華街友問題,自治條例過去討論多次,現在又要沿用過去思維推動,「能解決問題嗎?」應廣邀民間團體、學者、社區參與共同討論,而非閉門造車。



◆ 撕掉標籤 理解街友處境

【聯合報╱陳祖輝/台北大學社工系兼任助理教授(新竹市)】2011.12.27

每年在社工系期末都會安排一個主題:街友問題,請學生小組拜訪安置街友的機構,理解街友各環節的問題。

結果發現主要有三:一,街友是被警察、鄰坊滋擾、歧視的一群;二,街友間因為搶地盤,老弱與女性街友成為群內弱勢中的弱勢;三,安置機構設備雖不差,但監控程度與要求規矩甚多,因此不比外面流浪自在來得更好。

所以,街友本身不是問題,社會制度如何處理街友才是問題。許多街友都是屬於社會安全保險制度所排除的對象,根本照顧不到,而且社會無緊急處理預案,這一群朋友難以被社會制度所認定,反而不斷地從社會排除的範疇中被製造出來。

學生腦力激盪討論如何協助街友時,不時發揮想像力,例如:以工代賑、安排教育訓練、強制安置、成立街友自治團體等等。這些都好,卻難以抵擋附近鄰居一句話:「要是同情遊民就帶回家養」。

如果要好好處理街友問題,建議應該先從身分重新認定:一為失業與失去住居者;二為失能與身體長期染疾者;三為自願成為街友者。身分上認定清楚後,政府可透過其福利系統處理街友之身分原因,並對症下藥!屬於需要安置照顧者,應該建立合理與人性的安置規畫(包括身體殘疾、酗酒、毒癮);屬於非需要安置者,可安排諮詢管道,輔導其脫離街友身分,並提供臨時工作或穩定食物。

社會福利體制中,每一種關懷對象都很重要,但街友的社會安置卻不是列為最核心的位置。政府應該更虛心理解他們的處境,只求基本溫飽與安全無虞。但社會看待他們的角度是負面的、骯髒的、有病的恐怖對象;要卸除你我對他們的恐懼,不是趕離我們視線就好,而是要如何設法將其納入我們的視線範圍內,越變越好,且不再被貼上問題標籤,才是長久之道。

fsj 提到...

報告:英明年285萬人沒頭路

中央社 2011.12.28

英國人力公司今天發表報告警告,就業市場將進一步惡化,失業人數由目前的264萬增為明年的285萬,創下自1994年以來最高紀錄。

由特許人力與發展協會(The Chartered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發表的報告指出,明年政府機關將再裁減21萬名公務員,使失業總人數進一步增加,估計到2013年上半年,失業人數將衝上290萬人。

目前英國失業率為8.3%,預計明年將提高到8.8%。

特許人力與發展協會首席經濟顧問菲爾波特(JohnPhilpott)指出,如果歐元區危機衝擊不大,明年英國就業衰退的情況將較2008到2009年溫和。

不過他指出,明年失業的人數續增,情況將比1990年初經濟衰退時的任何時期都來的嚴重。

目前英國失業年齡層中最受到注意的是年輕人逾20%的失業率,許多年輕人畢業後苦尋不到工作。

今年自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英語系畢業、21歲的佛斯特(Charlotte Foster)在耶誕節前找到臨時工作,隨著耶誕節結束,她的工作也告一段落。

她說,明年很多企業和機關將繼續裁員,有工作經驗的人將比畢業生更容易申請到工作,現在看起來能找到全職工作的機會很低,她可能得再不斷找臨時工作,有時她不禁問自己,大學是不是都白讀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目前英國失業的年輕人達102萬人,是1992年開始進行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不少年輕人為了增加工作經驗,向企業及機構申請不支薪實習機會,學生貸款及昂貴物價帶來的財務壓力,令年輕人感到很沮喪,政府相關部門對此著手投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趕不上快速增加的失業人數,形成新的社會問題。



◆ 無提早退休機制 身障勞工陳情監院

自由 2011.12.28

〔記者曾韋禎、呂清郎/台北報導〕身心障礙人士比一般人較早老化,卻無法提前退休,為爭取權益,脊髓損傷者聯合會、陽光基金會、伊甸基金會等身障團體,昨在殘障聯盟秘書長王幼玲帶領下赴監察院陳情,直指勞委會未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規定,建立身障勞工提早退休的機制,嚴重失職。

勞委會稱一直在研議修正

勞委會官員回應,對於身心障礙勞工提早退休機制,該會一直在研議進行修正,並非從不作為,但因牽涉勞保制度上的問題,並且需精算勞保整體財務,最後經修法程序完成,以達成照顧身心障礙勞工的目標。

王幼玲指出,身權法在九十七年公告,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身障勞工提早退休的機制,但過了四年仍是原地踏步,毫無進展。她表示,勞委會今年十一月到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時指出,身障平均勞退年齡是五十二‧八歲,較全體平均年齡六十‧九歲,足足少了八‧一歲;世衛今年六月公布「身心障礙者報告」也顯示,身障者提前老化的年齡是四十五歲,顯示身障人士確實有提早老化、提前退休的需要。

王幼玲批評勞委會,竟以勞保潛在財務危機為由,要求身障者提早退休就要提高保費,但相關的精算資料勞委會卻遲遲無法提出。她說,並非每位身障者只能工作到四十歲,有些聽障者還可工作到六十五歲,勞委會要讓身障者可以合理地選擇自己的退休年齡。

fsj 提到...

大陸開放台商設個體戶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台北報導】2011.12.29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昨(28)日表示,明年將開放台灣居民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首批開放北京、上海、重慶等九省市,開放的行業為餐飲及零售業。

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表示,目前在大陸可以看到很多台灣的餐飲業經營,但都是以特許經營模式,或以借人頭、合資的方式進行,明年相關辦法開放後,可降低台灣民眾到大陸投資餐飲或零售業的門檻,減少限制。

香港貿發局總經理馮渤指出,個體工商戶條例實施後,對台灣中小企業或資金相對並不是那麼充裕的民眾到大陸創業,相當有利,相信也會提高台商到大陸拓展市場的意願。

這對有意前往大陸投資創業的台灣人而言,是一項大利多。允許業者以個體戶形式經營後,首先就是成本降低及減少糾紛。

首批開放將有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四川、重慶等九省市。楊毅說,這是「為台灣同胞謀利益、辦實事的又一重要舉措」,將為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族群,提供創業、發展機會。他強調,歡迎台灣民眾前往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相關單位也將會做好配套服務。

楊毅表示,大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將再公布台灣居民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具體登記辦法。

依據大陸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大陸個體工商戶超過3,601 萬戶,從業人員將近7,334萬人。

新華社報導,根據統計,大陸平均每一個體工商戶除戶主本人外,提供1.02個就業機會;平均每戶的註冊資金僅人民幣3.53萬元(約為新台幣16.94萬元)。

福建是大陸最早開放台灣居民申辦個體工商戶試點省份之一。

幾年前,福建各地工商部門相繼推出政策,支持台灣居民在福建登記個體工商戶,但受到的關注程度並不高。

目前福建有超過600家的台商個體戶。

※ 相關報導:

* 開放個體戶/15萬「台流」 看到新希望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811117.shtml

外貿協會表示,初估台灣人在大陸曾有工作,但因關廠等因素目前沒有工作、停留在大陸的人數約有15萬人,這些人被泛稱為「台流」,未來若開放可以進行「獨資」營業,將能有效解決台留問題。

* 過來人提醒/到一線城市賣吃的 逾半失敗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811161.shtml

王立表示,大陸人多,商機十足,但大陸現在的經營環境、成本都跟以往不同,現在到大陸一線城市開餐飲店,競爭很激烈,成功機會不到一半;到二、三線城市機會較大,但一線城市法治較健全,碰到問題易解決,愈往鄉下走,遇到的問題愈多,自己要評估。

* 大型勞資糾紛/陸民工怒吼 不再逆來順受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811100.shtml

年關將近,大陸各地近期接二連三爆發大型勞資糾紛事件,儘管原因不盡相同,但所有事件都指向同一趨勢:今天新一代的大陸民工,已非十年、20年前那批為了保住工作可以逆來順受,沒有聲音、沒有面孔的單純勞動工作者。大陸的勞工已愈來愈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力。觀察近期大陸發生的工潮,主要導火線都與工作權及個人薪資福利有關。但11月底深圳福田發生的一起集體罷工事件則反映,現在的大陸勞工也相當在意是否懂得尊重員工。



◆ 歐元區領頭羊 德法失業人口多

中央社 2011.12.29

德法兩國是歐元區的經濟領頭羊,但統計顯示,兩國失業人口都超過280萬,德國社會福利體系因此倍感吃力,法國總統沙柯吉則打算召開就業高峰會商討對策。

法國勞工部門統計,今年11月的失業人口達285萬,創下12年新高,且失業人口已連續7個月有增無減,這讓尋求連任的沙柯吉(Nicolas Sarkozy)倍感壓力,打算在下月18日召開就業高峰會。

據「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報導,法國勞工部長柏川德(Xavier Bertrand)表示,預定明年元月召開的就業高峰會,將對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提出迅速有效的解決方案,以遏止危機擴大。

報導說,自2008年至今,法國製造業大約有900家廠商關門大吉,估計減少至少10萬個就業機會,因法國明年4月將舉行總統大選,民調顯示,超過5成的受訪者關注失業問題。

不過法國工會組織則比較關切就業高峰會將如何解決勞工待遇問題,包括減少工時、失業救濟以及臨時工的權益等。

歐元區第2大經濟體法國為失業問題所苦,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也因失業問題而煩惱。據德國英文報刊「地方報」(The Local)報導,截至今年11月底,失業人口累計達280萬人。

因不少德國勞工失業前的工作時數不足,或是失業前的薪資不足以支付失業保險金,一旦失業得靠社會福利體系支撐,但無法負擔失業保險的勞工不斷增加,使德國社福體系倍感壓力沉重。

德國勞工部門統計,平均每月有6萬1000名失業勞工得靠社會福利體系支撐,比3年前的同期增加1萬人。



◆ 我見我思-台灣是「遊民」社會

【莊佩璋】2011-12-29 中國時報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要求政府以「灑水」驅趕遊民,說「誰把水灑到遊民身上就發給獎金,因為這些遊民實在太糟糕了」。這麼沒人性的話,當然引來人權團體撻伐;在社會壓力下,應曉薇也在耶誕節公開道歉。

不過,嘴巴雖然道歉,同時她卻又說,艋舺公園許多持槍、販毒、吸毒、騷擾女子案件,多半與遊民脫不了關係。不只如此,應曉薇還在臉書爆料,萬華遊民有愛滋病帶原者,甚至有遊民因姦殺三歲幼童與婦女而被判死刑、被槍決。

果真是「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能持槍、販毒,還會去當遊民嗎?愛滋病帶原難道會在額頭留下印記,否則她怎知遊民有帶原者?最近共槍決九人,在此之前已四年沒執行槍決,請問那一個是遊民?還好,現在已不是戒嚴時代,否則應曉薇大概會說「共匪、台獨、黨外都潛伏在遊民裡」。

遊民一直是萬華的頭痛問題;議員為民喉舌,反映問題也是天經地義。但是解決之道如果違反人權,泯滅人性,就會重蹈歐洲中古世紀獵巫、納粹屠猶的覆轍。

其實,遊民就如同議員、記者…等,有好也有壞。別忘了,不久前,轟動全台的雲林小兄妹蹺家環島,碰到第一個貴人就是寄居台北車站的遊民。

而且,更別忘了,台灣是移民社會;所謂移民,其實就是遊民。從最早的「兩條腿夾一對LP」渡海來台的羅漢腳,到六十幾年前倉皇南渡,只剩爛命一條的「老芋仔」,每一代移民的處境,都跟遊民一樣。

我們這代人,基本上都是僥倖活下來的遊民之後。因為漂泊,還來不及建立世襲的階級與財富,台灣社會眾生平等;由於「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友善、樂於助人。

應曉薇言語之所以觸犯眾怒,關鍵是帶有階級意識,也背離同情「甘苦人」的台灣傳統。

更何況,在這個「非典型就業」逐漸取代傳統主雇關係,無薪假就像地雷般埋伏的年代,每個人真的都有機會成為遊民;寒天灑水驅趕遊民,說真的,一般人不難「感同身受」。大家雖然未必有能力「同情遊民就把他們帶回家」,但對遊民受到不人性的欺侮,絕對會有不忍人之心。

就全球大環境而言,我們已進入經濟寒夜,與羅漢腳「篳路藍縷」的處境類似;互相取暖應比互灑冷水活命機會大。大家還是多發揮關愛心吧!

fsj 提到...

首宗免責案/一家病殘 百萬卡債不用還

【聯合報╱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2011.12.30

江姓男子與妻子生下雙胞胎遲緩兒,為就近照料,九年來當過司機、保全、清潔隊員,因為龐大醫療費及生活開支,以卡養債積欠一百多萬元;但銀行團認為他有奢侈消費行為,要他還錢。

江姓男子透過法律扶助基金會向法院聲請免責,台北地院昨天裁准他不用清償,積欠銀行的債務一筆勾銷。這是法院受理卡債案件,首宗裁定欠債人免責的案例。

承審法官趙子榮指出,江姓男子年收入廿五萬元,要撫養兩個遲緩兒、患病妻子及肢障母親,收入根本不足以支付基本開銷;江姓男子到出版社買兒子的書、到超市買生活用品,消費不超過數千元,次數很少,不應算奢侈浪費。

江姓男子在妻子生下雙胞胎兒子後,因兒子發展遲緩,他開始刷信用卡支付醫療及購買生活用品。期間他失業,再用現金卡借錢,繳還信用卡的債務,惡性循環、以債養債,債務累計達一百多萬元。

透過法扶的協助,江姓男子向法院聲請清算程序獲准。原本江姓男子應將名下財產拿出來變現,由法院分配給債權銀行;但法院調查江姓男子無力支付清算費用,名下也沒財產,終止清算程序。江姓男子改提抗告,聲請免責。

債權銀行團反駁指出,依照消債條例,債務人只要有一筆浪費的行為,就不能免責;江姓男子既然沒有錢,還到超市和出版社買東西,顯然是浪費。江姓男子積欠信用卡債務,再以現金卡提錢,是存有「花了再說」的心態。

法官從經濟學層面探討,認為債務人是否有奢侈浪費的行為,應從資訊是否對稱和消費動機去考量。

審查江姓男子的消費明細,大都是到超市購物或出版社買兒童教材,幾百元到二千元,次數不多,消費內容也不是什麼「買一送一」或星巴克咖啡之類的,動機僅是為了生活及孩子教養,不算是奢侈行為。

※ 相關報導:

* 首宗免責案/「感謝上帝開門」 不敢再碰卡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6813592.shtml

他表示,當初不知道循環利息這麼高,「再也不敢用現金卡、信用卡借錢了!」



◆ 勞工局查超時工作 公布10廠商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1.12.30

高雄市勞工局29日發表下半年度掃A計畫成果,並公布違反勞基法情節較嚴重的10家違規廠商名單。其中以嘉賀保全公司因連續違反超時加班、不給加班費、不當扣款、未給例休假等11項法條為最多;太子汽車及關係企業永美汽車則積欠員工鉅額薪資,各遭罰60萬元,金額最高。

高雄市勞工局自今年8月起執行「掃A專案」,針對事業單位超時工作、未給加班費、未給例假等違法情事進行檢查,裁處最多者依序為製造業(303件)、批發零售業(151件)、住宿餐飲業及運輸倉儲業(123件),占裁罰總比例57.8%。

勞工局指出,業者違法事實明確,人道國際大酒店員工不僅超時加班,每月工作時數高達357小時,未給足加班費;南台灣汽車客運每天工作時數超過12小時,甚至有司機從清晨5點不間斷工作至晚上9點;太子汽車、永美則積欠員工薪資3百多萬元,分別各遭罰60萬元罰款。

勞工局最近也針對各大百貨周年慶期間,調查公司是否有員工超時工作、休假不正常情形,初步檢查結果,以加班費未依規定加給,及休假日工作工資未加倍發給的違法情事居多,正函請各公司陳述意見。勞工局表示,明年度百貨零售業、3C賣場及旅行運輸業將列為首波檢查重點。



◆ 14年內 台灣進入超高齡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2011-12-30 工商時報

衛生署昨天指出,台灣老年人口比率民國106年估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114年更將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短短14年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人口比率將以「三級跳」激增,扶老比11年內由7:1迅速降至4:1。

老化潮將帶來新的內需產業,衛生署表示,「銀色GDP」值得發展,包括休閒、養生保健、資訊科技,行動輔助、各種居家友善設計等產業商機可望應運而生。

衛生署昨天在行政院會報告「營造高齡友善健康環境」,首長對「老化」非常有感,均熱烈討論。政務委員薛承泰提醒,必須及早規劃配套措施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未來不能由70多歲的老人推著80多歲的老人。代院長陳沖指示衛生署應持續結合政府及民間資源,積極推動辦理。

依據報告,至今年10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為10.8%,逾251萬人,推估14年內,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以「三級跳」方式跳提升,每5人中就有1名老人,超越歐美國家老化速度。

報告指出,台灣已有3個縣市達「高齡」社區水準,包括嘉義縣、雲林縣、澎湖縣,20個鄉鎮已達超高齡社區。

衛生署已推動9家醫療院所導入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的設計,讓醫院在照護老人流程簡化,例如有3種慢性病看診,一次掛號即安排便利簡化就診流程,且有專業照護及友善無障的軟硬體服務等,成為全球第一個由政府帶頭、全國推行的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的國家。

此外,衛生署結合各縣市建設升級,推動兼容、無礙、促進長者活躍的高齡友善城市,目前有北市、新北市、桃園縣、竹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等9個縣市符合高齡友善城市要件。

官員說,高齡友善城市是參考WHO規定,有8大施政面向必須承諾,包括改善軟硬體,創造有利長輩活動條件,減少障礙,提供安居、康健、不老、親老、敬老的服務健康老人環境,延後老人失能及生病的發生。同時,也能吸引外國人到台灣常駐或養老。

衛生福利部成立後,衛政、醫療與社政體系將全面結合,衛生署將與經部及產業界結合,發展老化潮商機,發展銀色GDP,朝養生保健、資訊科技及休閒產業等方向發展,並全面推動高齡友善城市。



◆ 他山之石 有閒有錢 日本老人商機無限

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2011-12-30 工商時報

人口高齡化雖對日本經濟形成龐大壓力,但隨著年輕消費族群為生活所苦而省吃減用,有錢有閒的老年人口反而成了商家日漸仰賴的營收來源,也使得業者積極挖掘銀髮商機。

由於日本人預期壽命逐年增加,且生育率不斷下滑,人口老化早已是多年社會問題。據今年7月為止的官方統計,日本人預期壽命約82.25歲,且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重達22.9%,明顯高過其他已開發國家。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重約在13.1%,英、法兩國各自在16%左右。

龐大的老年人口雖對年輕勞動人口造成沉重負擔,但在商人眼中,這些步入退休年齡的戰後嬰兒潮卻蘊藏無限商機。日本NLI基礎研究所預估,日本60歲以上的消費市場價值將在2015年達到72兆日圓。

今年11月,日本零售巨人永旺集團(Aeon)就在靜岡縣開了第1家銀髮族專用園藝用品店,鎖定60歲以上消費族群。這家佔地1,000平方公尺的賣場不僅提供2,900多種園藝商品,還開設教室指導銀髮族園藝小撇步。永旺打算未來幾年內展店至100家。

百貨業者大丸松坂屋目前在東京及京都的暢貨中心皆設有銀髮貴婦專屬樓層,提供60歲以上女性喜愛的品牌服飾,且顧客反應良好,公司已決定在各大城市的百貨門市都增加設立這種樓層。

以連鎖居酒屋打出名號的和民集團也於2009年開始經營銀髮族食品宅配事業,並計畫在明年2月前增設95家配送站。屆時和民在全國的配送站將達到242家,較前1年增加60%。

除了零售業之外,補教業也將腦筋動到退而不休的老年人身上。Human Academy及榮光等知名補教業者除了針對銀髮族推出證照課程之外,也設計了許多文化相關課程鼓勵銀髮族進修。

fsj 提到...

1晚25元旅館惡臭 天天爆滿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綜合報導】2012.01.04

大陸西安市太華路、張家堡等勞務市場的周圍,最近出現許多一晚僅收費五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廿五元)的旅館,入住的多半是附近打零工的農民工。雖然旅館價格便宜,環境非常惡劣,房間不但簡陋髒亂,甚至常常發生偷竊、打架等行為。

華商網報導,在大陸經營旅社,必須領有工商執照、稅務登記表等,但五元旅館不但沒有,也不需要身分認證。走進櫃檯,直接繳交五元即可入住,隔天中午十二點以前離開。

當地記者特別走訪了一間位於自立路的旅社,一樓門口寫上簡單的「旅館,一人五元」字樣;來到二、三樓的房間,裡頭密密麻麻的擺著六張上下舖的架子床,每張床鋪上還放著凌亂的棉被,空氣中散發出惡臭異味。另外有一台電視機、電風扇、空調,但空調已經不能使用。

一樓的樓梯口還擺放著一台熱水器,但這台機器的水只准飲用,不准拿來洗腳與身體。整體來說,旅社設施簡陋髒亂,但因農民工收入不高,依然天天爆滿。

開設這家旅館的姚姓老板表示,整間旅館約只有七坪左右大,依照當地行情,如果出租,一個月頂多賺四百元人民幣,但把房子改成「五元旅館」,每天容納十二人,即便水電費一個月要兩百多元,還有將近一千六百元的盈餘,比正常的出租還高了四倍之多。

一名常到此住宿的周姓師傅表示,旅店老闆多半非常「摳」,除了熱水器不讓人洗臉,十二點就準時把燈給關了。

「治安」也是一個大問題,不少人抱怨自己經常「睡得不踏實」。從甘肅慶陽來的牛師傅就說,自己通常會把錢塞在枕頭下,但好幾次都發現,有人會在凌晨偷偷把手伸進枕頭下摸。

來自渭南的鐘師傅補充,自己每次領到工錢,就直接寄回家。有次還看到兩人話不投機大打出手,「結果一人被打得頭破血流,把我的工具箱都砸爛了。」



◆ 消弭歧視 陸或取消農民工稱號

中央社 2012.01.04

「農民工」這在大陸已約定俗成的稱謂,或許將退出大陸社會生活!新華網稱,近日,農民工出口大省河南省委書記蕭展工及農民工進口大省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雙雙提出,將適時取消農民工稱謂。

農民工是大陸特有「城鄉二元制」(戶籍制度制約,城鄉之間不能自由遷徙)下的產物 ,通常指被劃為農業戶口,卻在大城市中從事非農業工作的工人。

這些農民工是大城市中最基層的工作者,由於城鄉二元制度的安排,加上沒有城市戶口,造成農民工收入偏低,生活水準較差,社會保障程度不足等現象;外來打工和本地人間的矛盾也時常發生。

報導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3日提出,廣東將加快研究並取消「農民工」稱謂的政策措施,並建立外來務工人員根據職業和工作年限享受相應基本公共福利制度,以及促進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地居民真正融合。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也在日前表示,「農民工」這個稱謂本身就帶有歧視色彩,呼籲社會慎用這個稱呼。

盧展工說,「工、農、商、學、兵」,本來是職業的劃分,為什麼唯有農民要被加上特定標籤。

對此,東莞一名馬姓印刷機操作員表示,很多人認為「農民工」就是吃苦耐勞、衛生髒亂、文化教育差、缺少法治觀念的符號;但這些「農民工」們建設了城市,卻難以融入城市,難以分享成果。

一名從山東到廣東打工的劉姓服務生說,他在廣東已生活了10多年,早已習慣「農民工」的稱謂,但他的內心深處還是非常希望能跟「城裡人」一樣,融入城市生活。



◆ 我們的時代-樂生故事 台灣民主困局的鏡子

【張鐵志】2012-01-04 中國時報

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他長期走遍許多部落,以影像去記錄原住民的生活與命運。但是,他越來越無法忍受這個國家對原住民的漠視,而一直以來的原住民立委也都被既有的利益結構所綑綁,所以他決定要挑戰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參選平地原住民立委。

他沒有錢、沒有政黨支持,在當前政治結構中當然不容易當選,一開始他連繳保證金都有困難。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站出來支持他:積極為他助選的歌手巴奈、台灣最重要的聲音胡德夫、較少直接涉入政治的張震嶽、漢人歌手張懸等等;更重要是,馬躍.比吼號召出許多原住民青年,因這些青年都想要改變原住民選舉文化,都希望立委可以真的關心原住民的命運甚於自己的利益。他們說:「就是躍改變」。

在另一個場景,台北市的信義區街頭,綠黨候選人潘翰聲在肥皂箱上對市民闡述他反對大巨蛋,爭取綠地的理念。對這個長期從事保護老樹、關心溼地等各種環境議題的運動者來說,演講當然不難,但背上候選人的彩帶和走進市場握手,則讓他有些羞赧。綠黨立委候選人除了潘翰聲,還有同志運動者,公平貿易推動者,以及為白海豚走上街頭發傳單的校園媽媽志工等。而他們的不分區立委第一名是長期關心蘭嶼環境的達悟族女性。

除了綠黨,還有一組「人民民主陣線」的候選人,包括長期關心新移民、移工的學者與社運工作者,工運工作者與身障者。他們透過音樂、劇場以及與民眾的直接溝通,在追求草根民主。這些參選人不論是一般公民或是長期關心弱勢與環境的工作者,都比主流政黨更關心人民真實面對的生活問題。尤其當主流政治的想像力已貧乏乾枯時,他們為政治開啟了另一種可能。但他們沒有錢,沒有資源,大家都知道當選何其困難。

原來,一個關心政治、有理念、長期深耕某些政策議題的公民,要參與政治是如此的困難。原來,政治真的只是已掌權的人和有錢人的遊戲。也因此,台灣的政治與公共政策已完全是金權政治邏輯,人民的聲音則被徹底排除,從劫富濟貧的全國財稅制度到地方的公共建設都是如此。

樂生療養院的故事,就是最能展現台灣民主困局的鏡子。

週一,一群文化人受青年樂生聯盟之邀去探查樂生療養院。因為新莊捷運機廠的工程,樂生所在的山坡地正面臨走山危機,新舊院區都出現令人怵目驚心的裂縫。捷運局雖然被迫在十一月初停工,但停工後裂縫卻繼續擴大。更諷刺的是,以往捷運局不斷宣稱樂生院不拆,捷運不能通車,但就在這一天早上,雖然捷運機廠還沒蓋好,政府卻宣布新莊線要通車。顯然,之前對保留樂生院的汙名化只是一種託詞。

說穿了,樂生的矛盾本質不在於要保留樂生還是要捷運通車,而是保留樂生對抗地方的金權利益,因為新莊捷運機廠的背後是地方派系炒地皮與開採砂石的巨大利益(現任陸委會賴幸媛主委在擔任立委時就揭發過此地龐大的砂石利益),這才是藍綠都無法支持樂生的原因,也因此政客們要編織那套樂生少數人vv.大多數新莊人搭乘捷運利益的謊言。

樂生的阿公阿嬤和守護他們的青年們雖然不斷希望讓政府聽見他們的聲音,卻證明在這個所謂的民主劇場中,人民的聲音終究是被一塊塊權力與金錢的巨石所掩蓋住。

事實上,那些長久被社會隔離的院民並不是我們遙遠的陌生人,他們的聲音其實就是我們的聲音,因為在這樣的政治體制下,我們都同樣被迫聲音瘖啞;而那些試圖以不一樣方式參選的「公民」也不是孤單的理想主義者,因為他們其實也就是我們:參與政治是所有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們應該要展現的「權力」。

樂生坡地的走山危機,就是台灣民主的走山危機。前者必須盡速補救,後者則有賴我們用選票去對主要政黨吶喊:如果這些參選人能有一席進入立院,如果他們能多一張選票,政治就會有點不一樣,主要政黨就會多一分教訓,並且知道:公民正要奪回我們的政治權力。(作者為專欄作家)

fsj 提到...

經濟衰退 美國青年變少了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1.06

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經濟衰退和移民人數減少,導致美國逾30年來首次出現青年人口減少現象。

到2011年7月1日,美國的18歲以下未成年人數為7390萬,比2010年同期減少26萬。

1970年代,當時有7700萬戰後嬰兒潮成年,也出現未成年人口衰退的現象。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未成年人口也曾減少。

整體而言,美國目前的人口成長率為1940年代中期以來最低水準。布魯金斯學院 (Brookings Institution)人口學家佛雷分析最新人口資料後說﹕「我認為美國不會很快出現青年人數大增的浪潮。」

美國有36個州的青年居民人數下降。甚至多年來一直吸引青年人的內華達和佛羅里達這兩個陽光帶州,也出現18歲以下未成年入數減少的現象,主要原因是遷入人口減少。經濟狀況欠佳和房市不景氣,促使人們住在原地,更多人延後生孩子。佛雷說﹕「它們不再吸引來自其他地方的青年了。」

青年人數原本一直減少但在去年反而增加的兩個地方是北達科他州和首都華盛頓。北達科他州的石油業興旺,因此吸引許多工人。



◆ 觀念平台-缺乏前景 全球青年才鬧革命

【李尚仁】2012-01-06 中國時報

《時代雜誌》選出去年的風雲人物,不是任何特定個人,而是「示威者」。從阿拉伯之春到占領華爾街運動,全球各地爭取民主自由、抗議違反公平正義的示威活動,確實是去年最引人注目、最令人興奮的事件。然而,從敘利亞到美國、突尼斯到倫敦,究竟是什麼因素讓這些乍看下政治、宗教與文化如此不同的社會,都爆發出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評論者提出的答案包括: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衰退讓窮人快活不下去、新自由主義政經體制導致中產階級貧窮化、臉書與推特等網路媒體讓示威者有了新的集結利器等等。最近英國記者馬松(Paul Mason)發表新書《為何它四處展開:新全球革命》(Why It’s Kicking Off Everywhere: New Global Revolutions)則特別強調,這些示威活動有個共同的新行動主體:「沒前途的大學畢業生」。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在擴張其高等教育,馬松指出,全球高中畢業生進入高等教育體制的比率,從兩千年的百分之十九上升到今天的百分之二十六,在北美和西歐此比率更高達百分之七十。另一方面,這波不景氣讓剛要投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首當其衝。發動阿拉伯之春的北非國家,近年高生育率讓青年占人口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比率,但其失業率卻也高達百分之二十,利比亞的青年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三十。歐洲青年失業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去年西班牙的青年失業率是百分之四十,英國是百分之二十。

進入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對未來發展大多有相當期許。然而,迎面而來的現實卻是畢業即失業或淪為窮忙族。過去年輕人可以自信未來生活水準會高於父母輩,現在多數年輕人所預見的是未來社經地位只會比父母更差。此外,他們面對的或是阿拉伯世界長期腐敗無能的獨裁政權、或是西歐與美國政客與財團緊密結合的「華爾街體制」;當政者不只無力解決他們的問題,對其困境似乎根本無動於衷。於是這波不景氣就成了憤怒的引爆點。而「沒前途的大學畢業生」這樣的行動主體,也解釋了這波示威活動對網路的廣泛使用與青年次文化特色。

反觀臺灣,青年失業狀況或許還不到北非或某些西歐國家那麼嚴重的地步,少子化也讓台灣未來不會出現阿拉伯世界那樣的人口結構。然而,臺灣不只有超高的大學入學比例,近十餘年來的產業外移以及政府的財稅與土地政策,不但讓貧富不均問題急速惡化,社會向上流動的管道減少,更不利於年輕人薪資、購屋與成家生育。正如「崩世代」這本直指當前核心問題的診斷著作所指出,臺灣青年工作貧窮、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的嚴重狀況,已經是刻不容緩且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誰敢斷言類似的青年反抗運動未來不會在臺灣出現呢?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台資百腦匯 擬招百名台籍主管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林則宏/上海報導】2012.01.06

儘管受到歐美金融風暴影響,大陸經濟成長趨緩,但受惠大陸內需市場擴大,台資IT商場百腦匯去年營收逆勢成長;今年並擬回台招募百名高階主管,結合更多台灣菁英征戰大陸市場。

百腦匯今年起將進軍大陸二、三線城市,再開十 個新商場。公關總監吳佳容表示,百腦匯新商場需要以具有通路管理、科技產業背景的台幹,職務以商場主管、門店副總經理、門店總經理、財務主管為主。薪水一般約為台灣薪資的一點三倍,每年還提供返台探親機票。

吳佳容指出,早年百腦匯也曾任用大陸當地的高階主管,後來發現溝通時價值觀、忠誠度不如預期;尤其百腦匯在大陸IT商場是領導品牌,幹部是同業挖角的優先對象,為求人事穩定、管理方便,百腦匯經過多年評估,決定參考外資企業,各分店的總經理、財務主管,都任用台籍幹部。

她說,百腦匯需要的台籍幹部,至少都會從分店副總經理開始歷練,培養成熟能夠獨當一面後,再晉升為分店總經理。

另外,百腦匯近年也開始往下紮根,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推出實習合作,希望發掘具有潛力的台灣年輕人,擔任專員、課長、經理等職務。



◆ 卡債族「盡力清償」 更生有望

【經濟日報╱記者徐筱嵐/台北報導】2012.01.06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統公布後今(6)日上路。新制放寬卡債族提出更生方案只要「已盡力清償」,法院就應裁定認可;民眾除向最大債權銀行協商,可向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協商,預估80萬卡債族受惠。

過去三年半來,1,800多名卡債族因消債條例第134條第4款「浪費」行為而不獲免責,新制明定浪費為「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若民眾先前因該款受不免責裁定,可以於今天起兩年內,依新規定聲請免責。

至於外界疑慮欠債者利用自用住宅借款特別條款,坐擁豪宅而不還錢,司法院民事廳法官王漢章昨天表示,更生方案的清償總金額不得低於清算,況且豪宅的價值高,若淨值高於法定債務總額1200萬元、貸款少,不可能獲得更生裁定,反之債務人也難以通過盡力清償的關卡。

為了使卡債族能保有自用住宅,原條文明定卡債族在更生方案中,可自訂自用住宅借款特別條款,但施行以來,有法院以卡債族不應以必須償還自宅貸款為由,主張有不能清償債務的可能,駁回更生聲請等。

對此,新制放寬對自宅特別條款規定,若卡債族在更生方案最終清償期間碰到還款困難時,可再給予延長六年。

新規定並增設前置調解程序,卡債族除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可向其住、居所地的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調解。

此外,卡債族如果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且盡力清償更生方案條件,法院可依其狀況裁定認可。

至於沒有固定收入的人,更生方案有保證人、提供擔保者或其他共同負擔債務人,法院認為條件公允者,也應該予以認可。

fsj 提到...

政府莫再忽視低薪化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2012.01.07

所得分配惡化及工作貧窮的問題,最近在全球引起廣泛討論。美國前財政部長桑莫斯(Laurence Summers)最近在本報專欄中指出,科技變革和全球化使市場報酬集中到少數人身上;因為生產委外,像蘋果電腦的創新,也只有少數財富流進美國中產階級勞工的口袋。他說,把現在的經濟問題當成周期循環而以為可用總體經濟措施來解決,將是嚴重的錯誤。名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本報專欄中直言,就業是當務之急,我們要有更多創新中心,才能創造出更多中產階級的工作。我國也正面臨失業率不易下降及中所得工作機會減少的現象,政府和各界都不可忽視。

由於國內外景氣波動甚大,一般人乃至政府很容易把一些不好的經濟現象,歸罪給不景氣或全球金融海嘯等一時性的因素,而忽視了同時在發生的長期結構性轉變,並錯失採取對策的時機;但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問題並不簡單。

主計處最新公布的年度人力運用調查,因提供各年5月詳細的就業和收入資料,正可做為精準分析的依據,以瞭解我國是否有工作收入低下化或分配M型化的問題。為避免不景氣因素的影響,可以金融海嘯之前的2008年5月和之後景氣較正常的2011年5月為比較基礎。

依主計處的資料,有酬工作者在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間共增加30.2萬人,但因勞動供給人數增加更多,失業人數也增加6萬人,失業率由3.84%上升到4.27%,平均每月收入則由3萬6,357元微增到3萬6,815元,增幅僅1.26%。

分析有酬就業者的收入結構,依主計處的分類,每月在3.5萬元以下者的比重由56.3%上升到57.9%,顯示收入在平均水準以下的工作者增多了。再看平均水準以上的中高收入者,月入6萬元以上者由10.5%升至11.2%,而月入3.5萬元至4.5萬元者所占比重則由19.7%降至17.6%。這些指標說明了,減少的是中間收入的就業者,高低兩端的收入者都增加,收入分配有M型化的趨勢,而且是失業和低收入這端增加的程度,高於高收入者增加的程度。

以性別看,男性低薪化現象較嚴重。三年來男性有酬就業者小增1.6%,但月入3.5萬元以下者大增8.3%,3.5萬元以上者則減少近4%。再看年齡別,則年輕就業者低薪化的程度又高於男性。根據統計,15至24歲的有酬就業者原即屬相對低薪族群,但三年來其就業者減少8.3%,月入1.5萬元以下者卻激增34%,占此一年齡層比重由11.7%急升至17.1%。這顯示,年輕人失去收入較高的全職工作,只好去做低於基本工資的非全職或不穩定工作,甚至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不再找工作。

這種年輕人低薪化甚至非全職化的現象極值得憂慮。因為年紀較長者的工作多為過去已有的工作,很多企業不會輕易調降其薪資,這類收入結構多是反映過去的結構而非目前的情勢。反觀青年族群多為新加入的就業者,其收入結構的變化更能反映目前就業情勢的變化,須防年輕人的低薪化演變成全面低薪化的前奏。

另方面,年輕人因全職工作減少而改找非全職工作的現象,還可能降低中高齡者的工作機會。例如,三年來全國月入低於1.5萬元的有酬就業者只增加1.1萬人,但此一收入水準中的15至24歲就業者增加3.1萬人,而25至44歲者則減少2.2萬人,這些中年打工者極易淪為失業者。這些低薪化的現象及問題,有待政府重視並採取對策。

不過,這項資料也顯示,三年來公共行政等政府人員月入6萬元以上者增加了3.5萬人,同期間高收入族群才增加10.5萬人,說明公共行政工作的收入穩定成長,或許這讓政府官員感受不到低薪化的嚴重性。

fsj 提到...

無家可歸的小孩

【吳慧珍】2012-01-08 工商時報

■父母失業沒錢連房子都保不住,美國兒童無家可歸的案例近年有暴增之勢,成了經濟不景氣下的新受害者。

■1.6 million children in the USA were living on the street, in homeless shelters or motels, or doubled up with other families in 2010.

在邁阿密的遊民收容所,生了8名子女的32歲單親媽媽杜蕾(Nairkahe Touray),哭訴她去年初花光積蓄,帶著其中5個小孩擠在汽車裡度日的悲慘遭遇,一旁玩著汽車玩具的3歲女兒艾伊莎,突然衝口說出類似「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新口號。

面對像艾伊莎這樣的小孩,如何解釋他們生在這個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竟會落得無家可歸的下場?

據美國全國遊民家庭研究中心去年12月出爐的報告,2010年美國多達160萬兒童,也就是每45個小孩就有1人,不是露宿街頭,棲身遊民收容所或汽車旅館,就是被迫與其他家庭同住一個屋簷下。與2007年的120萬相較,3年來全美無家可歸小孩人數激增33%。

48%老美 處於貧窮

該中心負責人巴蘇克(Ellen Bassuk)將愈來愈多小孩無處棲身的慘況,歸咎於美國經濟衰退、政府預算過度刪減、法拍屋暴增和欠缺負擔得起的平價屋。他說,「第三世界的場景正在我們自家後院上演,我們老說開發中國家如何如何,但看看我們這裡出了什麼事。」

美國人口普查局去年11月發布採新統計方法所得的數據顯示,約48%的美國人處於貧窮與低收入狀態。一家四口的年收入若不到24,343美元(約台幣74萬元),就算是跌到貧窮線之下。

以往提到街頭遊民,多與有酗酒嗑藥惡習的成年人聯想在一起,而今孩童流離失所已成美國新的社會問題。

非營利慈善機構Chapman Partnership主管布朗(Alfredo Brown)說,「我看了太多孩子和媽媽流落街頭,只能睡在汽車、廢棄大樓或破舊巴士裡。我們生活在這個物質富裕的國家,卻仍有那麼多人一貧如洗,情況很糟糕。」

阿拉巴馬州伯明翰First Light收容所主管克洛斯比(Ruth Crosby)指出,該緊急庇護所以帶著小孩的婦女居多,目前收容125名婦女兒童,每晚都床滿為患,就算是在地上鋪床墊的克難房間一樣爆滿。

失業 家庭生活變調

密西西比州哈提斯堡專門處理遊民案件的喬登女士表示,雙親健在或戶長是專業人士的家庭,求助遊民收容所的例子愈來愈普遍,因為這是積蓄和失業補助告罄的他們最後可想的辦法。

柏格夫婦和8歲兒子狄倫的故事,正是美國中產階級逐漸萎縮的寫照。柏格夫婦原本年薪加起來將近10萬美元,但在柏格先生失業後一切變了調,2009年初他們因繳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出公寓,只好住進汽車旅館,最後搬到柏格太太娘家車庫改建的狹小空間暫時容身。

飽受貧窮、精神壓力、糖尿病及腳部宿疾折磨的杜蕾,講到孩子跟著她吃苦受罪不禁潸然淚下,她和「占領華爾街」抗議者一樣,抱怨政府的紓困對象竟是銀行而非一般百姓。

她說前年離婚後,每月僅靠583美元(約台幣1.8萬元)撫養兒女,「因為無家可歸,所以受到動物一般的待遇。那些政客應該到這兒來,看看這群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fsj 提到...

啞鈴族、自戀族…美消費新形態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報導】2012.01.09

美國年終血拚旺季結束,業績穩健成長;但由於業者為促銷而展開折扣戰,因此可能會損及業者的獲利。值得重視的是消費者群也發生明顯的變化,分成「啞鈴族、夜貓族、退貨族及自戀族」4種血拚形態。

據國際採購中心協會/高盛每周連鎖店銷售指數顯示,開業一年以上的店家去年最後一周的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加5.3%,也比前一周增加1.2%。有錢人仍持續血拚,但其他人則只賣熱門產品,例如iPad或時尚產品,或打對折以上的產品。

將十一月及十二月合併計算,開業一年以上店家目前預估銷售額年增3.8%,高於原先預估的3%。不過值得關心的是零售業大打折,以及延長開店時間,對業者的獲利將有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底旺季中呈現出4種不同的血拚族形態:

啞鈴族:全季的銷售額創造出了一種「啞鈴(兩頭大,中間小)」現象。據業者統計,在11月26日「黑色星期五」傳統旺季正式開始後的一周,店家的銷售額與前周相比,創下了1993年來最高的成長率。然而在後面的兩周,銷售額的下跌幅度卻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兩周。接著在旺季的最後幾天,銷售額又再度衝高。

夜貓族:以往血拚族會在「黑色星期五」的黎明時分起床搶便宜,但今年則是熬夜等進場。據全國零售商連盟的調查指出,有24%的「黑莓機」是在當天的午夜賣出;與往年只有少數店家在午夜開張時的銷售情況相比,增加達9.5%。顧客以年輕人為主。

退貨族:一些血拚者在採購季之初便趁打折而大肆搶購,但不久之後便悔不當初,立刻趕去退貨。全國零售商連盟調查,今年的退貨金額比例為9.9%,且是自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最高的一年。在景氣較好的時候,退貨比例約為7%。另外業者的退貨政策更加寬鬆,也是原因之一。

自戀族:由於經濟衰退,美國人一直苛待自己,於是乘機自我放縱一下。這種趨勢去年便開始,今年更明顯。業者說:「消費者把自己放在送禮前面,理由是「因為我值得」。業者也以「酬賞自己」為廣告訴求吸引買氣。



◆ 勞工紓困貸款 破16萬人申請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1.10

年增近6成 僅次2009金融海嘯

勞工紓困貸款上周五截止申請,由於今年首次開放失業勞工可以申貸,總計申貸案件高達16.2萬件,較去年暴增5成7,創下開辦9年來次高紀錄,僅次於2009年金融海嘯當年的20.2萬件,顯示勞工過年前經濟壓力不小。

勞保局:已撥款6.8萬件申貸案

勞保局表示,已有6.8萬件申貸案已經撥款,所有符合申貸案都會在農曆年前撥款入帳。

勞工紓困貸款自2003年開辦至今10年,期間只有2005年曾停辦一年,總計開辦9次。今年適逢總統大選,勞委會首次將申貸資格放寬到失業勞工,讓勞保年資滿15年勞工,即使失業未加保中,也可申貸,導致申貸案件暴增,由去年的10.3 萬件,驟增為16.2萬件,增幅達5成7。

勞保局認為,今年申貸案件大幅增加,確與放款申貸資格有關,否則案件量應與去年相當。此外,勞工紓困貸款利率只有1.53%,可能也有不少勞工是「借低還高」。

勞保局統計,今年16.2萬件申貸案件中,仍以臨櫃12.2萬件最多,網路申報案件也增加不少,達3.9萬件,較去年2.2 萬件增加不少。

案件陸續審核 會在過年前撥款

勞保局表示,正與土地銀行加緊審核作業,希望讓所有申貸勞工能在農曆年前有錢可用。目前審核通過案件達11餘萬件,已撥款入帳有6.8萬件,其餘案件只要審核通過,就會陸續撥款,務必趕在年前完成撥款作業。



◆ 投票日上班 雇主要給薪給假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1.09

周六是總統立委投票日,投票日的假到底怎麼算?勞委會表示,若是具有投票權的勞工,當天為排班出勤日,雇主應該給薪給假;若與勞工約定當天仍出勤,則雇主要加給工資。至於原來當天就是休假日者,則不另給薪給假。

勞委會強調,雇主未依法給假或給薪者,除可處2-30萬元罰鍰外,主管機關還可公布事業單位或事業主名稱、負責人姓名;雇主並應補給工資。

勞委會表示,根據選罷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及立委投票日,勞工應放假一天。但若原來周六就是排定的休假日,就不必另外給假。

不過很多行業採輪班制,或是非周休二日者,若當天原本排定要上班,依規定雇主應給具投票權的勞工放假一天。也就是說,如果勞工當天要請假投票,雇主也給薪給假;但若勞雇雙方同意勞工當天仍出勤,則算加班,雇主應給假日工資。

此外,勞委會曾函釋,即使雇主徵得勞工同意,當天仍出勤,但不得妨礙勞工投票。也就是說,如果勞工請假2個小時去投票,雇主不能反對,而勞工投完票後回去上班,則上班工時應算加班,應加給工資。



◆ 遊民拍遊民 真實的「窮忙年代」

【朱芳瑤/台北報導】2012-01-09 中國時報

由當代漂泊協會籌畫的攝影展「窮忙年代」,展出作品均是遊民或經濟弱勢者以二手相機、即可拍完成。透過鏡頭,這群平時難以表達心聲的人們傳達社會底層最真實的景況。遊民「阿春」指著她拍的照片〈我的窩〉,拍的是她好不容易攢夠錢租來的陋舍,屋頂破大洞,屋內下小雨,但她說,至少不用再擔心受怕了。

今年已邁入第四年的遊民攝影班,成員包括居無定所的街友,或收入只足夠住在鐵皮屋、隔板間的勞動者、經濟弱勢者。

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郭盈靖表示,攝影班成立前兩年,成員多半拍攝公園的花草風景,但去年開始,班上一名資深成員主動提議,直接拍攝最真實的遊民生活。

於是,這場「窮忙年代」攝影展,匯聚了底層人們失業、住不起房子與流浪的生活影像。看到拍攝街友為了打工,在路邊站一天、舉著廣告招牌的背影。他們就算住在市中心,但只能住在簡陋至極的鐵皮屋、隔板屋與加蓋違建,只求尋得一處能安身立命。也見到偎縮在公園一角或車站附近的流浪者。

遊民「阿寶」與同伴合作拍攝自己在網咖的生活。阿寶說,以前打零工時,還有能力花一百塊在網咖待一晚,之後他因車禍腳受傷,沒辦法再工作,只得回到車站窩著。

街友「阿成」拍下領取便當、救濟品的排隊人龍。基督教救世軍社工的郭盈靖表示,遊民不是只會伸手討東西,不少人只要找到工作就不會來排隊,「把便當留給更需要的人」。

遊民攝影班成員、化名「追影」的經濟弱勢者,用兩千五百元租了僅一坪大的隔間屋。特別的是,再怎麼貧困、潦倒,追影用簡單的塗鴉裝飾牆壁,營造這「一坪的幸福」。

「窮忙年代」攝影展即日起至一月廿日展出,地點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八十九之四號)。當代漂泊協會另出版《製造流浪》攝影集,相關訊息可上協會部落格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查詢。

fsj 提到...

美貧富衝突 超越種族緊張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1.12

華府的丕優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11日公布的民調顯示,約三分之二美國人現在認為,貧富之間存在「強烈衝突」。「紐約時報」指出,這項民調顯示,貧富衝突現已超越種族緊張或移民與本土出生美國人之間的摩擦。

民調並發現,認為貧富衝突加劇者大多數是白人、中產階級及中間選民。持這種態度的共和黨員也大幅增加至55%,遠高於2009年的38%。專家分析,這也是「占領華爾街」運動及民主黨強調的「所得不平等」 問題,可能逐漸進入全美國意識的跡象。

新民調顯示,認為貧富衝突加劇者比2009年激增約50%,而2009年民眾對金融界造成經濟衰退的怒氣正在上升。負責進行民調的「丕優社會及人口趨勢」刊物資深編輯莫潤說,人們對貧富衝突的認知改變,可能包括「占領華爾街」運動在內的一些因素。這項運動極力強調「政府漠視財富分配不公及社會不公平問題」,使其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議題。

這個議題也成為政治辯論的重要話題。歐巴馬總統一再強調,所得不平等加劇,中產階級受到擠壓。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為初選舉行辯論,也躲不開這個話題。

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所得最高10%族群所擁有財富2009年占全國的比率高達56%,比2005年的49%增加不少。



◆ 美初申失業救濟 增幅遠超預期

中央社 2012.01.13

美國上週初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幅超出市場預期,佳節暫時性徵聘情況比以往熱絡,拉高去年12月就業人口的可能性隨之增加。

美國勞工部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大增2.4萬人,來到39.9萬人。彭博社訪查46名經濟師的預測中值為37.5萬人。接受失業補助的總人數增加,獲得延長救濟金的人數則減少。

快遞業者和零售商在年底假期為滿足贈禮需求招募人手,如今可能成為造成裁員增加的因素。與此同時,由於美國政府難以針對就業的季節性變動調整申領數據,每年此時本數據都會呈現較大的波動情形。

紐約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經濟師莫亨利(Henry Mo)在數據揭曉前說:「勞動需求仍不夠強到足以撐起全面性的就業復甦,即使如此,勞動市場還是朝著正確方向邁進。」

美國勞工部將前期的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從原本公布的37.2萬人上修至37.5萬人。接受彭博社訪查的經濟師,對上週初申失業救濟數據的預測介於35.2萬人至40.5萬人。

勞工部發言人表示,數據並無任何異常情況。他說,季節性調整預估1月首週申領人數增長12%,反觀若未經調整,申領人數攀升19%。

紐約Maria Fiorini Ramirez Inc.首席美國經濟師夏皮洛(Joshua Shapiro)表示,有鑑於每年此時以季節性波動因素調整本數據並不容易,失業救濟申領人數的每週變化可能會和經濟師的預估產生出入。

夏皮洛本月在報告中指出:「季節性波動替這些數據預估注入可觀的不確定性,這情況還會再持續個兩週。」

和每週數據相比波動程度較小的4週申領移動均值,上週從37萬4000人增加到38萬1750人。

持續接受失業救濟補助的人數,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當週增加1.9萬人,總數來到363萬人。



◆ 勞委會:春節若上班 工資加倍發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1.12

今年春節假期公部門連放9天,一般勞工怎麼放? 勞委會表示,根據勞基法放假規定,除夕至大年初三為法定假日,但中間若有遇例假日,則應補休,因此今年春節假期多數勞工應有5天假期。如果雇主要求勞工假日出勤,應工資加倍發給。

今年春節政府部門以彈性調整方式,可連休9天,但2月4日 (星期六)要補上班。

至於勞工部分,勞委會表示,根據勞基法規定,農曆除夕至大年初三為國定假日,若該國定假日適逢勞雇雙方約定的每7天應有1天休息的例假日,則應補假1天。也就是說,如果今年除夕 (星期日)至大年初三 (星期三)有遇到勞工與雇主約定的例假日,勞工可再補假一天,假日至少應有5天。

但有5天假日,不表示勞工一定是連續休5天。勞委會說,近年來因為產業結構改變,很多事業單位因為行業特殊,或很多服務業需要假日提供服務,如運輸服務業、餐飲服務業等,如果勞雇雙方約定日後補假,或是加發工資方式處理,也屬合法。

也就是說,如果勞雇雙方約定除夕到大年初三期間只要出勤一天,勞工可選擇補休一天,若不採補休方式,雇主就得加發1天工資,也就是當天上班勞工,可得2天工資。但勞委會強調,採補休一天或加發工資,應由勞工同意,雇主不得片面規定員工僅能申請「補休」。

按日或按時計薪勞工也適用

舉例來說:今年農曆大年初一是星期一,若原約定每周二、四出勤的勞工,大年初一原本無出勤義務,沒有給假給薪問題;但如果該勞工應雇主要求出勤,即應按平日工資數額給付兩倍工資。

原約定每周一、三、五出勤的工作者,大年初一即可休假,工資照給;同意另外出勤者,另加給一天工資。